《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2-16 15:40: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素读课是读《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是从小到大的一本教育最好的书。学小给我们学生提供的'书,是因为要让我们学生做一个善良,尊敬长辈,不偷东西的学生。

  李老师和我们都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应有一些感想和或反思吧!

  我的反思与感想:《弟子规》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向别人借东西,一定要及时还,你以后再要向他借东西比较容易的。一次,我向我的一个朋友借一条红领巾,可是我过了好几个星期才还给她。今天我又要向她借东西,可是她一直提醒我:不用了一定要还给我!我知道我以后一定不再借别人的东西,不要那么久才还给别人了。

  原来读《弟子规》这本书是有收获的。

《弟子规》读后感2

  在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感到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原名为《训蒙文》。正如名字所说,它是能告诉我们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信》篇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因为这几句话说明了凡是开口说话,就首先要讲信用,那些欺诈不实的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比如说,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与别人约好的事,要时刻记在心中,一定要做到。我们在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中还学过宋庆龄奶奶的一个小故事“我不能失信”,介绍的是宋庆龄奶奶小的时候因为答应了下午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她最想去的伯伯家,没有去看她最喜爱的鸽子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诚实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失信于他人,那么别人就不会信任你,你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碰钉子”、“摔跟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而如果你诚实守信,那么恰好相反,你做什么事情都会顺利,哪怕做错了也会有人来指引你成功的方向。

  《弟子规》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所以,我以后要多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懂它,还要按照书中的礼节做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它将会让你受益匪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品德,有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常识。

  <<弟子规>>可以真正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可以打造健康和谐社会,提高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4

  妈妈让我读《弟子规》,我心里郁闷:这么枯燥的东西,好烦人啊!

  一年过去了,我惊喜地发现:《弟子规》奥妙无穷!

  你们知道其中的《出则悌》吗?“悌”可是我平时很少见的字,我查过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爱哥哥。《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有礼、学礼。我平时对人很有礼貌,老师啊,家里的.长辈啊,都夸奖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可不太好,会耍脾气和好朋友闹矛盾,离“兄弟睦”的要求可太远了,读了《出则悌》,想想自己,我觉得心里感到惭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读到了《信》,里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为先”,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要讲诚信!妈妈说,讲诚信是一个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我想起来,自己有时候和同学约好的时间不够准时,拖拖拉拉,有时候向老师保证做到的没有严格做到,唉,我得时时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弟子规》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这面镜子,改变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帅气更加优秀!同学们,一起来读《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5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美文”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读的.是《弟子规》这本书。我们已经读了有三个月了,从中我体会到很多···

  《弟子规》这本书是圣人孔子给他的学童定下的一些规矩,同时也是给我们定下的规矩。书中有很多地方对我感触颇深。如:句子“冬则温,下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中我感到要让父母感到幸福是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做的,还又如:“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中体会到不管父母怎样对我们,我们都要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弟子规》这本书中教了我们很多有关“孝义”“信义”的道理,相信我以及同学们都从中领悟不少···它也是一本教我们在社会中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世的一本经书。

  我愿意用诵读到的及学到的东西真真切切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弟子规》读后感6

  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谨》,做为一名学生,我的读后感是: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朝起早,衣眠迟”,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正要做到这样,因为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我们复习和预习,俗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虽然很晚可睡,但并没有复习就直接睡觉,早上也像懒猪一样很迟才起床,刷牙洗脸就去读书,便没有预习,所以上课听起来比较难懂,成绩也慢慢下降。但学习“谨”后,我每天晚上做完家作便会复习这天所讲的课程。早上也会早点起来预习今天要讲的课程,因此上课听得懂,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但这件物品的主人又会怎样呢?他会拼命地找,如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品,这样会让他感到伤心难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并且要爱惜使用,以后如果有急用,再借就不会难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让我们看了都受益匪浅,它虽然三字一句,但却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在这么多句三字经中,有几句让我印象很深。“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幸。”教会了我:“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倘若犯了错误不及时改正,并且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比如,撒了谎不承认错误,这是不对的,但如果及时改正,那是对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一句话对我的感触也是非常深的。以前,妈妈叫我起床我也想争分夺秒地多睡一会儿,尤其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学了《弟子规》后,每天早上妈妈一叫我便迅速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之后便去上学。这样,我渐渐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过光阴。”这一个道理,也慢慢提升了做事的效率。

  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博大渊深,我不仅要学好《弟子规》,还要学好中华传统文化。将这些教诲传承给一代代中华民族。

《弟子规》读后感8

  今日,与孩子一同读经典,品美文,的确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当孩子熟练背诵,快乐讲解时,油然而生幸福之感。作为家长,我为孩子的快乐而幸福,更为孩子的成长而幸福。

  《弟子规》不仅是优秀的启蒙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植根于中华文化这片沃土的常青树。虽经岁月淘洗,却依然枝繁叶茂,庇护道德幼苗的成长。

  为什么在经济繁荣的今日,我们还要翻寻古老的书箧,去寻找人生的秘笈?答案其实简单,因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孩子不仅是家庭的至宝,更是社会的财富。让孩子们明理守信,尊长爱幼,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德才兼备,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与孩子共同感悟成长,我有了诸多体会,学校为孩子成长所做的努力可谓用心良苦,希望这有温度的关爱呵护他们一路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9

  妈妈今天让我读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书中有几句给我印象特别深,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们在父母呼唤的时候应该很快的答应;父母命令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推托,应该很快地按父母意愿去做;父母教我们的时候,应该恭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应该顺承他们,不能狡辩。就这几点,我就做的不够,可能大多数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的行为与书上所说的相差甚远。这本书告诉了我应该怎么样去孝顺父母,还告诉我必须先学会孝再学文。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却忽略了对孩子“孝”的教育。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古人尚能如此,为何我们现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规》读后感10

  《弟子规》是帮助我养成良好习惯的“老师”。

  它告诉我要尊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姊妹,养成良好习惯……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急急忙忙,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也不可以随便应付了事。这句话还帮助我改掉了一个缺点呢!过去每次练琴,一开始我还比较有耐心,按照指法一遍一遍地练习。可是一首曲子弹了5遍以上,我就有些不耐烦了,甚至用双手使劲敲打键盘。还有时曲子弹得熟练了,我就沾沾自喜,加快演奏的速度,结果越练错误反而越多。每当这时,妈妈总在旁边提醒我:事勿忙,忙多错。这时,我便会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情绪,稍微放慢速度去弹,这样演奏的.准确性就提高了很多。现在练琴,一遇到难的曲目,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你看《弟子规》多么管用啊!《弟子规》真是一本引导我改掉缺点,养成优良习惯的好老师啊!

《弟子规》读后感11

  我爱读《弟子规》,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改变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如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无座,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让我感受很深,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姨妈家去,路上要坐很远的车。我们一上车,人好多啊,没有座位,我们只好站着。后来一位叔叔对我说:“小朋友,来这坐,我要下车了。”我很高兴,谢谢了叔叔。叔叔下车时,上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售票员阿姨说:“谁给老奶奶让个座啊。”可是等了好一会,没有一个人起来。突然我想起《弟子规》里的话“长者立,幼无座”,于是我站起来说:“奶奶这里坐。”奶奶很慈祥地说:“小朋友,谢谢你。你真懂事!”我虽然没有座位,站着也很累,但心里很开心。妈妈也高兴的对我说:“孩子,今天你真棒啊!”

  我还会好好地读我喜欢的《弟子规》,把它融入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很努力的,也会加油的。

《弟子规》读后感12

  今天晚上和女儿一起读了《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并将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异意的字意解释给她听。原以为这是篇古文,说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孩子不会感兴趣。但让我惊讶的是,孩子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还一下子从几件小事上记住了“孝”字。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随着时代的进步,感觉“孝”字一点点在淡化。说实在话,没看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应该孝顺老人,觉得自己能让父母高兴、即使啥也没做也算是孝顺吧。看后才恍然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来人家早写着呢,更多的是应该“孝”而没有“孝”的,虽然都是一些做起来很简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时立刻答应,父母让做事时不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以“孝”为荣。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到入则孝,必将对促进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弟子规》读后感13

  学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当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药汤,我们应该先尝一尝。还要不分昼夜的在病床旁服侍兵种的父母,一刻也不能离开。“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明确的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的同意。倘若不征求别人的意见就去使用别人的物品,这样的行为就是偷窃。借用别人的东西,用完了要及时归还,这样以后要是有什么急需,再次借用的.话就不难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对于读书来说这三点都很重要。当然,《弟子规》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加入到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来,让我们把经典传承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这本书读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读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规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从我身上你就可以体会到了 .

  我姐姐在暑假回来了,我和姐姐半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拥抱,可没过几天,我们就和往年一样吵起来了。妈妈自然就不高兴了,一直在批评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处,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妈妈爸爸高兴,对他们的孝道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在“余力学文”中说道:一味的读死书,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读书,也是不对的。正所谓孔子写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了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给他们。生病的话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和兄弟姐妹相处要好。在我们的行为要小心谨慎,穿着整齐清洁。我们说话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弟子规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弟子规》读后感15

  “人不信不立”。作为一名高级动物,一个人讲究诚信是最基本的。“信”穿透人的躯体,穿透人的灵魂,让它夺目和耀眼。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本句话虽然短小精练,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撒过谎吧,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但如果张口就骂人,瞪眼就说谎,那样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敬而远之,最后彻底不和你接触。我希望大家说话要注意,都要说实话,但也不能太实在了。

  我想六中对于口才教育是非常合格的。在六中的课堂,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嘴儿好,更应该诚实。说话是一门艺术,我们每天都有演讲来锻炼我们的勇气,有时候轮到了自己演讲的时间而没有准备这又成了失信。《弟子规》还教会我们吐字要清晰,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洪亮的嗓音,声音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应该让师长们听见。

  犯了错误要及时承认,要敢于面对缺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过能改,归于心。倘掩饰,增一辜”。只要彻底地改掉缺点,就还是一个好人。

  让我们一路守信地敲开人生生命之门吧!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09-05

《弟子规》读后感11-28

《弟子规》读后感01-28

弟子规读后感12-16

弟子规的读后感12-09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12-05

弟子规读后感15篇12-29

弟子规读后感(15篇)12-29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11-06

《弟子规》读后感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