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新学期,就是一个新的起点,而这个起点,也就是我昨天刚刚看过的《开学第一课》。转眼间,它已经陪伴了我们好几年,每一年,都会用一个新颖的方式和主题来向大家打招呼。而今年的主题,也就是我的题目:中华骄傲。,
说到我们的骄傲,那真是多得数不胜数,但其中的一个骄傲在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那当然就是源远流长的汉字喽。它在这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的演变,最后就成了我们课本上那一笔一画,横平竖直的汉字。
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魅力,《开学第一课》还给我们请到了一位叫理查德的外国爷爷,他研究汉字四十五年,不管是起源还是演变过程,都丝毫不放过。最后,理查德为了做了一个关于汉字的网站,前后共花了大约三十万美金,并且还结识了一位很好的中国朋友,他们并肩作战,即使付出所有,依然无悔,让所有人都为他们的执著落下了感动的眼泪。
而我们的第二个骄傲,正是令人振奋的武术。每当我在看武术表演时,总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心中不由得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你瞧,他们那刚劲有力的动作,整齐划一的队伍,处处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
另外,《开学第一课》还请吴京老师给我们上了特别的一堂课,向我们诉说了他不服输,勇于拼搏的本性。你想,他拍了那么多具有危险情节的电影,身上受的伤肯定不少,但正是这样,才训练出了他的坚强,同时,我们也会把吴老师的精神传播下去,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英雄。
当然,《开学第一课》不仅仅为我们介绍了这两种中华骄傲,还有包罗万象的棋子;韵味十足的诗词;古老的丝绸之路。他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不过,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下期一定还会有更精彩的开始,
下期《开学第一课》,我等着你哦!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中的其中一项。
《开学第一课》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董卿老师和撒贝宁老师两位主持人,首先登台的是文艺老师王宁,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院教授,这位老师给我们讲了正和直两个字怎样从甲骨文演变到汉字。这两个字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汉字一样,做一个正直.端正的人。
第二个出场的是理查德.西尔斯“汉字叔叔”他是来自美国的。理查德痴迷于汉字,对中国汉字有着巨大的热情,他坚持研究汉字很多年,遇到了很多困难,是一位中国人帮助了他,而他也没有放弃。他的故事是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为每一位中国儿女敲响警钟。
接着是吴京导演,他给我们分享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而我最喜欢的是围棋冠军柯洁,在现场柯洁讲述了他与AlphaGo对决的情景,教导同学们与科技共同进步。再后来是一个会弹琴机器人,它来自意大利,有53根手指,名叫Teo,他以一曲《肖邦幻想即兴曲》和钢琴小达人李俊杰先后演奏,这个节目简直叫我震惊了!
这个节目结束以后,董卿老师请上来了许渊冲老翻译家,他为翻译事业奉献了一生,这位老翻译一家可以把文学翻译成外语。最让我感动的是叫米斯巴.拉希德的老师,她来自巴基斯坦,她讲了她小时候在学校老师生了重病还来上课,因为病情太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
看完《开学第一课》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汉字的奥秘、厉害的武功、奇妙的科学技术,因此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不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一起看,连刚上大班的弟弟也一改往日的活泼好动,饶有兴趣地坐在沙发上看得入神,我们全家都当上了“小学生”。
恰逢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今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五个不同的篇章,运用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描绘出建党百年壮丽画卷,带给我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先躯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等共产党人坚守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一本距今已有101年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使他们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更点燃了无数革命志士追求理想与信仰之火。他们就像一把铁锤,积蓄了旧中国时期的人民信仰的力量。
我感受到了平凡的力量。新疆女孩都尔汗。拉其尼的爸爸是一名护边员,20xx年1月4日,他的爸爸为了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而壮烈牺牲。如今,英雄长眠在帕来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当拉其尼介绍她爸爸的故事时,我和电视上的同学们一样,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我感受利了奉献的力量。面对建校初期的困难,山区女孩家庭的不理解,张桂梅校长一次一次地劝说,一家一家地家访,一遍又一遍地沟通,让一个又一个辍学女孩重回课堂。张桂梅校长用缠满药膏的双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女大学生,改变了她们的命运。张桂梅校长就像一座希望灯塔,照亮了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他们奋力拼博,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们就是中国的奥运健儿。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背后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坚持。就连隔离期间一刻也不能放松训练,他们坚持的力量深深扎根在了我的心中,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向前。
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将不负韶华,不负期望,请党放心,强国路上有我们,中国力量有我们!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今天,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综艺每年的9月1日都会播出。
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在这节课上,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讲述中国汉字强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不少小朋友没认了出来。撒贝宁说,这个字穿越了三千多年历史,到今天依然能够认出来。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理查德·西尔斯,1950年出生,美国人。他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网友深受感动,因此称呼他为“汉字叔叔”。一次心脏手术差点夺去了“汉字叔叔”的生命,在病榻上,他开始思考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由此萌生了电子化《说文解字》的念头。2002年,“汉字叔叔”创建了汉字字源网,由于得不到关注和资助,他陷入贫困潦倒、旅游签证到期、护照被没收、第一次面临限期离开中国的窘境。
“汉字叔叔”并没有因此放弃。“我总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
王宁,195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汉语研究与教育工作长达六十余年,是现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专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其中,“甲骨文”也是王宁教授研究的汉字之一。
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
一笔一划中涵盖丰厚的历史底蕴,汉字带领我们感受过去,思考未来。它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传统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汉字是中国古代悠久文化的源头,文字,体现着中国人的情怀和志向。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今天是91日星月期,晚五上九点开学第一课播出,今年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贝宁化身“班主任”,带领大家从前辈们身上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任嘉伦、柯洁、郎朗、吉克隽逸集体上线,还有我们超级喜欢的吴磊哥哥带领大家唱响“班歌”!在《开学第一课》中,郎朗携带他的两位高徒亮相。著名钢琴家郎朗竟和一位来自意大利拥有53根手指的神秘来客一起现场合奏,让我们目瞪口呆!一位10岁,一位12岁。他们将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比拼钢琴弹奏,弹奏曲目是《野蜂飞舞》。这个意大利机器人名叫TEO。与人类不同,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机器人真厉害,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制造更好的中国机器人。 96岁“诗译英法第一人”,讲述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人生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吴京远程视频诠释对“武”的理解《开学第一课》还特别邀请了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中小学生分享他对“武”的理解。
武以振魂在这节课上,主持人将带领大家做起武术闯关接力游戏,包括考验平衡的梅花桩、考验腿功的踢气球等。螳螂拳、太极拳和八极拳等三门传统武术的传承人也将来到课上,为同学们介绍传统武术的奥秘和魅力。
这节课的重要嘉宾之一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右),她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会说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因此她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带着这样的喜爱,我总是不知疲倦的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让心在一次次阅读中得到满足,所以,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看了《开学第一课》深深觉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中华民族的盛世蓬,在当今历史中有几个国家用5000年来形容文化的长度,又有哪个民族能够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华夏文明?我想这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是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的文化。
然而,总有那些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们,将一个个古村落,变成了高楼大厦,将一处处文化遗址改为了钢筋水泥,将一个个常见词汇变成了广告牌、宣传单的同音错字,这难道是社会发展的走向吗?如果传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岁月洗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文字得不到正确的利用与传播,为何还要一代一代去打磨、完善。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当列强的炮火轰开了紫禁城的大门,我们的文化就被践踏在别人的脚下,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孤零零的伫立在哪里,曾经的金碧辉煌只能出现在文字中,我们的文化就被无情的洗劫抢掠。
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经历了一场场浩劫,可是中华民族在炮火中完成了凤凰涅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华民族又踏进了强国之林,当经济政治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有些人眼中似乎忘记了那场浩劫、似乎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一个个网络用语与雨后春笋,而那些“之乎者也”似乎该扔进了博物馆。
然而,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人文素质、有助于传播思想文化、有助于了解民族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很好的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有了内涵丰富的中国语言文化,才有了历经千年的中国汉字文化,才有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再一次向我们重申了传统文化精髓与重要性,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能力有义务去传播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魂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一说到中华骄傲,就会让我想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振奋人心的中国武术……当我们说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古语,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要有一颗谦逊学习的心。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中,中华才能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物质上的四大发明,还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中华文化都凸显了她的优秀。而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汉文化最具魅力的一方面,那便是汉字了。
从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图纹到殷商时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铭文,汉字在不断简化,不断普及,它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记录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有了汉字,我们才能了解祖先们的生活,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了解古人的思想,汲取先人的精华,丰富人们的生活。汉字的神奇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会变美;有了汉字,我们的历史才不会是一片空白;有了汉字,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空虚。汉字有着神奇的组词能力,几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几千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篇情感流动、思想丰富,能让人产生共鸣或者是让人费解的文章。在这字与字之间,在这词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的感情,形象鲜活的汉字又被赋予了种种情感。于是,汉字便跳到了锦帛上,跳到了竹简上,跳到了纸张上。它们带着人类的情感跳出了人们的脑海,像一个个乐符,自由的组合便组成了一片篇篇美文,一卷卷古书,一本本著作。
于是,中华历史上便有了这些美妙的乐章:《史记》、《汉书》、《出师表》、《陈情表》、《赤壁赋》·····,一句句,一行行,读来朗朗上口,读来意味深长,读来受益匪浅,读来荡气回肠。汉字在文章当中尽显奇妙,于是便有了“开卷有益”,便有了“励志读尽天下书”,有了“凿壁偷光”,有了“囊萤映雪”。炎黄子孙对汉字的感情是无法形容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一种由衷的崇爱。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昨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感触很深。
一首欢快的曲子,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开学的深深喜爱。今天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振奋人心的武术、有逸韵悠扬的琴棋书画、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艳丽的瑰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说明了诗人对国家的爱国精神永存在我们心中。
就在我们和汉字打交道时,也有一位外国友人在忙着研究汉字,他被人们称为“汉字叔叔”。他得到这个称好不仅仅是他热爱汉字,还有他研究汉字的那份坚定不移的心。他叫理查德,是位美国友人。他为了完成这个事业,花费了毕生精力,甚至是自己所有的钱财。话说他有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将要离开中国。话语间,他有几度哽咽可见他对中国是那么的不舍,祖国啊,我也深深地爱着你!
我们说这中国话,做着中国英雄梦。最近很火的那部电影,主演——吴京。我心中的英雄告诉我:“受到挫折之后继续拼搏,才能更加坚强,更好的保护亲人,保卫祖国。”好感动啊,这就是我大武术人精神!
最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巴基斯坦的那位中文系教授。她叫米斯巴被誉为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她之所以能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一对夫妻,一对中国夫妻。他们放弃了自己富裕的生活,来到巴基斯坦这个贫穷的地方,教那里的人们学习中文,这是一种广大的'胸怀,我敬重他们!他们把那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群孩子也把常教授当做了自己的家人,把常夫人当成自己的妈妈,常教授他们无私的爱浇灌他们的学生。
她们的爱得到了回报,米巴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文系教授,她说,她将会像常教授那样,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中文教育事业。建起一座中国与巴基斯坦沟通的桥梁。我被他们之间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为我们有爱,有让人望而生畏的武术,多才多艺的琴棋书画。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9月1日是我们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晚上8点钟,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一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主要由孝、爱、礼几节课组成。
第一节课讲了一个字:“孝”。孝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也是落实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付出。父母以言传身教告诉我们:无论是每天放学回家亲热地喊一声爸爸妈妈,还是多和父母沟通、关注父母的健康、花时间陪伴父母??这些都是孝的表现。“孝”要从当下做起,从关心父母的小事做起。看到这儿,我悄悄的给妈妈倒了一杯水,当我看到妈妈接过水杯时的笑脸,我也很开心。
第二节课讲了一个“爱”字。爱是人间最美好的字眼,爱是温馨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也是博大的,“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父母教会我们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生命。我们在爱中成长,爱让我们学会感恩。秦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得知儿子得了重病,为了继续陪伴儿子,他选择了离开他最爱的乐队,每天陪着他的儿子大珍珠,让我感受到了他深深的父爱。我想起我的爸爸,他也是深深的爱着我。今年暑假他带我去水魔方水上乐园玩,怕我皮肤晒伤,他过一会儿就要给我抹一层防晒霜,我玩得很开心,可他却晒曝了皮。
第三节课讲的是“礼”。礼是立身之本。家风教育中,礼是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校园里,礼是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生活中,礼渗透在日常行为的每一个角落,细节里,如待人接物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所给老人让座、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还有家里的一点儿小细节,我们也要知道,吃饭时等长辈上桌再吃,吃饭时不发出大象的声间,还有吃饭时尽量吃自己前面的菜,不要“飞象过河”??文明礼貌是一点一滴,是一言一行。容祖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她的故事里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的收获很多,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学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
我们正值青春,时光正好。静谧的夜晚,我与父母一起观赏了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精彩而绚丽的画面触及内心,让我年轻的骄傲里,更多了一层拥有强大祖国的自豪。
“中华骄傲!”每每提到中华,好像自骨髓里就有一种震撼,又或许不能将这种奇异的感觉称为震撼,简简单单四个字,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突然给了我劲头和希望。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主持人董卿单膝下跪,聆听许渊冲老爷爷讲话的那一幕。“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位96岁的老爷爷用他所有的力气为我们讲述“白日依山尽”之美,他眼中的神采折射出他对翻译古诗文的热爱深深震撼了我。这就是中华的儿女,中华的骄傲,誓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天下。
我也很喜欢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让我能透过一点一滴的文字看到朝代的兴衰,看到诗人丰富的情感,快乐或伤怀,失落或骄傲。一个一个字汇聚成诗,美得令人惊叹,让我寄居在诗词的浩瀚里,坐看文学的磅礴。从小就喜欢写作的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写出一些传世的文字,将我所观所想所忆能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我所经历的中华之美留给后人。
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在舞台上讲述了关于她与恩师之关的故事,那是关于一群人对传播汉语的执着,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米斯巴老师的话语朴实而真诚,她希望教汉语直到她教不动为止。我听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我们的母语被如此推崇和喜爱,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都发出她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喜爱她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是骄傲自豪的,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无私。《开学第一课》,正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开播了,我很是激动。整个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汉字了。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这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汉字是炎黄子孙的结晶,是中华人民引以为傲的国之瑰宝。
节目一开始,王宁老师教我们写甲骨文,那一撇一捺简简单单的笔画,背后却是中华千年的历史,它们有着自己的性格,有着自己的情感。瞧那“正直”两个字,就是目不斜视,奔向前方;看到“晚霞”,你会为那炫丽的色彩而沉醉;望见“夕阳”,你会想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欣赏到“巍峨”,你则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个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许渊冲老爷爷的翻译故事了。他一上台,我就被感动了,许爷爷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了,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干瘪而多皱的皮肤,白白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皱纹,一双深褐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之后,许爷爷诉说着他翻译的要领和体会,在一旁的主持人董卿,悄悄跪在了他的右边。就是这一幕,又一次让我非常感动,热泪盈眶。这是对老一辈的文学家的敬仰,对他们尊重,她的这一跪,是最美的中华!
看着看着,我渐渐入迷了,原本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来看《开学第一课》的,现在,我被那些热爱汉字的人们所打动。汉字,每一个都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个不值得骄傲呢?
汉字,是瑰宝,是财富,是全世界人民都应该为傲的东西,就像汉字叔叔理查德说的那样:“汉字不是中国的汉字,汉字是全世界的汉字。”
当听到汉字这个词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血沸腾,都应该大声地对全世界人民说:“瞧,那是中国的汉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听到毛主席那首熟悉而震撼的诗句,看着老红军们年迈而坚毅的身姿,我心中只剩下敬佩,敬佩!听着那一个个长征时艰辛的故事,我心中掀起千浪万潮,这该是何等的毅力与刚强。面对这样的红军精神,任何一个华丽修饰的词藻都显得那么渺小,都无法与之相比。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对新中国解放的决心,地图上那一条条走过的道路,被我们红军的精神映得辉煌,如今现在我们指着那曲曲折折,险峻艰辛的征途,我们自豪骄傲的说“这就是红军的精神与力量!”在那被战争硝烟,饥饿劳累所盘踞的队伍中,是那对新中国解放信念支撑着他们,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
他们是伟大的,这场胜利不是偶然,不是暂时,中国因为有他们这些满腔热血,怀赤诚之心的战士而胜利。
在路途中,三十万的红军只剩下三万。在那艰辛的长征路上,有很多人倒在了巍峨的雪山上,但那冰冷的雪不能冻住红军心中滚烫的热血;倒在了草地中的沼泽,但那危险的沼泽不能吓住红军心中利剑般解放新中国的决心;倒在了枪林弹雨中,但那夺命的子弹夺不走红军刚如玄铁般的毅力!
这无所畏惧,百折不挠,坚毅刚强,坚持不懈的红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这一代代的传承下,我们不应该高举红军精神的火把奋勇前行吗?如今战火硝烟已经远去,在祖国蓝天白云的和平年代下,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像以前那些老前辈们学习,成为祖国新一代强而有力的栋梁!
这样的精神是永恒的,它让我想起了奥运会上女排时隔十二年再创辉煌的女排精神。郎平的经历,郎平对女排的感情,都让人敬佩而感动!那精神怎会突然断联?它流淌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逐渐强大的祖国,为永垂不朽的红军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学习,在自己生命的长征路上:留下坚毅与辉煌!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3
8:15分,2014年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在我的期待中拉开帷幕,今年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整节课分为“孝”、“爱”、“礼”三个篇章,以“强”结束节目。
在班主任撒贝宁叔叔和张泉灵姐姐的主持下拉开了“孝”的篇章,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我们解释孝的字意,《图文解字》中记载“孝”是由一个老和一个子组成,老人需要子女的支撑和支持,所以子在下老在上,也写出了幼时大众照顾子女,等老人老了,子女们要照顾他们,因此孝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核心。童话大王郑渊洁叔叔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年轻时他的父亲关心体贴他,而等到他有能力时如何关爱和照顾父母的。从而也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注意身教,身都比言传更重要。而我们还没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最好的孝道就是保护好自己,这才是对父母尽的最大的回报。
一位普通工人何红涛带着75岁的父亲骑着改造摩托车走遍全国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尽孝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趁早。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一种遗憾。
撒贝宁叔叔给我们讲的一个小故事,则更加触动我的内心,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在公园里坐着,老人问年轻人:“树上是什么鸟?”
年轻人回答:“麻雀。”
等一会儿老人又问了同一个问题,年轻人回答:“麻雀。”
等老人第三次问时,年轻人不耐烦了,火在地说:“你怎么这么烦啊!”
这时老人回答说:“你小的时候,也是问我同样的问题,十多遍,那时我心里感到非常的快乐!”
听到这里,我非常惭愧,我平时听到奶奶多唠叨我儿句,就会不耐烦了、,有时还会大声和她反抗,爸爸和妈妈说了我好几次都改不过来,今天看到这些,我想要改善自己的态度了。
“孝”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也是落实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付出。父母以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不论是每天放学回家亲切地叫一声“爸爸妈妈”,还是多和父母沟通,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花时间陪伴父母……“孝”从当下做起,从关心父母的小事做起。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4
汉字、京剧、武术等等这些传统文化今年都出现在了《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这是央视第十个年头录制《开学第一课》也很具有纪念意义。
通过开学第一课我才知道每天看的、说的、写的汉字竟然有如此的魅力和文化;汉字经历了5000年的发展演变,拥有着独特的魅力,汉字不仅能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表达人民的思想情感。在开学第一课上当看到“汉字叔叔”理查德为了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苦心钻研20多年时,不禁有丝丝的愧疚感,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竟然对汉字没有一个外国人感情深,竟然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字历史,毫无所知,汉字作为华夏文明的精髓历经千年沉积繁衍至今,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在开学第一课京剧的桥段里,才发现原来京剧是那么的美,我被每一个唱腔深深的吸引了。以前对京剧不仅没有兴趣反而还有一点反感,一句话唱半天不说,大部分根本听不清是什么词,但是看完了这个节目,让我对京剧有了180度的转变,原来听不懂的词,竟然是对仗工整、寓意唯美的诗词。难怪京剧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为了约架的武术不是真正的武术,武术也要有风骨和精神。曾经总觉的自己如果会武术就好了,可以不被人欺负、可以随便欺负人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武术的魅力不在于表面的腿脚功夫,而在于武术的内涵,在于武术那种浩然正气和不服输拼搏精神。
通过开学第一课我才知道,传统与科技的结合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完美无瑕。当看到柯洁坦然的谈论输给“阿尔法狗”的比赛时,当53根手指的Teo自然的演奏名曲时,我们看到人类通过智慧发明的人工智能、制造的机器人,可以轻松的打败人类,我们不能不说人类的强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更加彰显了文化的魅力。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5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由于很爱练字的原因,《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就是王宁老师讲汉字的一段。
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小小的汉字非常神奇。它们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像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样出现在你眼前;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过笔尖;它们像浩瀚的大海浮现在你的眼前。
中国的汉字发展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变中可分为七大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在不同的时代用的字体形状也不同。我们现在常用的是楷书和行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行书则是楷书的快写体。
汉字的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很喜欢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一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立)。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
中国的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汉字,更爱它背后的知识。我坚信美丽的汉字在未来将会被永远使用。
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观看了这一课之后,真的是受益匪浅!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合集15篇12-07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合集15篇)11-1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合集15篇02-14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5-10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2-13
开学第一课家长观后感12-12
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06
【精】《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5-15
【热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