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1 10:19: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书匠”的行列。反思是“教无定法”的要求,也是“做学者型”教师的内在要求。

  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1、是否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

  3、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问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和“有放矢”的教学。

  有了问题。就应该行动。通过反思,知道了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就要考虑科学与先进的调整对策。那么,怎样做好调整工作呢?可以对照以上的思考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针对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教案中的不当之处。

  2、写教学后记。坚持每天写出教学后记,把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时间长了,也是一笔财富。

  3、听别人(包括老师、学生)的评价。教学反思,需要“镜子”,别人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反应,是最好的参照物。我们要虚心听取别的老师的意见,积极地开展课后的学生调查工作(一周一次或者一月一次),从中获取改进的办法。

  4、与别人作比较。对别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而“取长补短”。

  5、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这种教学媒体去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总之,所有这些“反思”,都应该有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一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要让反思成为习惯。当然,在反思中,我们还应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同时,反思不可缺少理论的支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进行反思的必要的前提。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车轮和动力

关于教学反思2

  今天我观看的上课内容是汉语拼音第四课声母dtnl的教学。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我还加了一条,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特点,重点抓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由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从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在这样的课堂中,在我们老师眼里,我们的学生有时的表现不尽人意,我觉得学生可以有更出色的表现,个别学生在前些天的课堂上走神,怎样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应该是这个老师这一阶段习惯培养的重点。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刚入学的儿童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40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化学课教学反思公开课教学反思体育课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3

  《边城》是一部非常唯美动人的小说,《边城》教学反思。它寄寓了沈从文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学作品。在上课前,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基于第一课时对文章情节和环境的分析,第二课时我着重于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身上所展示的人性美。然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探究问题的方法提示上,我引导的不够到位。因为17班是普通班,其中不乏有一些艺术生。学生整体的文学功底和学习能力、自制能力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问题提示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这一思路提得有些笼统。学生在讨论时不能充分领会并运用。因此在学情分析这一预设上我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能力。

  最大的问题在于课堂环节设置上。尤其是学生展示点评环节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学生课堂展示有些杂乱无章。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明确分工。因此展示环节没有凸显小组的优越性,反而成了个人展示。这是我的一大失误。同时,在展示完之后,点评环节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打分上。

  当然,这次汇报课让我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导入时候要在很短时间内要将学生带入到湘西那景美、情美、人美的环境中。用一些图片、音乐资源,伴以适当的引导是很有必要且事半功倍的。

  还有最后拓展延伸的对对联环节,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新形式、新思路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之,很感谢工作站的老师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实践中进步。这次汇报课我收获很大。尤其是苗老师等给予的我指导与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有问题也有优点,有瑕疵也有亮点,这对于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分析翠翠人物形象,体会边城中的人情之美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教学反思《《边城》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文章如何展现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1、课程回顾,展示图片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情节和环境两个角度来探究边城。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唯美的湘西画卷,再次来感受一下边城的自然魅力。那绵延的小山,那潺潺的流水,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古色古香的白塔,那日日撑船的摆渡人,这一幅幅清丽自然的美景,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陶渊明笔下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在桃花源生活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而我们通过对边城人民过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及翠翠祖父身上可以看出边城的风俗民情之美。

  2、课堂导入,结合ppt

  当然,除了自然美、风俗美,湘西的妹子也是柔情似水,有图为证。湘西的妹子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妹子更美。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边城》中对翠翠的直接描写。(学生朗读)这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那么我想读完《边城》之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翠翠,你心中的翠翠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从她身上又体现出哪些人性之美呢?接下来,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提示: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分析人物形象

  4、课堂展示

  展示方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展示内容:翠翠形象(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展示技巧:结合课本内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运用对比手法

  翠翠恬静、温柔、聪慧、孝顺、矜持、包括小女生与生俱来的小小的任性与多愁善感也是那么美好。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在翠翠恬静而又平静的外表下,蕴含着喷薄般的激情,我们可以热切的感受到翠翠的爱,她的爱原始而自然,纯朴而热烈,含蓄而本真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之美,这是一种最为朴实而又趋于自然的情感。这正体现了沈从文“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课堂总结

  那静静流淌的沅江水,那矗立百年的吊脚楼,那撑篙摆渡的老人,那热闹非凡的端午节,那情窦初开的少年人,让我们看到了边城那令人窒息的自然之美,纯朴原始的风俗之美,还有那至纯至真的人性之美。如果说边城是沈从文给自己建造的一座理想之城,那么,我们也愿意在这座小城里陶醉下去。

  拓展延伸

  请大家根据本课内容,完善这副对联。

  风声,水声,歌声,唢呐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_情,_情,_情,_

关于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有机物的开端,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引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

  在引入课题时,用了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过渡到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本节课是按照甲烷的结构、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这条主线进行,由于学生是首次学习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所以正式进入课题后,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以及培养其建立模型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在本节课上便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多媒体视频及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实验等教学方法,通过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到实验以及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对甲烷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掌握,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及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

  在学习甲烷的结构时主要利用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在学习物理性质是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在学习化学性质时利用实验探究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完成。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取代反应过程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及难点的内容——取代反应,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由于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既用了视频片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的过程,也用真实的实验予以支撑,并设置了相关探究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很快就理解了知识。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习效果较好。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参与活动多,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课堂容量偏大,没有进行课堂练习,由于教室条件所限,甲烷有关化学实验未能现场演示等。

关于教学反思5

  《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多次反复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营造自主、互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课一开始,我就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检查自学、讨论情况,从而引导课文的中心部分,然后从重点语句入手辐射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每读一部分,教师均让学生自主探究:你读懂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读心理过程化,学生提出不懂的一些问题,大多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解决。教师只在适当之处给予点拔、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于教学反思6

  社会需要教育来推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作为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的。在现代社会当中,教育形势越来越复杂,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成为品德良好的人,对于教育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过程当中,教育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这项工作。我从教近十个年头,从实际出发,觉得教育是一件比较磨人的工作,虽然工作每天是一样的,但故事却是不一样。

  一、馒头风波

  有一句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古诗可以说在我国的流传程度是非常之高的,但是在生活当中又有多少辛酸苦辣呢?

  某一中午,是学校检查的日子,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和教师一起去打扫卫生。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督促学生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这时候发现在卫生的死角里有一个馒头,它被扔在几个扫帚的后面。我想:每天我们都在教育学生节约粮食,为什么还会有学生这样做呢?这个时候我准备在下午开班会的时候教育学生,于是我将馒头捡起来放在了讲桌上。

  当学生都回到教室以后,我们又要求要去操场上对树叶进行处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捡一捡落叶,每个人需要捡够五百片树叶,之后我回到办公室,下载了一段农民收麦子的视频。

  上课之后,学生都跑回了教室,于是我问:“好玩吗?”学生有的说“好玩”,有的说“不好玩,太累了”。这个时候我继续问:“你们有人知道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吗?”学生纷纷摇头说不知道,也有的学生说见过自己的妈妈在家蒸馒头,并大概讲了一下妈妈蒸馒头的步骤,学生听了之后纷纷表示蒸馒头的步骤很麻烦。这个时候我故意说:“看来不做提前准备的话是根本吃不到馒头的。”学生点头同意,于是我继续问:“面是怎么来的?”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是买的,有的说是用麦子磨的。

  这个时候我适时地问学生,有没有收过麦子,或者是去麦地里劳动过,这个时候,有的学生说帮忙放过水,有的说自己帮助家里打过药,都很有兴致。这个时候将早早准备好的农民收麦子的视频放给学生看,并在放完视频之后询问学生:“收麦子容易吗?蒸馒头容易吗?”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容易,这个时候我把我捡的馒头拿了出来,对学生说:“可是这个馒头,我今天上午在卫生角里面捡到的。”

  学生顿时都不说话了,教室里十分安静,我又对学生说:“师傅阿姨每天为我们做早餐,要按照人头准确无误地做出来馒头的数量,给我们按时补充营养。今天去捡树叶,跟做馒头相比,是不是太简单了?”

  学生全都不说话了,过了一会,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是他不小心扔的,并流下了眼泪。

  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也都抬起脑袋,异口同声说:“老师,我们以后绝对不浪费粮食。”

  有什么能够比学生从内心当中给出的承诺更有力呢?经过这个事件,班里的学生都懂得了节约粮食的道理,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一剂良方

  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教育过程当中也是一样,每天的教学都需要寻找适合学生成长的捷径。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我暂且称呼他为小明。小明有一双很大的眼睛,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孩子应该有的灵气,而且总是没有精神,上课也不爱发言,偶尔说话,总是带着方言口音。有一天我就问他:“小明,你昨天晚上干什么了?能不能告诉老师?”小明支支吾吾地说:“嗯……就是……我写作业呢。”小明不仅有语言表达不太清楚的问题,写的字也经常是东倒西歪的。

  一开始,我总是让小明重写,认为只要小明自己用心,字就一定可以写好,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写了很多次他的字仍然像散了架一样。面对小明的这种情况,我在每天批改作业的时候,都和小明一起寻找他写得不错的字,果然,小明的字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了。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对小明进行了表扬:“虽然小明的字不算最好,但是他每天都在进步,大家要向他学习。”在此之后,小明总是第一个交作业,而且字也越写越好,最重要的是,小明变得开朗了起来,眼里也有了孩子该有的灵气。这让我明白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一些问题就都可以得到解决。

  三、用故事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塔说过的名言。同样,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拥有成功的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比较喜欢听生动的故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选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我向我的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战斗中,一架敌机俯冲过来,一个连长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着没动,赶忙过去将小战士扑倒压在身下,等到两声巨响之后,连长起身才发现刚才自己的位置被炸出了两个大坑。

  在现实生活当中,帮助常常并没有回报,甚至还有可能被误解,这样的故事,能够教育孩子养成热心助人的良好习惯,帮助了别人,其实也就是帮助了自己。虽然故事的结局让人意外,但学生从故事当中受到了启发,思想得到了升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而德育对教育来讲,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让人忽视不得。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每一个学生的心思都是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作为教育工作人员,我们虽然没有办法选择旅途中的风景,但是我们却能够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进行改写。因此,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的人和道德高尚的人。

关于教学反思7

  连续接触了两届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到这一届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我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停下以前的快节奏,静下心来思考工作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所以迫使我的课堂是快节奏,大容量的。由于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学生要进入更好,更高一级的学校,于是,我更关注于对教材的思考与拓展,对教材深度的挖掘,寻找有灵活度的习题,往往是由于学生欠认真推敲而容易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与触动。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大多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学习能力与习惯相对较弱,所以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已没有意义,我立足于如何帮助学生扎实的吸收课文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以教学大纲为立足点,放弃偏题,难题。题目做到少而精,不断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记忆。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书上的单词经常复现,做到我教的内容,就做并练这个内容。从以往关注教材,转为关注学生,在反馈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上unit5page32讲opendayprogramme时,原本是一个教时的课,由于学生掌握不好,我安排了三个课时,因为,我发现这一版的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中之重。我一课时是引入,让学生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复现,第三课时安排了一节复习课。再默写里面的短语,默不出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到我办公室重默,在保证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后面的教学内容有很多与这一版有交叉,因此,我觉得每一次的强化,再结合我之前一直对这些知识点的反复,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有帮助,我发现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一定要老师梳理出每单元的主要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点处理一定要细致,反复,及时反馈,再层层推进,不要急着往前推进度,而要关注学生,你教的是否大部分学生已学会。机械基础教学反思绘画游戏教学反思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8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择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通过设计“小象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主动提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多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节课我设计统计“小象的朋友”、“联欢会买水果”、“同学们爱喝的牛奶”三个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择的事例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在统计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本节课我还制订了一个评价方案奖励红旗,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又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红旗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总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教材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材”。

  通过《统计》一课的教学,虽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对统计表、统计图的认识也达到了欲期的目的。但是在处理细节上还不够成熟,在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之后,应加强对比,突出统计图的作用,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

关于教学反思9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 8 》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插图中的卡片 “ 包 ” 、 “ 火 ” 、 “ 艹 ” 、 “ 饣 ” 、 “ 氵 ” 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 “ 包 ” 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第二部分是一组 “ 包 ” 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第三部分是一首儿歌,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新课标要求: “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 “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加上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两个形声字归类识字的内容,已有一定的识字经历。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一个组 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感悟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习汉字的能力。

  在识字部分,我由“包”字引入本课的学习。虽是本课的生字,但学生显然对这个字并不陌生。于是我追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个字的,并及时肯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字学词的方法。 叶圣 陶老 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变成学习“语文书”。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与生活“链接”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这篇识字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在比较认读中体会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快乐游戏,领悟规律”的方法。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过,“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送字宝宝回家”的游戏,突出了识字的趣味性,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此过程中,我通过一个问题“这四个字长得那么像,你们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形声字的特点,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像这一类的字,一部分偏旁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偏旁表示字的读音,我们把它们叫“形声字”。由此,巧妙地完成了识字教学中正音、记形、明意的教学目的。接着,我又通过 “变魔术”的游戏,激发了的识字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最后,再通过“对口令” 的游戏,帮助学生牢牢的巩固了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

  新课标在阅读评价中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看图学文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有以下几读: ( 1 )自由练读;

  ( 2 )抽读,谁能读准儿歌的每一个字音;

  ( 3 )流利地诵读;

  (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5 )加上动作,同 桌互读;

  ( 6 )表演诵读。 二年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气和读出感情成了重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范读和指导没有起到示范性作用,另外,虽然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但生生互评的方式较少,这方面应在以后加强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加上动作表演读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孩子们在同桌练读的过程中就积极性很高,许多同学都踊跃上台表演。孩子们在想象当中充满创造性的表演,说明他们已经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到了语言的丰富多彩,并在诵读中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美的熏陶。

  在拓展说话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本课学过,但儿歌中没有出现的词来编儿歌。在设计时,自我感觉这个环节难度较大,因此,也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来进行缓冲。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确实说的不太好,得到训练的学生面不够广。以后在如何为学生架设合适的阶梯,学生的有效训练方面仍需深入学习探究。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汉字的字形,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如课堂上提到:“要把‘包'字写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横折钩的钩要过横中线;第三笔起笔和第一笔撇对齐;第四笔横和横折钩的钩在同一条线上。)接着,由浅入深,再让学生分析“炮”和“泡”的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描红”的空间,这就为学生掌握字的笔顺及间架结构创造了练习的条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描红后,再让他们在写字本上练写,利用课件演示几个间架结构写得好的字,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怎样写才美观,再让学生独立写一个,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这样,学生就会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写字水平。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本堂课,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感悟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识字的兴趣,他们学得积极、热情、自主,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

关于教学反思10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讲述了家里三次养猫的经过,故事性比较强。因为打算用这节课录课,所以准备的很充分。差不多用了一星期的时间。但即便如此,讲起来还是有一定问题。三班是第一节课,可能是因为有人在录像的缘故,有些紧张,以至于讲得太快,将本来差不多两节课的内容用一节课就讲完了。讲完之后发现学生们很迷茫,虽然看似他们很积极,

  但实际没学到什么,对知识点并没有完全理解,效果很不好。讲完后指导教师也说,太快了,语速也有点快,把节奏放慢,别紧张。痛定思痛,我重新把课文内容看了一遍,吸取教训,划分没部分大概用多长时间,这样在四班讲得时候明显好很多,内容讲透彻了,节奏也把握对了。第二课时时,由于在三班讲得太快,基本没剩下什么东西,所以只能多说,也让学生多说,比如拓展训练是“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误解?怎样才能减少被误解的几率?”我让同学们想一下,然后畅所欲言,发现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也能从自己的故事中更好的体会文章主旨,这算“因祸得福”了吧。但在四班讲的时候,因为停电,多媒体不能用了,只能回归原始,因为怕大家不能理解,所以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结果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拓展训练没有时间做了。后来指导教师说在黑板上写太多了,太浪费时间,只写重点或学生们不认识的字就行,没必要写那么多。

  虽然讲解这篇课文时状况百出,但通过这些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要注意。

关于教学反思11

  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建一支反思型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以下方案:

  措施:

  1、每节课教案的最后部分要设有专门的反思栏,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信息反馈与本节课课前的准备(主指教案),预期效果进行对照反思。以便增强课前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

  2、教师每月至少对自己一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各教研组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

  3、教师每学期末须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目标要求)进行客观反思,并上交教务处。

  4、教育学生的个案反思:主要针对平时对某个别学生的教育(观察、分析、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每两月一篇,由年级组长统一上交。

  5、教务处每月将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评比、反馈、交流。

  6、教学反思录汇编:将从教师的反思稿中精选,整理成册。

  7、以上各类反思作为教师晋级、评职、评优、评先的条件。

  要求:教学反思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关于教学反思12

  我们班牟泽铭是一个有点内向,不太爱动,但很有主见的孩子。在班里老师让孩子们搬起小椅子去墙边围坐时,总是会看到剩他自己坐在桌子旁边。不说话,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

  这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院子里排好队,准备玩小纸球。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小纸球告诉我想让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来陪它玩,小朋友分好组后就可以和它一起玩了。”说完,孩子们各自分好组玩起了游戏。在看孩子们开心的玩游戏的同时,我又看到了一个人蹲在沙池边上的牟泽铭自己低头玩着地上的小石头。我得想个办法改变一下,让他开心的融入到大家庭里。这时我看到了正在旁边玩球的田宜朔和李韵,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是两个人呢?小纸球今天的愿望是有三位好朋友陪它玩,我们再帮它找一位好朋友好不好?”他们点头说:“好”李韵看了一会儿,看到了自己一个人玩的牟泽铭,对我说:“老师我找到好朋友了。”说着拉起田宜朔的手向牟泽铭走去,不一会就看到他们三个开心的玩起了游戏,也看到了牟泽铭暖暖的笑脸。对待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快乐活泼的成长。

关于教学反思13

  在教学导入时,我由《识字3》中粗心的宁宁引入,带来新朋友“苗苗”,这样既衔接前一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苗苗”带来她的相似朋友,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识字。当学生区分“猫”和“锚”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猫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而“锚”的理解,学生不是很懂,因此在我不能拿出实物的情况下,进行了板画,并且进行语言描述,告诉学生,这长有两个角的就是锚,对锚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解说,这样,学生就知道了“锚”是铁做的,跟金属有关,所以它是金字旁,显然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既区分了字形,又了解了字的含义。所以,有了前面的教学,接下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学生便能很快地理解了,并且在整个课堂里,学生说话的氛围非常热烈,课堂中,他们都能立足文本,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老师的引领下分清了“锚”和“猫”。

关于教学反思14

  《识字8》是一篇教学形声字的识字课。本课我教学的事第二课时。书本只有一首短小的儿歌,短短两句话,如何才能上出心意,让学生学到更多,在组内老师的讨论下设计了四个环节:①默词复习导入②猜谜导入、学儿歌③检查、交流前置性作业④自编儿歌。按这样的思路下来,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之前试上两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课我将重心放在后面的编儿歌,看似与课文内容练习不大,花的时间过多,但是从长处想,学生不仅对形声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的是学生学习形声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整个读、编儿歌的过程,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指导编儿歌环节中,我采用梯度教学,由易到难逐步指导,四部教学,先是回忆课文所学儿歌,后交流前置性作业搜着的儿歌,再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编,最后学生自编。逐步放手,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表现确实不错,让我深感学生的潜力无限,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还有大胆地放手,敢于给学生提供舞台。

  但好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遗憾,事实如此。由于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较弱,该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儿歌分析琐碎,断了学生的想象。这首儿歌只有两句话,现在看来其实没必要分居解析、朗读。我的分句指导,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被问题阻断,导致后来的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够到位。简短的儿

  歌可以直接让学生来说,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好几个学生“咧”的发音不到位,但我只是简单、重复发音,若是能交给学生发音的方法,让学生做“咧嘴”的动作,学生通过嘴型的变化学习发音,效果会好些。教学,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会学习”的理念下,更需要老师改变思路,教学创新,让学生爱学、会学,对学生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语言匮乏,不能带动学生学习。本堂课学生举手积极了,学生范围也扩大了。但还是能看出来部分学生容易走神、分心。想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考验老师的能力了。老师的激情能带入学生进入课堂,老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我能表扬,但是这个表扬还不够,不仅将其赋予个人,而是要借助这个表扬鼓励全班学生,激发他们的学生信心。另外我深感自己语言匮乏,评价语较单调,不能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是需要积累的,平时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

  3.忽略了细节。教学中的板书让许多老师一头雾水,其实原本是学生回忆一首儿歌,出示一组形声字。课件里的错字,以及不合时宜的小熊,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未能及时纠正??诸多的小细节,让这堂课失色不少。作为老师,还要心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所准备。

关于教学反思15

  大家普遍认为,写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为什么大家找不着值得动笔的心路历程呢?我想围绕“写教学反思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把自己写教学反思的体会跟大家说说。

  一、从重组教材中来

  能时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受传统观念、权威教条的束缚,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教材内容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当我们实施这些重组教学内容时,会发现有太多的对比性理性认识和困惑,这些便是写教学反思最好的活材料

  二、从落实课标基本理念中来

  新课标倡导许多基本理念,落实新理念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领悟、实践、反思与提升。如果我们还在过去习惯的轨道上奔跑,就难于实施新课程要求,即使每节课所倡导的反思,不需要很长的文字,不需要新鲜名词术语,也会令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和负担感。其实,理智地利用学校公共资源实践新课程,服务自身的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演绎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点也不累,教学反思的材料便会滚滚而来。

  三、从开放课堂中来

  当前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于课堂的过度控制。开放的课堂是学生心灵上有安全感的课堂,同时学生还高度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反思与总结了学习过程,适量监控自我认识活动,而教师也不囿于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眼前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权和主动性得到尊重,学生的观点、创意和合理要求,将层出不穷,如果获得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反思就不愁话题内容了。

  四、从变革教学环节中来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课堂教学五环节论在我国影响至深,它的立足点是“教师传授”和“巩固练习”,目的是按照教师的规定“打基础”。现在这个五环节精髓与时俱进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演绎模式,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必将对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反思变化了的东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课的学习,常安排一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新旧知识联系,温故而知新,而且能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但是切忌复习时间过长,内容过多,而应做到短时高效,平中见奇,快速反馈,即刻人题。

  需要说明的是,重组教材、落实课标基本理念、开放课堂、变革教学环节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以上只是为了叙说的方便而硬性划分的。其实,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头脑中始终有写教学反思的意识存在,随时都可以找到写作的材料。

【关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经典教学反思10-19

数学的教学反思10-18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0-17

认识比教学反思10-17

第几教学反思10-17

zcs教学反思10-16

《画图》教学反思10-16

《bpmf》教学反思10-16

语文的教学反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