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7 18:18: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数,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理解算理与算法。

  整节课下来,因为试讲过很多次了,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文具店货架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多个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呢,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列竖式时,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义。如果出现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就是0,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对齐数位就容易多了。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后交流总结算法。

  三、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所以在练习中我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四、结合主题图提出很多问题,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自行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

  五、中不仅有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涉及基础的练习和竞赛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练习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不足之处:

  一、学生尝试计算后,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连麦了三个同学,有一个还听得不清楚,只是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二、课堂的前半部引入不够简化,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生的思考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可能让学生们合作讨论和总结笔算方法,会有新的火花产生。或让学生把笔算方法用补充完整的方式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了学生叙述表达的能力。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2

  10月11日在丝绸路小学进行了说课,丁老师在评说课时,提到我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假”的东西,回来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底哪些东西是假的?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丁老师可能是因为我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这是我的猜测,不知对否?)比如由于营养不良,聂老师我的身高只有1.54米,丁老师说,影响身体生长的原因有很多,怎么能说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呢?是的,非常赞同丁老师的说法。因此,在上课时情境的创设做了一定的修改。其实这里的目的本想通过自己不高的这一实例,教育学生只有爱运动,不挑食,才有可能长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表达方式的欠妥,实际上是会向学生传递一个错误信息的,今后一定会注意。

  (一)小失误赢得了时间。

  课的开始,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可能误点鼠标的原因,出示情境图的同时,要解决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是把课件倒回去,让学生根据情境图重新提问题,还是直接让学生看着问题列式解答?我选择了后者。课后,得到了同事及评课老师的赞同,认为在这里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解答,为后面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赢得时间。这也与正在进行的远程研修中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例的设计意图不谋而合。

  【绿色课堂要求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竖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为探索小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二)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算理必须要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理解,算法是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对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总结。”算理、算法就是根与叶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不能割裂的。算理是计算的基础,算法是计算过程的归纳。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1、通过计算1.43+0.17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得数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一般把0去掉。2、通过计算1.6-1.54列竖式时有的学生1.6-1.54,有的学生1.60-1.54,学生在对比中知道了为了更好的对位,好算,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和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在1.6的后面补0,使其成为相同位数的小数。并借助学生的真实错例1.6-1.54=0.14来纠错,在纠错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对“对齐小数点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相互质疑,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的错例引发的精彩。

  在练习5.28+1.3时,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5.2 8+ 1. 3

  【借助学生真实的错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小数点对齐的目的是让相同数位对齐,在评课时张丽梅老师说到总以为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一定会对齐,没想到即使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有不对齐的时候,对在学生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很是意外。在这里更要让学生明白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的道理。】

  生:老师,××同学做错了。

  师:我们在做小数加减时,要求小数点对齐,这位同学做到了,怎么还错了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百分之一,3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师:你的语言表达真完整,老师佩服你!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课前并没有熟悉学生,没有和学生进行课前沟通,我认为孩子能表达的如此完整,思路能如此清晰,真是了不起,同时也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遗憾

  1、在最后一道解决问题中,学生用了很多种方法,非常好,但我以为时间到了,没有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而是小结,布置课后算一算自己书包里的书一共多少元?匆匆下了课,结果评委老师说,还有四分钟才到点,我让学生汇报完,再小结,时间是正好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

  2、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我根据专家的创作意图选取信息窗1克隆技术之成果的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爱科学、学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上,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再回顾以前所学整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发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与独立试探从而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面对—“列竖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进一步探索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用“0”占位。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少数学生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回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计算时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这样一来正确率明显提高。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个别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4

  对于小数加法和减法或多或少已有一些基础知识,上课之前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利用竖式计算时,有些同学认为应该从左往右对齐,有同学认为应该把末尾对齐。有一半多的同学知道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但不知道齐中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我强调得过多,而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清楚“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的其中道理。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用小数表示元、角、分”,让他们去理解在相加、减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其中道理,如教学4.75+3.4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量进行思考,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所以,计算时分别把“元”“角”“分”对齐写,便于相加。同时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着手,4.75是由4个1、7个0.1、5个0.01组成的,3.4是由3个1、4个0.1组成的。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除此之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趣这块还做得不够到位,教学本节内容时,我应该从“小学生买东西算帐”这个敏感的话题入手,“买东西算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就连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怎么算帐,只是他们不理解其中的算理,从这个角度去教学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就浓厚多了。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作业:练习八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通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教材的本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

  为了贴近生活,采用了奥运跳水的题材,当分数出来后,根据我们的习惯,当然想了解中国队领先还是落后?领先多少?这些问题,很自然就切入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课题。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笔算的相关知识,授课时,我以学生尝试为主,引导学生回忆整数笔算的方法,将知识迁移到小数笔算,进行全班交流,体会小数笔算的特点,其实和整数笔算很像,只是多了小数点,而孩子们在写小数笔算相同数位对齐时,发现小数点对齐是关键。小数笔算和整数笔算一样也应该从最低位算起,这里的最低位则是在小数部分,是小数部分的最低位。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7

  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在设计导学稿时,关于教学情境,教材上呈现的“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的主题图,其意图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几轮成绩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然而我经过反复琢磨,决定放弃教材上的主题图,理由有二:

  1、对“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没有什么印象,他们那时才三、四岁;

  2、学生跳水比赛规则不熟悉,不知道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另外对于一些外国的国旗、选手名字很陌生,读起来甚至很拗口,这些都不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直接出示计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计算题目分为三个层次:相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不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整数与小数的相加减。

  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最后集体展示。

  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不足之处:应设计改错题目,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我们不可能走进两个完全一样的课堂,正如“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学如棋局,如何提升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我想只有:厚积薄发!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8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2、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3、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并讲述了生活中一个有关小数点的真实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让学生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励学习兴趣。用他们开始想买的文具提出自己的减法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就乘势追击,巧妙的提出想让他们解决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板书减法竖式时(1.2元-0.6元),故意不写差上的0和小数点,使0.6变成6,这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映,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师的错误,有的学生说漏了“0”就不是小数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小数点就变成6元了,大家说得可热闹,把一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课,而这样的质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这样的气氛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不能不写?”结合刚才的争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并完成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合作交流、讨论、说理、争辩、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灵活运用不够,创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馈老师无从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0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设计了在文具店买文具这一例题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通过学习计算小数加法、小数减法,最后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我发现有具体实际意义的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能较快地根据实际意义来计算,由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学生过渡不存在难度。但是在练习中出现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这时学生对于“相同数位对齐”开始混乱了,尤其是整数找不到小数点,又无实际情境依托。因此,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给算式一个具体情境再讨论“相同单位对齐”,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也就是0,将其都转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便于对齐相加减。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

  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课本由20xx年雅典奥运会引入。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我出示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就是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点一下。

  成功的地方:

  1、强调计算方法。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学生汇报时反复强调计算方法,目地是使学生强化记忆。

  2、强调末尾的0一般情况下要去掉。

  3、强调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先补0在计算。对本节中出现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4、在本节课练习设计上,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判断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生活实践等练习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不错。

  不足:

  1、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没有做到关注全体学生

  3、评价不够及时,评价语不丰富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制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 、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生汇报: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58.20-49.20=9.00

  58.20-49.20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53.40+58.20=111.6053.40+58.20111.60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49.80+49.20=99.0049.80+ 49.2099.00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生2:……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十六” 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题。

  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完成“做一做”第2题。问: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3、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 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和算法上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导入部分我通过一道整数加法算式,使学生回忆在整数加法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新授例1部分,学生自主计算。巡视时我发现学生出现“把末位对齐”和把“小数点对齐”这两种方法,于是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与整数加法的对比发现,小数加法计算时应把小数点对齐,明确小数点对齐是为了使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讲完之后马上让学生进行练习。例2主要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明确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相减。练习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根据小数性质,在得数中,小数末尾有零的,要进行简化。

  整节课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整体掌握的不错,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因为严格把控时间,所以减少了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时间,学生演完板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去讲,加深学生的印象。

  2、小数末尾有零的竖式计算时,可以直接在竖式计算时,让学生将零划掉,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写得数时忘记这一步。

  3可以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算理。

  经验+反思=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不断坚持,每一天的我,都会比前一天优秀。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5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xxx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1-07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0-30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02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1-11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1-02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0-25

数学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10-29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5篇11-13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07-2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