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2 13:01: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教学反思(15篇)

生物教学反思1

  一、课前准备情况:(备课、教法、教具等):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课件与学习卷;

  2、“人的性状区别”图片资料;

  3、讨论法、讲授法;

  二、课堂教学实效反馈(教学内容多少、难易、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学习气氛;达标情况;主要情况记录;学困生情况;教学心得、体会等):

  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讲述的是细胞核中的微小世界,没有直观的现象给学生看,内容抽象,一直以来是生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作为第二章的首节,有重大的意义,上好了这节课,也就是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开了个好头,对学生来说,学习这章也就有了个好的开始,所以这节课对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2、“性状”一词较难理解。通过两个学生之间相互观察,耳垂、卷舌、大拇指、眼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过渡掌握的不太好。感性方面,学生都积极参与,上升到理性认识时,即总结性状的概念时,学生仍然一知半解。教师应着重介绍概念中“形态结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前两个,会经常考到。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解释完后,让学生举例,同时做一些典型例题,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是教师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相对性状。

  4、“基因控制性状”,导入衔接不太好,没起到预期作用。解释资料分析时,应重点突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三、课后辅导及交流情况:

  学生觉得基因、性状、相对性状三个新名词,比较难理解,举例时容易混淆。分析原因:与初一时生物基础不扎实有关,不知道初一学习的细胞核、染色体、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卷两节合在一起,有点乱,学卷题目较难。

  四、主要优点: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同桌的外在性状,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对性状产生一个感性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五、主要不足:

  1、“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没有更好的例子,只是纯粹的讲解,学生不愿意听,觉得太难了;

  2、两节的内容合在一起,题目有点乱,学生有点模糊。以后应该把两节内容的分成两份学卷,以免混淆;

  3、将这节抽象内容形象化,对教师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六、今后改进措施、方法:

  1、加强学习,对这章学习内容要用充分的准备,查找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如Flash、录像,努力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2、进一步备好课,使活动时间、自学时间与各个教学环节衔接更加融洽和谐自然。

生物教学反思2

  一、引入要新颖

  生物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强、知识广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是愉快地、具启发性。要把一堂课上好,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实践证明,引入可采用诗、视频、歌曲、动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以下是教学中的一些例子:

  1、用诗(散文)导入

  “季节向前发展了,成熟了。在新的一年里,鲜花、树叶、夜莺、画眉、金翅雀,以及诸如此类的生命短暂的生物,都出现在它们各自的岗位上了,仅仅在一年以前,这些位置都被其它的生物占据着,而它们不过只是一些胚芽和无机体的分子。在朝阳的光照下,苞芽滋生了,长出了长条,汁液在无声的溪流中奔涌,花瓣绽开了,在无形的喷吐和呼吸中把香气散发出去。”节选——《苔丝》在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的新课导入时我选择了这篇文章,并带着“这段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景象?”因为学生一开始学习生物学还很陌生,脑海中没有构建出学习的模式,用一些生动的语句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领域。引出什么是生命?进而怎样区分生命?

  2、用视频导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第一个知识点是我国有七大生态系统,而用《生态系统》的视频引入,能很直观的给学生展现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还能使学生记忆犹新。

  3、用歌曲导入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这一节重点是学习“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而病毒很小,我肉眼不能看到,所以用了一个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这个改编的歌曲引入。对学生而言,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多彩、求新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胃口大开。

  4、用角色扮演导入

  在《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这一节教学中,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关于我国什么植被情况,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搞个小品剧,学生自己扮演深林中的小动物,用动物的方式去讲述我们的森林在不断减少,其中面临了什么问题。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是同学感到有话可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为新课导入提供了直观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辅助教学。

  二、注重实验课教学

  新课改也包括教材的改革,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实验内容,其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等。由于学校的设备有限、课时有限,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4个大实验、假如不作实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障碍,所以在尽可能开展实验的同时,教师也要熟练课堂讲授实验。以下关于学习实验内容的例子:预习实验内容: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定要提前布置给学生,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比概念内容难记、 解,所以要让学生大概知道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是什么。不懂的在原文找答案,还是不懂的做好标记,上课认真听讲,并提示学生这往往是考试的难点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再看一遍实验,然后简要的讲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也可以提问)。后就实验的步骤大家提出问题(也就是不懂的地方)。用这种形式能使不敢回答的学生也积极回答。学生自己找答案:当问题提到一定的时候,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能解决前面学生问题的学生可以举手。这样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起到指导修正答案的作用。

  三、尝试多种教学方式

  生物学的趣味性不只是在内容上,因为生物学是所有学科中能运用教具和教学方式最多的学科,生物新教材中也是尝试放入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如资料分析、观察、讨论、演示实验等,第二种,如调查、实践实验等。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的提示适当选择完成,而且以上几种都可以作为开发教材的线索,找到每一节课到底适合什么教学方法能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四、每节知识的连贯

  新课改的教材特别重视章与章、节与节的连贯,只有连贯才能很好的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也能更好的记忆、理解,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每节课书本中的位置和重要性,特别是与前一章的联系。以下是教学要特别注意的:1每个新课导入或知识点导入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2可用联系的形式,用以前学过的知识。3设计提纲,知识网络图。

  五、与学生的互动

  新时代的教学,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新课改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把教师讲变为学生回答,多用设问,让学生回答。特别注意:1越是课本的重点知识,越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2较难的知识可先阅读,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回答。3用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可促进落后生积极主动的学习。4利用好课本的探究实验。

生物教学反思3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力求使“学”产生一种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在教“食物链”这一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

  先通过看图上有哪些动植物,然后运用食物链的特点:想一想这些动植物间存在着哪些吃与被吃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同桌讨论并共同完成填表,不作统一要求,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就写几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兴趣很高,讨论得很热烈,都想比别人写得多。最后将多条食物链串联在一起,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显得很杂乱,很像网状,很自然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在合作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自由地、独立地对“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支配,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研讨等方式探寻科学现象和规律,获得一种领悟,新概念,新理论的一种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在探究中体验乐趣,获得自信,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以上的设计得较合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收到的效果也不错,可在其他设计环节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愿在课上遗憾少一点,惊喜多一些。

生物教学反思4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学校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相互听课,发现同事上课中的优点,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在比的同时,我也在学习,在感悟和思考,在改进与提高。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

  要想上好课,需要做到:

  1、 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20xx级《护理专业》01班、02班的《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分子结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复杂,学生看书,如同看天书,学生有很大的畏难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是护理工作,所以提出重结果,不重过程与细节,要求学生掌握各物质的来源与去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弱化难点,反复强调重点,认真编写教案。

  2、 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性教学,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问题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 课后及时做课后记,了解学生,找出不足,加以弥补

  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于学生才开始学习《生物化学》尽管我努力地让她们听懂,听明白,感兴趣,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受到其他方面知识的制约,内容一多,他们反映有听不懂的了,上完前七章节后,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前七章节的有一些内容没有弄懂,我又回过头来,一章一章地同学生一道找出她们没有听懂的部分,再讲一遍,有的学生说,第一遍没有听懂的地方,第二遍都听懂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是上好后面的课的基础。

生物教学反思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总结归纳鱼类的基本特征;

  2.了解其他水生生物的种类;

  3.知道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

  2.锻炼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习的兴趣;

  2.了解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

  2.其他水生动物的分类

  3.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鱼类基本特征的理解及实际运用

  2.其他水生动物的分类

  四、教授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

  已经完成了鱼类运动、呼吸等基本结构特征的学习

  (二)教师课前准备

  制作“鱼类辨析”游戏的图片

  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鱼类特征的总结:

  通过展示代表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出现上下颌的分化;有脊柱……

  (二)水生动物的分类

  1.小组合作,进行鱼类的辨析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动物的图画和文字介绍。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后对其是否属于鱼类进行辨析。是鱼说出依据,不是鱼的说明其与鱼类的异同点。

  一定时间后由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

  海马:1.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

  2.有脊柱

  3.终生生活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

  4.用鳃呼吸

  (鱼)

  鲸:1整体形流线型,俗称鲸鱼

  2.皮肤裸出,没有体毛

  3.有脊柱

  4.用肺呼吸

  5.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

  海龟: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2.有脊柱

  3.用肺呼吸

  4.陆地繁殖,卵生

  (爬行动物)

  螃蟹:1整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

  2.身体分节,具有分节的附肢

  3.用鳃呼吸

  (甲壳动物)

  章鱼: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2.用鳃呼吸

  (软体动物)

  水母:1.身体呈辐射对称

  2.结构简单,有口无肛

  3.具有伸出的口腕

  3.无呼吸系统

  (腔肠动物)

  2.教师分析答案

  对答案进行判断分析

  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分类学地位及其他代表种类

  3.布置任务:

  鲨鱼是鱼吗?

  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判断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1.水域环境的保护的紧迫性

  展示赤潮图片,介绍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环境的保护的成功实例

  洞庭湖退耕还湖后鸟类数量种类明显回升

  3.保护水域环境从身边做起

  生活污水的处理

  废旧电池的处理

  七、板书设计:

  (一)鱼

  1.游泳

  2.呼吸

  3.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

  体表被鳞

  用鳃呼吸

  用鳍辅助游泳

  有上下颌的分化

  有脊柱

  (二)其他水生动物

  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

  2.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陆地繁殖卵生

  3.甲壳动物:体被甲体分节具有分节附肢

  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

  5.腔肠动物:辐射对称具有消化腔有口无肛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1.水域环境的保护的紧迫性

  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环境的保护的成功实例

  洞庭湖退耕还湖

  3.保护水域环境从身边做起

  生活污水的处理

  废旧电池的处理

  八、课后反思

  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通过一一展示代表性图片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且较好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但是由于紧张,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解释清楚:所总结的五项基本特征不是必须一一符合才是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致于学生在随后的小游戏中不能很准确地进行判断

  鱼类辨析是课后习题的一部分,但是考虑到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很难准确地进行辨析,于是把这部分知识设计为小游戏,由老师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再进行小组讨论,效果不错。此外还把其他水生动物这一块知识也设计到游戏中,用形象生动的卡通画吸引大家注意,加深了记忆和理解。

生物教学反思6

  1、“植株的生长”是原教材中的两节内容,在新教材中把知识点简化,增加了探究试验。探究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做好记录。开展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宏观上知道根是怎么长长的,产生求知的欲望,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但由于是异地上课,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前探究的过程。

  2、在宏观上学生知道了根的生长过程,同时学生很想知道在根的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让学生在了解根内部各部分细胞的特点之后,观察根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的CAI课件,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根的生长过程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如此设计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根的生长由宏观至微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了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知识,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芽中的分生组织会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最终一棵小小的芽就会伸展成一个枝条。这种前后连贯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容易能描述出根的生长过程和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3、整堂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课件中的绿叶和插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赏心悦目,并产生热爱植物的情感。本课中用植物幼苗栽培、为植物浇水施肥这些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唤起学生热爱植物的情感。

  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紧,不能做到每个组都能展示,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少了一些。

  2、没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教学反思7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生物教学反思8

  人体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这节课我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生理过程。先画一个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画面显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来,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

  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通过媒体结合显微演示,使微观生理过程变为宏观生理过程,学生再加以观察、思考,符合人的认识思维过程,这样比单纯的讲授生理过程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开展媒体组合实验教学,不仅学生学得透彻,而且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使我们的生物显微实验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了新的水平。实践证明,发挥媒体组合优势,能大大增强显微实验效果,从而使生物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生物教学反思9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心得及期末反思评价

  文昌中学生物组 林春娘

  我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已有一年,在同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许成绩。现将一年半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点启发。

  初到海桂学校,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接手高一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用己所长,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动手能力。知识层次要求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识要求趋向于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要有很大的改变。我就利用自己了解的初中教情和学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在本质上的理解。从开始我便舍弃了集体提问,集体回答这种看似热烈的方法,强调学生:问题提出来后5秒钟不得出声,然后举手回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作风。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记,学会整理错题集,学会归纳总结,学会画知识系统图等,使学生一步步地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逐渐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这样,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刚教高中,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绪。在这方面我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认真疏通课本,细读教参,把握本课脉搏,抓住本节重点。

  2、细化学案,采用问题导学与填空相结合的方法,以先记忆后理解,先启发后导学的方法,引导组织学生学习。

  3、强化默写,每一节课都用小纸条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默写,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对默写不达要求的要责令纠正。

  4、对每一节的学案做到全部检查,以通过学生填写情况,了解本节知识学习上的疏漏和失误,以便整改,力求不放过一个死角,不遗漏一点知识。这样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使学生所学扎实有效,一步一个台阶,生物学习也由此慢慢变得轻松起来。

  三、分层训练,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效发展。

  高一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务必使得“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好,有人吃不了”的问题,从而使相当一批学生迅速边缘化,成为后进生。让所有学生却“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分层教学是我在这一年教学中,重点实施的方面。课堂上,以中下等学生接受能力为标准进行授课,保证差生在课堂上听得懂,理解得透,不让他们在基础知识上落脚。巩固练习上分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小题设计,并用星号标记,进行区分,让每一类学生都有题可做。在课堂上对要求较高的题一概不讲,留课后对部分有要求的学生讲,以减少对差生的压力,防止其产生自卑心理和急躁情绪。这样在精选习题上多用了一些心思,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了弯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其所学,得其所得,都能真正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喜悦。也同时使得好、差学生分界不明显。这样从最终效果看,不仅提高了平均分,更提高了优生率和双优率。

  四、加强情感投入,注重教法改革。

  由于本届高一诸往镇的学生我大部分都熟悉,接手后我便利用这一优势与学生沟通,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自然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本科的动力,也让学生产生了必须学好生物的压力。这一方法的应用使得自己在教学和学生教学工作上占尽了先机。另外,加大对教法上的探索,课堂上在细化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生物课本上有许多问题探讨等内容,这往往是一节课的引入,也能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在这些问题答案的给出上,我从不按家长作风去包办,而是完全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即使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我也经常予以肯定,以培养学生的的信心。也让其在不断修正中,探索经验,提高能力。这使得在回答简答题的准确率上受益匪浅。课堂上,一般最多用20分钟讲解,剩余的时间放权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最后总结交流。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在课堂训练上,少而精、准,紧扣重点,紧扣目标,限时限量,当堂解决。这些方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建构能力,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

  五、整理好教学反思和学生易错、常错的题

  每一节课后,我都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及时整理,找出成功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是在学案编写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某些知识的理解上产生的提前无法预料的一些问题,以及习题选编、难易度和数量问题,都及时地总结出来。以便在下一节课和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改正和借鉴,避免了盲目性。通过日积月累,使自己的教法更加灵活,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尽管一年来积累的东西不是太多,但这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学生错题的要求上,由于时间太紧,让学生自己去全面的整理并不现实,因此对每一份学案、小测、训练及月考题目中出现的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我都不厌其烦的全面整理出来,有些能改的稍加改正,再采用限时练、课外活动抽测、大休作业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重新练习,加强理解。这一方法,教师虽然累一点,但简单而有效。既加强了对一些重点知识的巩固,又提高了学生对一些难点的理解程度,也防止了学生一错再错情况的发生。

  一年的高中教学,虽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出现可能有许多的偶然。以上的做法和心得可能也未免偏颇,不当之处望老师指正,如果能对各位老师有点启发的话,那我将非常荣幸。

生物教学反思10

  当前,大学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就业较为困难,反映出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均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其中尤其需要对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契合一般市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体现有区别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一、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

  生物专业英语是面向生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限选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普通生物、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投稿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提高其阅读、翻译专业英语的能力,目的是扩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书刊的阅读技巧,了解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从而为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规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

  多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外语课程,一般为每周2学时。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该门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时数36学时,属于专业选修课。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外语和所有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以及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等专业课的学习,其实已经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的专业外语词。此时,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和复习以前其他专业课中接触过的专业词汇,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材

  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采用了姜巨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专业英语》作为教材,有的农林高校采用了萧浪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该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前,最新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与生物科学专业英语》,该书是谭万忠、王进军教授对专业英语课程长期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的总结,其内容和编排都比较新颖。由于生物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远远滞后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和新词汇的产生速度。有的学校采用任课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教材,如选用SCI期刊中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或者摘录和提炼英文生物学相关专业书籍的内容等。这些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生僻,通用性弱,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好掌握。因此,亟待编写实用性、可读性和通用性强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程,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三)课程考核

  多数高校专业外语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的范畴,通常以考查形成完全课程考核,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完全不当回事。不同高校生物学专业外语的考查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采用开卷答题,有的课程论文翻译,有的还以PPT回报的方式考查,相对随意和简单的考查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忽略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并制订出适用于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标准,逐步规范生物学专业外语的教学和考核过程,实现因材施教,科学考评。

  三、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可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取知识、甄别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因此,笔者认为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从教学手段以及课程内容两方面入手。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手机APP应用时代的到来,学生成为“低头族”的主要群体,因此开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学习的手机应用软件,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专业外语。在网络时代,各种微课程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依然比较困难,学校可以尝试建立由生物专业教师与基础英语教师联合教学的在线平台,让生物学专业教师发挥生物专业教学的优势,基础英语教师发挥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样,不仅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也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了网络平台的差异化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

  (二)专业外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

  大学生物工程专业通常都开设有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学时较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重点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专业数据库,运用数据或模型分析软件,撰写学位论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实这些课程之间并非孤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和查阅文献及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的能力,能够在做好实验后完成学术论文撰写才算合格,才不枉费大学四年的学习。基于此,笔者建议将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相整合,即在教授文献检索的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生物信息学软件应用当中渗透专业外语教学,让专业外语的教学不再孤立和抽象,从而与具体的知识运用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提炼和精简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外语教学相关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整合相关课程,精简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压缩专业综合学时,能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认知力和理解力。

  四、展望

  当前有关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讨的论文虽然较多,但多数关注教学技巧提高①、教学内容革新②、教学手段创新③等方面,少有关注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知识水平与应用不相适应等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并解决实际问题。今后在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用之有道。

生物教学反思11

  由于本节的知识比较概念化,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来显示,因此,我用李宇春和她母亲的照片、成龙父子的照片比较引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后,直接开门见山,让各小组统计出几组较为熟悉的自身的性状(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表现的积极踊跃)。再用多组生物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描述性词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导入问题——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在后半部分教学中,由于“转基因超级鼠”实验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这时我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以推论“传种接代中传递的是基因”、“性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转基因技术为拓展延伸,串联整节教学。我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程来设置问题,层层推进;辅以多样化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题,希望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但在四班上完课后,检测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集中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后,我在其他几个班上课时,把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部分的内容后,同样也让学生列举了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例子,随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这部分的反馈练习。后面的资料分析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效果非常不错,课后的调查也非常令人满意。

  通过这节课的对比课,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才能够真正地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

生物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的内容如果只是按照课本来讲述,对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在历史中也学过一些相关内容。如何激起学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上得有新意并与历史课的内容有区别呢?我采用的是讲解加视屏资料的方式,尤其是视屏资料,我选用的是《自然密码》中的人类的起源,学生看的非常过瘾,直喊没有看够。几个班上下来学生都觉得有趣,学的都很用心。以后,在资料的选择上还是要多下功夫,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这才是我所要追求的。

  另外,关于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这方面知识少,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可直接讲给学生听。

生物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教学过程基本流畅,这次课堂教学好的方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程序设计合理,课堂导入以“爱在细胞深处”的诗朗诵方式复习旧课,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

  2.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具体知识的讲解,充分利用动画及结构图的形式给予展示,变抽象为具体,突破了难点。

  3.给学生思考的机会。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在他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顺利的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为什么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了。

  4、处处体现问题意识,引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突出学生为本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新课标要求的容量较大,学生思维要求较高,少数同学由于基础问题显得有点思维脱节。

  2.部分内容在呈现时偏快,一些同学未能及时加以巩固。加之部分知识是建立在初中知识基础上,一部分同学初中没学好生物,显得听课有些吃力,在该部分知识进行补充时,课堂速度显得稍快。

  3.讨论的习惯尚未形成气候。学生合作学习体现得不十分到位,一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强度不够,有待今后改进。

  4.板书的应用稍显单薄,没有充分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5.虽然在课前布置让每一个同学都要做自学、资料的分析讨论等工作,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没有做。这说明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亟待提高。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适当将问题的设计更贴近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一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本人认为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人还将不断地去学习老教师的先进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完善的改进,这也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即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生物教学反思14

  一、课题:

  初一生物下册第七章《鲫鱼》

  二、构思:

  学生观察活鲫鱼→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置疑导入本章内容→观察鲫鱼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适应的特点。

  三、准备:

  1.自制“鲫鱼的脊柱”模具

  2.自制“鲫鱼解剖路线图”投影仪

  3.准备实验材料

  4.准备挂图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学形式:

  实验操作与教学同步――边实验边上课的形式。

  五、新增小实验:

  在一个鱼缸里面放三条鱼,一条剪去尾鳍,一条剪去胸鳍和腹鳍,一条正常的鱼。观察三种情况鲫鱼的运动有何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鱼鳍的作用。

  六、课堂特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准确。

  2.增加小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充分调动珠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

  3.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七、教学不足:

  1.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得多了一点点,学生主体体现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实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学生观察不清楚。

  3.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把握不准确。

  八、自我评价与反思:

  1.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基本掌握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理解鱼生活在水中的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4.疑惑:我这堂课算不算得上是一节创新课

生物教学反思15

  在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是熟悉的,其主动求知的欲望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复习效率往往一般。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无论是提升学生高考成绩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反思中,我摸索总结出一个“创设问题”为主线,实现学生高效复习的做法。

  第一轮复习是把各种原来的已经教给了学生,而现在可能被遗忘的东西重新唤醒并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个个体差异的问题,即可能这个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也可能那个学生对那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如果平铺直叙的课堂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提高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但如果设置不同的问题,就相当于带着学生再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改变了,看的顺序改变了,看的深度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就不同了。

  在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设置的问题跨度大,从简单到复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一轮复习的目标。

  例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说单侧光引起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怎样证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体生长的部位怎样确定呢?”“为什么胚芽鞘向光侧比背光生长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促进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吗?”“为什么取名为生长素呢?”“生长素从什么部位产生又运往哪些部位怎么运输到的呢”“生长素和植物激素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些分层次的问题串,让学生回顾课本中的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运用这样的顺序再次从科学家当年的方法来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等相关知识。

  要用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最大的难处是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一般而言,这些问题应当在“运用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或评价问题”的层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问题的问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同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

  ⑴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⑵通过科学史中事实的叙述来设置问题的情境;

  ⑶借助于各种模型或构建模型,显示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

  ⑷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

  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⑺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

  ⑻通过“开放式“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保证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到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复习。

【生物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反思15篇11-30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11-07

初一生物的教学反思11-14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15篇11-21

生物教学心得03-24

教学教学反思11-10

生物教学计划11-03

生物教师教学总结09-30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