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7 09:19: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祁黄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祁黄羊》教学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1

  指导精读时,放手让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特别是祈黄羊和晋悼公的四次对话要读出感情来。并抓住人物的神态,去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说说从这两个词语中读出了什么,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重点研读一句反问句和一句疑问句,进而朗读,从中体会祈黄羊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当然,导读第三、第四次对话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抓住人物的对话、说话时的神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和嫉恨他的小人会说些什么?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是助燃器、是点火器,是激活学生情感的火把。但课后我回想一下,觉得有些地方还不够:朗读指导有的地方还不到位,部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

《祁黄羊》教学反思2

  这一篇介绍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辞职,不计较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举荐人才的事,从而表现出祁黄羊处事公正、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

  通过故事表现人物品格,那么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为此,我这样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自读文章,看看文章中如何评价祁黄羊的。让学生对人物有个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我的问题是:钦佩?说明什么?能换个词吗?钦佩的理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那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不避仇,不避亲。这是在让学生朗读课文,深化两次举荐贤才,出以公心,一心为国。

  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轻而易举找到两次举荐,巩固了对人物的认识,尤其进一步明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能生动描写出人物的品格,提出要求,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当然,课堂中也因老师的预设不足,让学生给难倒了。在学习外举不避仇时,部分孩子也查阅了资料,知道祁黄羊与解狐是杀父之仇,我也仅仅查到这里,说说了在古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等等,这是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他们都是为官的,解狐杀他父亲,不是要杀人偿命吗?再说他是官,不是明知故犯,更该杀头的吗?”问的老师一愣,可又不能乱说,我只能把问题还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那同学们你们认为会是怎么回事?”学生七嘴八舌后,我把它当成了课后作业,布置给了孩子“课下,找找资料,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如果我课前在多细心一些,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学生中再次“立威”。

《祁黄羊》教学反思3

  在执教《祁黄羊》一文之前,我看到网上不少老师对“祁黄羊是否出于公心推荐解狐和自己儿子”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一向思维比较发散,教学设想中我预测到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当学生都对祁黄羊推荐解狐和自己儿子表示赞成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说:“祁黄羊明知道解狐得了病,还推荐他,是想让他送死,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报杀父之仇了。”他说完,下面一片惊讶声,有的孩子感叹道:“祁黄羊还真是诡计多端呀。”有的孩子义愤填膺地说:“原来祁黄羊是这样个人。”还有的孩子举着手叫着:“我有不同意见。”于是我请了举手地几个孩子说说不同意见。一个孩子说:“祁黄羊又不是诸葛亮他不会算,怎么知道解狐病了?”另一个孩子说:“解狐要是病好了,祁黄羊岂不是会被解狐杀了,他怎么会这个傻推荐解狐呢?”还有的孩子说:“如果祁黄羊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当中军尉的时候就可以找理由杀了解狐,而不是辞去职务之后,还要想这么多办法。”“不同意”几个孩子又跳了起来。“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他当然会注意他的情况,他生病一定知道。他病的快死了也一定知道”“他当官的时候不好害人,因为那会别人抓,所以在辞去官职的时候,想个办法除去他的杀父仇人,免得以后解狐来害他。”“不对”有几个孩子说了话。“如果祁黄羊知道解狐都快要死了,祁黄羊还用得着去谋害他吗?你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祁黄羊推荐要死的解狐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中军尉,他很狡猾,没有直接推荐自己的儿子,而是让主公以为他是个公正的人。”当这个问题提出时,我已经在网上朋友的贴在中看过了,我班果然也出现了。几个孩子说出了不同意。“如果祁黄羊这个时候推荐他的儿子,别人还不是要说的”“书上说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这一段又说了祁黄羊又想了想,郑重地说”说明他对待这件事很认真,不是早就想好了的。如果他想好了就推荐自己的儿子,他就会马上说。”此时,我的评价是“很会读书,能联系课文中一个细节,找出自己说话的依据。”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文本的价值取向,同时,帮助学生读书体会。我指导“你们联系祁黄羊辞职的原由,再想想,他会不会因为祁午是他的儿子而推荐他?”学生读第二段,“不会,因为祁黄羊多年争战,腿落下了毛病。打了很多年的仗,能活着说明祁黄羊有着很高的本领,当他也受了很多伤。如果,他的儿子祁午没有什么本领,上了战场,就会被打死或者打成残废,那岂不是得不偿失。”“祁黄羊生活的时候,是诸侯争锋的时候,如果他派上一个没有本领的儿子做了大官,自己的儿子没有了,国家也保不住,那不就得国破家亡吗?所以他不会这样的。”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质疑的时候,我们不能硬生生否定学生的质疑,也不能含糊其词的赞成他的质疑,因为,在学生成长其间,我们应该以较为“阳光”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较为正确地价值观。我们只有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步入文本,进一步展开思路,进一步读懂文本,进一步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的问题就不攻自破了。我们借助的工具不是空谈,还应该文本。

《祁黄羊》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内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 背景导入

  春秋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大分裂形成时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全国分为140多个大小诸候国,经常发生征伐。其中以晋楚两国尤其突出。在晋悼公继位前,曾经称雄一时的晋先后被楚强占去郑、陈、蔡等地,晋悼公继位时又趁机占了东部要邑——彭城。作为当时的国君——悼公,此时最大的的心愿是(振兴国家、收复失地、打败楚国),而这些愿望的实现都要有一位杰出的将领才行。谁能帮他实现心愿呢。让我们随着一个关键人物祁黄羊-----重回那段纷争的历史。

  齐读课题 9祁黄羊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新词

  霸主 征伐 晋悼公 举荐 召见 慎重 避免

  3、 交流

  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学生各抒己见。

  (讲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荐贤当中军尉的事)

  表扬:你真会读书,这十个字就能概括祁黄羊的所做的事

  “中军尉”是什么意思?

  对,中军尉是一官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元帅、司令员。

  三、 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小节是写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哪些小节是讲他内举不避亲的?

  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

  3——7小节写外举不避仇 8——11小节写内举不避亲

  2、学习3——7小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小节,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祁黄羊是怎样外举不避仇的?

  学生读书

  3、交流

  a、“我看“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祁黄羊是怎么说的?(郑重地)你郑重地读读。

  从你的严肃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什么是郑重地。你再试试。从你的语气中老师知道了什么是郑重地。

  同学们想想什么是“郑重地”?(严肃、认真等)你试着读读

  假如你是悼公,听到这一消息,你会想些什么?

  生:祁黄羊怎么会举荐自己的仇人呢?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生:解狐会不会报复祁黄羊?中军尉职责这么重大。

  如果你就是悼公,你会怎样对祁黄羊说?

  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并通过朗读体验。

  你能当一回祁黄羊和悼公,为我们再现那一场景?

  学生体验式朗读。

  b、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此时此刻悼公会怎样说?你试读一下。学生读体会。

  (从你的语气中老师体会到悼公的忧心和对祁黄羊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举荐解狐,可见确实是外举不避仇。

  过渡:

  祁黄羊向悼公举荐做中军尉,可世事难料,此时的解狐已是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于是他又举荐了自己的出儿子——祁午,也就是内举不避亲部分。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刚学的外举不避仇大体相似。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所用的方法,投影出示:抓住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内心 通过体能式朗读体会人物思想 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前文的学习,一定会运用这一方法将这一部分学会。

  4、 学生合作探究“内举不避亲”

  5、 交流

  6、 理解重点句子“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举”是什么意思?(举荐、推举)

  重点词语我们理解了,这句话你能解释了吗?

  生说。(推举外面的人不避讳对方是自己的仇人,推荐自己家里人不避讳是自己的亲人)

  同学们说的真好,,由这点我们也知道了如果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了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了。

  7、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完全是“出以公心”,他以何为“公”?

  对,以国家安危为公,也就是以“爱国”为公。

  四、 拓展延伸

  此时,若你是晋国的一名百姓,或是晋国的官员,或是祁府家丁,或是……,你听了祁黄羊的事情,你会说些什么?

  假如我是___________.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学生书写

  2、 交流

  老师点评:同学们真是祁黄羊的知音啊,老师相信他如果听到同学们的话,一定十分高兴,还会夸我们21世纪的小朋友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多道理,真不愧是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3、 祁黄羊举荐祁午后,祁午在战场上捷报频传,晋悼公十分感动,说(齐读最后一小节)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又一次捷报传来,晋悼公更是高兴,他对祁黄羊说:再读最后一小节。

  五、 布置作业

  搜集可以赞美祁黄羊品格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外举不避仇 爱国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想让学生通过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

  师:本文讲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生:讲祁黄羊推荐解狐和祈午担任中军尉的事。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哪些小节写的是举荐解狐的?

  生1:4-8小节

  生2:4-7小节

  生3:3-7小节

  生4:3-8小节

  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其实是3-7小节写举荐解狐。

  师:哪些小节是举荐祁午的?

  生:……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并未抓出文章的重点句了。此时老师应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引导,而我只是单纯地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课堂的学习。使整堂课的学习显得有些不尽人意——老师提问过多,有些碎。这充分显示出教师课堂反应能力的欠缺。

  在设计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部分时,没能充分备好课,备好学生,(第八小节作为过渡段应点出其作用和特殊性,我却硬生生的把学生拉过来。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作出有效反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当时我都没有做)以至在这一部分浪费不少时间,同时也看出了老师课堂应变能力的缺乏。

  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地第一次对话时隔不久,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堂课,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5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后,我觉得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6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透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能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十分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明白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样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资料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能够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明白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忙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7

  《祁黄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表演课本剧效果不够好等,今后要改进,提高教学效益。

《祁黄羊》教学反思8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应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先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之后,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透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就应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祁黄羊》教学反思9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1、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历史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最后的作业设计是“结合课文内容,读背有关成语”,这些成语既是对祁黄羊人物品质的概括,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词语,而“阅读《毛遂自荐》”则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古代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积累和阅读。

  2、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理清层次。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同桌简单交流之后,再写一写,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3、对话交流中揣摩人物品性。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看看朗读评价花费时间比较多,没有时间进行更深入探究,所以只是简单交流就带过,可是可惜。

  4、整堂课结束,自己感觉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想象不同人物来评议祁黄羊的两次举荐时,对于学生不同的声音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时间关系,练笔时给学生的时间就不够多,交流时也是急匆匆地想导入下面一个环节,没有利用学生的发言制造、激发“矛盾”,让学生在争议、思辨中感悟祁黄羊这么做实在是难得可贵,深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课后细想来真的深感遗憾!

《祁黄羊》教学反思10

  我不是沉默的羔羊

  ——一堂“节外生枝”的语文课的启示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文中共有三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

  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

  师:祁黄羊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郑重地说”?

  生1:祁黄羊在想朝中谁能够担此重任。

  生2:祁黄羊也就应想到解狐也曾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杀父仇人是让人不会忘记的。

  生3:祁黄羊的心里很矛盾,到底举不举荐解狐呢?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国泰民安。他在彷徨,结果想到了国家的利益,他舍小家、为大家。还是选取了举荐解狐。

  生4: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前文悼公也“说”了,中军尉的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祁黄羊前思后想经过了艰难的抉择,所以才显得很郑重。

  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巩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读的惟妙惟肖。有了对“第一想”的理解,“第二想”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

  生1:祁黄羊可能在想,我举荐儿子祁午会不会有人说我偏心眼呢?但是,转念又想,解狐死了,除了祁午以外实在没有适宜的人选了呀!为了国家,我只能举荐了祁午。

  生2:祁黄羊很慎重,也很无奈。但他别无选取!

  正当学生们说得正浓的时候,一位同学发表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生:我觉得祁黄羊什么也没想!课文中祁黄羊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悼公吗:“我压根儿什么也没想。”(“第三想”)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我也感到很意外。这是我课前没有注意到的状况啊!稍作思考之后,我又把球踢给了学生,引导他们以“祁黄羊到底进行没进行思想斗争”为题进行讨论。学生的用心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共分成三派:

  1、祁黄羊当时真的什么也没有想。

  2、祁黄羊举荐人才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终,“公”战胜了“私”。

  3、“压根儿没想”的“想”的意思是“计较”,并不是真正好处上的“想”。

  紧之后,学生又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辩论。其中尤以持观点二的同学的表现最突出。他们认为祁黄羊举荐人才时,不仅仅想到被举荐者是自己的仇人或亲人,而且还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痛苦抉择。最后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选取了唯才是举,把个人的恩怨情仇通通抛到脑后。但,在悼公面前,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但撒谎并不能说祁黄羊是一个道德低下的人。正如医生能够向病人撒谎、将军能够向士兵撒谎一样,“望梅止渴”不就是大军事家曹操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吗?祁黄羊在悼公面前撒了谎,但祁黄羊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一样具有胸怀博大、不计前嫌、公私分明的光辉形象!

  在不断的争辩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趋向于观点二。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坚持己见。

  暂且不说答案与历史相不相符,但,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有丰富细腻感情的祁黄羊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争辩中“诞生”了!学生们懂得了祁黄羊也是人啊!这是多么难得的发现呀!与以往标签式、脸谱化的英雄形象相比,祁黄羊这个形象无疑是更鲜活的也是更有生命力的。

  几点体会

  教材: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透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能够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话题面前没有权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甚至也没有老师、没有学生,只有对话者——对话的朋友、合作的伙伴。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话题,发掘这个话题中的资源,迎来源源不断的活水,透过开放话题、延展话题、迁移话题、超越话题,实现话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课文成为理解语文的窗口、使课堂成为师生才智较量的阵地、使语文成为学生追梦的乐园。

  “杂音”:最美丽动人的音响

  杂音也是一种音,正是杂音的存在,才能够看出乐音的优美。教室中就就应存在一分杂音、一分异质、一分叛逆。苏州市副市长、苏大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教育的叛逆就是教育的创新。”从这种好处上讲,一分杂音、一分异质、一分叛逆其实也意味着一分创新、一分超越、一分优美的乐音!“杂音”排斥顺从于任何一位权威、创新就就应鄙弃认同于任何一种正确答案、鄙弃定位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鄙弃信奉于任何一个传统的规则。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校长CharlesELane教授曾说过:“组织内部异质性的存在,都有利于事物的进化,避免组织走向衰退和死寂。”

  争辩:课堂灵性飞扬的翅膀

  争辩,相同的声音在那里交汇、激荡,使思想驰骋四海,翱翔云天;争辩,使不同观点在那里碰撞、闪光。没有争辩,就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势,没有争辩,就没有智慧火花在闪烁,就没有灵性的飞扬。争辩,还使许多沉寂的生命被击活、迟钝的心灵被开启,使他们也焕发出生命的阳光,重新找到自我。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在争辩之中产生出来的,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争辩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话题中去,不仅仅要搜集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观点。为此他们就要去读书,并且要把书上的东西搞懂,变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他们乐此不疲。争辩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

《祁黄羊》教学反思11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的作文《我推荐》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以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主线,即典型事例和语言描写,借助本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人的写作能力。课堂思路清晰,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讲效率较高。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导入不够直接,可以进行直接导入,直奔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2、在解释“外举不避仇,内句不避亲”时,可以用故事的主线“第一次??第二次??”来为学生理清脉络。3、课后作业可以设计向学生推荐一本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4、中心句、关键词还需要反复咀嚼、反复强调,应到学生去感悟,而不是去记住。

《祁黄羊》教学反思12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祁黄羊》教学反思13

  如在教学《祁黄羊》后写道:“春秋时代有许多品行高洁、流传千古的君子,这些人的言行思想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文史是不分家的,当学生对‘春秋’怀有极大兴趣的时候,完全可以省出一些课堂上的时间,来与学生聊一聊‘春秋’。可是我没有,所以学生的感悟就很肤浅。”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之举,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深刻反思,就没有明显进步;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就没有持续的进步。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殿堂,成长为一位有个性的、充满智慧的教师。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大量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必须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教师才能提高对实践的理性认识,才能创造出新经验,把握新规律,提出新思想。课后若不细细反思得失,就不会在意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面对“意外”的敏锐性也就不易培养起来了,回春之妙也难以体悟,教学经验也难以积累。因此,反思得失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基点。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应着力于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追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得意点、失意点、争议点和困惑点,采用自我反思、同伴对话和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还要注重养成把思考的过程、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使内隐的思考、感悟更加清晰、深刻,便于反复琢磨,比较研究,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真正驾驭课堂,展现出游刃有余的风貌。

《祁黄羊》教学反思14

  星期二我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能够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十分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十分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样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

  的说:大哥呀,你怎样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之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思考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之后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主角,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十分地投入,能够看出他们十分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刻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构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思考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之后让学生小结:透过这件事能够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

《祁黄羊》教学反思15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本课教学前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1.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理清层次。

  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通过多形式的诵读、排演课本剧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2.揣摩人物品性。

  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但在这节课中把这些词语没有进行探究。

【《祁黄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12-02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6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鸟》教学反思12-16

老师的教学反思12-16

论语教学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