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4 15:01:1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

  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终将失去家园——地球。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松鼠和松果》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引领学生朗读感悟,情中悟理。尤其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抓住松鼠担心什么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我结合三个重要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到小松鼠由欢喜到担心最后又高兴的心情。

  (1)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2)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3)松树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以后,这里就会长出一片松树林的。

  在朗读的过程中,又设计比赛读的方式,看谁的感情最丰富,不仅能在语气上,而且在表情上也能表现出来。学生的兴趣特别高,读起书来也特别有劲。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的道理。这是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的一个亮点。

  另外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教学又必须抓准训练点。所以在教学第三段时,我抓住一个省略号和光秃秃让学生想象光秃秃的世界是怎样的?小松鼠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在想象体会之后学生知道了没有松树,没有森林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再让学生读这段话感情自然就出来了。最后一段我说,小松鼠长出来了最要感谢谁?有的说春雨,有的说小松鼠。让学生说说理由,马上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是一堂家常课,存在得更多的是不足之处,那就是:生字写得少,指导得不够细致;教学过程设计的还不很精,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慢慢地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2

  拼音教学非常枯燥,学生不太感兴趣,老师教起来很费力。但如果把拼音放在情境中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为了把这节拼音课上得活泼、形象,我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筹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通过先观察书本插图,让学生说一说“我看到了……”。学生非常积极,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非常具体,把我们要学的gkh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我看到了水草和蝌蚪组成了一个K,水草蝌蚪kkk。我会让学生们跟着他念顺口溜。这样一来,我变得很轻松,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带动程度差的学生。然后,我再出来适当地总结,调整,声母gkh的音和形就学会了。

  接着,我出示了一首总结性的儿歌作为奖励送给他们,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如:小鸽子,咕咕咕,

  小蝌蚪,圆圆肚,

  小河水,哗啦啦,

  小朋友,笑哈哈。

  在这样轻松、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里,学生们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好。我想这样的方式以后可以多用,争取让学生们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3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一、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基本特征应为:

  (1)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课上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听和读着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说和写重在表达能力的训练,理解和表达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听在这些训练中是放在第一位的。有关资料也表明:人类获得知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听这一渠道。善于倾听,首先要学会静听。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你想成为一个健谈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静听的人。”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而且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静心地听广播,听新闻,听别人谈话。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描述情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在一次次的倾听中增强自己的语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所以,在一年级要让学生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学生有时认为自己会了就做别的事情。特别是在听别人读书时,有部分学生就开始走神了。我采用了接着读,指名点评等方式,一学期的训练,但效果不显著,这点也使我感到迷茫。

  往往“读”又是着力点,通过“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言语的敏感”。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尤其要多朗读。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过程,一般要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多读书能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伴随着动作来识字

  小学低中段的学生,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可以让学生多动手。《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年级的孩子要认识常用汉字264个,其中110个会写。就低年级学生阅读而言这是相当繁重的,大部分汉字并非他们在初识之时就一目了然的,某些字是随其阅读量的扩宽而慢慢去感悟的。加之汉字笔顺笔画千变万化,同音形近字多,学生识记有一定困难。要学生学会独立识字,为今后自学和阅读奠定好基础,这已成为我们识字教学的方向。

  汉字中有不少表示动作的字。在认识这些字时,我们一边认读,一边辅以动作,想象字义和字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奶奶的白发》时,其中有“指、抬、摸”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可以让大家用手做出相应的动作。还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做动作,其他孩子猜生字来识记。例如:在学习“看”时,可以让孩子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孩子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体和“目”组成的。再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让孩子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更容易记住这些字。动作识字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孩子理解字义和用法,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3)让学习贴近生活

  注重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了《识字1》、《识字2》、《识字3》、《识字4》、《识字5》等语文后,学生知道了什么花会在春天开放,什么鸟儿在春天飞来,然后可以带着学生去寻找春天;知道了体育运动有哪些,体育用品又有哪些,在学生上体育课时也能得到重复;明白了在画画时,燕子、石头、河川等需要着什么色;夏天到了,开什么花,吃什么水果,有什么特有的天气。学习了《小松鼠找花生果》,学生知道了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泥土里的;学习了《月亮和云彩》,了解了月亮是不会动的,动的是云彩……这些都能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得到切身的体验和实践,能够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4)编一个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以后,我给学生开了个头“有是一年的夏天到了,这次蝈蝈……”,还有《乌鸦喝水》这一课,我给学生这样的一个开头“这天,老乌鸦的孙子也口渴了,它也发现了半瓶水……”让学生继续编故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对课文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了导向作用。也训练了学生讲较完整的小故事,乐于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活动设计,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综合性原则得以落实。

  二、要紧扣教学目标

  课堂上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本末倒置,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在建设优质高效课堂的课改春潮中,我认为紧扣目标还是最主要的,否则,课堂仅是图花架子,游离了课堂目标,就很难实现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

  例如:在听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说到雨滴是透明的时。教师就利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来解释,通过门的玻璃,让学生通过玻璃来看看,透过玻璃,我们能看到什么?体会什么是“透明”。只花了几分钟就把透明解释出来,并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但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的第二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旨在使学生们通过这首古诗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艰辛。毕竟现在的物质生活很充裕,不明白什么是辛苦。而且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古代的徭役和苛捐杂税,不明白为什么农民为什么会饿死……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要遥远了,和生活实际脱轨。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和学生拓展的话,不仅成效不显著,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这些知识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学生会慢慢了解和体会。这就需要我们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必须要明确表示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一般情况下,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写景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说明文要引导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感悟事件所蕴含的道理或者体会人物的情感。而许多老师在上课时,往往不先确定教学目标,备课时只将精力放在挖掘训练点上,认为,只要课堂的容量大,训练点多,学生学得就越多。上课时,学生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有点无所适从,提不起精神。在学习《三个小伙》、《奶奶的白发》、《小松鼠找花生果》等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但是花费太长时间在表演对话上,就偏离了教学目标,课堂也会显得散乱。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4

  《姓氏歌》为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部分第二课内容,本课教学目标为:

  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这十二个生字,并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七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姓氏歌》教学反思。

  本课以《百家姓》儿歌拉开帷幕,通过百家姓出示了一部分读音相近或者形似的姓氏,通过难区分的姓氏引出本课课题——《姓氏歌》。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以及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能够较通顺通读全文,部分学生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和“子”,通过“李”字,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弓字旁,并通过课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导学生记住弓字的形状,再通过笔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弓字旁的书写方法。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自己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旁记忆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对单姓和复姓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欧阳”等复姓。此后,对开篇出示的难区分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者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快速认识难区分的姓氏。下一个环节为指认生字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出示认读生字,学生通过抢答、举手回答等形式认读生字,最后环节为课堂总结,并出示课下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在读书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读的环节安排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认识和朗读课文的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读,在讲解“张”字时,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导能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并书写,但出示的词语过难,学生认起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张牙舞爪”这个词语,没有在课堂上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提示学生圈字时,没有做出区分,导致认读和书写的生字没有加以区分,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整堂课中,我用了较多的时间和语言组织课堂纪律,如果以表扬为主,会加快我课堂的步伐,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本节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积极的将各位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其中,将朗读这个重要部分作以扩充,弥补朗读匮乏这一缺憾,并开展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字部分,我将分为两个环节,即随文处理和集中识字,并重点认识走字旁和金字旁,在生字中找重点、找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进行讲解和识字,并在课堂中贯穿姓氏游戏,引导学生会说并会写简短的姓氏儿歌,最后通过小组和同桌互查的形式,对生字词进行反馈。

  通过本次评课活动,我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的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熟练自身业务,并在班级管理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5

  这一课我觉得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故事导入,孩子们特别喜欢。(故事叫《老豆爷爷过生日》老黄豆有个小孙孙,叫小豆儿,它是一粒普普通通的小豆儿,黄黄的皮肤,油亮油亮的,闪着光,神气极了。有一天是老黄豆的生日,豆家的子孙都来祝贺老爷爷,可热闹了。小豆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等客人。第一位是深紫颜色的美味酱油,第二个是金黄的上等豆油,第三个是像牛奶一样洁白的营养豆浆。这三位客人都是大豆变的。这个时候,听见了敲门声,小豆跑出去开门,门外站着肥皂和油漆,原来豆儿还可以做成肥皂和油漆。一个橡胶轮胎一路滚着唱着:“我轮胎回家转一朝,祝贺老爷爷身体好。”小豆挺奇怪,问:“轮胎大哥,可今天是豆儿爷爷生日,怎么也是你爷爷的生日吗?”轮胎说:人们用咱们豆和一种叫做酒精的东西做成了人造橡胶,再用人造橡胶做成了我轮胎。”这一天啊,老爷爷一直在笑,从清早笑到晚上。小豆更快活,它一心一意想着:长大了我要做个什么呢?)孩子们听完,我直接问老豆爷爷过生日来了哪些豆家的子孙?认真听的孩子一下子就说出来了,不认真听的孩子只能说出一两个来。我这时教导孩子们认真倾听的孩子才是最会学习的孩子,孩子们听了连连点头。我又接着问你能帮小豆想出好办法让它长大做个什么吗?孩子们兴趣特别高,真是乐于助人哪!他们有说豆腐的,豆腐干的,豆腐脑的,也有说黄豆暴米花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这时我再启发孩子们说话要以事实为依据,孩子们又一次肯定了我的说法。

  这篇课文教学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1.看图说话时,学生完整叙述图画中的内容的能力比较欠缺,很多孩子叙述时只说一个地方,而忽视了其它内容。

  2.学生课外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对于豆子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以后课堂中应更多地灌输课外知识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习从生活中了解知识,培养能力。

  3.在书写上有个别孩子书写不工整,应加强写字辅导。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6

  课堂上,丛老师关注了情景的创设,将学习的过程变成和熊猫交朋友的过程。如“想和它们交朋友吗?要想成为朋友,就要相互了解。课文纸上有团团和圆圆的很多信息。拿出聪明指读课文,一目双行,标上小节。”以此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团团和圆圆特别着急,想知道小朋友读了两遍课文都了解了他们的哪些信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我们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啦!”以此引导学生整体地感知课文。

  第二,关注学生合作习惯、倾听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如“同桌两人用一张课文纸,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这样你和同桌会成为爱读书的好朋友。”学生合作读书后教师及时评价读书情况,表扬了认真听、读的合作组,引导学生像他们一样学会合作与倾听。如男女生轮读的时候,请其它同学眼睛看屏幕默读,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更好的参与课堂的学习。

  此外,丛老师归类识字,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欣赏图片,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爬高上低”;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台湾”,理解“宝岛”;播放录音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画画说说,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可以看出,丛老师的课堂十分精致,学生也很愉快。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活动能否再自主些呢?学习的效率能否再提高呢?

  如教学揭题时问“‘团’和‘圆’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是到学习第一小节时又问“圆”和“园”字形的不同,在字形教学上浪费了时间,流程重复,如果能整合一下,条理更清晰。本课生字8个,二会字9个,真正将音形义落到实处的生字很少,且大多数生字都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发现识记字形的机会。再如“留念”一词的理解及台湾的所有情况完全是老师告诉的的,告诉得太多,自主时间就少了,导致后面没有充分的时间书写。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7

  在第一课时,读字词时,主要理解“荒岛”和“孤零零”。我就问孩子们什么是“荒岛”?他们都很踊跃的积极举手发言,但是都认为荒岛上还是有些植物、动物的,但是没有人。而且,插图上画的小熊旁边有几朵花,小孩子就说了,树上画的还有花呢。如果这样子理解,荒岛的感觉就无法出来,也就无法感受最后小岛绿树成阴的美丽场景。于是,我就跟孩子们强调,“荒岛”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小熊一个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树,也是枯黄、死掉的树。有了前面的渲染,读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时候,孩子似乎特别能感受这种绿色的美,读起来非常愉悦。但是,我继续问他们,小熊用了多长时间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书上去找,从“种呀种呀、种了很久、一年两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与坚持,才换得了小岛现在的一片绿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那么小熊一开始是一个人,感觉孤零零的。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想象一下他们什么时候感觉孤零零的,有学生举例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时,感觉孤零零的,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一个人在家时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马就沉了下去,可见能够体会到小熊的那种孤单、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现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说了爸爸妈妈回来,有人陪我。那这样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举动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说“欢迎你们”,孩子的语气不是太到位的,因为前面有一个修饰词“不停”,可见小熊是非常的开心了。于是,我就让孩子想象不停的说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并且进行了示范,孩子马上就能读好了。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8

  《放小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引人入胜,想象丰富,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并能初步养成爱观察的良好习惯的好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增进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主动的想要探求知识的渴望,想读,想说的欲望更强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以读为基础,加深体验。由于学习的对象还是低年级,课文内容对于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根据他们这一心里,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作者,去体会“我”的心情。比如说课文中第一小节,小作者看到小鸟不吃不喝,无计可施,非常着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表达小作者的着急。课文的第一小节,描写小鸟的外貌的句子也很优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小鸟的美丽,并在脑海中勾勒出小鸟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小鸟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使得学习更为顺畅。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及能力的培养。每个个体都是存在差异性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多角度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有自己的体验空间。比如课文的第二小节是鸟妈妈和小鸟相见后的一些场景。通过播放鸟鸣,想象一下,鸟妈妈和自己的宝宝终于见面了,它们之间会说点什么,情景再现,同桌之间说一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让课文的内容得到升华,为后面的“我”放小鸟的做好铺垫。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小鸟被放走了,会跟“我”说点什么,再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课文的主题得到深入,鸟类与人类是好朋友,引导学生认识保护鸟类的意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需要学习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第二小节小鸟与鸟妈妈见面后的情景,它们之间的交流没有处理好,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情境再现,让课堂气氛跟活跃些,学生的理解跟深入些。最后的环节,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已经比较到位,我还让他们再回答,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了。

  总的来说,我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教学《放小鸟》这一课,虽然做的还不是很好,但学习效果反馈回来的点滴,却使我今后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争取以后做的更好。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9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 )。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0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半年的艰辛历程,深深感受到新课改给我们常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它让我们在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表现在关注学生,重视创设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和其它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把课堂教学具有的教学空间和拓展世界交给学生。

  其次,是多样的学习方式能吸引学生自觉的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真正感兴趣并不多,所以我在教学中想出了一些方法,就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渗合到有趣味的游戏中,从而让他们在娱乐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尝到学习的甜头。

  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他们对于这一点,是最难办的。我班有五十多个学生,每个学生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的程度都不同。在讲授语句中教师要做到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声情并茂的,优美的语言能产生好的效果,在低年级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是由儿歌改编而成的,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大胆尝试边唱边演的形式,因为小朋友最喜欢表演了。例如在教“影子”的时候,为了搞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我采用让学生到阳光下去体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理解。

  再有就是有效的肯定是课堂延续的动力,它的吸引力无可比拟,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的一个简单的表扬动作会让他们久久的不会忘记,这一切都是在对孩子们的表现肯定,得到肯定的孩子会渐渐变得懂事起来。

  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的用心去关心了解孩子们的心思和想法,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去引导他们,在教会学生的同时,我自己也会在教材的解读,教案的设计,课堂的调控,各方面好好的学习,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时时认真钻研,时时总结自己的不足,常常反思,认真积极的授课,让学生们在好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到新的知识。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1

  走过又一学期,觉得语文教学真是有好多的东西需要在平日教学里勤恳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断地去松学生小脑袋里的土壤,使他们获得新鲜的知识的时候又得到新鲜的思维方式。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本学期教语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识字。

  在这册书中大量的识字认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时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孩子认字识字。

  1、 根据学校的自主学习研究专题,先交给学生掌握自学生字词的方法。借助拼音识字;和家长一起读一读。

  2、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识字采取了各种方法,让学生能跟据自己的经验用加一加、减一减、组词、和自己、同学的名字联一连、等方法识记。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识字,在认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班级里有2、3个学生认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学生较好。

  二、 朗读。

  朗读教学也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在如何指导好朗读,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课文先让学生熟读,达到98%的学生熟读。

  2、老师范读。每一篇课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难懂的文字我都要进行范读。使学生在听读的时候揣摩老师为什么这样读,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个词重读、要把那个句子度的很轻,等。在听读中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

  3、 学生读文我采取多种读文方式,如师生对话,背诵句字男女交换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练习朗读,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读出情感。在阅读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和看图片度课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口语交际。

  这学期的口语交际基本是根据柏娜老师的《口语交际行为设计》内容上课。

  1、布置学生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定向体验(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有目的的体验活动)。

  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垃圾》时,我先带领学生去参观操场上,问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谈谈这些垃圾是从哪来的,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教学,最后在回到家里观察家长是怎么处理,得对不对,还可以怎样更好的进行处理。

  2、引导学生从六要素上进行口语交流。

  学生在交流时必须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孩子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说话,而且说得比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学期教语文的一点反思。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2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3

  《月亮的心愿》是新课程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有趣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觉得,课文有很多悬疑吸引着我的注意,同时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这样设计环节的: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现象,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课文没有明讲第二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哪个心愿实现了?虽然学生中发生很多争执,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接下来的设计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这样问:同学们,其实月亮的心愿也可以说只有一个,你能读读最后一小节,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直到下课,也没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月亮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去郊游。

  同年级的另一位老师是这样上的:她没有像我似的提炼出月亮的两个心愿,而是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分析课文以前,已经能知道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年级语文下册语语文,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都去郊游”了,学生的回答没有遇到我教学时的那种困难。但这样的设计在教学时则缺少些悬念,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其他的老师没有把教材挖得这么深,教得倒也顺畅,目标也能较好地达成。所以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发我几方面的疑问:

  1、月亮的心愿到底应定位在两个矛盾的“晴天、下雨”上,还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 2、如果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那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教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时的强烈好奇心。

  3、把月亮的心愿定位在“晴天、雨天”上,是不是也可以?而揭示“让孩子们都去郊游”目标的达成,是否可老师适当点拔? 4、一年级的课文到底应该是较粗浅地分析,还是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课文的意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以上的疑问,希望各位有见识的同仁能给我有用的建议,这也是我的“心愿”。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4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反思3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文章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效果:

  1.首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所以导入部分,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我出示彩虹的图片时,大部分同学都惊讶地说好漂亮的彩虹,甚至有孩子还知道彩虹的颜色,提出了雨过天晴就出现了彩虹,为下文的学习作下铺垫。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我在识字时,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点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学本课堂”主体是学生,核心是学习,标准是会学,要充分信任学生。

  二、成功之处:

  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来回答,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如:在上最后一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后同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本段由3个问句组成)有什么不懂的需要解决的?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有亮点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觉得在长句子的停顿这个教学重点上处理的还不够,长句的停顿在多次朗读中能有进步,但是实际效果还不是很好。其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多音字和设问句,孩子们在接受上还有些吃力,这样的拔高还需要斟酌。

  四、改进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的孩子学习课文,要引导孩子通过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读”。从自由读,到老师的范读,读中引导学生学习会认的生字,再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学反思12-15

一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12-16

一年级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12-02

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反思01-06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2-15

考试语文的教学反思12-02

语文寒号鸟教学反思12-23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12-18

职高语文教学反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