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7 18:11: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

  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好这一部分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以同学们每天都要见到的讲桌、课桌、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列车为例,首先让学生判断其所处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让其分析受力情况,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受力特点,让学生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进而引出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时时有物理、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2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让其积极思维,使其表现欲望得以释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素养。因此,在课改中,我的工作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对此,我主要抓住几点内容:

  1、认真备课。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备课过程中,在我已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主要去准备一些能反映该节内容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比如学习《光的色散》时,我给大家播放“彩虹”的图片,带学生们有阳光的地方利用平面镜和水来观看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们从内心来认识白光不是单色光的知识,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在一个碗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从侧面看,我移到他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时,再往碗里加水,学生惊呼“我看到了硬币”,从而牵动了学生欲解其谜的欲望。这样,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用科学知识指点迷津,使学生上课时积极思维,乐于思考。

  2、交流辩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必然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在课堂上,我让各小组在一起进行交流,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讨论,并让他们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且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对于小组合作,刚开始时,学生不适应,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大部分同学能融入小组活动中,能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互相帮助。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拿着一个漏斗和乒乓球,把漏斗倒置,用手把乒乓球托在漏斗的下面,问学生:若从管口吹气,松开手,乒乓球会不会掉下去?学生立即投入讨论中,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会掉下去。气流的.冲击会让乒乓球掉下去。有的说,不会掉下去。说气流从漏斗与乒乓球的缝隙流出,流速大,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因此,乒乓球上下方的压强差会把乒乓球托住掉不下去。通过一场辩论,再加上学生的现场表演,让同学们豁然开良朗,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逻辑推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明白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实践出真知。

  3、互帮互助。

  学生与老师待在一起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同学之间相处时间比较多,抓住这一特点,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帮扶,及时处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小组评比计划。小组测试均分为评价依据,由小组组长带头,注意帮扶本组学习弱的学生,使其不落队,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刺激下,自发而又自觉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并有一定的课改收获。一个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也有其不足。在课改的过程中,也有让我棘手头疼的方面。比如:一些学生的闭塞性格在小组讨论活动中的影响,不善言谈导致小组合作效果的降低;还有的学生懒于动脑,不独立思考,直接拿别人的答案来完成自己的作业;还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借小组合作的机会闲谈,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效果极差等等。

  新的学期又来了,我会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使课改不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就应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透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用心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情绪,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用心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1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适宜的时机、适宜的阶段,务必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资料、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状况下,教师应思考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就能够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好处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十分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资料、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能够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资料不必须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资料更为全面,不仅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潜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3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善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样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必须能到达教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4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打雷的声音的?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三、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一、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二、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三、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5

  由于学生在初二刚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实质,从物理意义上认识物理现象,逐步学会提出问题,逐步学会深入地思考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以上目标创造条件,而不能是相反,要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物理就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典范。

  例如,在讨论电阻的串联时,不能只满足于形式上的“串”,而要讲清在连接方法上必须是一个接一个地联结,不能有分支,电流在流动时是依先后次序逐个通过各电阻。在讨论并联时,不能局限于“并”的形式,关键在连接方法上,是几个电阻的一端都接在一起,另一端也都接在一起,然后接入总电路,电流在流动时是同时流过所有并联在一起的电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电路连接的`现象而逐步深入思考其内在的物理过程及其规律。

  对于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这只是电磁感应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不能在教学中将它作为电磁感应的全部。若电路不闭合怎样?若全部导体切割磁力线又怎样?是否不切割就不能产生感应电流?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但不必解答,具体内容待到高中再学。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促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不能像有的老师那样:如果不能产生感生电流就不是电磁感应,这样就把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堵死了。如果这样不恰当地断然否决的现象重复多次,势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之后的学习造成极大障碍。

  对于电路,初中只学部分电路,到高中才学全电路。在全电路中,电源有电动势、有内阻、有内电压,路端电压随外电路的变化而变化。初中不讲这么多,但最好是预先埋下伏笔,讲到电路两端电压时可以说电路两端电压不变,讲到电源时,最好加“假设”,假设电源电压不变。这样学生自然会想,不假设的真实情况怎样?为什么要假设?这样做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欲,给高中学习全电路预先留下余地,不会因先入为主的片面认识而形成学习障碍。

  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要用右手定则来判断。不少教师这样讲:大姆指就指线圈的N极。这样做只是从形式上解决了特定情况下的判断问题,而对于一般问题,或在高中阶段所讨论的许多情况下,判断磁场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原因在于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大姆指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因为在初中没有建立起正确概念,在高中学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会感到很吃力,不恰当的认识很难纠正。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给我们一个启示,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以正确的知识,注意开阔其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熟悉高中教材的内容,把自己的教学工作与高中的教学作为一个密切结合的有机的整体,更好地起到启蒙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6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到了九年级的第二学期。本学期进行了几次考试,基本上考查初三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情况,难度与升学考试试题相当,知识点比较全面,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几次考试,让我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本校初三物理教学的整体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指明了方向。几次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掌握不好

  试题主要体现出平时的教学要求,基本知识是重点的考察范围,但是从试卷分析可以看出,有些重点知识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表明,我们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是存在较大问题,这应是在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平时教学中落实不到位,有些是复习巩固中没有引起重视。

  二、物理实验仍有待加强

  近几年的中考都加大了物理实验的考查,这几次考试也加大了物理实验的考查力度,从考试情况来看,有些实验落实的较好,但是有些基本技能学生还是存在较大问题。这都表明,物理的基本实验技能还有待进一步训练,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不够

  这几次考试,由于强调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在物理情景的设置上更多的考查学生,只是在中档题中的条件上作了一些变化,而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7

  《电功和电功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学生在这方面又经常学不好,失分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本块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对本知识的掌握,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开了这节公开课,为了这节公开课,我除了和平常一样之外,还做了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开完课后,我作了认真的反思,并且认真听取了各位听课老师指出的优点与不足,现在,我把上完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以便能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部分,《电学实验及电功、电功率综合计算》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涉及到电学实验复习归纳总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规律的总结和综合应用电学知识的整合提高。提高学生解电学实验题的能力和掌握综合应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但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是在中考较常失分的地方。为了突破本章的重难点,在本节的复习课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上完之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复习目标和任务,本人认为这节课比较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了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本块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多,比如电学实验很多同学经常会弄错,例如连接线路及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最容易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flash格式的电学画板现场操作演示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当场思考并参与分析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实验,这样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归纳了所有初中电学实验,使学生更完整更系统的掌握整个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象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象法这一直观、有效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学会利用图象对图像本身所表达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学结论。

  二、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例子,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达到复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本节课堂容量大,但能把握中考复习的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条理清晰,知识点复习全面,讲解到位。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也意识到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不足,均有待于提高。比如在分析电学中的电路故障时,例子较少,可多增加一些例子,还有如课堂教学语速偏快,如果时间允许,可放慢速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改进不足的地方,努力坚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8

  初三总复习还有一个月了,但总体效果不尽人意。1、要求的基础没掌握;2、时间分配不合理;3、没有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开始复习前已经作了复习方法的介绍),特别是通过第一次月考反映出来的问题更是令人担心。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设计,复习安排难贯彻下去,很多学生根本不动。

  2、布置任务,作业难完成,课堂上任务效果不好。

  3、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4、如何抓优秀和及格临界生。

  5、如何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我会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的,尽我所能。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9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教学设计反思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反思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反思教学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托。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反思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结合教学设计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么多的反思内容中,教学设计的反思对“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具有最具体、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推动作用。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实现反思教学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托。反思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最着力考虑的就是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会有一堂好的课,但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一定不会有一堂好课。而反思教学其实就是教师跟自己、跟同事、跟经验、跟教学理论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碰撞”,提高自己的过程。但教学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笔记本上,否则只能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切实的、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可以真正将反思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反思教学的作用。

  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

  1、对教材的分析与反思。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全面、透彻的理解和熟悉教材既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反思可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即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是计划性和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计划性自不必多说,所谓生成性,是指学生在进行计划学习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会进行的活动,也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在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反思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更应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以保护学生难得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是说教材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唯一的,一句话,在对教材和内容进行分析与反思时,要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1)摩擦起电案例:出现了两根橡胶棒相互吸引的情况。你是要教学生们什么?如果只是教教材、教给他们课本知识,很好。但换一个角度看却可以借机加深学生对正电荷、负电荷两个概念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为后面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打好基础。经此一事,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让某个小组的同学故意进行这样的实验,制造疑惑,探究原因,合理安排,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平面镜成像案例:准备两根相同德蜡烛还是准备四根蜡烛?以前多数是准备两根。我们的反思是:你想要教给学生什么?如果仅仅是教材中物像等大?那么够了。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那么就不能预设答案:就给了两根相同的蜡烛,那不是在探究之前就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了吗?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准备四根蜡烛:一根长的,一根短的,两根相同的,让学生任选。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反思。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简言之,教学目标就是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反思抽取其精髓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换言之,所谓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对“怎么教”研究的较多,但却往往忽略了“教什么”的问题。即:教学目标往往成为一种好看的“摆设”:你让我分三维我就分三维,反正我就重视知识与技能,还是原来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反思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这样日常被忽视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全面的教学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0

  讲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 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 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拔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物理教学反思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学习,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再次,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2

  什么样的简单机械属于杠杆?我让学生自己举些日常生活接触过的例子,找到他们工作时共同的特点来定义杠杆的概念,效果很好。

  在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概念是教学中一大难点,以往教学过程中一般只告诉学生什么叫力臂,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在杠杆问题中要出现力臂这一概念,所以接受"力臂"这一概念时有点茫然。

  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亲身体验力的作用点与力的作用方向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因而引出力臂概念是水到渠成的;同时,对学生学习下一节"杠杆平衡条件"内容作好铺垫。

  这个设计对学生理解力臂概念是很有帮助的。

  这节课的重点是力臂的具体画法。

  因为是较好的班级,所以我就示范了一个例子,让他们做了六道不同类型的巩固习题,掌握程度还可以。

  六道习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图来>总结杠杆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作图该注意的地方,强调作图过程中要规范。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确应用,在杠杆应用的探索这部分,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实验,不改变重点到支点距离和物重,只改变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判断拉力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省力,学生也能很容易看出两个距离的'大小关系,但是这样学生参与的很少;二是像课本那样不给任何数据,学生自己填,又感觉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

  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情况,出示多种数据,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还是没有找准学生的位置,致使这里进行缓慢,时间耽误了,草草结束,学生还不是很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装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分析得出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及滑轮重,得出拉力F= ,此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追问:"如果有3段绳子承担滑轮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学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继续追问到:"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达式会是什么样呢 "通过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缺陷:虽然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应并不是很积极;由于语法知识不是很难,所以教学中拓展了一些新单词,但由于学生实际水平较差,掌握的不是很好。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活动要尽量贴

  近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每个环节,尽量开发他们的潜力,调动积极性,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机会。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3

  21世纪的教师,是要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创造的满足,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教师不仅是付出,更是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和延伸。所以现在的教师的职责不是越来越多的追求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激励创造。为了适应新课表,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反思研究者,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很好的适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上,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技术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层面上,教师应该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切行为的合理性,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层面上,教师要将课堂与更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我们首先是在第一个层面上进行了实践,实践中我们可以把一节课的反思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教学前的反思,第二是教学中的反思,第三是教学后的反思。下面联系我在实施反思教学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结合《功的原理》这堂公开课进行一下交流。

  教学前的反思: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功的原理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应用到的知识较多,承前接简单机械、功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启后为后面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打下基础埋下伏笔。因而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理解功的原理及其成立条件;(2)能力目标:会用实验经验功的原理,会用功的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3)情感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不容易让大多数学生明白,因而我考虑用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1)考虑增加实验:课本中仅用杠杆和动滑轮两个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经过反思我觉得功的原理作为一个普遍的物理规律,只用两个实验是不足以说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虑增加实验。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实验有:定滑轮和滑轮组。但又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最后决定增加滑轮组这个实验。(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决定增加实验后又思考:三个实验若都是演示实验,说服力上也可能有问题,不如让学生亲自对手去做。回想学生学习动滑轮和滑轮组时都曾经亲自对手做过这两个实验,知识和操作上的基础都较好,因而改为学生实验问题不大。(3)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考虑到毕竟是一个新的实验,学生测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问题,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并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我想应该有一个演示实验:杠杆不省功。为了学生看清所测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学录像片进行精确的指导。(4)实验简化:上述实验若严格来证明功的原理理论上必须测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因为额外功的缘故必然不准,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经学过杠杆、动滑轮、滑轮组等的省力规律,因而实验中的力可以不测,并且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3、对教学资源的反思:通过对实验方法的反思后,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实验室中都可以准备好:铁架台29个,滑轮29对,细线29条(长约60cm),刻度尺29只,钩码29盒。此外,电视机、放像机、动画录像需要提前准备好,投影片需要提前制好:其中要突出实验中要测量的两个距离的部位:手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移动的距离h。

  4、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的反思:为了使课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需要提前对教学思路进行设计:根据以上的分析,决定采用“实验探究、诱导发现”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演示引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反思深化,强化练习、评价反馈。

  教学中的反思:

  1、在口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发现能力目标少写了一半,口述时加上。

  2、调节投影仪时技术不够熟练,不能一次判断准确调节方向,浪费时间。

  教学后的反思:

  1、课程开始的时候,有些紧张,从提问到转入新课的的衔接上有些生硬。

  2、指导学生实验时,自以为装备工作做的比较细致,因而觉得无事可做,对学生的实验现场指导上不够积极主动,结果有个别小组在连接完滑轮组后测量的部位不准,影响到了实验的结果。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4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英语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

  在听一节物理课《温度》的时候,发现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首先让学生体验,感受冷热的不同,由于对比参照的不同,会有错误的反映,从而引入温度的对比和测量等,然后进行温度计的结构学习和使用。

  但是,由于在冷热的感知过程中,一直让同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缺乏应有的对比反应,学生描述感受也就没有戏剧性的不同,学生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没有对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有鲜明的认知性,也就少了研制温度计的迫切性。

  相对的,如果让两个不同的学生分别将手插入冷水和热水中适应一段时间,在同时插入温水中,立即评价,感觉对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学生对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应的质疑,体悟到感觉的对比作用,也有不靠谱的描述等。继而认识到为了便于对比和记录,科学的方法是选取相同的参照物比对,引入温度的界定和温度计的研制和使用。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绝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仅仅为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内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还比如温度计的使用,同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测量方式以及观察结果,对比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操作的意义和操作要领。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更多一些体验性,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顿悟性,也就无形之中保证学习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稳定。

  所以,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做好细节的组织和调整,既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情趣性,还让学生体悟中明确学习内容的生成,注重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2-02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2-15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12-09

初中物理课教学反思10-11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篇)11-13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篇11-09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11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4篇02-14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汇编15篇11-23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合集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