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1
整堂课的构思大致是这样:
一、明确本篇文章的教学目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领略满井一带早春清新的景色,体会到作者“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趣。理清课文的写景层次,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加深对文言文实、虚词的意义、用法的理解。
二、区分本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篇文章的重点是通过多层次细节描写领略文章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三、采取课外自读与课堂检查、评点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
一、由七年级学过朱自清散文《春》提问入手,引出作者写《满井游记》这篇文章,引题自然,贴切,易于学生接受。接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与哥袁宗道,弟袁中道,均有文名,并称“三袁”。
二、指导学生朗读。先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而后指出问题:(1)读错字音,应纠正。(2)对于文言句子中的长句应掌握如何断句。
三、让学生起来翻译,每名学生翻译一小段内容。然后指出应重点把握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师生共同完成文言文的句意疏通。
四、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意思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久居室内未出,当他来到满井一带看到什么景象?心情如何?通过哪些具体的细节描写?这样一步步地把问题解决,从而达到本篇文章的教学目的。
这次公开课虽然得到同行的赞许,但也有不足之处:①授课时间把握不好,在这一节课中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②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较淡。原因是:这个班是普通班,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根底浅,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师生互动不理想。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2
《井冈翠竹》一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山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记述了井冈山翠竹在战争年代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巨大贡献。全文洋溢着作者对井冈山翠竹的赞美之情和敬佩之情。
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案教学。仍然是从课题入手,让收集了资料的同学介绍有关井冈山的资料。再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在理清课文脉络时,我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井冈山的翠竹不仅在战争年代做出了贡献,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做出了许多贡献,请你们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是介绍翠竹在战争年代做出的贡献,哪些自然段介绍翠竹在现代社会中所作的贡献。一名学生在回答时,将第9自然段归纳为第二个内容,下面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指出应该把第9自然段划分到第二部分合理些。我让他讲解原因。他说:这自然段前句还是讲竹子敌人,后面写竹子在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数渡段,与第9自然段联系紧密些。大部分同学赞成他的划分。这样,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学生听得认真,学得明白,远远比我来纠错强得多,虽然花的时间要比我自己解决要长些,我认为值得。在学完这课时,我觉得理清课文脉络这一问题上还有更好的方法:如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我在此时就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提问:井冈山500里林海,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学生自然会潜下心来,关注每自然段的内容,多给时间让学生默读、交流,学生对全文的感知会更清晰,自然而然地分清毛竹令人难忘的是它长得苍翠、它们为人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将第1——4自然段的内容也回答出来,将第12段的学习内容也能概括出来,避免学生紧紧围绕我塞给他的内容,纯粹得去划分段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围绕“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这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抓住“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谁不记得”指“谁”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记得翠竹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感知他们对翠竹的.感情。并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种一片太阳花》和《梅花魂》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不仅仅是在赞赏翠竹,而是借物喻人,借竹子坚贞不屈、无私奉献、顽强的生命力来歌颂井冈山人的精神。并推荐大家课后找一些类似的文章来读,体会它的妙处,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3
按照备课的设计,《钢铁长城》本节课设计时,充分利用课本和课外图片资源,目的在于能更多地向学生传授事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海空的用武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心与热情,在教学中此目的已达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说教学任务已完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目的也已达成。
一、导课方面
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方式很多,但新颖特的导入却很难。在上《钢铁长城》这一课时,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让这节课的导入特别,不仅一下就能吸引学生,而且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呢?想了很久,我决定从题目入手,利用古代修筑的万里长城引到今天的钢铁长城。在课堂上我说:“同学们?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前解放有哪些兵种吗?武器装备又如何?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我很惊讶,他们懂这么多?随便叫了几名同学回答非常好。我很高兴,接着说:现在解放兵种有多少?武器装备如何?你们想知道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想到,我的情绪被学生调动了起来。我看见听课的老师也冲我露出微笑,是对我导入的肯定吧。接下来的课,我讲的得心应手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课后,反思“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通过这节课使我意识到老师真的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课堂上他们才是主导。同时也意识到导入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一定要特殊关键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学生学习的习惯问题,“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部分同学长期形成了不学习,或静不下来的习惯,一方面影响别人学习,另一方面还影响自己的成长,然这部分同学是非常聪明的,只是由于家庭原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引导不到位,造成这部分学生成为了“问题学生”,可我们不断地强调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可工作做在什么地方呢?可能也要引起我们重视才行了!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在欣赏中启发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强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学海无涯,既然我从事了历史教学工作,我就会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丰富自身历史知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学生的成长作出努力!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4
《井冈翠竹》一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斗争时期与井冈山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建设时期表现出的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的主义精神。
文章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灵活多样。如何在课堂上把握好“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是我本课的设计重点。因此在学习每一个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让孩子们感悟文本的内容,体验文章饱含的情感,还要让孩子们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如: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作者不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注重了观察、表达的方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明白要想把文章写得生动,就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第五段中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八自然段中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概括具体式),拟人、顶针、引用、回环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我这节课中关注的。
正因为本课关注的`表达方法过多,所以虽然我的程序走得是很清晰的,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罗主任还是一下子看出了问题:表达方法的学习程序还要更清晰些,这样能给孩子们清晰的印象,而不是现在这样为了学习表达而学习。一语惊醒梦中人,是的,为什么我总是觉得理不清头绪,修辞、表达过多过杂,别说孩子们,就是老师们也不一定都能说得清楚,我为什么要贪多求全呢,可以抓几个重要的、学生们在本课中最需要的点进行教学设计。除了以上这点外,关于“挑粮食,挑”这个点的学习,还是没有“挑”明白,其实这一点也在我的意料中。由于本文描述的事情年代久远,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太不相符,孩子们难有很深的理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我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把目标定得太高,只要能把文章中的几句话读懂,能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们,正是从井冈山出发(这里是中国的摇篮),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最后取得胜利。能够理解到这一点,我的目标就达到了,再加上我的一段图片及补白,简单地直观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过程。我相信孩子们应该是能理解的。但是罗主任站在更高的高度,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解读,希望我们能让孩子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
当然,本节课中的可取之处也得到了罗主任的肯定;
1、教者视野开阔,开课有文化。
2、由题入手,学生介绍井冈山,很有必要,还可更强化些。
3、能始终抓住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的竹子”来组织教学,可以说是“一咏三叹”。
4、非常注重表达方法的学习,如:排比、比喻、拟人、反问、引用、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从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还有总分的构段方式的学习都非常充分。
5、流程清晰,师生情感都非常投入,师生学得很感人。
6、注重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以学生的听、说、读、写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起到点拨的作用等。
今天罗主任还对我们学校“体验教育”特色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体验”一词的内涵。针对小语高段字词的教学,罗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高段字词的教学,在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文后突然穿进去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整体感,建议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随文学;也要有选择性的学习,不要将课后生字词全部呈现,只学习生僻的字,容易出错的字;还可将与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的字词拿出来学,学完关键的字词后直奔重点;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总之,今天的市级视导活动对我校教学工作进行了“诊断”,帮助老师们找到很多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克服不足,不断锤炼自己,提升教学能力。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05-06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04-28
满井游记说课稿12-03
《瑞恩的井》教学反思02-12
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反思01-16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09
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06-09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04
《井》教学设计01-14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