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22 09:59:00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实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十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十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4月14日和15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来自扬州和兰州数学特级教师的6节精品课。在这两天的学习中,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经验总结,使我们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领会课标,教材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二、回忆过去,进行反思

  1、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虽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又担心学生活动不起来,耐心不足怕浪费时间。可这次听完课以后,却发现这次上课的洪祥美老师、田亮老师、张秀花老师,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特点,或者用身边的情境,或者用学生的神态等这些最小的细节来引入课堂,(比如:张秀花教师是让学生说一说初次见到她有什么要问的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洪祥美老师是通过说出班长的座位来引入新课《确定位置》,田亮老师是让学生看自己的衣服来引入新课《搭配方法》的。她们是那么的自然,学生是那么的投入,而老师们是那么的轻松,这真的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与经验的积累,也真的值得我去经常学习。

  2、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可总是感觉学生理解的不透彻,也害怕学生理解的不透彻,所以只认为学生要多做题目才实在,不需要去搞一些花架子,但学生在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往往概念模糊,无从下手。可这次上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裁剪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把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掌握的更恰当。她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非常强,教师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使用教材,并及时调整教材中学习素材,充分合理地挖掘、开发并利用资源。这也是我受益匪浅的地方。

  3、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新颖,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注重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4、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们把握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新颖;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目标落实到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

  5、教师们教与学的过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兴趣有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上多数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与评价的空间,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能够及时抓住利用,并给与恰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以后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

  2、力求做到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使讲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有机结合,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双基”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活动教学真正有效,关键是提出有意义、适度、恰时恰点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有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有平台,这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问的问题。要使问题设问在学生疑点。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上,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这需要我们备课平时多加强教研、互相研讨。什么样的活动有效?什么样的交流有效?关键看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要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并逐渐发展数学能力。

  四、注意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教师的成功=反思+经验总结。(1)反思教学中成功与得失(2)反思阶段性教学得与失(3)引导学生做阶段性学习回顾与水足,并能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学中的不足(4)从学生典型性错误中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从下面学校支教回来,接手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通过和前任教师的了解,对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此,学期开始我认真制定了教学计划,教育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网上查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四、存在问题。 " 进无足赤,人无完人 "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速过快,节奏控制不好。没能做好极个别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新的课程改革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寻找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从心开始,用心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出力。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学,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 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观察和操作,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教育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感性认识是思维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基石。只有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实践出真知,从而也培养学生爱思维,会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拿出已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然后将准备好的沙子用圆锥体容器盛满后,再倒入圆柱体容器,看几次倒满,可以让学生多作几次。学生通过操作都得出三次可以倒满,并且几次实验的结果都一样。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圆柱体容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容积的3倍,若不计容器的表皮的体积,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这样,学生在上节得出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 1/3。若用字母表示则为V=1/3Sh。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维推理,不仅使学生明白圆柱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而且还牢固地掌握了圆锥体体积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 质疑问难,启迪思维

  从原有的教学基础出发,通过直觉或逻辑的手段提出数学问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质疑的时机,把问题摆出来,使学生围绕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解疑的积极性。

  又如,我在讲解环形面积计算这一节课时做了如下设计:出示环形图介绍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形提出问题:图中阴影环形面积如何计算?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许多专家都认为: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它们去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问题。而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中,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这样可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

  一、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思想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示。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数学的重要理论和解题工具。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渗透于数学教学和各个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愈来愈广泛,其体现形式愈来愈丰富多彩。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3.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进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归的思想方法。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里要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采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就是把曲线形化归为直线形的过程。

  4.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按某种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渗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此外,还有类比思想、组合思想、极限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1、在数学内容准备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依据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时注重与学生分析、探讨解题思路与策略,在解题后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如本题应用哪些知识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还有哪些题可借助本题的解法(多题一解)。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能大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探索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对这样的“知识”消化,并吸收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想活动。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

  3、在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复习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在平时教学复习中,要以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解题训练过程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并进行知识点概括与归纳整理,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问题、不同方法中寻找同一思想。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练、概括的过程。对于习题的选择不可以条块分割、泾渭分明,应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选题,有意识地设计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的习题、高频率再现,精心安排,恰到好处的点拔。特别是章节复习时,在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精彩、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正如日本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地说是不够的,而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是绝对必需的;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之所在,是数学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总之,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现代化,以适应21世纪教学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知识真正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将知识和方法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社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他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模式应简单实用

  教学中都采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然后再做全班展示汇报。做汇报的学生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步骤??,汇报展示之后,台下的学生如果谁有疑问,谁就可以随时站起来进行质疑,主讲学生能释疑的就进行讲解。而老师则适时作出补充。这样的课很有效率,师讲得很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达到了“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的,老师教的不累、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且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

  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完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课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

  由于人数较多,姓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以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

  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关注学生情感与态

  度的形成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我所教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唐伟华同学平时不太安分,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好,我及时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更加积极。有好几个学生如马元元、李靖宇、王佳乐等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事实证明,小组互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而且对于差生的转化,尖子生的培养都是一种有利的形式。通过发挥小组优势。我班的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探寻不同的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到底应该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为学生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该是能够紧密联系他们生活实际,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象或问题。而且这些现象与问题中含有数学价值,学生能从中发现客观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在编写时作了许多努力,教师的任务是把教科书中的学习材料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感不感兴趣、想不想学习、愿不愿探究;二是学生有没有回忆起相关的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与方法;三是学生是不是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与打算。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5×25×8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的方法很多,(1)先算 5×25=125再算125×8=1000(2)把8拆成2×4,先算5×2=10、25×4=100,再算10×100=1000(3)先算25×8=200再算200×5=1000(4)先算5×8=40再算40×25=1000这样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算法多样化创造了机会。

  2、为学生提供算法多样化的平台。

  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面对问题,教师应该不是告诉他们可以(应该)怎样算,而是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正确的算法,而且提高了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自身的整体发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试一试,用自己的策略去尝试解决。教师只要注意:一是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保障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立探索的机会;二是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三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是及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3、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算法多样化的品位。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为交流创造条件,他们既有交流的愿望,也有交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交流,交流的组织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同桌学生之间或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频率高、机会多、参与面广,可以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班集体的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升华算法多样化的内涵。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找到的解决方法只要是正确的,就都是好方法,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创造,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中既包含着数学知识,还包含了宝贵的精神和态度。

  教师应“允许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如果把学生自已喜欢的算法看做“基本算法”的话,每个人心中的基本方法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基本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已选择“基本算法”,并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是强调个体的“基本算法”并非到此为止,还需引导探索、“多中选优”。

  总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尝试,练习巩固提高),使数学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达到算法最优化。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解题的方法,更在算法多样的过程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在数学上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page]-->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

  (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 “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美国统计学家戴维〃S〃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学科特点的。看到一幅图画时,别的学科可能关注的是这幅图是多么的美观,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图形的组成与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多边形线的条数等。这种量化、精确化的思考方式是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标价值所在。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执教xx年来,最紧张、最忙碌、最辛苦的一届高三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对于高三的生活,我感觉是“怎一个“累”字了得”!期间有太多艰辛!当然也有很多欣喜。结合20xx年重庆高考数学试题以及学生反馈回来的成绩,需要我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索,以希寻觅一条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的成功之路,用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重视基础知识横向与纵向的整合,切实夯实基础

  从20xx年重庆市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数学试卷起点并不高,理科试卷从总体来看,难度均在以往的基础上略有提升。理科虽然也是从考查基础知识入手,却是处处考能力,往往是从基础知识入手,上手较容易,接着会有比较陡的坡度。需要学生在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随时具备对每一部分知识的迅速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例如选择题的第1、2、3、4、7题,填空题的11、12、13题,它们都是考的基础,但其中却暗含机关,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如第2题,考的每年必考知识“复数”,但很多同学往往因为轻视这一节知识简单而犯错(总是实部虚部模糊不清),让本应最容易得到的5分失去;第3、6、7题会因为计算量较大失分。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我想我们应该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夯实基础,而不能操之过急,在复习时候时刻“补疤”。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并同时让同学见识高考题,让学生明白每一章在高考中到底考什么,做到重点知识重点掌握,每章都做到心中有数。在第二轮复习中,重视回扣课本,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了迎接暑假回来的五区联考,我布置学生暑假期间买好xx年高考真题试卷,并完成几个省市的试题。一进入高三复习,我就进行了每周一次40分钟的“选择填空专项训练”,两周一次的高考题真题训练。一开始学生不敢做,害怕成绩不好,我鼓励他们不要在乎分数,只是见识高考题,见识各章考点而已,慢慢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正常了。到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基本上已经将xx年高考题全部做完,还做了几个省市的06、xx年考题。从一、二诊测试后学生的成绩看,数学成绩较理想,无论是重点上线人数还是不错位个数都居于前茅,还有我校分数在区里排名也较高,三诊高分少了一些。在第一轮复习完解答题前4个大题所考章节(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导数)后,我就开始进行解答题专题训练,专门针对前四题反复练习,特别是针对那些考试在及格边缘的学生,一旦前4个题得分较多,及格就没问题了。这种小测验极大的鼓舞了那些中差生。也给我个别辅导找到了对策,哪些学生前4个大题没做好,就选题练习并进行面批,促使他们进步。其中一个学生就是培优补差的受益者,高考完后很高兴的对我说数学考的好,考了100多分,而平时他总是不及格居多。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针对我校目前的生源状况,高考复习资料的选择,要真正根据本班级学生实际,精选以基础知识整合为主的资料作为参考;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重点落实基础,而且要常抓不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针对不少学生反映选择题花的时间太多,我认为我们应该从高一时就开始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技巧。

  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20xx年重庆市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的特点还表现在:在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进一步深化了能力考查,真正体现了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试题不仅最后一道题能力要求特别大,难度异常高,而且多题把关,在选择、填空题中都设置了把关题。由于试题难度的跨度加大,区分的层次加细,一些特别优秀学生的成绩可能能够保持,一些中上等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中偏下学生的成绩明显较低,拔尖学生和中上等学生的成绩差距就会有所扩大。

  在20xx届的高考复习中,我们也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了通性通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中,都穿插了能力训练小题,第三轮复习时,进行了能力小题与综合题的专项、限时训练,对压轴题、终点题我们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大胆取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学生反映看,我感觉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例如从高考后的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了解到,不少同学下来第15题较难,其实没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题。看到角的正弦值之比,就应该想到用正弦定理,当然本题除了会用正弦定理,还要使用双曲线焦半径的范围解题,所以要得分有一定难度。

  对于第16题与18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与方程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与函数性质结合,学生就较害怕,并且题目的数字较复杂,计算量较大,因此我想尽管知识较基础,但对于中差生,要得较高分有一定难度。17题概率比较容易,我所教班级应该大部分学生都能得较高分。19题立体几何较去年难度稍加大,用常规做法和向量法都比较简单,所以我认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增加空间向量知识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此外今年的数学答卷中一些问题许多考生虽然会做,但因计算错误或时间不够而丢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数学水平、能力处于较低的层次,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很大。教学中难以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二是解答题专题训练,特别是限时训练抓得还不够科学,大部分还是规定时间完成的,有时布置给学生作课外练习,没有规定作题时间,并且要做到对每一个有错误的学生都仔细讲解面批,难度太大。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数学能力的提高没有达到应有高度。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高中数学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此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更上一个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因此,我认为高三复习课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解题思维过程,解题教学要增加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和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学生思维轨迹因势利导;解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问题的最优解法,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能力训练时尤其要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严格要求学生,注意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其次,我们还应该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与测试题,安排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使全体同学在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考试成绩

  今年重庆的数学高考试题,看似平常,但在基础中体现了创新,平常中考查了能力,突出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数学应用意识、潜在学习能力。我们的一些学生,平时觉得考试就那么一回事,当走进高考考场,特别是看到今年的选择题中新题、运算量较大的题时,无法调整好心态,不能正常发挥。例如,高三(8)班的一位同学,平时数学成绩在班上很好,一诊、二诊都考的很好,考试成绩在全区都居于前列,成绩比较稳定(我还笑说这个学生是考不垮的),但是在三诊考试和高考中由于几道选择题都没有算出最后结果,就心如乱麻,一个念头就是担心考不好,无法组织思维,结果连基础题都没有很好完成,只得了96分。还有的学生说在最后15分钟时全身冒汗,手发抖,根本无法静下来做题。还有成绩很好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计算出错,每次算题深怕自己没算对就要多算几遍,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在教学这些学生时必须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训练。

  考试的过程是紧张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临场发挥。自信心和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心态可以确保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向非知识、非智力因素要成绩。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以上是我对20xx年高考数学试题及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一些反思,很不全面,也很不成熟,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希望各位多多指导。

【【实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十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汇编十篇

2.【实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汇编五篇

3.实用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汇编7篇

4.实用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集锦六篇

5.实用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合集8篇

6.【精选】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十篇

7.【实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8.【实用】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