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1-07-24 12:33: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活动课题:万能的小手(语言)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双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2、在游戏中初步认识"打"、"拍""拉",体验手的能干。

  3、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丰富幼儿语言,喜欢乐意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小手图片展——小手做事的各种图片。

  2、情景表演:大班哥哥姐姐打电话、拍球、拉绳子的情景。

  3、打电话、拍球、拉绳子的图片与打、拍、拉的字宝宝。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语:瞧!前面是什么?你们有吗?那我们一起举起我们的小手,来唱一唱:"我有一双小小手"

  2、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二)欣赏图片展

  1、自由欣赏图片。

  教师: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事!瞧!那儿有个"小手真能干"的图片展,想不想去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手可以做什么事?(可以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2、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拿的图片。教师:你看到的小手可以做什么事?谁愿意勇敢地讲给我们听一听。(请四五个幼儿交流)

  教师: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现在看看小朋友的小手棒不棒?把手里的图片轻轻放在椅子旁边。

  (三)欣赏情景表演

  1、欣赏情景表演

  孩子的话:"小小手""我的小手可以画画""我的小手可以折衣服""我的小手可以看书""我的小手可以吃饭""我的小手可以拿报纸"……

  幼儿看得非常认真投入

  老师的话:一开始设置一个场景引导幼儿进入情境,用音乐活跃气氛。

  通过欣赏图片展帮助幼儿感知小手非常能干,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能调动幼儿的经验同时给幼儿充分提供表达的时间,满足其需要。以情景表演调动幼儿

  教师:今天我们这儿还来了几位大班的哥哥姐姐,让我们看看他们来干什么的?

  2、提问: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干什么?打电话——出示图片——出示字"打"

  拍皮球——出示图片——出示字"拍"拉绳子——出示图片——出示字"拉"

  (1)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这三个表示小手动作的字:打、拍、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请幼儿说一说)

  (2)噢!我明白了: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这些表示动作的汉字都有一个提手旁。

  (四)玩游戏:"打哑谜"

  1、讲解游戏规则:现在我来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能不能干,来玩个游戏,我指着一个字宝宝,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用小手打打打,打打打"(拍、拉)

  2、幼儿游戏

  (五)游戏:"找朋友"

  1、讲解游戏规则:还有游戏等你来玩呢!想玩吗?小朋友椅子底下有两张图片,请看看图片中小手做了什么动作,请你为她找家。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2、请几个幼儿找一找。

  3、集体找。

  (六)延伸:

  图片宝宝都找到相应的提手旁"打、拍、拉"字宝宝的家了,还有很多提手旁字宝宝噢!你们想不想也认识他们,那么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就去找一找,认一认,带到我们幼儿园来说给我们听一听,我们看看,比比,谁找得多,认得多。

  "我看到一个姐姐在打电话呢""我看到两个哥哥在拍皮球呢""我看到两个姐姐在拉绳子""旁边的一样,都是红色的,长得也很像"

  提起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能集中注意力观看。

  根据幼儿的回答相应出示图片与字宝宝,帮助幼儿感受这三个字宝宝,并能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其中的秘密。通过系列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把这几个字宝宝的痕迹留在心里。

  延伸活动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教后感:本次活动以游戏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兴趣浓厚,教师的语言感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时刻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多给予幼儿表现表达的机会,提高其自信心。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散文《落叶》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如:“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对作品的体验。这篇散文就便于孩子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孩子所接受。

  二、说目标与重难点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孩子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孩子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孩子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孩子理解新词: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等。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引导孩子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帮助孩子理解新词: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孩子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三、说准备

  为了能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录音磁带。

  (二)知识准备:了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孩子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孩子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分层次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孩子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是什么样了?秋天又是什么样?小树叶落下来后,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引导孩子欣赏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二)学法

  1、 动作表演法:活动中要求孩子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 游戏法:活动中要求孩子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五、说教学程序:

  1、 孩子交流导入活动:让孩子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春夏秋冬的树叶名称及特征。

  2、 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孩子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孩子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叶落下来后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孩子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 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等

  4、 集体朗诵并进行表演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孩子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 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孩子交流时提醒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对认数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0”,理解其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卡。

  2、一组一个箩子,箩子里有各种玩具。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卡片,复习数字1―9。

  二、认识数字10。

  1、运用CAI课件教学,让幼儿观察课件,知道图上是直么季节.

  2、观察CAI课件,逐一给背景图添上小鸟、小蝴蝶、小花、小蝌蚪,并让幼儿知道小鸟、小蝴蝶、小蝌蚪的数量是10。

  三、组成

  1、观察CAI课件,让幼儿知道数字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哪一个数字在前面,哪一个数字在后面。

  2、实物操作

  ①、幼儿分组游戏,请幼儿在小箩子里找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但总数要是10个,并对幼儿奖励(笑脸)请幼儿说出奖励(笑脸)的总数是(10)。

  ②、请幼儿找找自己身上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小手指、小脚趾)

  ③、请幼儿想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四、师生共同操作

  1、CAI课件操作练习。

  2、小结:数量是10的小动物就可以飞上天去,不是10的数不能飞上天去。

  五、书本作业

  请幼儿和教师共同操作幼儿用书。

  六、活动结束。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像鹅毛,像纸片,像棉花……纷纷扬扬,一下子,马路边,屋顶上,树上全挂满了雪花,顷刻间,这个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银装,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惊讶。正是借助于孩子们这样一个心境,设计了《下雪天》这一课。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必须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这种全体性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欣赏、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所以,在教师示范完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请学生欣赏思考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并试着剪一朵。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冬天,感受雪,体会雪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表现雪景的方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过集体合作表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冬天。

  本课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画欣赏,关维晓的《雪野》和莫奈的《鹊鸟》,引导学生观察下雪时及雪停了时各种事物的变化。第二部分为欣赏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为剪纸步骤,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创作雪景图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主要是表现下雪时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内容只是选取了关维晓的《雪野》作为欣赏的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第三部分改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这样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则去掉了。在教学顺序上,也作了部分调整,即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三部分内容调换了一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一些适当的增加,目的在于便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学习折、剪、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过集体合作,用剪、折、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团花时折、画、剪三步的处理与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谜语、游戏、音乐等,通过多媒体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绘画工具

  2、教师:课件、范作、白纸、剪刀、背景纸

  3、环境设计与布置:运用蓝白色调,营造冬天洁白与宁静的氛围,并在教室周围适当张贴与"冰天雪地"有关的图片。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准备一些备用的白纸、彩纸、蓝色的背景纸以及相关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猜一猜。

  师:小朋友,上课之前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个谜语是:"一片两片三五片,掉到水里看不见。"

  (指名学生回答,谜底:雪花。)

  2、回忆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师:猜对了,那你们看见过下雪时的情景吗?

  (学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没有。)

  师:有同学说有,有同学说没有,这都没关系,接下来,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跟着老师,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师配乐朗诵有关雪花的诗歌,学生闭目回忆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变成胖老汉。小树好像大白伞,地上铺了白地毯。我也变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烟。

  小朋友来堆雪人,小朋友来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赏《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师:好,请小朋友睁开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白色的树、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望无边的大地……)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回答:"漂亮极了!""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真喜欢下雪天!"……)

  4、揭题:《下雪天》。

  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集体合作创作一幅有关下雪天的画。

  (出示课题。)

  〔点评:用猜谜来安定学生情绪,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回忆想象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兴趣,欣赏感受丰富学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储备,自然地揭示课题。〕

  (二)交流欣赏,加强体验

  1、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师:小朋友,如果你刚好碰到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而最想干的一件事又是什么呢?

  (学生相互间交流,再指名说说。)

  2、欣赏雪花造型。

  师: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说想堆雪人,那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长什么样子?

  (老师出示一些雪花的图片,学生欣赏造型。)

  师:其实雪花形状多样,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造型。

  〔点评: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进一步激发兴趣,欣赏雪花造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也为下面环节剪雪花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1、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

  师:看了那么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来,就请小朋友看老师怎样用一张白纸,把它表现出来。

  (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一边示范,一边解释每一步骤的要点,并重点强调难点的解决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步骤及要点:一折,二画,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赏讨论。

  师:那,我们再看,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呢?

  (学生欣赏并思考剪法。)

  3、学生尝试剪折雪花。

  师:其实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画的花纹不一样,你能不能也来试着剪一朵跟老师不同造型的雪花?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折、剪,教师适时提醒每一步的要点,如折时注意"角"的问题,画的图案不要过分细小,剪时要细心,注意力度等。)

  〔点评: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范例欣赏,拓展学生思维,尝试动手,让学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集体合作,创作表现

  1、提出创作要求。

  师:如果,我们只在这张纸上贴上刚才剪出来的雪花,老师总觉得这幅下雪天的画不够美,好像缺了什么。小朋友,请想想看,还可以加上点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幅雪景图,先是将剪下来的雪花贴在背景纸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适当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画或拼贴一些简单的景物,如雪人、树、房子等,同时,请把你的心情也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学生以大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分发背景纸,播放背景音乐,并作一些指导,如下雪时景物的变化,用恰当的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合理地表现。)

  〔点评: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的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美的画面。〕

  (五)作品展示,综合活动

  1、交流展示作品。

  师:差不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幅雪景图,请各组组长将作品拿上来。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同时师生共同评评作品。)

  2、唱唱有关下雪天的歌。

  师:是啊,那么美的画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就让我们在《新年好》的歌声中,一起迎接20xx年,一起迎接我们的北京奥运吧!会唱的`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听,并跟着唱一唱。)

  〔点评:赏析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让学生的兴趣达到极点。〕

  (六)小结拓展,课后研究

  1、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画、剪、贴等形式创作出了美丽的雪景图,小朋友们个个都表现不错。

  2、课后延伸。

  师:下课以后,小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关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点评:鼓励学生,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

  九、作业设计

  通过访问、查资料等形式了解跟雪有关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小鸡、小猫为角色,讲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想办法用树叶当伞,并且帮助小鸡和小猫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蕴含了许多的美德。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个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用了这一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纲要》精神和我班幼儿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知识目标: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

  活动重点、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故事教学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改正、逐步规范的过程,幼儿在使用不同的语调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为幼儿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小白兔、小鸡、小猫头饰。

  知识上的准备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种雨具。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难点,我采用了视、听、讲、演相结合的方法。

  “视”,就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画课件中的内容。

  “听”,是引导幼儿倾听老师的语言启发、诱导。

  “讲”是幼儿讲,满足幼儿说的愿望。

  “演”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学法

  本次活动多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现自我。还结合了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印象。“结果前置提问法”是让幼儿在想像、创造性思维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我整个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把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导入活动:猜谜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这一环节旨在短时间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感知游戏内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学习方法

  (1)、运用“结果前置”的提问方法,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第一遍故事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不出示任何教具,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边倾听边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讲述完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观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渗透情感体验

  通过观看课件,结合故事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白兔、小鸡、小猫之间的对话,如:全体幼儿一起说、师幼分角色说、幼幼分角色说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其中还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小动物的情感,从而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

  (3)、再次欣赏课件,迁移故事主题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获得“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想办法,学会关心、帮助他人,被别人帮助后要道谢。”的一系列美德。

  游戏《找朋友》结束活动

  整个活动贯穿游戏之中,让幼儿感受更多的快乐。

  六、说活动延伸

  表演游戏:《下雨的时候》教师提供道具、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的表演,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续编故事:教师提供指偶,幼儿借助直观的动物形象进行续编。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

  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一、说设计意图

  《红叶的旅行》是选自于20xx年9月的《早期教育》的一篇散文诗。它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红叶飘落旅行的故事,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红叶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红叶飘到小河里,蚂蚁把它当小船,红叶飘到大树下,知了把它当被子,红叶飘到窗户上,老鼠把它当窗帘。"这都是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的。《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是以图加文的形式展开的,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二、说目标和准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句式:红叶飘呀飘,飘到***,*把它当**。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并制作图书。

  3、乐意讲述,体验创作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看图加文学习诗歌。难点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并制作图书。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红叶的旅行》课件、图加文大书。

  2、幼儿人手一份的图加文书、各种动物图片及蜡笔。

  3、音乐:天空之城、寂静山林。

  三、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以及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我主要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课件优美的情境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慢慢过度到运用图加文大书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语言。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边欣赏作品时,边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语言。如:红叶飘呀飘,它又会去哪呢?红叶碰见了谁?它会把红叶当什么呢?教师的提问给幼儿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

  3、语言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续编环节中:红叶除了飘到小河里,大树下,窗户上还会飘到哪里呢?会碰见谁呢?他们会把它当什么呢?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四、说学法

  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让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图加文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句式。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敢说。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说说、想想、做做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五、说教学程序

  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跳着漂亮的舞姿进入到活动的场地,再利用直观课件,让幼儿眼前一亮,直接看到了红叶飘落的情境,极好的引发幼儿好奇心,让幼儿很快的融入到散文优美的意境中。

  第二部分: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配合图加文,主要让幼儿学会语言:"红叶飘呀飘,飘到**去,谁会把它当什么?"这里我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第一句先让幼儿看看直观课件,结合图加文跟我学习语言,并结合动作,更好的掌握句式。第二句让幼儿自己看完课件尝试用句式学说语言,在这里我是逐步出示大树、知了、和被子的引起幼儿对图加文中出现的事物的顺序有一定的注意,在欣赏第三句时,不借助课件而是过度到直接看图加文说语言,并且我在这幅图中示范图加文制作的方法,为幼儿自己创作图书铺下铺垫,最后出示图加文的大书告诉幼儿散文的名字:红叶的旅行,并且请幼儿能跟着书完整的朗诵散文。

  第三部分:续编部分,我利用书的最后一页空白的图加文引出这一环节,利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用句式创编,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幼儿来示范制作的过程,纠正错误,为了就是让幼儿掌握制作的顺序。

  第四部分:延伸部分,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和《红叶的旅行》图加文的书,让幼儿自由创编,并且把创编的内容和同伴分享交流,加深巩固对散文的理解以及句式语言的掌握。

  我今天展示的就是一节语言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我并没有刻意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而是结合我们中班的语言活动的特色:图加文,重点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出发,扎实的开展语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在制作图书时我提供的材料也是由易到难,也不强求幼儿把书做完,而是根据幼儿自身的水平让他们自己发挥。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们都把这些材料物品装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来,我们让孩子们把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在过后的几天我们奇怪的发现,塑料袋都被孩子们拿了出来当玩具,他们有的把质地比较硬的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跑来跑去;还有的把塑料袋弄平当手帕在折。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

  二、本班幼儿的情况

  我们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里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来陪他们学习和游戏,而且父母基本都不会买昂贵的玩具给他们玩,这也许是他们对塑料袋会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有着同龄孩子所共有的年龄特点,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动手做游戏乐”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剪、折、贴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四、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 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性材料皱纸、彩纸、玻璃纸、动物纸等;人手一把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篓筐;音乐磁带。

  2、对塑料袋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塑料袋有一定的认识;分组讨论,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遵循新纲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六、活动流程

  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梦想”――分组讨论,想办法――幼儿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并尝试让塑料袋飞起来――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七、 活动过程

  1、 整理塑料袋。(两分钟;主要教法:教学活动情景化)

  师“呀!是谁把塑料袋弄成这样?”

  师“小朋友,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幼“我们一起来把它捡起来吧!”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到处丢满了塑料袋的场面,通过实际的场景,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了活动,在现场孩子们捡塑料袋非常起劲,一下子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处理塑料袋,同时引出故事“塑料袋的心愿”。(五分钟;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学法)

  师“现在我们怎样来处理这个塑料袋呢?”

  师“塑料袋一直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上蓝天呢?”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刚开始有一个孩子说要扔掉塑料袋,可是好多孩子说要玩塑料袋。大家讨论一至通过要玩塑料袋。那么塑料袋怎么玩呢?此时教师恰当的运用了“塑料袋的心愿”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语言》)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25分钟;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师“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活动中,教师做的比较好的方面就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装饰活动,中等能力的可以让他们在追逐跑中寻求塑料袋高飞的办法,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尝试不同质地的塑料袋,不同长短的线,使塑料袋飞起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不同情况。

  我们还发现女孩侧重装饰,男孩则偏爱放飞塑料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我们观察到了孩子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动脑做出了一些“创新,如:一个幼儿在用绳结塑料袋口的时候,由于小手肌肉群控制能力差不会系,他就把绳字饶在袋口用透明胶把它贴在了一起;一个幼儿用双面胶直接装饰,他觉得这样比较好看,教师对于他们的做法都给予了肯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在探索塑料袋飞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幼儿怎样让塑料袋飞高,而是让幼儿在积极的跑动中,和相互比较中自发的认识到跑的快,塑料袋本身的质地,绳子的长短都会影响塑料袋的飞行。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

  4、引导幼儿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五分钟;主要的教法:示范引导)

  听音乐想象塑料袋的不同表现方法。(在头上变成花结,在嘴巴上变成号,在屁股上变成尾巴等)

  师生一起玩充了气的塑料袋。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幼儿在这一环节跟随教师和音乐玩塑料袋情绪非常高涨,活动中有模仿有创新,为幼儿进一步的建构有关知识能力打下了基础。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对塑料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设计这样的活动延伸其目的就是为了产生下一个主题,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有阶段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从说教模仿训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从重视教的方法—— 注重学的过程,在相互的观察,帮助中学会了装饰,探索到了一些关于塑料袋的秘密。让我们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幼儿园说课评课原则:幼儿园托班孩子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幼儿园说课评课要根据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设计时要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幼儿园说课评课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关心活动的过程。因此,幼儿园说课评课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幼儿园说课评课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一、教材分析: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鸡蛋是幼儿比较熟悉的食物之一,他们基本上每天早晨都会吃一个水煮鸡蛋,以补充身体的营养。幼儿都知道吃鸡蛋可以补充我们身体的能量,会使我们的身体长的更加结实,更加棒。然而由于我们班的幼儿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平时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凡事爱问:“为什么?”,对周围事物喜欢探根究底,更乐意亲手去尝试一下。他们对鸡蛋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为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索出使蛋站立的多种方法。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探索出让鸡蛋站立的多种方法。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和难点定位于:探索鸡蛋站立的多种方法,让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比较、探索、发现,使活动得到深化。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熟鸡蛋50个、蜡笔、剪刀、涂色纸、瓶盖、玻璃瓶、积木、沙包、旧手帕、碎布、小玩具、泥工……

  2、经验准备:让家长和幼儿在家搞一次小实验,看看怎样能将鸡蛋站起来。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蛋宝宝可不可以站起来。第二次操作主要是探究如果不敲破蛋宝宝,借助其他辅助材料蛋宝宝可不可以站起来,有哪些方法等等。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装饰蛋宝宝,使蛋宝宝变成一位小小解放军,使活动更加完整。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可爱的蛋宝宝形象,结合深受幼儿喜爱的解放军形象,引发幼儿融入到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学会像解放军一样能够立正,并帮助装饰蛋宝宝,使蛋宝宝真正的像一个小小解放军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探索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说学法:

  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引导幼儿多操作,多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让蛋宝宝成功的站起来,他们不断的选择材料,重新尝试,伴随着一次次的尝试,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方法。通过介绍性的小结,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

  教学程序: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律活动激发兴趣DD第一次自由探索DD第二次自由探索DD装饰蛋宝宝并展示DD以韵律活动结束活动

  1、韵律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和幼儿一起做“这是小兵”的韵律活动,以蛋宝宝也想像解放军一样能够站起来为情节发展主线,引出下一个环节。

  2、第一次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个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鸡蛋,供幼儿尝试。

  这一环节中,孩子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蛋宝宝究竟可不可以站起来,为此,教师进行小结,使幼儿懂得把蛋宝宝敲破才可以使鸡蛋站起来。这一环节落实了第三目标。

  3、第二次自由探索

  在第一次操作探索的基础上,我们进行第二次操作探索,在这次探索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材料。让孩子自己选择所需要的辅助材料,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尝试,寻找各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则是起到引导、鼓励、支持、合作的作用。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鼓励,鼓励孩子能够用已有的经验或新的思维来尝试、操作;支持,老师支持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合作,老师能将自己与孩子们看作是合作伙伴,愿意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幼儿经过多次选择、尝试,探索出了更多的方法。

  在整个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有一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即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交流。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成调查研究、回答该问题和向他人介绍成果。讨论交流是我们经常进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实验的过程、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反驳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新的疑惑。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将大家零碎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这一环节落实了第一目标。

  4、装饰蛋宝宝并展示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了涂色、剪纸、粘贴,充分的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了手臂小肌肉群的发展。充分的落实了第二目标。

  5、韵律活动结束活动

  活动结束,为了满足蛋宝宝的心愿,我们让蛋宝宝也排好队,和我们一起表演“这是小兵”。为此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活动反思:本节课,其实总的来说,我觉得幼儿对鸡蛋究竟能不能站起来还是蛮感兴趣的,但是也许由于在课前做准备工作时,我让家长回家已和幼儿一起进行了一次小实验,所以幼儿基本都已经掌握了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就可以让鸡蛋站立起来,他们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很快的就都让鸡蛋站起来了,感觉没有那种探索的过程,还有就是我在幼儿探索时没有提要求,所以,导致后来幼儿的鸡蛋都已摔破。而且还有个别幼儿表现的太过于兴奋,导至幼儿常规有点混乱。但是幼儿在涂色和剪纸装饰蛋宝宝的这一环节还是可以的,幼儿比较细心、认真。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2.【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3.关于幼儿园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4.【精品】说课稿模板7篇

5.【精品】说课稿合集10篇

6.【精品】幼儿园说课稿4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8.【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9.【精品】幼儿园中班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