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17 09:24: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对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 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角,再让学生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是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 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其次,让学生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学生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抽象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记。接着让学生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学生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学生试着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己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记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商不变规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5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教材通过信息窗5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说学情: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关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方法和过程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规律性,总结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商不变规律。教学难点是发现并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五、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运用猜想验证的教学思维方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规律,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出一组商都是3的计算式,让学生抢答,在学生说出答案后,再让学生观察说出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商都是3。这时反问学生为什么商一样,而被除数和除数却不同呢?这里又有什么奥妙呢?(揭示课题并板书商不变,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以图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会提出:联合收割机每小时收小麦多少吨?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2、让学生独立完成事先发给他们的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出示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给出要求:请同学们先独自完成表格第1、2两项。

  1、填表格

  2、把算式写出来

  工作总量(吨)12244896192

  时间(时)2481632

  每小时收割的数量(吨)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汇报表格。

  先让学生说出表格中的计算结果,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数量关系并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独立思考,小组探究。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算式,先独立思考,再写出自己的发现。

  当学生们把发现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汇报交流,质疑释惑: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从上往下看)

  学生会说出:被除数和除数时乘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全部演示出来。当学生理解后,利用表格让学生分析被除数12是如何变成48的,除数2是如何变成8的,学生会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而商不变。可再举例验证,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或其他的数,而商不变。

  这时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从下往上看)学生会举例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也要全部演示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时在板书处加上(或除以)

  4、验证理解。

  根据上面的板书内容,老师反问学生: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学生会答:是

  老师说: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会答出:商不变规律

  然后课件显示四道判断题,让学生做。

  第一道(48×5)÷(12×5)=4这是对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不变,体现商不变规律。第二道(48÷6)÷(12×6)=4是错的,被除数除以6而除数乘6,没体现同时。第三道(48×3)÷(12×4)=4也是错的,因为乘的数不相同。第四道(48×0)÷(12×0)=4也是错的。因为0乘任何数都是0,且0不能做除数,否则无意义。

  [在这里一是让学生体会“同时”和“相同”。二是让学生明白(0除外)]

  然后板书处加上(0除外)。

  (四)、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答出自已学会了什么?[可把课堂总结的规律尽快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五)、巩固练习:围绕商不变规律设计[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规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七、八、说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走的教学行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的说课完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说学情。

  “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教材通过三个情境,学习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并体会其方法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示一定一种事物或含义的生活经验以及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知识经验,但是用字母表示数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对学生来讲有很大难度。因此,我将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

  1.加法交换律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2.将算淘气妈妈的年龄改为贴近学生实际的“猜老师”年龄,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深入学习内容,更好解决问题。

  3.将“青蛙儿歌”整体呈现分段进行,作为拓展练习,减缓学生认知上的坡度,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

  二、说学习目标

  依据《课标》与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交流、归纳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新课标解读》中要求:“要尽可能的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上努力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的结合。结合上述分析,我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四、教学流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本环节,我以字母a、b引入,激活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部分,我结合教材,创设三个教学情境来完成。

  情境一:数青蛙

  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儿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明晰课堂教学。

  首先出示课件《数青蛙》,学生共同说儿歌,在意识到这样说下去永远也说不完,激发学生想办法把说不完的话表示出来,结合学生的回答,区别n只青蛙n张嘴和n只青蛙m张嘴两种说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确,第二种说法不能表达出青蛙只数和嘴的张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采纳,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其他字母代替说一说,同时使学生明确两种量相等时可以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然后继续出示课件《数青蛙》,学生共同说儿歌,然后老师说出一个数字18只青蛙,学生已经没有前面的说的快了,但通过计算也能接下去,接着我又说了54只,126只,学生速度越来越慢,但明白都能通过计算得出来青蛙腿的条数。这个时候让学生明白,不管有多少只青蛙,它的腿的条数永远是只数的4倍,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理解了青蛙腿数和只数的关系,水到渠成的用n只青蛙4×n条腿来表示这首儿歌。

  情境二:学简写

  当学生用4×n表示青蛙条数时,我告诉他们我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问他们想不想知道,一下吊起来了他们的胃口,接着我出示自学资料,学生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在交流自学中马上找到了4n这种简单的写法。

  情境三:猜年龄

  因为在课前交流是学生已经猜过老师的年龄,并已经揭示了老师的年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偷偷的告诉一个学生我儿子的年龄和我的关系,学生迅速算出我儿子的年龄,然后让其它学生猜一猜我告诉了那个学生哪句话?在学生知晓了我和儿子的年龄关系后,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年龄,再通过换位思考:老师b岁时,儿子的年龄怎样表示?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同时学会字母表示数,懂得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实际生活,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结果及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此环节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三)巩固练习

  结合《课标》的要求,因此我把练习题的目的定位于对本节知识点的强化,共设计了三种形式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

  1.小练习:

  (1)笑笑有20元钱,买书包用去a元,还剩()元。

  (2)一个储钱罐里有a元钱,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元。

  (3)同学们做早操,每排站了a人,共站了a排,共有()人做早操。

  (4)操场上有a个小朋友在跑步,又来了a个小朋友,现在操场上共有()人在跑步。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字母表示数可以是多少、倍数关系,并引导学生区分2a和a2意义的不同。

  2.课堂检测

  (1)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下面的儿歌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填空。

  通过课堂检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交流对改过程中,如有答案不统一的在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在课堂进行集体讨论解决。

  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梳理新知,归纳总结

  此环节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达到充分吸收巩固的目的。

  (五)拓展提升

  4a还能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举例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算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法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具备笔算乘法等计算基础,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很有可能运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此时还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学习求知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点:

  学习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估算。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二、说教法。

  1、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想通过创设包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尝试经历估算以及笔算的探究过程。

  2、引导质疑法,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将来会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渗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意识,是很必要的。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讨中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获取新知,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质疑的心理,动手操作时的探究,归纳结论时的思维,综合练习时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发现方法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回顾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包装

  扩大了10倍

  一位小数 2。6 2 6

  扩大了10倍

  一位小数 0。8 8

  缩小100倍

  两位小数 2。08 20 8

  小结:

  ①先把小数当成整数去乘。

  ②再看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有两种类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要求3ⅹ+4ⅹ=?这在初中代数中,叫做合并同类项,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出现同类项等属语.而是通过实例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根据运算意义,从直观上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例6 、7X+9X=80的解法.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题目,需要列出这样的方程.而且这种题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及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智育目标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会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准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来说说我设计这课时的

  二、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然后说说我的

  三、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流程设依次设计为: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创设情景 激活课堂、重视指导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说第一步

  精心设计 运用迁移

  教学伊始,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班上准备开一次文艺晚会,派你去买些水果,你会怎样给营业员付钱?片刻沉默后,有的说:我会认认刻度,确定有几斤再付钱。因为方程本来就是等式,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中也学会生活。再出示本课准备阶段两种类型的练习题,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对例5、例6的学习具有迁移的作用,通过看看、比比、算算,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可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本身也是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因此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

  创设情景 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变引出新课,在学生明确其异同点后,迁移运用已有知识充分进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但仍有少数基础差、能力弱的孩子难以明白。为照顾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励孩子们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看哪组最团结,愿意帮助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伴度过难关!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他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这样,在本组同学的带动下,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将例5的问题变成:上午比下午多运多少吨?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强调随机教学,学生答案出现偏差,有不适当之处,教师要适时点拔,及时纠正。教师提示:1ⅹ可以写成ⅹ,1可省略不写。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巩固题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这样为例6的学习解决了关键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题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会说。说清算理: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未知数ⅹ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未知数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ⅹ,算出结果.因为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只要求少数同学能归纳算理就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对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师强调检验,没要求检验的也要口算检验,这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学流程的第三步设计为:

  重视指导 拓展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通过不同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创新题,1、编两个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有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只有一字只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选择后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又为学生的新知建构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最后,说说本节课的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从复习题导入例5,由例5过渡到例6,一环一环,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找学生熟悉的教学题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活力;运用迁移法、尝试法、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既可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养学生学习中团结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1.数学说课稿周长汇总八篇

2.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

3.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4.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汇总六篇

5.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6.【精品】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7.【必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

8.精选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