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后感

时间:2022-11-26 13:36: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学生读后感(精选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读后感(精选15篇)

学生读后感1

  人们追求的人生道德最高境界应该是真善美了吧。每个人对真善美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我也有自己的见解。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这本书主要写了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教人求真,就是要勇于探索未知世界;二是人文教人向上,就是要有生命意识和法制观念;三是生活教人尚美,就是要热爱生活、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自然的五光十色、风霜雨雪、品味生活。四是五好小公民大行动。就是用我们的爱心和善举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总的来说就是体现的这本书的宗旨是做“真、善、美”的小公民,把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焕发出来。

  “真”就是真诚的意思。世界没有了真诚就好像是没有了阳光。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地对待你和帮助你。《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故事叫做《三顾茅庐》,刘备第一次去诸葛亮家的时候,诸葛亮不在;第二次去的时候,只遇到了他的弟弟诸葛均,还是没有遇到诸葛亮。第三次去时诸葛亮在家睡午觉,但刘备没有叫他,一直等他睡醒了才跟他说话。诸葛亮见刘备待人真诚,心中有志,他们便一起讨论了国家形势,制定了下一步的战略计谋,然后就出山辅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刘备的三顾茅庐,让后人看到了他真诚待人的一面。

  如果我们用真心来对待你身边的人,我相信他们也会用真心来待你,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互相猜疑,互相欺骗。

  善良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和祝福,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怜惜与同情。还有“美”,它不是外在条件的美,不是外表的华丽美艳,而在于内心,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伊丽莎白曾经说过:“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一张洁白的纸,什么也没有,画家却能画出美丽的少女,一个简单的乐器,聪明的音乐家也会把它演绎成不朽的篇章。所以,人不是因为外表才美丽,而是因为来自心灵深处的善良才变得美丽。

  有时候我也会犯错,也有爱撒个小谎的时候,但大多数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举个例子吧,因为我是走读生,每天都要回家,所以有些住宿的同学需要买个尺子圆规什么的都会帮他们买到,我十分乐意帮助他们,甚至他们后来忘记了给我钱,我也不在乎了,因为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也是应该的。

  我也很乐意帮助那些弱势群体,我一直会赞助两位穷苦的孩子上学,我也很愿意帮助那些可怜的乞讨者,一般看见他们我都会给他们一些钱或物品,但是也有例外。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看到了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她跪在人民医院门口乞讨,低着头,旁边的收音机放着凄凉的音乐。我刚准备拿钱给她,却被爸爸制止了,爸爸说:“看到这样的人,就不能给她钱,她那么年轻和健康,应该去找一份工作。”于是,我找来一张纸,上面写着:“姐姐你好,你应该去找一份工作,寒假期间找一份钟点工工资很高的,一天都可以赚两百多呢!”然后就把这张纸放在了她面前,就走开了。我不知道后来她有没有仔细看这张纸,但是希望她能够因为我的提醒,而去正常地工作了。爸爸为这件事还夸奖了我呢,原来,善良不一定是给别人钱,也可以是帮助别人改变他们错误的想法。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身上的责任很大。让真善美永远伴我行吧。

学生读后感2

  在上一个周末,我读了一本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的小说家,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重要的影响,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写的科幻小说我都喜欢看,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他的这本被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书吧!

  一天,一位德国的科学家李登布洛克偶然在一本破旧不堪的冰岛书中,找到了一个密码信。在解读完后,知道了这个密码信说在六月底,斯奈菲尔的约库尔斯尔塔里斯这座山的影子会落在火山口上,于是他们开始了地心之游。

  他们进入地心后,克服迷路、缺水、暴风雨等种种地面上难以置信的困难,并看见了地面上看不见的植物与动物。比如没有尾巴、没有眼睛、早已被认为灭绝的硬目科鱼、庞大无比的鱼龙和有着龟甲的蛇颈龙等。

  读了这一本书,不禁被书中的事物、新奇的情节吸引了。书里的动物描写是那么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情节写得最为突出,作者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当时的情况是危险还是安全;是绝望了还是抱有希望;是应激动还是应低沉;刻画得十分详细。

  看着、看着,自己的心情也随情节而起伏。这本书并让我明白了遇事冷静、临危不乱才能解决棘手的问题,比如文中的向导汉斯,他在船翻了的时候,之所以他能救下科学家与他的侄子,是因为他有着冷静、遇事不乱的头脑!

  我以后也想写出像这样的书,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读更多的书。同时,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将困难打倒!

  读完了《城南旧事》,我默默地问自己:英子的童年幸福吗?哪有不是的道理!那么多的朋友,那么多的游戏,有那么多的人爱着她——还嫌不够吗?不。但,我怎么感觉,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却溢满了浓浓的哀愁,离别的伤痛呢?

  ——题记

  离别的哀伤如迷蒙的云雾,久久笼罩在那20年代的老北京上空。

  对英子来讲,这个时代,是弥漫着悲愁的。那么多个她爱着的,深深的爱着的人物,如一朵朵花,一朵朵渐渐凋零,枯萎的花瓣又被时间的风,不知吹到哪里去了。一个个,都离她而去了。

  那个文静娇羞的小伙伴妞儿,不在了;那个善良温柔的大朋友秀贞,不在了;那个憨厚淳朴的小偷哥哥,不在了;那个美丽漂亮的兰姨娘,不在了;那个进步学生德先叔,不在了;那个亲切体贴的宋妈,不在了;那个严厉而又和蔼的父亲,也不在了……在时间的匆匆脚步中,又有多少人不在了呢?那离别时凝聚的泪水,那离别后飘荡的愁云,还会化作一阵轻风飘散吗?

  那一个个离开的人,英子对他们又是多么不舍呢!那依依惜别的伤痛,那匆匆告别的哀愁,镌刻在心里,都透进骨头里去了;还会被抹平吗?一个个消失的她所爱的人,有的还会乘着时间马车回来看看,那些无法回归的,又是多么大的一种伤痛啊;离别时的挥手,又包含了英子对离去人的多大思念啊!

  好了,那凝聚的离别的愁云,该散的就散了吧;让对那个人的怀念留下,其他的就化作一缕云烟,飘了吧。把对离去人的缅怀珍藏在心间——谁能说,那地方不是一个圣地呢?

学生读后感3

  莫言说:“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浮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欢笑已然湮灭成尘。这跌宕逼仄的人生路啊,总是不遂人愿。你看,天边的流云缓缓而逝。“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是啊,仓促,我还没来得及构思好如何书写,可它已经草草收尾。时光是掌间的沙,你越是想握得越紧,它就流的越快,你只能看着它逝去,却无能为力。这世间最压抑的词便是“无奈”。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们也去才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都说红颜弹指老,可是弹指老的岂止是红颜呢?就算是同一个人,在同样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里,心境也是不一样的吧。就像李易安也曾写下“风住尘香花已尽”,那些馥郁纷繁的花,那些微暖和煦的风,那些迤逦缱绻的景致,那些氤氲往事都如那一缕花香,掠过鼻尖,悄然逝去,湮灭在这九万丈的红尘紫陌里。如今这双溪载不动许多愁的小舟,也不似当年那西亭日暮时穿梭在藕花深处的小船了。这时的李易安已韶华已逝,孑然一身。

  苏轼在被贬去岭南时,写下了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莫言说,他与故乡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那么我呢?那个曾经被舅舅们哄着,晚上一定要听“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的女孩;那个拿着爷爷写的“疏影斜横水清浅”,念得磕磕绊绊的女孩;那个喜欢在阡陌纵横的田间,玩得一身泥回来的女孩。现在,只停留在了烟波浩渺的记忆里了,被时光打磨的像是隔了层毛玻璃,看不太真切。现在的这个女孩变得开始越来越沉默,不习惯与人打交道,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才感到自由,有时读读几行字,写写几个字,便消磨了一个下午,或是一天。生活对我来说就像一汪古井里的水,乏善可陈,只有偶尔奋力扔下几块石子,才悄悄然的荡开几丝涟漪。平淡的生活,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被命运世俗绊了脚的人才期待。可我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毕夏普说,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可是我只不过是想找回当初的那份让我甘之如饴的回忆。

  我喜欢在所有我喜欢的东西前加上一个前缀——“我的”,仿佛是对全世界的人宣告这个东西的所有权是我的。我的故乡,那个普普通通的江南小村,青瓦红砖,屋檐高高翘起,如一只只青色的鸾凤,。只是几年未见,却早已物是人非。各家门口的红色对联在风雨里呆久了,便都染上了岁月厚重的斑驳,渐渐褪了颜色;那几个儿时的玩伴,见了面也不再多话,只是浅浅的打个招呼便形如陌路一般绕开了。回想以前,最爱的便是在天气渐冷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偷偷从别人家的地里挖出番薯,埋在火堆里,烤熟了吃。那种软糯泛甜的味道,不是任何山珍海味可以比拟的;或是在春夏的时候,吃着从山边拔来的野菜,吃的满嘴都是绿色的汁液;又或是惬意得躺在河边,让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罅隙,暖暖地扑在眼皮上,嘴里嚼着茅草白而微甜的根。就像莫言在书中说的“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现在,那份回忆和味道只限于记忆中了。曾经跟我玩的最合得来的小七,如今已经到了那个永远有八个时差的城市。想来,我们相隔的不只是距离,还有我们之间无法跨越的空间和时间,永远错开。

  莫言说:“每年麦收的季节,是我

学生读后感4

  在我6年的教书生涯里,我思考的问题无非就是怎样把每个知识点讲的很清楚透彻,怎样尽量让每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上不讲小话不睡觉诸如此类的比较基本的问题。我还从来没有思考过作为一个科任老师的我在遇到问题学生的时候需要我做什么。在阅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时,我有所启发。作为科任老师在遇到问题学生时,更侧重的应该是维持。一个优秀的科任老师可能会因为课讲得好,吸引学生,许多问题就会消解更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一些问题,结合王老师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简单谈下我的心得。

  我们班上就有个学生,经常喜欢在我上课的时候公开跟我对话提出质疑而且有的时候态度还很强硬,之前我会占用大家的时间来解决他一个人的问题,后来发现这样做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后来我就直接无视他,继续讲课,我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他课堂上公开跟我对话的毛病没有改掉。后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解决办法,课上我跟他说“你的问题,课下再说。现在我要为大多数学生讲课,不能只跟你一个人理论”,开始他还是会嘀咕两句,后来我课后会去找他解决他课上提的问题。这样反复几次之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好多了,有的时候还是会偶尔质疑一下但是会被我一个眼神给压下去。

  还有一件事情我还有点自责的,当时我如果懂得更多会不会给他提供一些帮助,事情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去年我的一个学生跟班主任以及其他老师发生一些冲突,我疑惑的是在我眼里为什么他跟别人口中的不一样,我眼中的他是一个很可爱就是有点淘气的小孩子。了解了一下当时的情况,这个孩子当时发大脾气是因为班主任看到他晚自习讲话,他跟我说就是在借资料,如果当时老师先询问,而不是审问,多听他讲下原因,稍加训诫应该可以解决问题。当时老师可能有些激动没有控制好,动了手,也因此激怒了他,事情才向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学习了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中策如何实施,我想以后如果我遇到类似事情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先问问“为什么”,情况了解清楚了之后再做诊断。后来,虽然换了班主任,但还是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冲突转学了。后来他有跟我短信联系,说新的老师都挺喜欢他的,成绩也有所提高。书中说道学生是否属于问题生,与老师的个性和能力也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问题生,要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

  不完成作业的问题,我也很头疼,哪怕是高三了依然有这样的学生存在。王老师的书中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进行了一个分类。分门别类的给了解决方案,我觉得还蛮有用的。我分析了下我班上一个从来不交作业的学生,他就是成绩还可以,嫌作业太小儿科。可能就是我的教学不适应他的知识结构,我发现他虽然不交作业,但是自己有买资料在学习,平时也会问我问题,上课也有听讲。我以后不再对他较真了,不能片面的要求学生适应我的教学。

  王老师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都在要求我们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关爱我们的学生。教育是润物无声、文火慢炖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学生读后感5

  暑假期间,读了郑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感慨颇多。以前也曾读过一些有关班主任的书籍,可郑老师的这本书,列举了很多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该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这些事例都取自于教学实际,对一线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个丰富的宝藏,有许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郑老师主张“把班级还给学生”,也就是强化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与很多教育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之前,读过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管理。不禁想到自己当班主任以来的工作。初次担任班主任,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管理好这八十多人的大集体?开学初我根据需要设定了班级管理岗位,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私下里找一些性格开朗、比较积极热心的同学谈话,鼓励他们积极竞选班干。最初班干们做的有声有色,可一段时间后,班级的管理情况却不如期待中的乐观,班干们的新鲜劲过后,很多问题显露出来。学生个性太强、班干性格急躁、包庇等等原因,使班干越来越难以开展工作,同学中不认可的声音越来越大,班级的事情越来越多……

  来自学生,家长和教学工作上的压力让我疲惫不堪,总是处在焦虑之中,心中更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我做班主任这么辛苦,天天围着学生转,班里还问题不断?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在读了郑老师的书后,心里更是十分羡慕如郑老师一般的优秀班主任,他们是那么会“偷懒”,也是那么会“管理”班级。郑老师认为,在现代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甘当助手,让学生走上前台,班主任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思考,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这也让我明白,保姆式的班主任早已不可取了,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级的导演,他的功夫是下在幕后的。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明白了,把班级还给学生,不能一味的任凭学生去做,这时候,班主任的功夫是下在背后的。要想让学生自己管理好班级,就一定要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团队,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幕后培训班干部,做好指导,帮他们出主意、想策划、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导演好这场班级管理大戏。学生也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单纯可爱,也调皮贪玩,少有耐心和毅力坚持做一件事,很多事需要班主任的督促,同时他们又有很大的潜力,常常会在管理中带来很多惊喜。

  按照郑老师在书中介绍的经验,我开始思考该如何把班级合理的放手给学生?以前交代班干部做事总是说:“你去做这个,你去这样做”。这样虽强调了方法,但却忽略了结果,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一旦事情没有做好,还要老师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这学期以来,我调整了一些方法,重点关注结果,而在过程上给班干以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结果负责。

  七年级,在班级卫生方面,我总是亲自安排,划分小组,布置值日任务。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样做虽然安排、执行的比较快,但每一次值日都需要自己来安排,我并没有培养出一个得力的助手。八年级我开始有意培训卫生委员,让她来为同学们分配任务,确定检查标准和检查人员,我再根据她的方案给出修改建议,商量确定最终方案。这样一来,虽然前几次比较麻烦,但是几次后她就可以自己独立安排卫生方面的事宜,而且因为她更了解同学们,有时甚至能做得更好。如此一来,卫生委员就已经可以帮助我分担班级的卫生管理工作,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同时八年级每周的班级量化成绩也是很不错的。

学生读后感6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著名的美籍华人作家刘墉先生的名作《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整本书中,这位用心良苦的父亲把儿子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写在纸上,利用书信的形式给自己的儿子意见和建议,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与他进行爱的沟通。正是由于如此,他的儿子才能在美国纽约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不断汲取知识,获得做人的道理,并最终考入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哈佛!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我充分地认识到,做人,一定要活在当下,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中,我们不免会经常听到别人抱怨生活各种的不顺心,各种的不公平,总是认为别人不肯定自己,老天不眷顾自己,导致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达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免会经常听到别人的各种后悔,后悔自己的过去,后悔自己以前不努力,后悔自己不拼搏,后悔自己不能抓住人生中难得遭遇一次的好机会,发展自己,促进自己,提升自己,导致现在如此无奈,如此落魄,如此不知所措。我们不免也会听到别人各种各样对未来的憧憬,憧憬未来的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好,憧憬自己的成功,憧憬自己的生活……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一旦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的脑海中很容易就蹦出一个词——如果。如果怎样怎样,我就会怎样怎样……

  可是,君知否,如果,是多么的不现实,它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假设连词,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如果,只不过是失败者的自叹,悲情者的自嘲,未来者的自我安慰,它只能让失败者从中找到成功的倒影,让悲情者寻觅曾经的云烟,让未来者憧憬以后的光芒。可是,这一切,如何逃得过时间的快刀?时间的快刀会让倒影破碎如麻,让云烟烟消云散,让光芒顿时失色……

  所以,我们为何不活在当下,做一个踏踏实实,努力勤奋,不断拼搏的自己,做一个“最成功”的自己呢?正如刘墉先生在书中所教导儿子那样,过去与未来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只有当下,才掌握在你自己手中,那么,为何不做现在最好的自己呢?

  过去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知道!或许,你过去的人生充满欢乐与掌声,也或许,充满着失落与无奈,但,所有的成功与辉煌,所有的失败与不幸,都已经成为历史。不必留恋那充斥着夸赞与表扬的场景,也不必苦思那被伤心与难过蔓延的落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借鉴过去的经验,勇敢地活在当下,努力地做最好的自己。可能,你的未来充满着朝阳与鲜花,也可能,充满着荆棘与险途,但,所有的希望与憧憬,所有的考验与恐惧,都只是一种未知。不必陶醉于未来的曙光与温馨,也不必担忧未来的困难与险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计划未来的方向,坚定地活在当下,勤奋地做最好的自己。

  活在当下,不随波逐流,不被大环境所影响,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规划,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使自己在生活、学习、做人等方面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并时刻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学生读后感7

  最近有幸拜读了边存金撰写的文学作品《会玩,才有翅膀》这本书。感觉精神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亮,获益匪浅。我调皮,我智慧,我快乐。我快乐我飞翔。说得真好。

  我调皮,我智慧,我快乐。这是小诸葛班的宣言。这则宣言,吸引了我的眼球。然后迅速在最近的两个星期里阅读了这本书《会玩,才有翅膀》,读完之后脑海里总闪现出-幅美丽的景象:河边,诱人的桃园,一群机灵可爱的孩子,伴随着浓浓的田园风情。调皮可爱的孩子们在拔鸡毛,别出心裁的小蚊子老师,在这里学生没有对老师的恐惧,充满着快乐,在这里老师没有烦恼,有的是惊喜,这一切使我充满对我们当前的农村教育充满向往。

  《会玩,才有翅膀》这本书体现出的是对儿童“调皮”的尊重和鼓励-张翼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即将入学前,接到的“小蚊子”老师的第一封信,竟然是希望他们上学后要继续调皮。

  此书介绍了小诸葛班级的三个调皮的孩子——张翼,张朋和大头。他们偷偷溜进王爷爷的桃源,为了给刚来的老师一个礼物,结果拔光了王爷爷一只白公鸡的羽毛,做了一把用鸡毛做的像诸葛亮手摇的“鹅毛扇”准备送给小蚊子教师(孔文文老师)等等……小蚊子老师思想比较前沿,新潮,难能可贵,有个性和独立思考和做事的能力,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玩”。非常值得总结提炼借鉴的。

  经典话语:不会调皮能算是好学生吗?调皮也是一门功课,让孩子调皮是我的教学特色。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不能睡觉的。开学让学生走红地毯,让学生多一份人生体验,心里就能多拥有一份自信,你们要勇敢的往前走成为像诸葛亮一样的有用的人才。幸好这三个小朋友遇到了这么好的教师,王爷爷和王校长,他们无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恰到好处的艺术性的处理和化解了矛盾和尴尬,真的好感动他们大人们的大度,宽容,让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会玩,才有翅膀》用具有咱们临沂地方特色的语言写出了我们身边的教育故事,写出了农村小学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出了小蚊子老师不一样的教育智慧。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童真童趣,调皮是孩子们这个阶段的特点,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天性,也不能压制孩子的童真。,可以调皮,但要有智慧的调皮,孩子们在玩闹中成长,在玩闹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有心,任何地方都可以释放教育智慧的光芒。

  小诸葛们会玩,小诸葛们成长!他们犹如渴望搏击长空的雏鸟,张开快乐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天地。祝福他们。

  作者把尊重调皮、鼓励调皮学生作为整本书的主题,体现了他对教育、对儿童乃至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于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就看到了孩子调皮的诸多情节,这些通常被老师严加训斥和整顿的捣蛋行为,在这本书里,被作者擦洗得闪闪发亮,不觉让人心生感动。

  现在,尊重学生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围绕这一点每个老师都能侃侃而谈。可是,究竟该尊重学生什么呢?正如亨利梭罗所言,很多时候,我们尊重的都是表象,本质的东西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对儿童而言,其生命的本质属性就是调皮。

  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兴趣和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兴趣和智慧和快乐的玩和学,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探索,期待结合实际再深入探索和研究,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读后感8

  这是一篇关于彼得梅尔的著作《永远的普罗旺斯》的读后感。这是一本关于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的书。

  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和他的妻子在普罗旺斯间断连续几个月的生活。作者所居住的房子是用古老的石块搭建成的,周围分布着花园、泳池、水井、酒窖和果树林。春天樱桃花盛开的时候,白色的花海围绕着石屋,仿佛如海上孤岛;夏天樱桃成熟了,邻居们就纷纷过来帮助摘樱桃,红红的樱桃大小各不同点缀着周围的环境;秋天葡萄成熟了,作者就开始摘葡萄,酿葡萄酒,葡萄酒酒香在空气中弥散,仿佛在空气中没喝到酒就被熏醉了。冬天,下起大雪,环境变得清净下来,石屋也被隐藏在白色覆盖之下。

  我非常喜欢《永远的普罗旺斯》这本书,和作者那宁静快乐而不颓然的生活方式。

  在这本书中,沉浸在悠然生活中的作者一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穿袜子,戴手表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躺在抽屉里许久,他们大致可以推算过了多少的时间。但这已经不重要,因为“我”感觉自己就要变得安分守己、无欲无求的田园蔬菜了。生动地体现了普罗旺斯小镇人民的自然生活方式。

  在城市中生活久的人,难免会对城市的生活感到嫌弃,选择到偏远的郊区,大江大河大山中,在那体验自然,沐浴阳光,呼吸带着泥土香味的空气,进行一段短时间的自我陶醉。而工作在城市中十五年的作者,他选择的是抛弃城市生活,永久地居住在普罗旺斯南边的小镇中,安静地隐居着。

  “我是一个繁忙的城市人,我享受着荣华富贵,失去了自然健康与宁静,我哈欠连天,没有食欲,心情烦躁,毫无生气还有轻微的妄想症。我想逃离这一切,所以我找到了普罗旺斯,在这里安静地度过差不多一年,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在这里我感到悠然自在。”作者向往着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生活,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

  这样的生活恰好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对文明、和谐、自由。现代社会经济告诉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人民的文明、对环境的和谐、自由无忧无虑的安全生活,似乎都被经济这个主题而掩盖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文明和谐自由遭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将难以顺利进行,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所以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第一主题,经济发展需要绿色可持续,所以需要绿色发展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

  在都市里,人们的步伐都在不禁地加快,失去了心中的平和,而彼得梅尔笔下的普罗旺斯就是一份良好的心灵药剂。在这种宁静的生活中,人们忘却了时间,这种生活引领着无数焦躁的心灵留住于一种享受安宁时光的幸福中。诚然,现代化是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是我们或许应该要提防这种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要注意到经济的高速进步和社会分化的愈演愈烈,我们要注意到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精神世界的荒芜,我们要注意到全球化的加深与地区多样性差异性的迅速减弱,我们要注意到现代化的推进与传统习俗的边缘化。经过历史洗练沉淀的人文不应成为换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筹码。

学生读后感9

  最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该书是对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

  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读了于老师的作品,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丰:

  第一、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

  教师需要调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为此我需要多读书,“读书同时读自己”。同时加强反思,和亲朋好友甚至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自己也要学会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这份职业的最美好之处。

  教师需要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把握好做事的度。“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于老师的建议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

  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老师的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喜好。但是每个班可能存在个别让人头疼的学生,让老师喜欢每一位学生,也不太现实,那怎么办呢?于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那就是微笑,让微笑成为我们老师的名片。老师脸上有了微笑,学生就敢亲近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当然,于老师还给出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鼓掌、给学生一句相信和期待的鼓励,等等,无论对学生做什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

  第二、与学生打成一片

  张光鉴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老师教了半个世纪,最终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是老师,又不像老师;是上课,又不像是上课。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缩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主。这一系列的努力让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于老师的很多经历证明老师越和学生相似,学生就越亲近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就是一种幸福,教育也就会真的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多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完全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

  第三、把课上有意思

  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每一位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每位老师都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虽然我们的任教科目不同,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和于老师的课堂一样,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于老师为导向,争做一名温和、智慧的老师!(温志平)

学生读后感10

  每每翻看《感悟母爱》的文章,杂志上有关感恩的都会去细细品味,没一二次看都会有触目惊心的感受,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独特的情感,他们自己的感情融入了语言文字里,让我心灵深处受到震撼,情到深处甚至会泪流满面。

  有时,我会由此联想到我自己的家庭,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妈妈很早的时候就因为两人不和,造成情感分裂而离婚,但从他们离婚到现在我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伤害,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压力和不快强加在我身上,我也没有因为他们的分开而太过于伤心,我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自己会解决,况且也轮不到我来指挥他们该怎么做。在他们离婚后的好几年,爸爸常年在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联系,对于我的生活也从来没有过问,一直以来都是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成人,她没有一句怨言,为的只是让我成人成才。在法律上我是判给爸爸的,但出于我对妈妈和妈妈对我都不能分开的缘故,所以我还依旧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爸爸出,他总算是尽了一点父亲的义务。但我还是要感谢妈妈对我的爱护,因为这是无法取代的。

  母亲对于我们有着养育之恩,十几年对我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成人,教我们如何做人,做好人。为了让我们学好,母亲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为此,母亲也不知道愁白了多少头发,她这样做为的是自己吗?不,不是,这完全是出自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完全没有其它什么用意,因为这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

  而我们对于母亲,永远是她们自己的“心头肉”不让我们受一点伤,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一些长不大的孩子,永远要在她们的呵护下长大,就算你现在已经有了三四十岁,在母亲眼里你永远都是孩子,永远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小时候,我很喜欢逛超市,妈妈怕我走丢,于是伸出一支小拇指让我拉着,或者我拉住妈妈的裙边。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点一滴都记录着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关心。

  但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开始对母亲的话无动于衷了,对于母亲的话也很少听了,认为她们的思想过于老套,跟不上我们现在的潮流,有时还会跟她们顶嘴。现在的我们也许还没有领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等到将来我们长大了成人了,进入社会以后我们就会明白当时母亲的一番话是多么地有道理,但是到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要把握现在的时光,多听一些母亲的良言,以后才不会吃亏,不会后悔。

  母亲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生活和学习,在她们的内心只有给予,付出,她们不要求什么回报,比如说这次的母亲节,我问妈妈,我问她像要什么,她说:“我只要你的心!”然后,我让她说正经的,问她想要什么衣服之类的,她犹豫了一下说要一个塑料的那种密封的杯子,我知道了她这样选不是因为没有东西选,而是因为妈妈需要的并不是一份礼物,而是需要我的一片心和一份诚意她就心满意足了!而每次我要买什么都会问妈妈要,他也都会给我买,都会让我看合不合适,基本上都会以我的眼光!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偶尔也听听母亲的,按照她的话去做,我相信,没有一个母亲会叫子女做坏事,不会把子女送去监狱。她们就算让自己受到伤害,也不会让这些伤痛留给孩子,因为在所有母亲的内心都有着世界上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母爱!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份最真诚最珍惜的爱,将那份爱以后在加倍地对母亲付出。

学生读后感1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班主任来说,读懂人心工作才会游刃有余。要读懂学生的内心,学习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后迟毓凯老师的著作《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本书紧紧围绕“学生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从教师的自身定位、心理学上相关影响策略和管理的情境等方面详尽叙述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法”真正把专家的理念和教师的实践联系起来了。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本书第一章——《学生管理的关键》,就让我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一、爱心价值几何?

  “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如果把爱心定义为教育的关键,就太小瞧教育的复杂性,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简化甚至侮辱,而且还给许多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显而易见,“爱心”还有“耐心”、“细心”、“恒心”、“虚心”、“责任心”等等的“五心说”、“六心说”并不是学生管理的关键。

  二、名师方法也失败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里提到的许多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让我们折服;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成为“受宠新贵”,李镇西、窦桂梅等教育家我们也都一一追随他们的脚步,可实践起来还是问题百出。看来我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发挥名师方法的作用。

  三、班主任是天生的吗?

  管理能力是天生的的吗?领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质与领导的有效性确实密切相关。自信而不自大的领导会坚定队员成员的信心;外倾的人更愿意让人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果断、情绪稳定、热情、幽默等有这些特质的人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班级管理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

  所以,学生管理、班级管理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管理有效,至少考虑三个因素:教师的自身定位、相关的影响策略、管理的情景因素。

  书中干货满满,如第九章提到的《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以案例和管理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培养班干部方面的技巧,分析了磨合阶段的矛盾来源,着重指导教师如何手把手培养学生干部,最后总结出班干部培养的“四步走”战略,即牵着走——扶着走——放开走——跟着走。而每个阶段具体的方法,以及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班主任工作是门艺术,更是门科学,需要专业的学习和不断地科学实验、实践、反思得真知。这本书恰到好处地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并处理了一些常见的学生管理问题,有利于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症下药,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希望更多青年教师能亲身感受这本书的魅力,让自己的工作更愉悦,生活更美好!

学生读后感12

  星期天,受班里学生所托,帮他们到新华书店买书。我带着孩子走进新华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读、品、悟”感动系列丛书,有感动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100个故事。这套丛书在介绍中写道:该丛书是由当代大中学生选文并进行评析的一本赏析性文集。最大特色是学生自编自选自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真正凸现当代学生的情趣爱好和审美取向。学子们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唯美的心境,将那些感动过他们的文本从万千的作品中淘砺而出,并以这些作品为蓝本,抒发他们对文学的执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他们的赏析文字中,既有对写作技巧的探讨,但更多的是传达出年青一代那种青春、激情、张扬、唯美和极富个性的现代气息。

  也许是教小学的原因,我本能地拿起《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这本书,当我轻轻翻阅了其中几个故事后,我觉得故事虽短,但留给我的思考与启示却很多。那一篇篇选文,那一段段评论,无不充满着情真意切的馨香,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这本书分9个部分,从他的目录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编者那一份浓浓的感情,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小标题:哈密情浓、清新柠檬、怪味榴莲、草莓飘香、清爽青苹果、沁心水蜜桃、芳脆杨桃、软滑香蕉、甜涩橄榄。这些以水果为名的标题,让我们很感性地体味到其中不同的水果你品尝后留给你不同的感受,有一种魂牵梦萦的哈密情怀,有赏心悦目的柠檬清香,有香醇可口的榴莲回味,有甜蜜幸福的草莓香味,有单纯意识,活力而热烈的苹果清爽,有安静甜蜜的轻轻浸入的蜜桃感觉,有甜脆、隐藏深深的杨挑味,有纯洁无邪青醇的香蕉味道,又有难耐苦涩之后的甜蜜的橄榄味。这些感受就是读完此书之后全部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的。募然回首,才发现原来那么多年,自己的一双眼睛里竟然对亲人的关爱熟视无睹,而这种爱的点点滴滴竟是如此叫人回味无穷,一如那甜甜的哈密瓜。这种强烈的感受是我读完第一部分是内心升腾起的一种感受,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我的记忆里父爱是沉默的,母爱是细腻的,也许这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当我读完这一节后,我又深深地感受到,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其中的一篇《树》的故事中末尾这样写到:“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是我们的父母。”在略作停顿后,我才恍然大悟: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谁能像“树”一样无私地为我们倾其所有呢?从牙牙学语到入校求学,我们每一个成长过程都紧紧楸住了父母的心,他们为之高兴,为之忧虑,甚至整日整夜的睡不着觉!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呵护心灵的庇护所,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说,但又有谁真正地惦记着自己的父母呢?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到这里,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文集,这是一扇体现学生人生追求,反映学生情感和志趣的心灵之窗。字里行间透射出各种思潮及文化氛围,朴实的书页,也许你的心灵也会得到无数次放逐与洗礼,然后感动。那纯朴的文字中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打开心窗,让眼睛也能体验生活,让耳朵也能听到花香,让美在心间荡涤,让爱在心间萌芽……希望它能真的感动更多的人,愿更多的人都能收获一份幸福的体验。

  我急切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那无尽的人文内涵与清新的情感体验。下星期我愿意到书店帮他们买书!

学生读后感13

  每一个人都是一弯载满基因的小舟,当我们将小舟装满货物并且耗尽最后一滴燃料,到达生命的彼岸时,小舟会随波而逝,但货物不会。

  ——题记

  生命源起于何方?普及世界的科学早已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生命这样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但是生命会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又捧起了《苏菲的世界》,陷入记忆与生命的空隙……

  一、你是谁

  “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有一张约摸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苏菲接连收到许多这样的怪信之后,也同我一样,陷入了无尽的困惑当中。那么一刹那,苏菲突然觉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世界也那么得渺小,甚至宇宙也是如此,进化论以及DNA等等科普技术所能达到的地方都无法超越人类对生命的思考。

  我是谁?如果你愿意这样反反复复地问问自己,你也许也会渐渐坠入恐惧的深渊——人的心灵是空虚的,生命之舟在永远无法饱和的海水中航行。

  这时,我空虚的眼泪终于流下我的脸颊:生命的价值何在?

  二、生命的诠释

  “我们应该体认到我们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细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苏菲坐在石阶上,她同我一样,空虚的内心终于得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慰藉。那么一瞬间,苏菲的生命与价值终于有了交接,而回转一响,人的一生不就是一直在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吗?

  什么?人的生命就在寻找生命?那么人的生命结束时,一切难道都回到了原点吗?生命是轮回的,而生命的价值没有轮回,只有直线。

  此时,我的泪水仿佛在我的脸庞上渐渐凝固了。

  三、生命之舟

  “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物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着苏菲的心弦,在她那美丽的少女的心上弹奏出了一曲壮观而宏伟的交响乐,生命不是一样真实存在的事物,但它却时时刻刻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

  我愿意把生命比作一弯小舟,当小舟被制造出来时,我的船舱内空空如也。然而,当我渐渐开始装载货物,我的心灵便得充实起来。后来,人们为了让我承载更多的货物,将我改造成大轮船,我开始用我那坚硬的甲板抵挡一切困难,用我那充实的灵魂掌握船舵。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我偷偷地开始远航,我不敢回望我那身后的故土,我的生命终于开始远航。我不敢奢望我能得到多少的赞誉,也不期待我能做出多大的壮举,我只是享受成为我自己的那一份光荣,享受能够亲手填充我生命的那一份光荣。

  我亲身经历过暴风雨,也切身体会过冰山的锋利,但是我未曾后悔,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生命不就是那小舟吗?我的心终于不再感到空虚。我会用我饱满热情的心灵去实现我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份价值,最后满载货物到达生命的彼岸。

  我擦干了泪痕,合上了这本能教会我生命的书,我把它轻轻地放回书柜中,我不会忘记它,因为它擦干了我模糊的双眼,让我看清了生命的价值。

学生读后感14

  在暑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才知道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 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用她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美好的时期。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一切是乐观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东西支撑着她,爸爸,妈妈,姐姐。和那个16岁的,她喜欢的男生……

  她永远有那么一点期待,也许战争结束了,她又可以上学,又可以看见他,又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干好多的事情……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

  但是 ,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学生读后感15

  育人如“林”,为师“崇德”,这是一位网友对北师大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的评价,的确如此,44年前,林崇德就以这样的诗行抒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我愿坚守三尽讲台,让学生遍布四面八方;我们总会两鬓斑白,青春却会延续在学生身上”。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直到今天,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北师大,每当有林崇德的讲课或讲座,教室里总是满满当当的,连外系来的学生也说:“听林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20xx年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林崇德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当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感谢于书记,带领我们走进林先生的《中学生心理学》这部专著,从中细细体味一位大师对学生心理的细腻而又深刻的探寻和理解。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和加强心理育。乍看起来,中学生和小学生一样,都是在上学,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但是和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集体生活的关系要求上,还是自身的生理发育的变化上,都有着本质不同的特点。1、学习活动的变化。2、集体关系的变化。3、生理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构成了他们深刻而又丰富的心理内容。在这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品德发展上的缺点和性格发展上的偏畸,这类儿童青少年在中小学里,较多地表现出纪律松驰、品德不良、情绪消沉、焦虑紧张,甚至于闹学、混学和逃学等等。所谓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能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能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如何通过学校创造条件,教师与家长的关心以及本人的努力,改变这种“问题”和“处境不利”的地位,使这部分儿童青少年在中小学里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必然成为主要的途径。而学校心理学家正是这种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怎样处理这样的一些问题,林教授提出要协调好这样的六种关系:

  1、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我的关系,提高自我修养。

  2、处理和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提高群体意识,确立关爱他人的理念,应该把“孝道”和团队合作精神放在人际关系的首位。

  3、处理和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注意青少年社会化,把爱国作为核心,促进爱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4、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天人合一”的教育,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培养其爱护生命,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品质。

  5、处理和协调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

  6、处理和协调好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以及辨别是非的理智爱国品质。

【学生读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学生读后感11-06

学生读后感精选15篇11-22

学生读后感(15篇)11-18

学生读后感15篇11-06

小学生的读后感11-03

学生读后感(集合15篇)11-19

《格林童话》学生读后感11-19

学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1-13

小学生写读后感11-11

学生书籍读后感8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