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4 10:24: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上了这节练习课后,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简便计算的方法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我认为“简便计算”的教学必须遵循“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2

  ⑴学会尊重——提供适宜的生成环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我以小明过“六一”节买食品为情景作为切入点,显得自然而又有诱惑力。另外在探究计算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而体会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也同样是适用的,这样知识就自然生成。

  ⑵细研教材——充分挖掘潜隐信息

  本节课是在充分吃透教材基础之上设计出来的,比如教材例题只是点出整数加法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但并没有明确说出小数减法的情况及如何发现简便算法这两点,但两点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凑成整数的特点,并拓展到小数减法的情况,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中深层的信息。

  ⑶注重生成——积淀宝贵经验

  对于学生生成的资源,老师要善于运用。比如:在学生发现两个小数结合相加可以凑成整数时,老师要积极的引导积淀,再如,学生在做第一个练习时,学生会生成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结果是整数时的特征这个知识点,这对学生找到简便计算方法很重要。所这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淀这些宝贵的经验。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3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一、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4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验证。

  在教学中,要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有:

  1、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选材。我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因为很多学生会依赖书本不去思考。我所选择的这道题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利用线段图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课前让学生复习过,对于例题中的线段图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列出分布算式,学生就容易理解。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5

  教学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生对单纯的运算定律能有个初步的理解,但是对实际计算中运算定律的运用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对这节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2、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3.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1)找准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自立学习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点,它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程度。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并能运用交换加数(因数)的位置来验算加法(乘法),所以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这种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到处存在。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渗透变与不变的的观点;采撷生活数学的实例。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同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3)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6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例1、求下列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强错例分析,促进有效教学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7

  一直以为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学生能够很容易掌握,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举例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在课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例子。很自然得出结论。在应用的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什么样的分数加减法可以简算。学生也表现的非常好。我心头一喜“看来学生的基础扎实”。新授后完成做一做时,学生们无论是填运算符号,还是填数据都正确,“看来学生们很会迁移”。可在批阅交上的作业时,却发现虽然计算正确,但计算过程并非最简,在解答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问题一:没有对计算结果及时约分,导致出现异分母分数相加

  问题二:虽然及时对结果进行了约分,但对2/1=2的观念却很淡薄

  在讲评作业时,出示12/7+1/5+2/7+1/5集体进行计算,并重点强调:中间计算结果也要及时进行约分。对于“2/1”这样的假分数应化成整数“2”。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学生已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合作交流找到规律,使学生解决问题。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是学生经常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中,举了大部分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简便方法,让学生看明白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找到了题目的简便方法。

  2、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运算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让小组内的同学举例子,看哪些分数加减法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所以在在学生试做题时,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在最后让四人小组为单位编算式时,让各位学生自主编题,并发现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体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展示算式的过程中,又是展示学生解题方法的过程。

  3、但是始终一些题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如:5/8-(5/8-1/2)

  5/9-3/7+4/9-4/7

  17/8-(1/8+3/10)

  如何去掉小括号,如何正确的处理加减号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到简便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8

  整数简便运算中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过课前让孩子回忆,复习了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并通过实际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整数乘法中简便运算,但给孩子们写出两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小数运算时,孩子们能够想到整数中25 *4 =100 125* 8=1000 25*8=200等经常记住的结论。

  在小数中孩子们0。25遇到4也会把它结合在一起,遇到202 、101也会想到用分配律计算,但是遇到0。34*0。5*0。6= 时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让孩子观察末尾数字能否凑十,而且选择时还得考虑与水结合简单,所以小数中的简便方法需要练习。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9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这几周我一直在教学简算,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困惑、开始思考、我开始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于是,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内容这部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xx+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我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两种答案的正确,然后对两种答案进行了分析: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25相乘非常简便,可以凑整。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0

  连减法的简便运算这节课,我用的是导学课的模式进行组织教学的,首先我进行的口算练习,有利于本节课学生在计算时提高速度,本节课我是先出示了导学提纲,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讨论交流算法,“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可以使学生由具体算式,发展到一般情况,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规律,进行总结的能力。我担心有的学困生不能做到完全总结,我出示了“友情提示”给出提示语,让学生思考、总结,收到了良好效果,再出示规律,学生齐读掌握了重点,通过反馈精讲,使学生更加清晰了简算的要点,所有同学都能学会,我还在最后的时候,出示了能力提升题,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注意力更集中,运算过程可以大量演示,效果比较好。

  我在四年一班上了一节同样的课,课堂结束后,听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评价较好,我自己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然而在同学年的二班讲授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一开始的时候探究减法运算性质时过于拖沓,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我也关注了班级的学困生,但是他们中的个别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在让学生上前面板书的时候,减法运算性质逆用这样的题型,个别学生能力比较弱,不能逆向思维,这也造成时间的浪费。

  所以在上二班的课时,我都有点困扰,因为我总是把握不准班级差异,也许是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精心备课的同时,还应该备学生,认真分析学情,设计教案,应因班级,因学情而有所不同,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1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为了有效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时:

  1、创设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通过设计游戏练习: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哪种方法简便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3、在解决过程实际问题中掌握学习方法:例如,举例验证、用顺口溜、口诀或打比方的方法帮助理解记忆等。

  综上所述其成效,但本堂课仍存不足之处:

  1、在简便计算中,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向运用掌握不理想,需加强指导练习。从而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合作学习多停留于表面,虽然整节课学生也活跃,但有些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讨论。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节计算课,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之后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数字的特征,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加凑整;小数减法,可以通过尾数相减凑整。这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之后,我抓住学生有利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对三个整数算式进行数字观察,学生的思路慢慢打开,我趁机询问,这用到了整数的什么规律?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一个接一个补充地更加完整。

  顺着学生的热情高涨,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六一节前夕,东东准备买四样食品各1份,价钱分别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问东东一共应付多少元?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提出了3个问题: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如果请你计算,你会算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动脑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明显发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的那个组算得又对又快。由于观察计算结果相同,从而归纳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有了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作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减法运算性质来简便计算。通过教学例二,学生一尝试,发现也是成立的。于是经过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几个环节来强化新知。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问题。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3

  简便计算相对于普通的四则混合运算来说既又它讨人喜欢的地方又有让人头痛的`方面。简便计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运用了运算定律后,计算变得很简单。但是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来说是非常复杂,难理解的。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总有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这堂课上得扎实有效,本课设计了两个环节:

  (1)复习运算定律;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运算定律,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进行分类比较,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总复习时不能满足于掌握常见的五个运算定律,要加以引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改变以往的做法,出示学生课前测试中简便运算出错的题目以及一题多解的典型题目。接着又出示学生课前自己搜集的错题让学生分析错误,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了,学生在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精选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

  (2)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

  (3)关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

  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最后还找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供学生判断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学生如果做的好,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加分或加星等。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也好。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4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解决生活中小数加减问题及以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猜想并积极寻找材料进行验证,再在进一步的运用中进行拓展、反思,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了使例题的运算“有根有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严密性,主要让学生自己验证两条规律: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以及整数的减法运算性质也同样运用于小数,之后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复习,主要是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进行比大小,在这几个算式中隐含着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改变运算顺序的两个算式,连减的算式和连续减两个数的和的算式。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并且自己举几个相似的例子来验证,整数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中。这样为小数的简便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学生的大脑里过去的知识慢慢呈现出来,一个接一个补充的更加完整。

  接着,先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试做,(不提“简便计算”的要求),试做后再提问,你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看课本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以利学生体会课本中先说明“同样适用”的必要性。但实际教学时,意外地出现了学生的发言,当时他的发言也未必是严密思考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证实自己“按顺序计算”才是正确的找理由,我即利用此契,抓住“可以这样计算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了归纳小结。

  有了加法运算可以简便计算做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的想到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学生一尝试发现计算更加简便。

  然后是巩固练习环节,首先是“找找哪两个小数是好朋友”,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练习凑整,接着是“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题目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最后是运用。应该说整个练习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地,使练习达到了目的。

  整节课层次清晰,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验证,完成了学生的“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过程,但是在细节处理上有些欠缺。因为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数、三位数的小数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让他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他们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另外,作为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把握有利的契机,运用有效策略,充分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学生探究的资源,呈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5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详细的讲解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对于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即简便运算,课本上仅通过一两个例题进行阐释,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对于整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比较熟练。针对六年级的孩子特点和知识要求,我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由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引入,通过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个层次为例题教学。从个体的尝试到小组间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是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解题后再交流,使小组合作落到实处,也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新手环节,我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是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声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但是课后的习题,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时发现不了简便计算,所以还要加强练习。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9-14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04-02

教学的反思12-08

白杨教学反思12-06

尊严教学反思12-05

繁星教学反思11-30

漏教学反思11-30

白鹭教学反思11-30

猫教学反思11-28

荷花教学反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