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9 12:10: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

  我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五小节时,这个小节主要讲了北大荒的秋天物产丰富。在教学这一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大荒“物产丰富”,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找到了“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通过让学生想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在这个季节里捧出什么样的宝物来。”学生们很快就能体会到北大荒“物产丰富”。

  可是对于“大豆摇铃千里金”学生们不能够从中体会出来“物产丰富”,究其原因是学生们不知道“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什么意思,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是怕浪费时间,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还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呢?如果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没有意思了,学生们也少了一次开动脑筋的好机会,于是我就不着急了,让他们在仔细的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了,说:“那里的粮食成熟了,有很多高粱、稻谷。”看来他们还是没有把课文读懂,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我让学生接着再读一读课文,再好好地思考一下,学生们有一次埋下头去读书,这次学生们终于读懂了“到了秋天,大豆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在这里我又让学生联系前文描写大豆的句子“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通过朗读学生们脑子中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秋天到了北大荒原野里成片的大豆成熟了,一阵风吹过来,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就像在摇动着铃铛一样,田野里一片金黄。这时,前排的一位学生激动地叫了起来:“在这里呢!”我一看,他正指着书中的插图呢!是呀!书中的图片多好地解释了“大豆摇铃千里金”。那黑红黑红的高粱,蓝绸子一样的小河,还有那满山遍野金黄色的大豆,多么美的景色呀!让人不由得感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如果我能早点运用插图学生在理解起来应该更加容易点。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2

  首先,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听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大豆为什么欢笑?高粱为什么唱歌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并通过课前的观察,说说:我们这边秋天的田野有什么丰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们当作人来说几句呢?学生有的说:“一阵风吹来,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像在给秋姑娘致谢。”有的说:“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欢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宝宝呢!”还有的说:“棉花在张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课后再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草坪、路边盛开的菊花、飘舞的树叶、飘香的果园……有了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写了。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3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生动,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呢?

  一、注重词语积累。

  比如第二小节中描写流云,作者运用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色彩的词,把流云流光溢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表示色彩的词汇就该引导学生记忆积累。课后习题4就是指导我们进行这样的工作。这样的词汇当然还有很多:雪白、漆黑、土黄、草绿、茄子紫……当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表达时才能灵活自如地选用。这篇课文中值得积累的词汇还有很多,如“一碧如洗”、“清澈见底”、“遍地金黄”等成语,还有“哗啦啦”、“乐呵呵”、“沉甸甸”等ABB格式的词语。

  二、学习语言表达。

  如第三小节描写小河,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把水面比作“明镜”,还运用了“清澈见底”、“静静地”等词汇充分表达了小河之美。如果把这个段落改写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里。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文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初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虽然说得清楚的学生不多,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有所感悟。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就会增强了。再如第四小节写“原野热闹非凡”,是一种典型的“总——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学习之后请学生以“教室(校园、市场、操场)热闹非凡”为题进行说话写作练习,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迁移。

  语言积累、表达的基础是理解。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当然要引导学生理解,最起码理解大概的意思。如本课中写“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从学生的作业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就不得不进行一些讲解与指导了。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4

  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黄"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 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当然,这堂课准备仓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追求那份属于北大荒的独特之美:纯净而又绚丽,宁静而又高远。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5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来感受景色之美,从文章的构段上,让学生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练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句子描写的准确与形象。

  课堂上,有学生质疑“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不料没有一个学生发表见解。于是我请他们找一找上文中哪些句子与大豆有关,学生找到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这句话。我问:“大豆为什么会发出笑声呢?”学生回答大豆成熟了。追问:“成熟的大豆什么有颜色?”课文中哪个词与“摇铃”有关?哪个词与“千里金”有关?学生找到了“哗啦啦的笑声”“遍地金黄”等,由此想到了大豆成熟的景象。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学生学习了第四自然段,体会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之后,我让孩子们仿照这种方式,以“XX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段话,小练笔不太成功。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思维不开阔,生活经验少。以后应多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6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没有课件,讲起来有些难度,孩子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

  在备课开始时,我对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遥远,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课文中的北大荒描写的却是那么美丽富饶,怎样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讲得让学生感到美丽富饶呢?我首先让孩子们回家自己查资料,找图片感知,了解如今的北大荒和过去的区别。有些孩子没有回家搜集,导致课堂中有些地方就不能理解。

  教学中的机智。备课时要精准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可是还是会有一些自己料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我问出一个问题,“大豆摇铃千里金”这句话怎么理解?孩子们说“大豆发出的声音遍地都是金子。当时愣了几秒钟,不知该如何接引导下去,只好让孩子坐下再找另一个孩子来回答。当时备课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真到了课堂上竟一时语塞了,以后还要在课下准备时,多想,多思考,以备应对上课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的是按课文的思路分出总分总,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理解这篇课文,在课堂上达到会背。读一段,背一段,最后背诵全文后,找个别孩子,一个提问上半句,一个回答下半句。课后研讨课时,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在背课文这个环节中,我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坡度,给学生适当的坡度,让学生有信心的背下去。

  讲课后,通过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从中也找到了不足,这篇课文中描写北大荒现在的美丽,不单单只写了美丽,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现在的美丽也是靠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我只讲出了她的美丽,却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个美丽是怎么来的。任老师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你想到的设计内容,到课堂上只能讲出一半,何况你都没有想到,更不要说讲出来让学生知道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努力充实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乐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五小节时,这个小节主要讲了北大荒的秋天物产丰富。在教学这一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大荒"物产丰富",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找到了"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通过让学生想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在这个季节里捧出什么样的宝物来。"学生们很快就能体会到北大荒"物产丰富"。

  可是对于"大豆摇铃千里金"学生们不能够从中体会出来"物产丰富",究其原因是学生们不知道"大豆摇铃千里金"是什么意思,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是怕浪费时间,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还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呢?如果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没有意思了,学生们也少了一次开动脑筋的好机会,于是我就不着急了,让他们在仔细的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了,说:"那里的粮食成熟了,有很多高粱、稻谷。"看来他们还是没有把课文读懂,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我让学生接着再读一读课文,再好好地思考一下,学生们有一次埋下头去读书,这次学生们终于读懂了"到了秋天,大豆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在这里我又让学生联系前文描写大豆的句子"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通过朗读学生们脑子中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秋天到了北大荒原野里成片的大豆成熟了,一阵风吹过来,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就像在摇动着铃铛一样,田野里一片金黄。这时,前排的一位学生激动地叫了起来:"在这里呢!"我一看,他正指着书中的插图呢!是呀!书中的图片多好地解释了"大豆摇铃千里金"。那黑红黑红的高粱,蓝绸子一样的小河,还有那满山遍野金黄色的大豆,多么美的景色呀!让人不由得感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如果我能早点运用插图学生在理解起来应该更加容易点。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8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以“原野热闹非凡”为中心句,从豆荚、高粱和榛树叶子丰收的喜气景象等不同的侧面,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描写。此段描写精彩,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句、训练语感、感悟写法的良好素材。备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说原野热闹,是因为 ”这道填空题。旨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体会作者选取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典型事物表明中心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原野上物产丰收、热闹非凡的景象。

  2、分组个人分别读,暗示作者先分后总的段落结构,并通过朗读释放情感,展示学习成果。

  然而在实施第一个教学环节时,学生对教师出示的第一个填空题却难以完成。现在反思,这个填空题虽然统揽全段,具有相当的穿透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难以从简易的读书中,把握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中心的写法。所以,也就难以归纳出“原野热闹非凡”是由于以上三个事物描写的结果了,也难以从作者拟人化手法总感受到这就是热闹的具体表现了。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坡度: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全段所描写的事物。学生很容易就找到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事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来回答完成所出示的填空题。让学生明白“原野热闹非凡”是因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明确了热闹的主人公之后;

  2、教师进一步引导:光有这些东西就热闹了吗?(教师故意重说了“有”字),有部分同学若有所悟,举手要求发言。教师示意用心读书,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表现才能热闹。学生在教师的授意下继续读书,重点划出了描写事物的句子。

  3、在交流说“大豆”时,学生划出“哗啦拉的歌声”。教师顺水推舟,你从这“哗啦拉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之后,可以说是妙语连珠。“我听到了大豆在赞美秋天呢,因为秋天的到来使我们张大了”“我听到在唱着合唱。”还有的同学根据“大豆摇动着豆荚”看到了大豆的丰收,想象道:“我仿佛听到了大豆在说——我们张大了,张结实了。农民伯伯又能过一个丰收年了”。是啊,正是这些“大豆”们交谈着、争论着,为这原野增添了一份活力,一份热闹。我及时点拨:那你们说这题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手:是因为丰收的大豆发出了哗啦拉的声音。

  4、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关于后面两个事物的学习,教师只需要稍坐点拨,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俗话说:要让孩子摘到苹果,必须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教学伊始,教师就把苹果挂高了。学生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根据课堂的生成把设计好的要求进行坡度化,把苹果放在了够得着的地方,再一步一步往上提。看到尝到苹果滋味的孩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9

  谈到《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黑白记忆》,这是作家肖复兴刚推出的一部回忆录式的长篇纪实文学。作者在xxxx年8月重返北大荒,时隔22年后再重新踏上那片黑土地,面对曾留有自己青春痕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面对现在依然生活在那里的老农和老知青,面对那些永远留在那里的知青亡魂,作者的心灵再次受到冲击和震撼,感情的闸门再次被冲开,于是开始了一次追忆如梦年华的青春之旅。当然,我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去过北大荒,但是我却被北大荒人的淳朴、热情、勤劳、善良深深打动。正好这时学校安排我上一堂公开课,也正好我教到这儿,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篇课文。

  《北大荒的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分别讲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北大荒物产的丰富以及作者对北大荒的秋天的热爱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通过对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的描绘到秋收的喜悦,写尽了北大荒的富饶。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天生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着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的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然后,结合教学过程,我将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开荒地、北大荒现在四季如歌的景象等图片及文字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以此丰富学生对于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二、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欢快的逆水而游。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出现,使我们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时,我说:如果说,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是一种宁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要在读中细细品味。首先,我示范读。接着,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我再指名读。最后,全班齐读。这一段,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丰富想象,巩固知识

  以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为例,这一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热闹,首先,我让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并注意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听到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也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四、深化主题,拓展思维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只有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孩子才会对语文魂牵梦绕。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个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叫“北大荒”呢?你们知道当年的北大荒是什么样的吗?接着,展示了两幅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都大吃一惊,昔日的北大荒居然这样荒凉。然后,我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到这冰天雪地、莽莽荒原。他们修水利,开荒地,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同时出示北大荒人劳动以及现在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图片。接着,我让学生讨论:现在,你觉得“北大荒”这个名字还合适吗?名字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真正的变化是我们创造的吗?最后引用已故的北大荒著名散文作家平青的一段话,揭示出文章的中心:“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写着闪光的诗句,这部史诗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垦荒战士,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年年月月地刻写着,一代一代地刻写下去。”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以前的荒芜和现在的美丽的严重反差,孩子们应该能深刻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当然,这堂课准备仓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追求那份属于北大荒天空的独特之美:纯净而又绚丽,宁静而又高远!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0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热爱之情。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感受这片景,体会这份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将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情感相结合。在第三自然段教学中,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着学生走进北大荒,感受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结合画面说说北大晃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再让学生说说“一碧如洗”的美丽景象。再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四幅流云图,看看傍晚天空出现流云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学生个个瞪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喊“哇——太美了!”正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让学生想想“色彩斑斓”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使意思不变,相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区别、练说和仿写。通过学习这课文,学生懂得了运用比喻和拟人,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更形象生动。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1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问题还值得我继续改进:

  一、精练基本功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北大荒的时候,描述的是“当地的劳动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而课后老教师告诉我,北大荒其实是被解放军改造的,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军垦农场。在这里我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仅靠脑海中的记忆就完成了给学生的灌输,导致了一个小小的失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精练基本功,保证向学生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背景介绍都有据可依。

  二、以画促读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毫无美感就是虚空、为读文而读文,没有流露出真正的情感。在课后,我请教了老教师,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所以,我准备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相信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么美的语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朗读起来感情也会更加丰富。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2

  小学语文《北大荒的秋天》中作者选取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为描写对象,用细腻生动的笔法绘就了一幅色彩绚烂、丰收在望的秋景图,生动的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情感。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是一篇不错的美文。教学本文时以美读课文为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或读中联想、读后拓展、美画秋景。阅读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凭借作品语言与作者携手同游这美丽而富饶的北大荒,增加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伊始,我以疑入文,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课文学习。

  第二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初读寻找美。让学生自由朗读2-4自然段,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美景介绍给大家。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片段去朗读,为下一步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感受打下基础。

  在感受天空之美的部分中,中年级的学生比较倾向于直观形象的感知,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想象流云的色彩,并进行口头描绘(说说其他色彩、夸一夸流云),使学生在脑海中有多种色彩的呈现,以此来促使他们进行美的朗读,让他们更能感受到流云色彩之绚烂,北大荒天空之美丽。

  在体味小河之趣中,新课标强调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内容”,这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也可渗透与落实。在小河这一段落中,由文章阅读去诱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清澈见底的河水之中还会有些什么?它们在干嘛呢?)借此开启想象之门,点燃想象的火花,再由想象去激情读文,更显兴趣盎然。此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富个性的,融理解与表达与一体的综合活动,不同的个体,朗读的方式也肯定存有差异,指导朗读时摒着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评价以激励为主。如在指名读“小鱼”一句时,针对不同学生的朗读,给予幽默而有个性的评价语言,学生顿感轻松、有趣,把自己想象成不同身份的小鱼,乐于朗读这一段落,从而页达到了喜欢该段的教学目的。

  在演读第四自然段,分享原野之乐中,兴趣成了学生了血的动力,读读、演演、唱唱是孩子们的最爱。教学本段时,尝试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开拓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高粱、大豆、榛树,来为原野增添热闹的气氛。紧接着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一起演读这一段落,共同分享原野之乐。

  最后,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展广阔的个性天地,走出课堂,或摘抄或绘画,与文本阅读相融合,形成新的视野。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

  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 。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4

  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第二课时教学,我安排了一下复习词语、整体回顾、深入感悟、深化主题拓展思维几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大荒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较理想的感悟效果。

  复习词语的环节,让学生借助词语,旨在让他们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通过对词语的重新建构,勾勒出他们脑海中的北大荒印象。在学生表达之后,再用“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这句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去回顾写了哪些地方的美啊?学生快速找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斓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再引导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美丽景色。每一环节都相机出示课件,尤其是五彩斑斓的流云,学生们在看到后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丽,喜欢上了这美丽的北大荒,丰富了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感悟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想让他们知道,想把句子写生动,打动人,要用一些方法,虽然现在他们一知半解的,但是我相信如此下去,他们会逐渐掌握的。

  第四节教学,我就引导学生,看这一节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原野热闹非凡?写了几处景色?学生答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之后,我读总写句子,让三个孩子分别读三种景色,渗透总分意识。利用板书提示,让学生当堂背诵。学完课文之后,我总结全文: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流云——,小河——,原野——。再次总结,先总说,再分写。最后,利用填空的形式来完成口头作文联系巩固,“课间真热闹啊——”引导分写可以从几个方面写啊?这样,学生对总分写法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了。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1.语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慑力量,每说一句话都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的注意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要具有亲和力。如:当一个学生正在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时,作为教师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位学生身上,而忽略了班里其他的同学,这样会导致这部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维脱离了课堂(有的学生趴在桌上,有的学生东张西望,还有的学生无所事事的随意的做着小动作……)当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时,就显得微弱了许多,这样就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更要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把一个全新的我展现在大家面前。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5

  一、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二、以画促读,唤起美感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逆水而游的欢快。精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勃勃生机。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5篇11-25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06-10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15篇07-05

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反思11-14

《秋天》教学设计11-17

教学教学反思11-10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6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11-06

童话教学反思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