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老师好声音结束后,开始了今天的'课堂。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平常草地的颜色,再引入本课课题——金色的草地。从本文讲的两件事依次入手。一是两兄弟玩耍,而是发现草地变色及原因。
首先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短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朗读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读出欢乐活泼好动的感觉。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学习变得有乐趣。
教学本课,小男孩发现草地变色,是最为神奇的部分,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教学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缺乏细致观察,对于蒲公英的花瓣缺乏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演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课后填空练习。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同行老师们对于我而言是亦师亦友,他们认真地听课、记笔记,能够给予我许多中肯的意见,非常感谢!
讲课完成以后,三级部语文老师们在一起进行评课,各抒己见。好的教学灵感总是会在激烈的讨论争辩中迸发。
通过本次评课,我收获了很多。评课结束以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比如:要重点把握好课文的重点,有层次的进行引导;要重视课文的朗读指导,这些意见都让我非常受用。我深知自己在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通过本次开课,我也进行了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很少有趣味性、挑战性,不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以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的导入没有太多的铺陈,很贴切近学生的实际,在谈话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置了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并在指导学生读轻声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在初读的自读自悟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早读时多读)在上课时则重点指导学生在原有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这种习惯的培养。并且老师很有意识地在三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理解文章大意的指导。便于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步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三、严抓基础,落实到位
三年级学生本学期要学会200个字,会写300个字,在二年级的`基础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认字的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试着去独立认字。但因为他们的观察仍是不够细的。所以在指导字记字方法时,仍可采用让学生做“我给同学提个醒”这种方法,让学生找出一些易错字,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更快地记住生字,不会出错。在三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习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因此,在开始书写阶段,仍要求学生按田字格的要求来书写,并让学生在观察老师书写时要书空。并在课堂上给出一些时间来练习书写。这种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能让学生重视字体的书写。
四、运用表演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注重对文本的分析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本组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在学习兄弟俩玩耍时调皮的、快乐的文段时,师生抓住关键词句如“一本正经”等来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意。而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这个课例子中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起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真正让一个有童趣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童年。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印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表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件事情的时候,我通过课件演示蒲公英与手掌对比,蒲公英的花开及合拢的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做花儿,根据老师出示的时间来变化。这些表演动作虽然很简单,但却能激发学生很大的兴趣,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反思教学过程,觉得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把握住了学段目标,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三年级的目标,把词语教学落在实处,一方面是读准字音,一方面是理解词语的意思。由于把词语与句子结合在一起,结合语境理解的同时还及时指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读通顺,所以时间用得少,效率比较高。这样做也使朗读指导更加有层次,保证了读的次数和质量。
第二,关注了学生特点,教学难度把握恰当。因为是三年级上学期,而且是刚开学不久,孩子还只相当于二年级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理解的深度是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不人为拔高学生的理解,不强求学生能够一次回答到位,注重缓评价、积极评价。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抓住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设计科学。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积累有限、学习方法掌握有限,因此,教学设计把扫清词语障碍和读懂课文内容作为重点,而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把体会课文表达情感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把生字中的二、三个,在第一课时指导书写,其余放在第二课时,分散书写减轻负担。这样的设计既有前后照应,又有梯度层次,学生自然可以学得轻松。
第四,联系生活谈感受。这一步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通过全文朗读谈谈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学生既可以谈学前、学后对蒲公英的认识,也可以谈自己喜爱的花草。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然后请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这样,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感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在备课的时候一向很纠结,这篇课文究竟要怎样上。要教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这个习作单元,真是让我很头疼。
《金色的草地》看起来文章简单,可是里面蕴含的资料却十分丰富,真是不明白要落点在哪里。这一课呢,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曾强调观察的细致,这一次备课我发现,和细致比起来,观察的乐趣可能更为孩子所需吧
观察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写一篇好文章,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为的,应当是发现生活的“美”和“趣”。
因为是学过的课文,所以,我从听写入课,用不一样词语组合的方式来回顾课文资料,梳理文章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一是“我和弟弟”吹蒲公英玩,这时的观察是很粗浅的,能看到的就是会飞的绒毛,或者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二是我钓鱼时,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开始仔细地观察。这时才发现,原先蒲公英的叶子会张开和合拢。张开的时候,金色的花瓣露在外面,草地就变成金的了;合拢的时候,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又变成了绿色。
原先蒲公英的趣在那里啊!
观察的趣味在哪里呢?经过课堂的交流我逐渐发现,观察的趣味在思考和想象。
思考从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中能够略见一斑,想象又能从哪里体会到呢?在蒲公英的“飞”。我抓了两个词“装着”和“假装”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能够看出我和弟弟的调皮。课堂上我们玩了一个理解词语和感受生活的游戏。理解“一本正经”,用肢体语言表现,之后想一想哥哥可能还会装着怎样?弟弟也可能怎样应对?课堂上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
我问,好玩儿吗?大家都觉得很好玩儿。
怪不得,这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欢乐。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想象的.欢乐。在课前的时候,我一向在想,怎样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观察的乐趣。从这个环节事实的过程来看,效果还是不错。
教学下来,感受还是蛮多的。要想用一篇文章来教习作,还真是不容易。每次总是想得太多,要落实下来,不太容易。好在,这次虽然是孩子们学过的课文,可是试教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
好吧,还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的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在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小组中说说‘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和小练习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时间它的花瓣颜色、形状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读第4、5自然段,划出印象深刻的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阅读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态度上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因此可以再把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4、5自然段比较读一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由于“我”和弟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可爱之处,便不再随意揪它,把蒲公英当成和他们一样的小孩子。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另外,我觉得比较庆幸的是,在学生质疑这块上,我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来提问,都说到点子上去了。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点。但也存在着欠缺之处:学生对于抓关键词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而且我本人在这方面的意识也是比较薄弱的。
反思其中的原因,我想,一方面,学生从低段到中段,还没有这方面的感觉,而且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与低段的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我本人第一次接触中段教学,因而有时也有点措手不及。
针对问题,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先从自身开始:自己在听课时,有意识地去体会其他老师,她们是如何处理这种问题的。同时在备课中,也及时更正自己的备课思路,将反应文章中心的地方着重地、多形式的变化指导进行一些预设。
2、课堂教学中,根据自己的预设,有一定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引导。再配以一定的激励措施,慢慢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检查他们的记录,发现他们的`阅读感受相当丰富,有的记录下“感动”,有的记录着“羡慕”,有的记录着“有趣”,不同的记录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感受和阅读理解水平,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存在问题?再返回到文本去读或者与同学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学生便轻松地将全文读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紧扣文本,获得整体上的阅读感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情绪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我从文中的两件事入手。
第一件事,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在第二件事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那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向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那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向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透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资料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本次教学围绕《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展开,教学目标为: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2、明白草地会变色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欢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教学资料丰富充实,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渗透了抓词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经过抓住“一大片”“长满”“盛开”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发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想象,并且结合语文园地一中如何经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第一次场景。
在理解“一本正经”这个词语时,经过让学生表演来理解,学生也都体会到了“一本正经”是形容严肃认真的样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时,由于这个词语我们在《邓小平爷爷》这篇课文里接触过,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我表达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开课这个情景,问学生:“你觉得此时在那里谁最引人注目?”请学生答,学生会说:“教师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问:“此时你起来回答问题,你也显得格外……”生齐答:“引人注目。”将词语的理解融入到当时当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第三段草地怎样变色和草地变色的原因时,没有采用先讲后做练习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先做练习,后再讲评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学生的答案是从文中哪里找出来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时,我牢牢抓住看见草地变色是第一次发现,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细观察后的第二次发现。并让学生经过比较“看见”和“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的不一样来比较两次发现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仔细观察是用心、细心、耐心、长时间地去看。在两次发现之间作者用了一个句子来连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句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过渡句,同时也代表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因为一次无意的“看见”,没有看过就走过,而是进行了“思考”,进行“思考”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
最终在拓展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在大自然中变化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自我的观察过程和观察所得仿照课文第三段的样貌写成一段话。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了作者的仔细观察,也让学生模仿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课文第二段的教学中,我经过让学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表情和动作来进行表演,在四人小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进来,也许是因为在平时课堂中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训练都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学生没有太进入状态,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才回答出来,孩子们的胆量和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难,我直接请了几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怕课堂时间不够。如果在开场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状态比较好的话,我想后半部分的提问和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这次教学一共经历了四次试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和成长了不少,感觉自我慢慢地开始有了掌握课堂的节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细致感。对于我来说,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蜕变了。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本篇课文文字和资料都比较浅显,学生透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资料。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状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明白: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透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那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向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那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向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透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资料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小朋友的在乡下的一大片蒲公英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并获得无穷快乐。
文章围绕蒲公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讲兄弟两人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充满了童真童趣。第二件事讲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才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让学生看、读、想,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兄弟两人的快乐生活,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这一朵朵蒲公英,这一片金色的草地,更是这美丽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文章写出了孩子的童趣,尤其吸引学生,学生在读了课题后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它为什么是金色的?”“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在第一次通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孩子们找到了能回答问题的.段落。通过读,我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学生不容易说清楚。文中的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祕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在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培养孩子们感悟朗读体会的阅读方式,但是很艰辛,很多孩子有这些感悟陋习:
1、光读悟会较少,甚至读完后,要说读懂了什么时,就直接戴大帽子。
2、光是会读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10月份得继续努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本科教学,除了让学生写好字词以外。在学习课文时,我抓住两点展开学习:1、可爱的草地2、有趣的蒲公英。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遗憾的是,结束时我没能点出不管写蒲公英还是写草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愉快的生活,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快乐。这样正好能回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上,也为后面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一直苦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总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更吸引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学习。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教会学生认识“钓”“拢”,会写“耍”“装”等生字以及正确读写课后生词。设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第二个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我上完这篇课文后仔细反思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一则谜语“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不足需要改进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上课时没有注意多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2、第一课时由于对每一个生字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不仅耽误了很多时间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对于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已经可以通过自学来掌握,上课时只需提醒学生多注意简单生字的笔画和它的像形字,而重点应放在像“绒”“瓣”“趣”这样的复杂生字上面。
3、对于反义词和近义词单独拿出来讲既抽象,学生也不易理解。以后我会将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多音字放在课文中来讲,用同义替换或反义替换的方法。这样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语文课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通过谈话交流,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习分自然段写作,并初步掌握通过抓一件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习作方法。
本课的设计,力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同时,在师生谈话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所以,我先通过玩游戏的教学手段,让那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学生根据我提示的能概括人物特点的内容去寻找对应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帮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写作的目标,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最熟悉的同学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让大面积的学生都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品读范文,学生知道介绍同学可以按三个步骤来做:1、简单介绍同学的外貌;2、先概括说出同学的特点,再围绕同学的特点选择一件具体、详细的事例来叙述说明;3、概括谈谈自己对同学的.感受或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们知道介绍人物的方法后,就应该让他们付诸实践活动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头练习,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代表的发言就应运而生了。这个环节也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学会了表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认为作文教学更应该做到以听说为先导,以品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落脚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想说、敢说转化成乐写呢?创设情境,采用表扬、评奖、提供展览等多种激励措施可就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了。而本教学中的这几个由说到写的教学环节:交流、积累、构思、修改、评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的认识规律“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就这样,写作在师生的交流谈话中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新课标要求“要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讲评学生的习作更是此教学活动的一个亮点。我着重抓住这两个环节来进行:一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既有当着全班同学展示的,又有小组的展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二是注意用各种方式来讲评。既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与长处,也提出个性张扬但又中肯的建议,使老师与学生的讲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必要在此提一下的是本教学设计,是经过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不断研磨而生成的。第一次试教,写作主题确定为《我的同桌》,结果发现写作范围太窄了,学生看着这个题目就犯难。经过琢磨,最后把写作的主题更改为《我的同学》,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来写。当我把这一教学设计带至本镇的兄弟学校马安小学试教时,发现学生虽然都有很大的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一开始没有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特点,结果绕了一个弯,才使“特点”这个词在学生的脑袋生根。所以,经过再一次的修改,我加入了“猜一猜”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找到对应的人。由此学生对词眼 “特点”有了比较深的印象。此外,我在指导写作时避免在文体、谴词造句上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教学难点“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人物的一个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落实。从几次试教学生所完成的习作来看,所有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写出同学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去突出人物的特点,习作内容具体且有真情实感。第二课时评讲习作,师生互动交流也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从而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说写的热情,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说自己身边人与事、写自己心里的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先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
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很快就能找到答案。,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了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有网络上搜集到的课文动画欣赏。提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一件事,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的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在课堂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我们班浩杰同学提了个问题: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课文中的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快下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交流: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13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9-21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10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15篇12-28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02-03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篇)02-04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汇编15篇02-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02-09
金色草地教学设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