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4 13:21: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说课稿 篇1

  音乐学院

  说

  课 题:

  专 业:

  班 级: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课 稿

  六年级音乐课《茉莉花》

  音乐学

  10、1

  李 刚

  20101141079

  郑伯英

  20xx-03-15

  六年级音乐课《茉莉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茉莉花》

  2、欣赏感受不同形式版本的《茉莉花》 3、演奏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的:

  1、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民歌《茉莉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热爱。

  2、接触多种形式的《茉莉花》的音乐作品,能够从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以《茉莉花》为对比,能够听辨并能够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竖笛演奏、能通过小组的合作,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演奏《茉莉花》 教学难点:

  能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体会《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请学生闭眼,老师手拿花让学生闻,让学生猜是什么?(茉莉花) 2、简介茉莉花来历

  师:是的,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茉莉花,茉莉花原产于印尼等国,在宋朝时期传入我国。它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茉莉花香气芬芳,经常用来熏茶。(出示图片)

  3、师:茉莉花虽然是印尼传入我国,可是歌曲《茉莉花》却是我国传到国外的。这是我国最最经典的一首民歌。 二、欣赏歌曲《茉莉花》

  1、欣赏雅典奥运会歌曲《茉莉花》(百度且搜索雅典奥运会《茉莉花》,学生观看)

  先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曲的一些了解,然后老师作简单介绍。

  师: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了的颇具中国特色的表演,《茉莉花》的乐曲在几位

  女子民乐手的演奏下响起,现场的观众们已经完全陶醉在了这首颇具东方特色的乐曲声中 最后一盏大红宫灯在主席台上慢慢升起,而女童稚嫩的声音演唱起的《茉莉花》更是更大程度引发了看台上观众们的共鸣。当女童在表演即将结束时,用她稚嫩的声音,用英语向全场观众喊出:“欢迎你来北京”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你们观看完这些画面有什么感受?(自豪、骄傲)

  2、欣赏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师:这是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茉莉花》,04年著名民歌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会的第一首曲目就是这首《茉莉花》。让我们来欣赏这位第一个在悉尼开演唱会的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百度且搜索视频宋祖英悉尼歌剧院《茉莉花》,学生观看)

  师:你看完这首曲子有什么感受?(生:唱得很美、很好听……)

  师:是的,宋祖英把《茉莉花》带到国外,让国际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声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样芬芳迷人,她演唱的第一首曲子就是《茉莉花》,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

  三、学唱歌曲《茉莉花》

  师: 《茉莉花》这首歌已为我们搭起了走向世界的桥梁,连外国人都广为传唱,作为我们就更应该学会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学生:有)

  1、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轻声哼唱,第一遍用哼鸣轻声演唱,然后用LU音演唱,由于歌曲学生较为熟悉,所以演唱旋律较为容易。(出示歌谱,也可用百度且搜索获取)

  师:这首曲子,我们都很熟悉了,现在老师用琴声演奏旋律,你们能轻声哼唱吗?(能) 2、学生试着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寻找歌曲旋律的特点。

  师:哼唱旋律时你发现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回答)

  师:(先对学生的回答做个小结),那我们现一边随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用手把这首歌的旋律线画出来,然后再和刚才你所想的做一个对比。

  3、学唱歌谱

  师:我们找到了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有相同的乐句、有附点音符,那现在我们分组把这首歌曲的歌谱唱出来,然后比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又唱得最好。(3分钟练习好后,分组唱,竞争拿第一名)

  4、有感情的唱歌曲

  师:歌谱唱好了,我们想像宋祖英一样唱得好听,就要具体分析这首歌曲的情感变现了,先请大家找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看一看这些力度记号与旋律线有什么关联?(学生讨论进行)

  5、在旋律的伴奏下,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演唱时应注意旋律起伏、强弱变化。

  四、欣赏、对比《东边升起月亮》

  1、欣赏《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我们的《茉莉花》这首歌曲,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片断就采用了《茉莉花》的曲调。音乐代表女主角——中国元朝的一位公主图兰朵。这个旋律在歌剧中很多重要场合出现。接下来,我们一同来听听歌剧中出现的茉莉花旋律。同学们可以在听的时候哼一哼,感受一下图兰朵中的有什么不同? (百度且搜索视频《东边升起月亮》,学生观看)

  2、学生谈谈这两首曲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老师作简单小结,学生再次欣赏歌曲,轻轻跟着哼唱旋律。

  师:随着《图兰朵》的巨大成功,《茉莉花》也第一次正式为西方人所熟知。在他们看来《茉莉花》是中国特色的最好代表,可以说《茉莉花》是中国的名片。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会唱中国国歌的人很有限,但会哼唱《茉莉花》的人却处处都有。 五、演奏歌曲《茉莉花》

  1、观看中国民乐合奏的《茉莉花》(百度且搜索视频民乐合奏《茉莉花》,学生观看) 2、竖笛演奏《茉莉花》

  师:刚才我们学会唱了,现在有欣赏了名族乐团的演奏,现在请同学们看着歌谱,用竖笛演奏一次。

  3、分组合作

  师:我们今天把这首《茉莉花》学习得比较透彻了,我们还可以演绎得更好呢。请你们想办法多形式地进行演绎这首歌曲。(分组进行表演,以竞争的办法,鼓励学生多想法子多形式进行表演,老师及时给予表杨) 六、拓展

  1、茉莉花的演唱形式

  师:《茉莉花》发展到今天,作为中国一首经典的民歌已经被无数人传唱,唱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由阿里郎翻唱的版本也很有特点,你们想看看吗?(百度且搜索、学生看)

  2、鼓励学生多看看其它歌星演唱的《茉莉花》,如黑鸭子、蓝天合唱团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七、小结 师:我们今天围绕着《茉莉花》上了一堂课,学会唱和演奏,观看了不同演唱形式的《莉花》。还有很多好形式的《茉莉花》,我们可以在课后上百度视频搜索一下,多看看咱们中国的名族艺术,有更深的感受,我们的演唱演奏才会更上一层楼。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和老师一起分享这美妙的40分钟。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洋管弦乐器》,这是一篇器乐教学(欣赏)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讲授的这节课,是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艺苑风景线>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课。(本节课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观看各乐器形状及欣赏管弦乐器组不同乐器演奏的曲目,大致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听音乐,进而了解西洋各管弦乐器的音色,其次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热爱对乐器的学习兴趣);

  ⑶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乐曲、学习西洋管弦各乐器的外形,能对西洋管弦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不同乐器的外形,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难点:同一组乐器音色的辨别。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欣赏法: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

  2、集体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再次,我要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看,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组织教学──导入──教学目标──新课教学──课堂小结。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一段音乐片段,运用提出问题“刚才听到的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名是?”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认识西洋各管弦乐器的外形;

  2、通过听音乐,了解西洋各管弦乐器的音色;

  3、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四)新课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直观演示、教师示范、欣赏法、集体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1、借用多媒体,播放《西洋管弦乐器》(幻灯片)的分类,让同学们认识到西洋管弦乐器由木管组、铜管组、弓弦组、和打击乐组四个部分组成;

  2、分别介绍木管组、铜管组、弓弦组、和打击乐组中的各个乐器,通过播放幻灯片(各乐器图片、各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认识不同乐器的外形,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

  3、难点的解决:播放同一组乐器的幻灯片,教师通过讲解各乐器的外形及其音色,让同学们能够辨别出同一组乐器的音色;

  4、了解管弦乐队配置图(播放课件)。设计这一点的目的是为

  了提升学生这节课的整体感知、对不同乐器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西洋管弦乐器分别为 组、 组、 组、 组。他们形态各异,各自有独特的音色,木管组乐器都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运用吹气发声,铜管组乐器都由铜合金制成;弦乐组乐器都是用拨弦或拉弦演奏的乐器;打击乐的制作材质较多,但都是击体发声。

  最后师生在播放大提琴──《天空之城》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20xx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是对气候系统的分解学习、通过对降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地理要素的步骤。

  本内容安排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之后、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既巩固上节学习的资料的定性分析、又使学生学会多形式的数据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形式的资料分析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客观、全面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建立全面认识地理问题的地理思维模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降水的概念、类型、测量方法以及划分的等级。

  3.使用降水数据、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地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多形式的数据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形式的资料分析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客观、全面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是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本节重难点确立如下:

  1、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根据降水量的数字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根据图表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使用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根据图表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看图、识图、读图、绘图从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定性判断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定量分析评价的思维模式、进而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3、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五、说学情和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计算机、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数据、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造气氛、导新课)

  用计算机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习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提出雾和霜的概念。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

  你现在生活的这个地方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得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是有季节变化的。(联系气温曲线图反映一地方一段时间气温的变化)

  如何直观准确地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引出降水量柱状图

  2.看图3.22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读出降水的季节分配状况及规律。

  承转:我们可以通过降水量柱状图很直观的反映一个地方的降水状况、引出降水量柱状图的画法。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步骤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三、课堂检测

  通过做课本上的活动题、检测课堂效果。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降水的概念、测量、影响以及变化、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丙从中找到降水的变化规律。

  五、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33、一、二题、巩固课堂效果。

  六、板书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定义

  2、测量:量雨器

  3、影响:生产和生活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

  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降水量柱状图的画法和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设计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和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键

  (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3)教学关键: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

  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用实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采用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 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加以放大,使得实验更加清晰地展现给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好实验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使实验直观清晰,利于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 结合本节内容,采用探索分析讨论的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

  四、说学法

  1、观察法:本节课采取一则实际材料导入,由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并说明体现了硫酸

  的哪些性质。

  2、小组学习法: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概括总结,难点得以突破。

  3、思考猜测法: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反应后试管的溶液显蓝色,品

  红溶液褪色等现象。可由学生大胆猜测蓝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为什么品红会褪色呢?然后通过分析可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实验、课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如下:

  1、 硫酸的物理性质的学习

  3、 通过PPT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浓硫酸的性质: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回忆并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进行解释突破难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碳和浓 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4、 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5、 教师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

  七、 说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

  八、教学设计思路

  由回顾已学过的硫酸的性质引出新课题,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从硫酸的组成微粒开始,到硫酸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浓硫酸的特性和强氧化性,最后是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知识的递进层次更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通过设疑、PPT演示、探究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九、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的设疑后播放PPT,给学生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演示实验的播放速度适中,能够让学生清析地看到实验现象。运用PPT演示文稿授课既能让学生观看到正确无误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也节约了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整节课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不足之处,学生得认真观看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现象,没有更多的时间做笔记。课后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桂林山水》一文。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声、色的辅助教学,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解文字内容,在多元化的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桂林山水的特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一幅如诗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融入媒体,激活教学

  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效的整合,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具体要求:观察事物能注意抓特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件演示,采用图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学

  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设计思路

  1、激发情感,感受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整堂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想不想欣赏桂林的美丽景色,领略它独特的美?”(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这旖旎的风光,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禁为之陶醉。观看后大家还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学生们各抒己见)“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桂林,好吗?”对于从未到过桂林的学生,看到这样如诗如画的画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之中。

  2、激发想象,感悟美。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没有视觉形象,学生领会是比较困难的,运用电教媒体将其变成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激发他们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对文章内容的领悟会层层深入,进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重点学习桂林山水特点的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设计了以下环节:

  (1)在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多媒体先后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两个词语。并质疑“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已经够美的了,为什么作者要提出‘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有什么不同之处?”继续播放课件(出示分别具有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当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时,我再次加以开放:“漓江的水有多静、多清、多绿?”结合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采用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小组赛读、同桌对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评价,最后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师生共同背诵。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和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为了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在学习桂林山这一段内容时,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了学习漓江水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用课件出示了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品词析句,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

  3、升华情感,体会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情感的体验也会步步加深。

  当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的余音还在教室里缭绕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并带着对桂林山水浓浓的喜爱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把学生再次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

  九、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

  漓江水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奇 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 秀

  险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直观形象,条理清晰,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为下一节的文章结构“总——分——总”的学习打下基础。

说课稿 篇6

  从《大纲》要求看,古代戏曲属于我国优秀文化范畴,主要在于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说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戏曲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古代戏曲常识,培养戏曲鉴赏意识,初步涉入戏曲欣赏的瑰丽之门。《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又位于单元之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探究方法,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曲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1、学习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

  2、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培养人文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语言是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精髓,教材中也明确指出,本单元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戏曲语言。因而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鉴赏古代戏曲语言,曲词的抒情性因抽象不易把握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对剧情,人物和主题的把握为鉴赏提供了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在教法学法上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 1、设问题情境,电影画面情境,形成学习探究的一个个阶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悟。

  2、对于难以把握的人物情感,采用体验式教学形式,即(1)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直接体验,加深理解;(2)利用图片、电影、录音直观展示,获得真切感受。;(3)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的比较,获得对戏曲语言的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古代戏曲语言主要有三个特点:口语化、音韵美和抒情性。口语化是曲白共同的特点, 音韵美和抒情性是曲词特点,鉴赏重在曲词,安排时由次到主,由易而难。

  口语化和音韵美两个特点比较容易掌握,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语言的比较中发现戏曲语言的特点,并理解、体验其表达效果。这样,学生易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鉴赏戏曲语言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特点:曲词的抒情性。在难点的突破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曲词进行重点鉴赏。如[滚绣球]和高潮部分的曲词。

  2、设计问题情境,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如重点鉴赏的曲词都分两个层次设问:(1)、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情感?(2)、曲词是怎样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的?要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

  3、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感觉直观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模糊的效果明显化。如,听配乐朗诵,观看戏剧电影,让学生充分体验抒情性的曲词和流转回环的音乐相结合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汇总9篇

2.【实用】说课稿汇总8篇

3.【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4.【实用】说课稿汇总八篇

5.【实用】说课稿汇总七篇

6.【实用】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7.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8.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