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2 18:49: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加减混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材是第一次出现组合型的情境图,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程序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程序如下:

  1、游戏导入、玩中复习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

  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 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判断题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出示这样的一组算式,( )+3-5=1 ( )-4+2=5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最后,我将一题多用,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一个需要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的生活问题。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天鹅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多项式是在学习单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整式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所以只有理解了单项式的概念,才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概念。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正是整式加减运算的的基础,而整式的加减运算又是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好多项式的相关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究有关多项式的相关概念,并能理解运用。

  3、情感与态度: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难点:多项式的次数

  四、教法、学法

  采取小组合作,分步达标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能过填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学习目标: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一对一的方式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有难度的问题组内合作交流,组长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

  3、讨论交流:针对学习目标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讨论交流(即对有难度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

  4、讲解质疑:各组派代表到前面板演讲解,其他同学提出发现的问题和质疑,然后各组代表或其他同学讲解。

  5、互助练习:以一对一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再不会的组内交流。

  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与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四、学法分析:

  我班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对查找和收集资料有一定困难,仅有极少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有限的帮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五、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式,指导点拔法,竞赛式,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创设情景(3分钟)

  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音乐《月牙泉》,在凄美的旋律中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广袤的草原,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牛羊成群,然后画面一转:最后的泉眼,枯死的胡杨,哭泣的荒漠,风沙漫漫。

  (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就是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凝聚了学生的思维,导出了课堂探究的问题,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很远的事物如在眼前。)

  阅读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生讨论交流

  就如同学们听说的那样,罗布泊曾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再读一读题目,应带着怎样的感情呢?(生交流)还有更惋惜,难过的呢,老师带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罗布泊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

  多媒体呈现图片,学生欣赏,师解说图片内容。

  (视频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图文并茂,文字与解说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环节:阅读指导(37分钟)

  (一)略读课文,整体感悟(12分钟)

  我们在欣赏图片之后,深刻的感受到美景已不存在,现状不堪目睹。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的。小组讨论完成图表“罗布泊今昔对比图”。

  多媒体呈现表格:

  对比的事物

  (写了什么)

  对 比 情 况

  (怎么写的)

  心灵感受

  (为什么这么写)

  过去

  现在

  胡杨树

  用“看到这些变化,我想说……”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塔里木河

  罗布泊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5分钟)

  本文是篇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可以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下面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以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并做点赏析,并试着带着感情来读读。(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使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边读边听背景音乐,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曾几何时,罗布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但是现在的罗布泊却成为一个至今仍没有单身一人尝试穿越罗布泊无人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麽?(多媒体出现罗布泊“今昔对比篇”:出现今昔对比图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答案。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视频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 )

  第三环节 :拓展延伸,超越自我(5分钟)

  师:昨天的罗布泊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罗布泊似的悲剧”却还在我们身边上演,(多媒体呈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学生生活中的浪费水及水污染现象等方面的图片制成连环画面,在学生眼前掠过。)面对今天的“罗布泊似的悲剧”,你想说点什麽呢?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片的出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和语文学科有利整合,尤其是这一类科普文,初中语文每一学年都有此类文章,可以推广采用。由多媒体进入文本,先闻其声,引人入胜,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朗读,提倡个性化阅读,根据画面及背景音乐的渲染,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足之处就是,我把“悟情”作为重点,学生虽然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做到了人文性,但相对于工具性来说的“语文味”廉顾不足。

  3、理解“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4、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课文中落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注意挖掘文章写法上的特色,引导学生把握好文中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说课稿 篇4

  一、对教材的认识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我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我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400赛跑情景,让学生分组计算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我将分如下几步完成:

  (1)初算,产生疑惑

  我有意安排一、三、五组同学计算能除得尽的除法,二、四、六组同学计算商是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除法。六个学习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比一经哪些组算得又对又快。当我观察到一、三、五组的同学基本完成时,我向二、四、六组的同学发问:“为什么你们还没有算完,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会向我诉苦这些题怎么除也除不完。

  (2)再算,明确问题

  我将这个问题推给全班学生,我让一、三、五组的学生也来算一算,让大家都体验到400÷75、400÷96、400÷74这三道题余数重复出现,商中一部分数字也总是重复出现。当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商的特点.

  (3)分类,引出概念

  让学生将六道题的除法竖式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商的特点,并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学生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将这三题分成一类,另三题分成一类;第二种将商是有限小数的三题分成一类,商是纯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商是混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共三类。当学生说出第二种分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后两类也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归为一类。因此,这六个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这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它为有限小数。另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我们称它为无限小数。然后我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无限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循环小数的主要特征。我随机用课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揭示课题。这里我还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还有些小数它们也是无限小数,但是小数部分不循环,不是循环小数,这种数我们以后会遇到。像这些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循环的,我们书写时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4)阅读、总结

  在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之后,我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本课进行小结。

  3、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五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异议和疑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出:“循环小数是否还有其他记法?除到哪一步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等问题时,我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随机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将其设计成课外探究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为下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点然智慧的火花。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

  我是第 二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八年级主题班会——《我成长,我担当》。下面,我将从这节课的设计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

  一、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设计背景”

  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平时家长们的溺爱,包办太多,这种先天的娇生惯养和后天的溺爱造成了他们责任感不强,他们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所以,认清角色与责任,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担责任”对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根据这一需要设计了这节以《我成长,我担当》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班会课活动的开展与交流,我想让我班的孩子们认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敬畏生命,快乐成长,学会担当,做一个“知责任、明责任、担责任”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通过参与本节班会课活动,学生能够明确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

  3、通过本节班会课活动的开展与交流,能使同学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三、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准备”

  为了使这节班会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动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二块进行。

  教师准备:搜集大量的和爱岗敬业、责任及担当等有关的资料、视频、图片、案例等。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爱岗敬业、责任担当的相关故事;

  2、排演情景剧、诗朗诵、小品等,要求同学们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自感自悟!

  四、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这节课,要让学生们理解(感受)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们要学以致用,逐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五、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结合初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及认知基础等因素,我准备采用讲述法、课堂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法、表演节目、举例子等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

  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方法,充分地调动初中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去感知、体验、思考、收获,以达成最初的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六、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班会的主题、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互动平台”、“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由视频引入,播放视频《5。12地震的一瞬间》。视频中,由于教师的尽职尽责挽救了许多生命,通过视频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们说出“责任”主题词,让学生以前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责任感;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怎样做才是有责任心的人呢?由此,导入这节主题班会课。

  (二)互动平台

  1、学生观看视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乡村教师郑光和》;

  2、学生表演情景剧《最美司机》;

  3、学生诗朗诵《天使是什么》。

  4、他们都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沉思:他们那一颗颗闪光的责任心让我们不由地想起“我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呢?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责任”的含义。(幻灯片显示)

  1、“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该做的工作。

  2、“我的责任”有哪些?

  (教师明确):人生于社会,享有人生的权利,也要尽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人生责任包括哪些?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1、设计小品《今天谁值班》,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不和谐的音符,同时安排孩子们对小品“议一议”。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以此,过渡到话题讨论“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哪些危害?”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讨论来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进一步增强做一个爱岗敬业、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的决心。

  2、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演一演常见的责任方面的故事。通过典型事例充分感受责任心体现在平时点滴小事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3、让学生宣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宣誓引起孩子们思想上的共鸣。

  4、联系实际,讨论并明确“我的责任”。

  (教师明确):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中,在不同场合里都会拥有不同的身份,担当不同的角色。但不论担当什么角色,都要负起角色责任。

  a、接下来要求学生按下面的方式简要回答,以了解自己具有不同的角色,而产生不同的责任。

  在家庭,我是子女,我的责任是孝敬父母、承担家务、好好学习等;在学校,我是学生,我的责任有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热爱集体等;在社会,我是公民,我的责任有遵纪守法、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等。

  (教师提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如子女应该孝敬父母长辈,承担一定的家务,为父母长辈分忧等;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同学的责任,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等;而担任社会角色时,作为一个公民,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这些角色经常是重叠的,责任也就是多重性的;一个角色有时同时承担着多种责任。)

  b、结合平时实践活动,请学生谈谈担任不同角色时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举例:比如有的同学不认真做值日工作;有的同学熄灯之后喜欢讲话;有的同学认为学校各种活动与己无关;有的同学经常和父母吵架,甚至以不读书为借口失踪几天;有的同学结识社会青年,参加打架斗殴等等。

  c、畅所欲言:“我的责任”。

  在家、在校、在社会,我该怎样负起我的责任?要求:把行为具体化,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可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具体谈谈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d、列举社会上负责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你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哪些吗?怎么做才是负责任呢?

  首先想想:你有责任感吗?比如:对班级你有责任感吗?你的责任感体现在哪里?我做得是不是还不够好?例如… …我怎么就可以做得更好?

  (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老师明确):在我看来,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业上,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表现在对校园生活和班级生活方面的态度上。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他的《饮冰室全集》中这样论述责任: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生第一乐事当然就是这责任的完成。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长久,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所以,希望同学们时时记得身上背负的重任,为家人,为自己,为社会,为别人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只是一株小树苗,但只要你学会负责,学会担当,明天你就是国家的栋梁!谨记: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自私的人;拥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成功的人!

  同学们还要知道:向今天负责的人,才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现在的你不知有没有对小时候的你所做的事感到后悔?怎么才能对那个今后的你负责呢?答案只有一个:对今天负责,抓住今天的机会,为今后的你打好基础!

  在《责任之歌》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主题班会课。

  七、说本次班会课的“教学反思”

  本次以《我成长,我担当》为主题的班会,不仅给同学们增添了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也给有才华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这次班会课,同学们更加了解如何更好的做到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主题班会课的最大初衷。

  以上,是我这节《我成长,我担当》主题班会课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评委及同仁们批评指正。第二号选手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

2.【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3.【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4.【精品】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5.【精品】说课稿集锦5篇

6.【精品】小学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8.【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