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8 21:54: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七课《动与静》。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请各位老师指导。

  一、说教材(教材及学习情况)

  在学习了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之后,本课开始进入本单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运动。在本课中,将解释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如下。

  1、探索目标:使学生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生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学生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3、知识目标:学生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4、重点和难点: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所以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

  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科学,以学生生活中的科学为学习的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能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就能认识科学的真面目,因此我采用了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设计特色:

  围绕“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行师生交流。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开始,我首先由问题导入,提出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问题,“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上,于是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等。然后从这些疑问入手,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假如你站在路旁,你认为那些房屋和树木还是运动的吗?”激发起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接着我又播放一段坐在汽车里游览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看完视频后,学生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更浓了。

  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安排了让学生默看课文中“荡秋千”这一部分内容,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秋千上女孩的角度来看,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所以她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而对于地面上的女同学来讲,秋千的男同学对于自己来讲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运动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中判断秋千上的男同学是否是静止的,是将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判断者自己作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作出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说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人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反之,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接着在播放一次坐在汽车里游览的视频,让学生再次熟悉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

  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奔腾的骏马》,让学生判断视频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又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分析课文中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最后让学生分析电风扇工作时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体会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感到,跟采用传统手段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轻松。

  板书:

  动与静

  秋千上的女同学 静止

  秋千上的男同学 秋千下的女同学 运动

说课稿 篇2

  一、本课的设计思想:

  本课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和创新为主题,以游戏练习为主线,创设多种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语言诱导、激励及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独立、互动、尝试、体验,以饱满的情绪,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达到新课标要求。(水平一)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发展学生抛接能力。

  2、教材分析:

  持轻物抛接属抛掷类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水平一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一内容,从动作方式到所用器材,都很接近儿童生活,其游戏性和趣味性很浓。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抛接方法和挥动、抛掷、转体等基本活动技能及生活实用技能,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培养合作精神,体验集体生活和个人活动的区别,以及听从指挥,相互帮助等良好作风;以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学生上肢肩带、关节、韧带、腰腹肌肉力量及抛接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和心理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学习各种基本活动的动作方法和简单的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多种抛接的方法,乐于学习并能理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抛接动作,锻炼学生上肢肩带、关节、韧带、腰腹肌肉力量,发展学生抛接能力及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

  (3)情感目标:体验学练中的欢乐和成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探究、创新及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4、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创造多种抛接方法和用力的正确顺序。

  5、教学难点: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用力过大或过小,动作不协调,导致抛接轻物不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力均匀适度、动作协调连贯。

  三、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爱展现自我,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但他们的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游戏练习为主线,在教学中注重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用游戏引趣、激趣、促趣,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练知趣”,不断促进学生的抛接能力。

  四、说教法

  为了营造一种自主、互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音乐、游戏贯穿整堂课,以游戏练习为主线,结合讲解示范法、诱导法、激励法和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我为什么使用多种教学交叉法呢?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相互合作,大胆竞争等优良品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动作、学会方法、体验快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学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我以游戏练习为主线,创设多种游戏活动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模仿、想象、创造、练习、展示、比赛,寓学于乐之中。使学生在 “玩中学、乐中练、练知趣”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充分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结合本课的任务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设计的。我把本节课要学习、要练习的内容贯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体育活动,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本节课分为激趣热身——育心强体——恢复身心三个部分进行。

  (一)激趣热身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

  2、我采用游戏“打尾巴”进行热身,师生同乐,既活动了身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活跃、欢乐而又紧张的活动中为本课内容创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准备。(本节约用6分钟,运动强度“小一中”)

  (二)育心强体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我采用音乐、游戏贯穿其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一次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最终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抛接能力的目的。

  1、设疑: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用到抛接动作?语言提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

  2、学生动脑、动手实践。

  3、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利用小布袋做自抛自接游戏练习。(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看谁能抛得高,接得准?)

  4、学生自由、结伴体验。

  5、教师诱导、启发学生创想多种抛接方法。(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创造的方法更多。)

  6、学生大胆尝试多种抛接练习。

  7、请学生演示,让学生观察、找出问题,师生共议,讲解示范,提出要求,鼓励有创意的学生。

  8、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队形进行讨论、尝试抛接游戏练习。

  9、学生10人一组进行讨论、尝试练习,展示效果。

  10、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互评,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要求: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相互协作、注意安全

  2、游戏:“寻路探宝”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山里探宝吗?(学生回答:“想。”)但是去山里的路被雨水冲坏,被茂密的树枝覆盖了,我们找不着路,该怎么办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1)学生分组讨论寻路的方法;

  (2)教师提示游戏方法和规则;

  (3)学生小组讨论;

  (4)分组进行游戏;

  (5)巡视指导,表扬鼓励。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和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本节所用时间约为29分钟,运动强度“大一中”)

  (三)恢复身心

  1、为了消除活动后产生的疲劳状态,我采用“拔萝卜”的放松操,在轻松的乐曲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放松,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2、在简练的提问中小结,表扬好人好事,评说本节课的优缺点。

  3、宣布下课,布置收拾器材。

  (这一部分时间约为5分钟,运动强度为“中一小”)

  本课预计练习密度为35%~40%,预计心率为130~140次/分,心理负荷良好。

  场地器材:

  1、在篮球场上进行。

  2、羽毛球:41个;小布袋:41个;呼啦圈:4个;

  布娃娃:40个;录音机:1台;画图:1幅等。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81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二、学生分析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读、写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整10),知道1时=60分。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一定的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读其他的钟面,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认识几时55分更是困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基于对以上几点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和策略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钟面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策略选择

  选取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实用的素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夺聪明星游戏、读读、写写、画画等多种形式探究新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层次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第一个层次,学习8时5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同时将钟面的认识整合在一起教学教学。第二个层次,学习8时25分,学会5分5分地数知道是几分。第三个层次,学习3时55分。解决本课难点,时针走过3,不到4,在3和4之间,所以是3时多。另外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认几分。

  通过自己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并且把生活与时间结合起来,培养时间观念。

  解决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是先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玩一玩。然后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1时=60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考虑到上学期学生对几时半不太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里,当分针走了半圈的时候解决“为什么是几时半或几时30分。”这个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时针和分针进行双向观察,一是让学生直观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二是为学生学会自己画时刻做铺垫。

  体验一分钟,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感受一分种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情,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帮小红安排她的一天,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同时引导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解决上自我感觉还可以。课的层次比较清晰。上好课经过自我反思和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后,我又一次学到很多。体会最深的是:一节课是由一个个细节组合而成的,细节的把握十分重要。当在一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好整个课的流程框架之后,对课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上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细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怎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作为新教师的我,这些工作要做在课前。这次,我自我感觉准备的还算充分。但在上课的时候还不是很沉着冷静。解决如何读取几分,应该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在如何读取几时上,教学得不够到位。特别是难点部分,分针走过3,不到4,所以是3时多。教师的作用体现的不够好,当学生把意思说清楚了之后,我以为学生都能理解了,其实不然,学生比较烦琐的语言对其他中下学生的理解是有困难的。我没有及时进行语言上的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小结。另外在这个环节里,我没有想到题问导向的重要性。我问的问题是:“现在大约几时了?”这对学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导向。原本想问的是:“现在快到几时了?”

  我问得太随便了。看来细节真的很重要。最后还有一点体会,上课的准备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老师们的热心帮助和自己的潜心推敲下,我学到了很多。更有收获的是,在这次的准备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做一个老师就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说课稿 篇4

  估算

  估算要引导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不要单纯用算式进行机械训练。让孩子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

  会区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加法估算方法的不同,以及能准确说出估算值和准确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29×3≈ 36×7≈ 199×4≈

  31×3≈ 34×7≈ 203×4≈

  以及完成课本综合练习第4题

  笔算

  第一步:估算。这步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估算作为一种策略、二是前面所学估算的应用、三是与下面的精算计算作对比。

  第二步:笔算。竖式的书写方法、乘的顺序;

  第三步:对比。有两个对比,一是精确结果与估算结果的对比;二是进位笔算与不进位笔算的对比。

  在这里估算与口算是为笔算服务的。具体讲:估算:是界定结果的大致范围,便于与精确结果的对比,可起到验算的作用;口算:是分解了的笔算,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里。

  让学生总结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尤其是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部分,中间、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乘,如果乘,乘得的积在竖式里是什么样的,这一切通过对比,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发现其中能够简便的原因。

  练习:综合练习第7题

  混合运算

  1、由问题到算式不要急于求成。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由分步到综合,分步与综合不是算法的多样化,而是解决问题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分步式转化为综合式。要对综合算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解释。

  4、 综合算式列出后,要引导学生对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讨论,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明确为什么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在对比中融会贯通。

  1是连乘、2是有小括号的、3是乘加。比较运算的顺序:即每个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一个更加明确地认识。

  练习:课本综合练习第107的第5题、第6题、第8题、第12题。

  整体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争做到了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数学知识的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整个复习中体现了:知识让学生疏理,为他们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2、针对性原则

  复习时必须突出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于本节课的复习,我侧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练习,查缺补漏。

  3.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但是不能忽视基础性,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适当的发展。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洗砚池、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这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诗人赞美了墨梅怎样的品格?他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三首古诗,三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六、说板书

  墨梅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4.【实用】说课稿汇编8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八篇

6.【实用】美术说课稿汇编6篇

7.实用的说课稿汇编九篇

8.实用的说课稿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