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3 18:48: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同学们,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生命在那里遭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怪物的严峻挑战,绿色更是难以寻觅。

  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的课件。

  然而,一位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一座座青青的山。

  出示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看了这2幅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从漫漫黄沙到林海如涛,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奇迹啊!在这片林海后面,凝聚着一位可敬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青山不老,走进这片绿洲,认识这位创造奇迹的81岁老人吧。

说课稿 篇2

  对于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根据以上内容和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读以及观察图河课件来理解课文。

  3、体会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最后下场,懂得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难点,我确定为: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寒号鸟河喜鹊头饰,住处简笔画等。

  在教学过程上,我这样设计:

  (一)谈话导入,回忆课文

  根据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引出新邻居寒号鸟,并介绍寒号鸟是鼠类的一种,因为怕冷日夜不停地号叫而称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我的范读引出学生的思考: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哪?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简笔画画出出处:山脚下的牙缝中住着寒号鸟,对面大杨树上住着喜鹊。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季节的句子。(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2、通过对词语:躺在、打哆嗦、伸伸懒腰、得过且过这些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

  4、体会寒号鸟回答喜鹊态度,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5、从喜鹊的两次劝告与寒号鸟的态度来感知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小结课文,总结填空

  在《寒号鸟》这首歌中出示两组填空:喜鹊————,能住在————的窝里。

  寒号鸟———,————在————的夜里。

  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体会懂得的道理。

  (五)拓展练笔,新编故事

  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欢快的儿歌中思考:寒号鸟怎么做不会死,新编故事,对课文理解更深一步。

  五、在学法和教法上,我是按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全文,又按图片观察法来体会寒号鸟的处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法来体会文中感情。

  以上是我对《寒号鸟》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学内容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2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在反复研读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怀念的情感。

  2、理解“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写一段话:表达对自己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本文较长,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升华延伸。

  这里,我着重说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课伊始,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听我描绘插图内容。提问:“如果图上小朋友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完之后,我出示第一段中心句:“夏夜永运是美妙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夏夜的美妙!此时,我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找出文章中心句。

  这样设计以角色转化,辅以优美的画面、动情的音乐范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

  本文特色是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因此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于本环节的教学我采取四步进行:

  1、学生找出歌谣、童谣。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3、说自己由这些歌谣、童谣所想到的美景。

  4、学生之间议论。

  结合学生找出歌谣、童谣,我先后出示

  (1)“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2)“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3)“黄河留给故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4)“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5)“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在师生共同品读、讨论中感悟歌谣、童谣的魅力。结合第(5)“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品读提出“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题”?

  这样设计我认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又有了上述教学环节和我的适当点拨,突破难点可谓水到渠成。同时我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提高了学生参与于是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可谓“一石三鸟”

  (三)感情升华,表达怀念之情

  在教学中我抓住母爱的“无私、不求回报”的特点,让学生读文感受作者母子“情深”。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写什么呢?”请写在纸上,送给妈妈。

  这样设计既让西红柿将文本的内涵牢牢地抓住,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人文渗透。同时对学生进行小练笔的锻炼。

  (四)课外延伸

  在新课结束之际,我拿出孙友田的散文《母亲似水》、《月光母亲》,推荐给学生。

  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把《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求落实到实处。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放大镜》。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教科版《放大镜》,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学生前面已学习过Flash最基本动画原理,能制作出简单动画,并对帧、图层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放大镜效果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放大镜效果的动画,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3)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flash的兴趣。

  3、教学重点:Flash中的遮罩层。

  4、教学难点:Flash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分别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和掌握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本课是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一节课,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为了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学生进行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我允许邻桌的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小组进行合作创设一个和谐、愉快、活跃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去进行学习和操作。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Flash游戏??“小孔探物”的玩法,这里我运用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游戏中的动画效果。明确本节课目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本课教学内容,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欣赏放大镜效果,制作神奇的放大镜。

  2、讲授新课掌握“放大镜”效果的制作方法。

  教材分为三步:

  第一步比较简单,主要是运用了以前的知识,同学们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去完成。

  第二步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通过课件初识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其次让同学们分组探讨Flash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然后我演示了整个示范操作过程,最后再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这些操作过程的不同现象都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再加上老师适当的语言说明,学生是可以非常轻松地掌握“制作放大镜

  效果”的方法。

  第三步的设置是为了使这个动画更加真实,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这一步是前两步的拓展,有余力的同学可试着去完成,本节课其他同学完成前两步即可,这一步体现了分层教学。

  3、评价、交流、提高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分享喜悦。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最后教师可以做总结概括。通过五个实例的展示,使学生对遮罩动画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遮罩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利用遮罩效果不仅仅是制作放大镜一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Flash软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环节有:

  1、课的导入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兴趣。

  2、知识的展现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老师轻松带入新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也让学生觉得新知识也并不难,容易接受。

  3、教学素材的准备比较充分。让学生选择素材的空间比较大,而不是千篇一律,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完成任务的时候更能够有热情。

  4、本节课的任务设置任务的设置也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并且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最好事先跟学生进行沟通。

  2、对于突发状况还缺乏应变能力,须加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有些地方还很肤浅,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小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是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作者通过对童年时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起到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童年时光、热爱生活的作用。

  2.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中思、读中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在悟中受到启迪,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文章语言优美,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特别是作者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自己童年的乐趣。怀着对童年的美好朗读课文,读出对童年的迷恋和难忘。

  4.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鼓励学生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以本课教学内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德育目标: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5.教学重点、难点:

  我以《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依据,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本课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受到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教育。

  精心制作了与课文相对应的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自读自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语文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以读代讲,在读中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能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受到教育,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开阔思维,使表达更精准。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我利用儿歌《数鸭子》导入法,这样既轻松,又活跃,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教学中来。进而初步引起学生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接着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和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向往,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汇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写顺序,并且分出段落、概括段意。

  环节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尊重学生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中“谁愿意读描写小屋的段落?愿意的站起来读。”“谁来说一下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已的天地。有意识地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现在有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地位,培养自主、主动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了解小屋外部设施、内部陈设、外面精彩世界、屋中藏书和泪别小屋这些情景,进而令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了解前后呼应的写法和边叙事边抒情的写法

  环节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家里,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在教师的启迪下,在美妙的情境中,学生纷纷打开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环节五、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不仅对本节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教学推向高潮,而且还将延伸至课后,乃至课外。因此,此环节我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或感悟。

  环节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自己童年趣事或难忘的事。

  通过作业使学生达到巩固提高、进步感悟,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四、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初步掌握前后呼应和边叙事边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受到珍惜美好时光和热爱生活的教育。我处处先学生之想而想,后学生之乐而乐。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板书设计:

  我爱小屋(1)→直抒胸臆

  简陋外部设施

  内部陈设

  11.小屋美好回忆神奇精彩世界

  (2—12)屋中藏书

  难舍泪别小屋

  怀恋小屋(13—14)→抒发情感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 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 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本课内容属于“生命世界”领域的“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生物的繁殖”范畴。具体要求如下:知道繁殖是生命的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知道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在教材中,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六课《动物的卵》的一个课时——鸡卵的研究。一至五课重点探究植物的繁殖,而本课是探究动物繁殖的第一课,与第七课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四年一期的学生,经历过凤仙花的种植及观察,对植物的繁殖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植物的根向下生长并长有根毛,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探究并得到新知识,并能对一些结构的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测。

  关于本节课的研究对象——鸡卵,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如:鸡蛋含有营养物质,鸡蛋可以孵出小鸡,鸡蛋里有蛋白和蛋黄等。但没有将鸡卵作为繁殖结构进行系统的观察,也不知道鸡卵的结构与新生命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宏观上来看,本课内容属于形态学范畴,是一节典型的观察课。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历以观察为主、解剖为辅的学习过程,对鸡卵结构的知识进行内化,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及推测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关的核心概念。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鸡卵的结构由外到内主要包括卵壳、气室、卵壳膜,卵白、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它们在鸡卵发育成小鸡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作用。

  2.小鸡由鸡卵发育而来;

  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和观察实物的方法了解鸡卵的结构特点;

  2.根据鸡卵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推断其在发育新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相关功能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剖和观察实物的方法了解鸡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以鸡卵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为依据推断其在发育新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教学、视频《鸡卵内的21天》、实物投影仪。

  2.演示材料:培养皿一套,煮熟的鸡卵一枚,生鸡卵一枚,镊子一把,放大镜一把。

  3.分组材料:每组培养皿一套,生鸡卵一枚,镊子一把,放大镜三把、实验记录单一份。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观察任务

  (二)指导观察方法 分组观察鸡卵

  (三)汇报鸡卵结构 推测功能作用

  (四)总结延伸

  七、授课效果教学反思

  导入环节利用鸡卵孵化的视频,让平时作为食物的鸡蛋变成较为陌生的繁殖结构,较好的激发学生对鸡卵结构的探究欲望,试教时更有孩子在视频结束后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同时,也达到了直入主题的目的。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3 M Friends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P.A Let’s learn Let’s find ut 两部分。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生词friends, lng hair, shrt hair, thin, strng, quiet,以及会运用句型 M friend is… He has…

  2.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围绕“M friends”展开教学,重点学习描述外貌特征和爱好的词汇与句型。教师在教学中,可联系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描述动物外貌特征,通过以旧引新的方式,进行教学,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同时,教师在教学描述人的体貌特征的形容词时,可适当介绍语言背景。

  1、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的单词friends, lng hair, shrt hair, thin, strng, quiet

  听懂歌谣,并按节奏念出本课时的chant.

  技能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及其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乐于听、说英语,乐于模仿,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写人物相貌特征的词汇。

  (2)难点:quiet的发音

  三、说教法

  1、教法设计

  英语的习得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交替复现的过程。在本节课导入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在操练单词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强化记忆。我还发挥英语歌曲、chant、游戏比赛以及TPR活动的激趣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多种活动来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2、学法指导

  通过说、唱、玩、演、比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英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

  3、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借助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及利用活泼的歌谣、激烈的竞赛、有趣的游戏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的。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第二课时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下面我谈一下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而本课《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本课时话题切入口虽小,但知识含量大,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的形成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识记: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理解: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运用: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情感: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难点: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根据教材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从而创设情境,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2、启发诱导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灌输到学生头脑里,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如:在学生观看了展示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地球的感激之情,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3、比较分析法

  教学要得法,根本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优秀教师说得好:"要把演员的位置让给学生,自己去悉心钻研导演的艺术。"

  而比较分析法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同地球给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论证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采用这种教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各有所得。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供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毛主席也曾作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描述,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本节课我打算教给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解疑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在课上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如: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呢?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查阅资料,展开辩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

  ●看到这一个个美妙的画面,你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以上的设计,既创设了情境,又集中了学生思想,激发了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感悟地球的奉献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屏幕显示)

  ①、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

  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

  ③、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

  ④、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

  ⑤、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生交流后汇报)

  ●是啊,地球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她的确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师生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谢地球。)

  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诱导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动脑思考、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样不仅重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考能力。

  活动二 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我们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但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目前,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濒临枯竭。有人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请同学们围绕 "如果地球上资源枯竭了,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情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与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分析:

  ①、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状况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②、其他星球,如金星、木星等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以上教学采用比较分析法,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可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谁来救救人类?

  (生质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①、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法,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展开小小辩论会。)

  ②、教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以失败而告终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知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

  迄今为止,至少在距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科学家还没在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也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热爱她,珍惜她,保护她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对于这一点,同学们作何感想?请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谈体会,表决心。)

  最后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谈感想,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感激地球、珍爱地球的情感。

【【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2.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3.实用的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四篇

4.【实用】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6.物理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7.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8.【必备】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