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1-06-17 18:48: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的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和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的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是新教材的增设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xx)》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本课重点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体验逻辑推理,明白什么是逻辑推理,并能用一定的方法辅助推理,有条理地表述推理过程。教学难点在于推理过程的表达以及有序、全面思维的培养。

  在此之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猜数、找规律与搭配游戏,在渗透推理思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而“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推理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

  根据本课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推理,学会推理,并能说出思考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推理的一般方法,能用“不是……就是……”进行推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数学趣味性,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获得基本方法,难点在于让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进行教学,同时结合课件与练习,配合儿歌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巩固并深化新知。

  三.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介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主要培养全面、有序思考的意识,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明白推理,掌握推理的一般方法。通过自主交流、汇报表达想法,明晰推理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贴近学生实际,“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导入时,我让学生猜神秘嘉宾的位置,进而引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名侦探柯南,用柯南盘这一情境贯穿全课,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本环节由2个条件的推理问题入手,让学生猜智慧星藏在左手还是右手,引出“不是……就是……”的判断方法。接下来由浅入深,解决3个条件的推理问题,在获得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清晰有序地表达。

  此环节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过程主要在于学生自主探究与自我表达,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并通过追问:“哪一句能直接确定一个数”引发思考,进而让学生寻找做题的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课堂进行到一半学生肯定会疲软。因此,在本环节的末尾,我出示了一首小儿歌,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帮助学生迅速记忆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部分分为基础练习与拓展练习两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思维灵活性,我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题型,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反馈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一个问题——分糖果,让学生自主提供条件、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源信息,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本环节通过学生小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推理方法;进而让学生诵读儿歌,回顾新知。

  幼儿园简单推理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本课程是以现代幼儿数学教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根据《纲要》的教育要求。集成了我国传统幼儿数学教育的经验。本次活动主题是对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认识的探索。几何图形有平面和立体两种,今天活动要讲的是平面图形:圆形。

  学情分析:这时期的幼儿的认识过程带有很大的情绪性缺乏有意性的认识,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直接操作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直接操作为主,让幼儿亲身体验。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圆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圆形。

  2.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包含圆形的物件。

  3.通过对圆形的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三. 说教学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了几种基本颜色,能区分大小。

  2.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具准备:神秘袋1个(布袋)(袋内有各种圆形的物体,如:圆镜子,手 镯,圆盘子等)

  (2) 学具准备:“漂亮的向日葵”

  四.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几个游戏,目的 是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又能更好地激

  发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学法 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 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和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更直观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法: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经验,回答问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五. 说教学过程

  1.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拉个圈圈走走。在线上,教师与幼儿手拉手朝一个方向边走边说:“拉个圈圈走走,拉个圈圈走走,走呀走,走呀走,手拉手快站好。”第二遍玩时最后一句为“快坐下”。(每次都引导幼儿看看是否组成一个大的圆圈。)

  2. 师生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圆形。

  (1) 游戏“神秘袋”。幼儿坐好后,听音乐依次传“神秘袋”,音乐停时,口袋 在谁手里谁就从里面摸出一样物品,说一说是什么。然后把物品放好,游戏继续,进行三、四次后,游戏结束。引导幼儿发现摸出的物品都是圆圆的。

  (2) 请幼儿发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含有圆形的物品。

  (3) 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己或他人的身上含有圆形。如衣服上的圆形图案,圆扣子等。

  3. 游戏:圆形娃娃找家 用粉笔在地上画四个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色的圆圈,每位幼儿从“漂亮的向日葵”中任选一个圆形,拿在手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走:“跑跑跑,找找找,红的圆,黄的圆,蓝的圆,绿的圆,快快跑进我的圆。”当最后一个“圆”字说完后,让幼儿立即进入与自己手里圆形相同颜色的圆圈里。

  4. 分组活动 第一组:圆形宝宝找朋友。幼儿拿出学具“漂亮的向日葵”,将里面的圆形花心找出来放在一起,分出大小。 第二组:描圆形。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画虚线的圆形,让幼儿用彩笔瞄一瞄。

  七. 说活动延伸

  1. 完成《作业纸》中的活动。

  2.在班级其他活动时也可让幼儿找找什么是圆形的。如瓶盖,杯盖等。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a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也是学前班学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拼音。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学习a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启蒙课,可见其重要性。这一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单韵母a配有一幅图画,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在四线格中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二、教学目标

  虽然刚入学,但大部分孩子已在幼儿园对拼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难免存在一些差异而已。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前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这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会a这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的音。

  三、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a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教学的重点。发音的正确与否、声调读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后面的拼音教学,所以,让孩子们第一课就读正确带调的字母,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难点

  a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其实不能简单地说第二声或第三声是难点,应该说两个声调在发音时,学生容易混淆,在书写上也容易搞错书写的方向。

  五、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会重点运用观察法、游戏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教学准备

  1、一些五角星或小红花,帖于额头上,用于表扬已经掌握了本课学习要求的所有孩子。

  2、做一顶方方的博士帽,帽身四面帖上四个声调。

  3、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准备一面小镜子。

  七、教学大致流程和教学策略

  第一版块:谈话激趣。

  我准备一本童话书,给学生们读一个简短又有趣的童话,然后告诉他们这些课外书里还藏着许多非常有趣的好听的故事,只要你学会了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了。

  第二版块:教学新知

  第一步,先问:小朋友们学到过拼音吗?会读这个音吗?出示“a”,让学生自己试着发音。多请一些学生读读。如果大部分对,表扬之后就说明白对在哪里。如果有错的,就借此教学a的正确发音方法:发音时把嘴张大,唇不动,直到发完音后也保持一会儿口形才行。

  第二步,学习a的形。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本插图,提问:图上小女孩的哪个部位和a的形状有相像?通过小女孩的脸型和小辫子,配合教学字母a的外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记住a。

  第三步,教学“a”的带调读。

  韵母特别喜欢带帽子,a也不例外。它一共有四顶帽子。(出示四种声调,分别标在四个字母a的头上。)看清老师写这四个声调了吗?我们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写。我们读声调的时候,你的声音和手的写法一样,跟老师一边笔划一边读。(教师要注意学生手写的方向,防止第二声和第四声的方向混淆。)然后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小火车读,一律要求边读边比划。

  第三版块:进行趣味练习,巩固新知。首先进行看黑板齐读字母练习,然后指名读。接着请一生上台,让他手上拿一张拼音卡片,请大家先读一次。我拿出博士帽戴在他头上,然后让生转两圈停住,请生读出朝前的声调。

  最后在课堂内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

  根据“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的要求,我在教学字母时,根据小朋友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我努力假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又运用儿歌、游戏,让学生学得更言主动,更快乐。

  这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 活动内容的形成与依据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我们便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有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有糖葫芦的识物卡片,有的小朋友用现有的木珠穿起了糖葫芦,有的小朋友干脆做起了“糖葫芦”的买卖,一边吆喝,一边指着某样东西问“你要不要买呀?”在后来的活动中,虽然,孩子们对于糖葫芦的做法、玩法都比较局限,但兴趣依旧浓厚。在一次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又谈到了糖葫芦,我随口问到“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做糖葫芦?”他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很多,有的说可以用橡皮泥做;有的说可以用泥土做;有的说可以用面粉做,最后,他们比较了一下,发现用面粉做比较卫生,而且,做好以后还可以蒸了吃。有些孩子发现做出来的糖葫芦都是白色的,有些孩子不禁发出感叹:哎,要是糖葫芦有颜色就更好了!于是,孩子们便通过讨论,回家问家长,得出的结论是用色素调出七彩的面团,以此来制作七彩的糖葫芦,于是,这一活动内容便产生了。

  二、 本班幼儿的情况

  我们小(3)班的孩子有些已经上过小托班,有些未上过小托班,所以,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各不相同,且操作时间都不能持续过久。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对情境游戏情有独钟,于是我们把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并在其中加入制作糖葫芦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这一内容适合小班上学期末进行。

  三、 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 幼儿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团圆、压扁),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2、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以两种颜色按规律排序的能力,体验活动的乐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注重能力培养,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服务的。而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其中,目标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即目标注重全面性。

  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不错的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 各色面团、草把每组各一份;小棒若干。

  2、 各色木珠;已做好的各色糖葫芦。

  3、 用桌子围成的一个制作作坊,墙上帖有草把及各色糖葫芦。

  4、 录有哭声的磁带,录音机。

  5、 幼儿已有使用小棒的经验。

  五、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均衡,能初步做一些较精细的动作,因此,探索制作糖葫芦的方法(团圆、压扁)就成了此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以两种颜色按规律穿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

  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各种糖葫芦有进一步的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自己大胆地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

  3、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

  1、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运用适当的指导,如: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六、 活动流程

  情境游戏“卖糖葫芦”故事“谁在哭”讨论,想办法幼儿尝试制作糖葫芦情境游戏“卖糖葫芦”,幼儿品尝糖葫芦。

  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买糖葫芦”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主要教法:教学活动情景化)

  教师:“哦买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哦!快来买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围上围裙,扛起草把,一边吆喝,一边招手,俨然像一个卖糖葫芦的人,通过实际的场景,幼儿很自然地进入了活动,幼儿一边买糖葫芦,一边付钱,玩的很起劲,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糖葫芦,同时引出故事“谁在哭”。

  (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教师:“瞧,糖葫芦长什么样?”

  教师:“他们排的队伍可整齐了,是怎样排的?”

  教师:“咦,谁在哭呀?”

  教师:“小动物们也想尝一尝糖葫芦是什么滋味,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动物们吃到糖葫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在讨论糖葫芦长什么样的时候,有的幼儿能很好地说出糖葫芦的颜色、形状,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提问,

  不错的幼儿又知道了糖葫芦是按规律排列的。

  怎样过度到幼儿制作糖葫芦呢?这时,教师恰当的运用了“谁在哭”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小动物尝到好吃的糖葫芦。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中,教师始终一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穿了《纲要》对语言领域的要求,即“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幼儿探索糖葫芦的制作方法。(主要教法:操作法)

  教师:这个圆圆的糖葫芦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议论操作)

  教师:这个扁扁的糖葫芦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儿议论并操作,教师一一比较幼儿自己想出的办法,选择一个大家公认的好办法,并请这一幼儿示范。)

  教师: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会动脑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由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制作的时候,教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半成品或直接用木珠来穿;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就可以用七彩的面团来探索制作糖葫芦。

  有些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很自然地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

  面对在操作活动中确实有困难的幼儿,教师手把手地示范,并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做法。通过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法鼓励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列。

  在幼儿探索怎样做扁的糖葫芦时,教师不是直接把做法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充分探索、发现怎样才能使扁的糖葫芦做起来很平整,最后讨论,总结出答案。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

  (四)游戏“卖糖葫芦”,品尝并结束活动。(主要教法:示范引导)

  教师:卖糖葫芦喽!今天,小朋友做的糖葫芦都很漂亮,快来买喽!幼儿学小动物来买糖葫芦,品尝糖葫芦。

  活动中幼儿的情况及评析

  幼儿在这一环节的情绪非常高涨,显然,次此活动还未满足幼儿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建构有关知识能力打下了基础。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他东西,设计这一延伸活动是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有阶段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七彩的糖葫芦”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糖葫芦也是幼儿所熟知的,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从以往的机械学习强调自主探索发现,从重视教的方法重视学的过程,在积极、活动的氛围中探索到了团圆、压扁的技能。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才能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柳树姑娘》选自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歌曲,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曲为3/4拍,一段体结构。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从学习单声部到多声部过渡的时期,多在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歌曲首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的意境中,让学生产生联想。再用春风和春雨的声音呼唤一位身穿绿衣的植物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进行了发声练习。再由课件导入主题《柳树姑娘》,让学生从视觉上接触柳树姑娘,以激发学生对柳树姑娘由衷的赞美,甚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柳树姑娘的喜爱。

  2、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理解歌曲《柳树姑娘》的内容,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柳树姑娘》这首歌。

  ②能力目标:

  A.认识和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用愉快的情绪自信、大胆、准确地演唱歌曲。

  B.在参与自主律动创编、种艺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多种艺术实践能力。

  ③情感目标:

  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爱护树木,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愉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并自主律动创编与表演。

  设计理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简单的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并感受其作用,正确唱出附点四分音符的效果。

  设计理念:节奏在音乐中起着重要的骨架作用,教学生学习音乐,就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节奏类型。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探究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我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能力,健康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画柳树,感知,激发兴趣

  2、唤柳树,学习节奏,分散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装扮春风.春雨呼唤柳树姑娘出来来加深对重难点句的理解,在学生掌握熟练后,按照节奏开始呼唤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通过谈话及按节奏呼唤柳树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分散本课的教学难点。

  3、 赞柳树,巧导新歌

  教师课件出示柳树范图,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介绍柳树具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品质,是世界上一种常见树木,有垂柳和旱柳两种,喜生水边。种类有:银芽柳、龙抓柳、细柱柳、高山柳等。

  设计意图:

  通过向学生展示小树苗、课件展示各种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树的作用、了解柳树的特点、种类,不断持续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爱树护树、关注环保的意识。同时,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喜爱,自然流畅的导入新歌教学。

  4、层层深入学习歌曲

  ①歌词教学

  教师出示《柳树姑娘》歌曲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接着,教师引用歌词来概括画面大意,让学生熟悉歌词,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②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柳树姑娘》的范唱音乐,让学生模唱歌曲,。接着进行附点四分音符教学,板书出示 的节奏,老师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学生跟琴练唱歌曲,并分组、分句进行歌表演,同时互相评价,最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先让学生装扮风雨声赞美柳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歌曲旋律.采用打击乐器或小手为歌曲伴奏,使学生更生动的表现歌曲的美感,丰富了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听、读、唱、动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③学唱二声部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歌曲后,欣赏录音注意二声部进入的位置,让学生先唱一声部,教师示范唱二声部.然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感性认识音乐要素变化,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达到巩固歌曲的目的。

  五、小结

  教育学生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搜集有关柳树的诗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一、教材

  我设计的小班数学活动《饼干商店》,是依据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配合。

  二、教法

  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并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三、活动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四、活动准备

  在活动的准备材料中,我多选择用过的饼干盒、奶盒、冰棍杆废旧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儿使用的小筐、图形片等符合卫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选择上,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选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过渡。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情境中活动。活动开始,以开饼干店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先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图形片,请幼儿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饼干,而不是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形状的饼干。这样,可让

  幼儿从饼干的形状或颜色两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着,引导幼儿从这两方面观察图形标记。

  (二)基本部分

  以“分饼干”、“买饼干”、“送饼干”这一系列游戏情节串连教学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从图形与标记匹配,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以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同时,通过指认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在区别三种图形时,依照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多维性发展。

  在“分饼干”时,要求幼儿按图形的颜色或形状匹配,然后在“分饼干”的活动中,让幼儿讲一讲买了什么饼干,有的幼儿说买了红饼干,有的幼儿则根据所买饼干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出了小结,并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表述,在送饼干的活动中,在肯定幼儿按标记的形状或颜色匹配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同时,从颜色、形状两维角度去选择,发展了幼儿的思维。

  针对买饼干的要求,作四个层次的安排,让每个幼儿分别按不同的要求参与活动。从而使每个幼儿有所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结束部分

  活动最后的“设计饼干”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区域活动中的练习作示范。我为幼儿准备了四组材料:多色的绳、多色的冰棍杆、彩笔和纸、各种几何图形和固体胶,让幼儿在拼拼、画画,寻找中掌握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自学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别练习的机会。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托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车连接起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计思路: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情景,让孩子操作和摆弄玩具,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小火车这个材料来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在玩汽车城的游戏时产生的。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我提供了小火车,但发现幼儿玩火车的方法和汽车没有区别,,正好幼儿园组织亲子一日游,利用这个机会,我对家长提出带孩子去坐坐小火车,感受火车和汽车的不同。之后我充分挖掘了小火车的功能,对小火车进行了改造,把《方案》中的一些目标和观察要点隐含在火车这个材料中,让孩子在操作摆弄中发展各种能力。 此次活动中的小火车我选择了孩子喜欢的水果形状:西瓜和香蕉,使火车更有童趣,更激起了孩子的游戏兴趣。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孩子的活动过程,留给孩子更多的操作机会,我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观察,观察孩子的行为、表情、语言,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以提升他的原有经验。

  材料提供: 数字火车(3套),绿色西瓜火车、黄色香蕉火车、红色火车、泡沫火车各一套(各有十几节);牛奶盒做的山洞,轨道,滑坡;各种材料的绳子(色彩、质地、粗细都不同)。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孩子参与活动。

  2、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火车。

  3、教师以观察为主,适时指导。

  过程中托儿可能出现的行为:

  ● 孩子按照一种材料连接火车。

  ● 两种材料的火车连接(现成和自制的火车)。

  ● 没有规律的连接。

  ● 火车颜色和绳子颜色的配对。

  ●两种颜色有规律的连接。

  ● 拉着火车钻山洞,过轨道。

  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 孩子模仿生活,用语言表达火车开到哪里。

  ● 孩子比一比火车的长短。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提升经验,但不强求。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变色蜗牛是小班上学期早期阅读课,变色蜗牛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又在平时常见到的几种颜色为线索所引出的故事,讲述了小蜗牛每吃一种水果就会随着水果的颜色变换身体颜色,所引出的故事,小班孩子对颜色认识还够,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发展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目标中提到学会

  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对颜色的认识,这样孩子在活动中理解了故事内容,又认识了几种水果,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孩子们每人一本图书,让他们边看书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i。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慢慢引导幼儿根据色卡知道小蜗牛的身体变化,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猜猜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猜测法等学习方法。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猜测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ii。猜测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猜测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听声音猜测是谁来了,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讲述。

  3、完整讲述故事。

  一:听声音猜测是哪个小动物,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象声词蟋簌,并让孩子们猜猜看谁来了,小朋友们就大胆想象,是谁来了呢?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第一天小蜗牛吃了什么东西?身体变成了什么颜色?

  2、第二天小蜗牛又会吃什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第二天过去了是第几天?蜗牛妈妈又会给他吃什么东西呢?那小蜗牛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这一环节通过提问、猜测,让幼儿在讨论、寻找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情节很平凡,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小蜗牛从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东西的地方设计了当小蜗牛遇到了小朋友后,小朋友会给他吃什么东西呢?小蜗牛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了呢?这样一来。孩子们举手的热情更高了,回答问题也热烈了,虽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对题,但毕竟孩子在思考问题,在认真表现自己了,我就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肯定。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我是在进行复述故事了,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体会,第一天蜗牛吃了什么?他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你们觉得他还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了呢?在这样一遍又一遍反复的提问下,孩子对故事已进一步的理解了。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相关文章:

1.幼儿园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2.【推荐】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汇编6篇

3.【推荐】说课稿汇编九篇

4.【推荐】说课稿模板9篇

5.【推荐】幼儿说课稿汇编九篇

6.【推荐】说课稿汇编七篇

7.【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8.【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