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的读后感

时间:2022-10-04 15:33: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氓》的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氓》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氓》的读后感

《氓》的读后感1

  我从淇水而过,远远地望见了你。

  你依偎在一个男子身旁,优雅地迈上了船。坐在船头,悠悠河风吹不散你眼中的笑意。到了顿丘,你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鼓足勇气红着脸用力拥抱了他,口中念念有词:“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打复关走过,远远地看见了你。

  你一个瘦弱的女子,独自来到残垣断壁,小心翼翼地爬上那倒塌的墙,伸长了脖子焦急地望着,挑兮达兮,在垝垣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悄悄地,我来到你身旁。

  没有望见你那心上人,心中的失落使你落了泪;在泪光中,隐约看到了他的身影,挂泪的脸颊绽开微笑。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没有丝毫的不吉利。

  悄悄地,我躲在桑树后。

  那男子驾着喜庆的马车来了,你幸福地带上嫁妆登上马车。那红扑扑的脸恰似二月海棠,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门外的桑树枝繁叶茂,在风的鼓舞下为你奏乐。马车吱吱,桑树沙沙,铃儿叮叮,那丝丝情,浓浓意在空中辗转成了歌。

  时隔多年,我不经意间路过你的窗外。

  你的脸苍白,你身形消瘦。我探头望向你的闺房,冷寂凄清,景象萧索。你颤抖着在泛黄的宣纸上写下:“于嗟鸠兮,无与士耽。”两行清泪淌下,泛开了纸上的墨,心中的伤。

  你似乎在凄苦的泪光中看见了我,眼中磨去了爱意,替之的是悔恨。你断断续续地向我诉苦楚,字字带血,句句穿肠。你把美好生生撕裂开,给世人深刻警示。美好的誓言经岁月碾压只剩苍白的灰烬,“亦已焉哉。”你心中是解脱和哀凉。

  我从淇水而过,想起你恋爱的甜蜜;

  我打复关走过,想起你焦急的身影;

  我从窗外经过,想起你苦涩的泪光。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你家门外,门外的桑树已老,一片片黄叶旋转着跌落,门上的红漆星星点点,一阵风吹过,木门发出“吱呀”的哀叹声。

《氓》的读后感2

  是到该离开的时候了,是该走了,应该带些什么离开呢?是后悔还是痛恨?这些我都不要,我只想平静的,不带走一粒尘埃。没想到我会走到这一步,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也许是迫不得已。我走了你会难过吗?会流泪吗?我想不会吧,我在你心里又算什么呢?!曾经我以为自己付出了一爱一就可以收获幸福,可是我错了,曾经我以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结局却别样苦涩。我们的相遇即使不是一个错误,也可能只是命运的一个定数,我们没有过多的料到,伤害一个人要比挽回一颗心要容易得多。

  也许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同样,你也不过是我岁月中匆匆的穿行者。谁是谁的感动,谁是谁的刻骨铭心,谁又是谁的心灵归宿。不要问我心痛的感觉,我只知道,当我心痛时,只想到自己最爱的人。

  一爱一到深处是心痛,情到深处是孤独,只是那一段青春终究被遗弃过。

  陈家洛不愿负天下人便负红颜,也许他的命运早已注定,在那命运的路上,没有遇上幸福。张无忌放弃了江湖和江山,把幸福给了赵敏,把牵挂给了小昭,把漂泊给了蛛儿,把悔恨给了芷若。杨过跟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也许他知道也许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程英跟陆无双为他付清青春抛尽少华,郭襄为他天涯赴君念念不忘。也许他记得,也许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叫公孙的姑一娘一把一生的幸福都停驻在他的一刹那的目光里,而他所能给予的也只是一曲清萧,三枚金针,又或是一时的眷顾而已。

  在这世间有太少的相濡以沫,有太多的笑望江湖。于是,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幸福又是一种多么玄妙又多么脆弱的东西。

  选择放弃,转身,离开,明天,我依然可以笑得很灿烂,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相信人很善良,相信上天有颗仁慈的心,我会幸福的,我会的!

《氓》的读后感3

  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读后感都期盼有成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举案齐眉,一辈子相依相守,然而纵观古今,有多少爱情的.悲剧在上演啊,要么经历时间的打磨后,把爱情转变为亲情,要么就是随着时间把当初的热情消失殆尽,如果这样的话,这段感情剩下的不是平淡就是厌烦。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早的一首婚恋题材诗歌歌。它用生动的笔墨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抛弃的婚恋过程,塑造了女主人公温柔痴情,忍辱负重而又刚烈,坚强的复杂形象。

  诗歌首先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温柔痴情热恋的场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来到“非我愆期,子无良媒”氓的生气,女主人公又劝道,“将子无怒”。众所周知。古代社会,最注重一些繁文缛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女主人公却罔顾这些礼节,可见用情之深。婚期临近,每天又登上城垣,眺望心上人的身影,不见便“涕泣涟涟”。望见便“载笑载言”。正是这种盲目的深情而造成了她婚姻悲剧。

  结婚后是她的忍辱负重,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无怨无悔,“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无论他多么困苦,她一直忍受丈夫的暴怒,虐待她也默默忍受,以前的信誓旦旦的赤诚都已化为虚影。在“言既遂矣”后,氓又开始暴露本性,不但生活上虐待她,感情上更是开始三心二意,不复从前,女主人公却还是没有心灰意冷,始终坚信氓会回心转意。

  女主人公在日复一日中清醒过来,明白自己忍辱负重,根本换不来丈夫的回心转意,与其让自己整天生活在恨意中,不如就此了断,重新做回自己。

  《氓》中女主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遇人不淑,爱情就会是,天上的烟花,刹那间的绽放是美丽的,过后便可能烟消云散,在感情中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要自强,要理性。

《氓》的读后感4

  谈到爱情这个话题,也许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因为大多数人对爱情是抱有向往的态度。但是《诗经》当中的《氓》从另一面揭示了爱情现实的一面。

  第一次读到《氓》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读完的感觉就是愤懑,为故事当中的女主人公感到惋惜。明明女子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是男子还是抛弃了她,曾经的誓言也化作了浮云。当我现在再一次读它时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诗经》众多关于爱情的诗里,《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它并不像《蒹葭》和《关雎》那样展现的是爱情的朦胧和美好,也不像它们一样带给人们若即若离,若隐若现的感觉。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我认为《氓》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背后五味杂陈,所以联想的空间就不如《蒹葭》和《关雎》。

  本诗采用了《诗经》经典的赋比兴手法,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借未落的桑葚比喻女子姣好的容颜和男女主人公之间深厚的感情,借斑鸠不要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到后来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情谊的淡漠和女子已年老色衰。高中的时候觉得诗中的男子并不爱女子,现在想想应该是喜爱的,开始的求婚是情真意切,后来的冷漠和暴戾的态度也是事实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但我现在更欣赏女子最后离开的决定,这在当时甚至在现在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诗中的女子并没有像中国古代大多数女子一样选择忍耐,而是当断则断,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这一首诗实际上是很多现代女性的影射。爱情的悲剧不仅仅发生在诗中的女子,也许也发生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这就是《诗经》神奇与魅力之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氓》的读后感5

  读完《氓》之后,我感到十分痛心,因为这个不要脸的男的用布追求到女神后竟然无耻的出轨了,同样作为男人我为他感到羞耻。

  当然,这些只是片面的,我还是对古代一妻多夫制十分向往,仅仅用布就能搞定一个女人,让她为你日思夜想,这是多么让人崇拜的。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现实,一匹布搞定?

  呵呵,我笑了,你没房没车没钻戒谁会正视你一眼?

  还有,用马车来接媳妇?

  呵呵,我又笑了,要真想找个白富美,你没几辆宝马,奔驰,法拉利,兰博基尼谁能不嘲讽你?

  还有,古代那令人向往的一夫多妻制到现在,证明社会在退步,更可怕的是一夫一妻制都实行女权主义太可怕了。

  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货想这么个一夫一妻制,纯是个250,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好男人,看看古代再看看现在,真心的太残酷了......

  话说,小时候看到个美女就暗想以后娶回家,现在呢,呵呵……理想跟丰满,现实很骨感。

  再说一说氓,其实他的做法是正确,明智的,因为男人嘛,三十而立,那之前的全算作年少无知什么的。

  所以,我十分理解这个男人的行为,更深层次的讲,我十分同情他,毕竟你看同一个人有了好几年,能不烦吗?

  就算是狗估计也得烦,再说,人比狗还高级了不少。所以,变相的说,这个男人的行为也是正确的。

  与其跟一个你看烦的女人,欺骗她剩下的半辈子,不如早点一了百了寻找新的目标别再欺骗感情什么的。

  还有这个男人的智商和情商似乎有点低,古代有那么好的机会,一匹布搞定一个,还可以一夫多妻,要是我早就天天送布玩了。

  要是我生活在那么幸福的一个时代,我肯定开一个纺布厂,天天送几百匹布,然后让每一个人都日思夜想的,那多幸福。

  所以不得不贬低一下那个氓的智商情商。

  在现代汉语中,氓一般是流氓的意思,关键这小子分别没有体现出半点流氓的感觉,真为这个字掉价。

【《氓》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氓》说课稿07-04

《氓》教学设计08-10

《孔乙己》读后感08-20

《雷雨》读后感08-17

《活法》读后感08-15

故乡读后感10-19

《魔戒》读后感10-17

诗经读后感10-14

哈姆雷特读后感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