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读后感

时间:2023-01-10 15:36: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灯笼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灯笼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灯笼读后感

灯笼读后感1

  《青铜与葵花》是曹文轩的一篇力作,讲述了一对善良的兄妹青铜与葵花成长中的故事。今天我读了其中一篇故事——《纸灯笼》。

  《纸灯笼》讲述了贫穷却非常善良的一家人相互扶助、艰难生活的故事。在看《纸灯笼》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流下泪水,却不是为他们的苦难而感到同情,而是为在这种苦难中所显现出来的那份善良、那份爱、那份孝而感动。故事中奶奶为了给青铜和葵花做新棉衣而去了很远的地方摘棉花,结果累倒在棉花地里,生了一场大病。为了给奶奶治病勤劳的爸爸妈妈每天更加辛苦地劳动。家里唯一上学的葵花故意考坏成绩,并瞒着家人偷偷坐船到江南去捡银杏。虽然她卖银杏只赚了很少的钱,但是却装满了她对奶奶满满的孝与爱。青铜打听到妹妹葵花去江南捡银杏了,每天晚上提着纸灯笼在在桥上等着妹妹回来。然而葵花回来了,奶奶却走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苦难青铜一家人的善良及青铜和葵花对奶奶的孝顺。也使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跟青铜、葵花相比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一个非常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我们却不及他们有爱,更不及他们孝顺。我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有多辛苦,回到家还得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顾我们。回想以前,饭菜不合口我会撅着嘴不吃饭、作业多了我会叫苦连天、有不如意的事情会冲着爸爸妈妈发脾气。现在想想我是多么自私。从今以后我要学习青铜和葵花身上的优秀品德,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孝顺。正如中国梦娃娃的广告词:“善作魂、孝当先”,我要从我做起!

灯笼读后感2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的:一位盲人,有夜路时总打着灯笼,别人问他,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打灯笼,盲人笑了笑说:“虽然我看不见,但我打着灯笼可以照亮夜行的路,这样别人就不会摔跤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年龄很小,又把文章认真读了两三遍也摸不着头脑。盲人打灯笼别人是不会摔跤了,可对他完全没有什么好处啊。小小年纪的我,对这个行动“奇怪”的盲人产生了疑问:他这样做是出自什么呢?

  第二次看到这篇文章时是在姑姑去义务献血后。那天下午,姑姑献血后在家中看书,我对姑姑手臂上的棉签很感兴趣,但当姑姑把那根棉签拿掉后,总有一个小孔止不住的流血。“很痛吧?”我邹着眉头问姑姑,仿佛那根针是扎在我手臂上,“痛啊,怎么不会不痛呢?”姑姑扬起头,笑眯眯地看着我,然后我一脸不解地问:“痛?那你为什么要去献血呢?”姑姑告诉我:“因为如果有人生病了,就会需要一些血型相同的血液啊,姑姑这样做是为了尽一份心呢。”说罢,她举起手中的读物,让我看上面的一篇文章,正是我曾经看过的“盲人打灯笼”姑姑说:“这也是对别人的`爱。“当我在次看完这篇文章,我已经有了肯定的答案:他这样做是出自爱。

  我三次看到这篇文章就是此刻,当我手捧书本坐在灯下再次细细品读这篇文章时,不禁又有了新的感情:盲人打灯笼的行为是出自他对别人的爱,而他也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在有了灯光的夜晚,不会在有人撞到他了。爱的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

  其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夜行的跟人,每人的手中都有一个灯笼,只有把“爱”这颗灯泡放入灯笼,灯笼才会发出亮光,灯笼照亮了别人同时也温暖了自己。点亮我们手中的灯笼吧,让世界充满爱。

【灯笼读后感】相关文章:

灯笼教学反思01-0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06-09

经典名著读后感01-04

庄子读后感01-04

《逃离》读后感01-03

家的读后感12-31

教育读后感12-29

白鲸读后感12-24

读后感范文12-23

繁星读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