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时间:2023-03-09 11:34: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

  最近,受周围阅读热潮的影响,我也拿起了儿子的《易中天品三国》,这让我重新认识了曹操,一个真正的曹操,一个伟大的曹操。

  曹操是一个深谋远略的人。东汉末年,世界一片混乱。董卓、袁绍、袁术在对待皇帝方面做出了三个决定: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曹操确实欢迎现任皇帝到自己的根据地,礼貌地供奉,打着“奉天子不臣”的旗号。曹操在xx中,走这个决定,真是高明之至!尽管他被对手冠以 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昏庸的政府和流离失所的皇帝,曹操站出来帮助皇帝,充当皇帝的保护神,让他过上安全的生活并不容易!而且,曹操直到去世才称帝。形式上,他一直是汉丞相,没有违背原来的承诺。我觉得曹操能做到这一点就好了。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做不到了...

  第二,曹操是个好老板,善于用人。曹操生活在一个乱世,人心浮动,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缺乏诚意和信任。然而,曹操可以聚集人才。直到曹操去世,他的核心谋士和各级人员都有100多人。易中天先生用八句话概括了曹操的用人技巧。一是真诚感人;二是推心置腹,以诚待人;第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第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第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第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第七;杨人责备自己,以功归人;第八,奖励人。

  曹操最佩服的是“烧书信事件”。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袁绍的`大量行李、宝藏和书籍落入曹操手中,包括他自己的一些人秘密写给袁绍的信。曹操二话没说,下令一把火把烧干净。那些秘密勾结袁绍的人,原本担心要调查,现在都把提到喉咙和眼睛的心放回肚子里,对曹操更加钦佩和感激。曹操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自己都很难保证,更别说大家了!只有曹操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不仅让心怀鬼胎的人怀疑窦冰释,也让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被曹操的慷慨和位置所感动。

  看完整本书,我真为曹操鸣不平,这么优秀的人才,为什么被世人误传?恐怕不仅仅是政治原因,一定和我们民族的一些传统、无知的观念有关!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曹操真是个聪明的老板。他能如此洞察人性,洞察人心,胜利归功于他人,失败但回顾自己,每次做得如此诚实、真实、大气、自然,为这样的老板努力工作,真的很累也愿意死。

  阅读,让我们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有一点曹操的策略,有一些曹操的就业技巧,我们的学生怎么能厌倦学习呢?无论负担有多重,恐怕我都不会感到累。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2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赏析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观看了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主讲的《易中天品三国》栏目。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那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重生,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画龙点睛品三国,继往开来说三分。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易中天品三国》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易中天教授的讲解非常幽默,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实。读完易老师的书后给我很大启发,而我们应该从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反思我们教学的态度: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好常规教学,创新教法,突出重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各项能力的直接动力!我们应当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读历史,听讲解,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思维,使自己有所裨益。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读后感11-08

幽默三国读后感03-07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02-20

三国演义读后感12-18

《三国演义》读后感12-27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6

《三国演义》读后感07-02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