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30 08:42: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歌,认识8个汉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3、辨析两组同音字,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

  4、进一步巩固用音序法查字法查字典的知识,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5、正确朗读并背诵四则歇后语,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体会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

  6、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歌,认识8个汉字,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关联旧知,激趣导入

  1、出示《识字3》的内容,生自主朗读,说说在这一课中“青”字加上偏旁组成了哪些新字。

  2、师激趣:其实在汉字中,像“青”这样特别爱交朋友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板书:包,指名生认读)。

  3、师质疑:“包”加上不同的偏旁,又能变成哪些新的汉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趣味识字”吧!

  二、学习“趣味识字”

  1、生自主阅读小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生朗读小儿歌,正音识字。

  (1)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吃饭、能干、吃饱、茶水、泡茶、轻轻、抱着、鞭炮。

  (2)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强调:“能”既是鼻音,又是后鼻音;“茶”是翘舌音;“轻”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抽读卡片,巩固学生认读。

  (3)生再次练习朗读小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3、巩固识字。

  (1)单独出示儿歌中出现的八个生字,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识记方法。在此过程中,师适当指导:“饱、泡、炮”这三个字都是“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饭、茶”也可以通过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轻”与“经”比较记忆。

  (3)师再次随机出示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4、发现规律。

  (1)师引导学生找出儿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组成的六个汉字,交流这六个汉字是由“包”加上什么偏旁组成的。

  (2)指名生交流,师出示六个汉字:饱、泡、跑、抱、袍、炮。指名生说说这六个汉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适当小结:相同点是六个汉字中都有“包”字,而且读音与“包”相似;不同点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3)鼓励学生结合儿歌内容说说这六个汉字的偏旁与汉字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小结:“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了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的读音与“包”相似,而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汉字不同的意思。像“饱、泡、跑、抱、袍、炮”这样的汉字叫做形近字,与我们在《识字3》中学习的由“青”字组成的一组汉字一样,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汉字中的大部分字都是形声字。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师过渡:同样的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很多新的汉字,同样,同一个偏旁加上不同的汉字也可以组成新的汉字。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吧!

  2、生自主认读“我的发现”中的三行汉字,读准字音,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生分行朗读汉字,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第一行汉字都是口字旁,第二行汉字都是提手旁,第三行汉字都是足字旁。

  4、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行汉字在字义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第一行四个口字旁的汉字所表示的意思都与嘴巴的动作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汉字表示的都是手部的动作;而第三行足字旁的汉字是与脚部动作有关。

  5、拓展巩固。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汉字,看看这些汉字的意思是不是与偏旁有这样的关系。

  (2)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喊、喂;打、抱;路、跃。师教读,并适当讲解意思。

  (3)师出示三点水旁、木字旁,鼓励学生写出几个带有这样偏旁的汉字,进一步体会带有相同偏旁的汉字所表示的意思与这个偏旁有关。

  6、师小结: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关注汉字的偏旁来理解这一类汉字的意思,这样识字更有趣,也更有效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而且发现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的有趣联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识字中,也能关注到这一点,进一步提高自己认识汉字、理解汉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两组同音字,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

  2、进一步巩固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正确朗读并背诵四则歇后语,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体会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教学过程

  一、出示汉字,谈话导入

  1、师出示几组同音字:香—乡;青—清;再—在;夕—西,指名生认读,说说这几组汉字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师小结:每一组的两个汉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这样的字叫做同音字。

  3、师谈话:汉字中的同音字有很多,虽然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在用法上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区别它们。

  二、辨析同音字

  1、生自主朗读“选一选,填一填”中的句子,尝试将正确的汉字填在括号中,再读一读。

  2、指名生朗读句子,并交流自己所填的汉字是什么,为什么填这个汉字。

  3、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明确:

  “青”指的是一种颜色,“清”是三点水旁,一般用来表示水很干净,所以第一句话应该这样填;“远处有(青)山,近处有(清)泉。”

  “再”一般表示再见、再一次的意思,“在”表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等”,所以第二句话的括号中应该填:“放学了,大家(在)教室门口和老师说(再)见。”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1)师出示相关练习:

  qīng:()色、()水、()蛙、()洁

  zài:()会、()哪里、()也不会了、我()早晨读书。

  (2)生根据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进行填空,并说明原因。

  5、拓展练习。

  (1)师出示另外两组同音字:香—乡;夕—西。指名生认读。

  (2)鼓励学生分别用“香”“乡”组词,体会二者意思的区别,师小结:“香”指的是味道;“乡”指的是家乡、故乡。

  (3)鼓励学生分别用“夕”“西”组词,体会二者意思的区别,师小结:“夕”指的是傍晚、夕阳;“西”指的是一个方向。

  6、师小结:辨析同音字,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根据汉字的意思来正确区分。

  三、巩固音序查字法

  1、出示“语文园地三”中学习的《音序查字法口诀》,生齐读,并指名生说说音序查字法的几个步骤。

  2、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一步:找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栏下找到相关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面;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这一面,依次寻找,就能找到这个汉字。

  3、根据以上方法,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溪、解、准、楼、伯”五个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查到这几个字的,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四、学习“日积月累”

  1、生自主朗读这四则歇后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2、指名生分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师适当正音。

  3、正音后再次让学生练习朗读,师提醒学生每行短语的中间部位要注意停顿。

  4、师举例引导学生体会歇后语的表现形式:

  (1)出示第一则歇后语,指名生朗读,指名生交流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物品(小葱、豆腐),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叫“小葱拌豆腐”。

  (2)师出示“小葱拌豆腐”的图片,生结合图片和生活体验说说这两种物品放在一起是什么颜色(有绿色和白色)。

  (3)生再次朗读第一则歇后语,师引导学生体会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生自主朗读并比较每则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6、指名生朗读剩下的三则歇后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师适当讲解并小结:这几则短语,前半部分讲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现象,后半部分则是一种比喻的意思,整句联系起来十分生动有趣。像这样的语言形式就叫做歇后语。

  7、大致理解这四则歇后语的意思。

  师描述一种情况,鼓励生说一说用哪一条歇后语比较适合。(如:一位同学期中考试没有考好,当他拿着试卷回家的时候,心里十分紧张,担心爸爸妈妈会批评他,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可以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

  8、通过师生对读、自由朗读、联系意思等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四则歇后语。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汉语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歇后语就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种,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歇后语,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它们,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它们。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狐狸和乌鸦》,分角色朗读对话。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狐狸是怎么骗到乌鸦口中的肉的。

  3、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爱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4、初步了解《伊索寓言》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指名生说说这两种动物的了解。

  2、师相机小结:在人们的心目中,狐狸是狡猾的,一肚子的坏主意;而乌鸦呢,浑身长着黑色的羽毛,叫声也很难听。这两种动物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3、师板书故事标题:狐狸和乌鸦。指名生朗读题目。

  二、初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1、师播放故事的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学生或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

  第2自然段:狐狸主动向乌鸦打招呼,乌鸦没有理睬。

  第3自然段:狐狸问候乌鸦的孩子,乌鸦还是没有回答。

  第4自然段:狐狸夸乌鸦的羽毛漂亮,嗓音动听。

  第5自然段:乌鸦得意地唱起了歌,结果肉从嘴中掉了下来。

  第6自然段:狐狸叼起肉跑掉了。

  4、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引导学生把故事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狐狸想骗乌鸦嘴里的肉,就主动向乌鸦打招呼、问候乌鸦的孩子、夸乌鸦的羽毛和嗓音,结果乌鸦上当受骗,嘴里的肉被狐狸骗去了。)

  三、再读故事,理解被骗原因

  1、师过渡:狐狸是怎样一步一步骗到乌鸦嘴里的肉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故事,看看狐狸都用了哪些方法?乌鸦的反应又如何?

  2、生自主阅读故事,边读边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指名生交流,师在以下地方重点指导:

  狐狸的表现:

  (1)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眼珠一转”体会狐狸在动脑筋,想办法与乌鸦套近乎;抓住“亲爱的”“您”这两个称呼体会狐狸对乌鸦的尊敬。

  (2)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赔着笑脸”体会狐狸为了达到骗到肉的目的,不在乎乌鸦的不理睬,通过问候孩子来向乌鸦示好。

  (3)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摇摇尾巴”这个动作体会狐狸继续讨好乌鸦的心理。

  (4)师质疑:狐狸是真的喜欢乌鸦,才会主动与乌鸦打招呼、问候乌鸦的孩子、夸赞乌鸦的吗?引导学生在刚才阅读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狐狸是为了骗到乌鸦嘴里的肉,才主动与乌鸦打招呼套近乎、问候乌鸦的孩子、说假话来拍乌鸦马屁的。

  (5)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狐狸的话,结合狐狸的动作和表情读出狐狸的虚伪和讨好的语气。

  乌鸦的表现:

  (1)指名生交流乌鸦的变化:没有回答—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非常得意,唱了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结合狐狸的表现和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乌鸦在狐狸一步一步的讨好下,逐渐放松了警惕,把狐狸的假话当成了真话,最终上当受骗。

  4、鼓励学生探究乌鸦上当受骗的真正原因,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爱听好话和假话,喜欢别人奉承,就会让别人抓住你的弱点,从而上当受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狐狸和乌鸦》这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这本书(师多媒体出示《伊索寓言》这本书),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多既有趣又深含哲理的小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

  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

  电脑显示讨论题:

  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

  (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

  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琴、丁、真。复习笔画“竖钩”,了解“丁、子”的书写笔顺,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熟读成诵。

  3、由课文展开想像,说说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想象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

  1、“琴、丁、真”生字卡片,前鼻韵母“an en in”、音节“yin”的卡片。

  2、小溪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画面或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已学会了拼音,这节课我们要学课文了。出示图片(小溪);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生:小溪;

  师:谁来读这个词语!(小溪)

  生:三人;

  师:清清的小溪水哗啦哗啦地流着,喜欢吗?跟着老师一同去这条小溪游一游好吗?。

  齐读课题;

  (三)、感知内容,学习儿歌

  1、听,整体感知:

  1)过渡:师:仔细听听课文的录音,听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听录音;

  3)生反馈:

  4)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小溪啊!就像魔术师,神奇极了!

  2、二读课文,熟悉课文

  1)师:想读读课文吗?听清老师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生指读自由朗读;

  3)女孩子检查,男孩子读正确了吗?(相互检查)

  4)男孩子做小老师,也来检查。

  5)每组一人朗读,全班做小老师;(评价)

  3、精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出示冬天和春天时两幅插图,

  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生答:并说明原因;(颜色、季节、特点)

  3)师:冬天的小溪结冰了,滑溜溜,太阳一照亮晶晶。真美!喜欢冬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出示词语:滑溜溜亮晶晶

  师:谁会读这两个词语;(生:约三人读)

  出示鹅软石,这块鹅软石怎样?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生答)

  师:这就叫滑溜溜。能用“滑溜溜鹅软石”说一句完整的话吗?(适时评价)

  出示图片:看!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我们可以说亮晶晶的露珠;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钻石、水晶、蓝宝石、水滴、星星)

  “滑溜溜、亮晶晶”能再说几个和它们相似的词语吗?我会说:明晃晃;

  生:绿油油、黄澄澄、白花花、水灵灵、金灿灿、绿莹莹

  师总结: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表扬自己。让我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入课文第一小节,谁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齐读)

  4)师过渡:冬去春来,小溪弹琴了,丁冬丁冬,好听吗?喜爱春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

  师:读得真好听,三个生字宝宝也凑着热闹听你们读课文了,你认识他们吗?

  生:请小朋友自己学习这三个生字。小喇叭准备;

  (1)生自学

  (2)反馈,

  (3)生当小老师带学。师随机指导

  (4)“琴”——什么琴?

  师: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声音真动听。认识这些琴吗?(图片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

  (5)师:“丁冬”——是象声词,门铃响了什么声音?

  生答:“丁冬”;

  师:还有什么会发出“丁冬”声音?

  生答:

  “丁冬丁冬”敲钉子;

  敲小碗“丁冬丁冬”,

  泉水“丁冬”……)

  师:真聪明!象声词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水声:哗啦;打雷声:轰隆隆;啄木鸟:笃笃;小鸡:唧唧;青蛙:呱呱;)

  字形:换部首(订、盯、钉、顶)

  书写;写三遍;

  (6)“真”——

  提醒学生中间部分有三横。

  小明回答问题正确,老师说,小明真棒;

  今天气温40度,妈妈说:天气真热;

  得到了一张小奖券,我真开心。

  师:春天,小溪弹琴,丁冬丁冬,(生)真好听。

  4、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师:这么美的课文,这么美的小溪,让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的读一读;

  2)生自读;

  3)师: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读了。

  4)谁还愿意来读;(学生个别表演读三至四人)(注意小节之间间隔时间稍长)

  5)女生表演读、男生表演读;

  6)全班齐读;(能背得请背出)

  (四)启发想象,自编儿歌。

  1、师:老师陶醉在你们美妙的朗读声中,谢谢你们!带给我美的享受。冬去春来,春去夏至,小溪又是怎么样的?看,这是夏秋两季小溪的部分画面,它有时平静安宁、有时活泼调皮、有时愉悦快乐、有时深思遐想,根据她的特点,选择一个季节,开动你的小脑筋,也编一首儿歌好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学生交流;

  (五)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六)、指导书写。

  出示田字格中的“丁、子”;观察笔顺;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口头书写。领写员领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

  2、感受傣族人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设计思路

  自主识字,在朗读课文,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认识到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读前要求:

  ⑴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⑵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字音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好听。

  ⑵ 去拼音读生字词,开火车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学生分段抽读,互相评议。

  三、再读,学习新知

  1、再次自读课文并想: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带着问题(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读第三自然段。

  4、看图理解第四自然段:

  ⑴ 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⑵ 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

  5、体会第五自然段:

  ⑴ 老师做动作扮演总理。

  ⑵ 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读中感悟

  1、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忘的( )

  一条条( ) 一串串( ) 一座的( )

  3、词语积累:

  敬爱 鲜红 大红 欢乐 欢呼 开心

  幸福 难忘 水红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4、照样子写句子:

  ⑴ 周总理一手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民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⑵ 傣族人民一边呼唤,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一边一边

  三、写字指导

  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用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构。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 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 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 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 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 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 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 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 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 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 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 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师评议

  1、 整体评价。

  a. 习作态度。

  b. 习作内容、角度等。

  c. 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 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 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 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 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 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 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 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 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 教师相机点拨(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3、 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 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 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 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80页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背6、7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如三七( ),( )十二.

  抢答;并抽问算式的意思.(电脑演示)

  3╳6 6╳5 7╳2 1╳7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根据以前学习口诀的经验.自己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1.准备题(学生制作卡片)

  拿出8张卡片,在第一张上写8,然后8个8个地加,一直加到64,把每加得的数分别写在一张卡片上,按顺序摆好.(课件演示)

  2.观察、并回答.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根据卡片的排列顺序,你能编几句口诀吗?先想想,并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然后在同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其余学生进行较对) (电脑演示)

  1╳8 =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3.课件出示:

  提问:24是几个8相加得来的?

  五八四十是什么意思?

  56是由几个8相加得来的?

  4.揭题.齐读口诀.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8的乘法口诀.(板题)

  三、观察实践,巩固新知.

  1.学生列式,主题图.看第一组有几个人,这是几个8?怎样列式?(学生回答)

  并让学生独立列出2个8,3个88个8的乘法算式.

  2.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指算式,这组题有什么特点?(被乘数都是8,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积一道比一道多8)

  (课件)记住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比如,忘了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谁知道可以怎么办?(想相邻的口诀,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

  3.记口诀.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

  8╳5= 8╳4= 8╳2 = 8╳7 =

  8╳1 = 8╳3= 8╳8= 8╳6=

  4.背口诀,体会一下哪几句最难背.自己重点记这几句.

  5.对口令.师生之间对,学生之间对.

  6.填适当的数.(课件出示)

  7╳( )=56 8╳( )=32 8╳( )=

  ( ) ╳( )=24

  (最后一题鼓励学生用想出多种答案)

  7.数学游戏:摘苹果(课件演示)

  春天到了,我们给果树浇水、施肥,秋天苹果获得大丰收,哪个同学愿意帮助摘苹果。 (可以画一棵苹果树,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写得数,以8的乘法口诀得数为主,也可以有前面学过的题。有6个筐,每个筐上有四道乘法算式,没有得数。每组派一个代表,摘一筐苹果,即算出算式的得数去摘苹果,贴在等号后面,本组同学可以帮助,看哪组摘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学区内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杨林庆

  副组长:王长梅、汪文进

  主任:李序文

  成 员:茅光明、季益波、朱守富、朱仁明、朱正来、方孝祥、

  杨守国

  二、参赛对象

  全学区在编在岗教师

  三、竞赛学科:

  语文、数学

  四、竞赛时间: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语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数学

  五、地点:

  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形式:

  1、竞赛活动分学科、分年龄组举行。

  学科:

  语文、数学

  年龄组:

  男:45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5周岁)与45周岁以下学科组

  女:40周岁以上学科组(含40周岁)与40周岁以下学科组

  2、竞赛内容为本学期个人所授语、数学科教学内容(专职常识、体艺、英语、幼教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在竞赛语、数学科中任选一科)。课题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确定,同年级同学科同一课题。

  3、参赛教师所需的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由中心学校教导处提供,教师用笔自备。参赛教师不准私自夹带任何与大赛有关的资料。

  4、大赛所需的教学设计用纸,由中心学校教导处统一印制。

  5、分学科分年龄段评选设奖。

  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重视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实效。

  2、在岗教师要全员参加这次大赛活动,做到互相学习、比学赶帮,岗位练兵、在职培训,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全学区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者,需提前向中心学校教导处请假、备案。

  3、本次活动要和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起来,要和校本研训结合起来,要和全学区的教师培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要和全学区教师的业务评价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简说】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东方古都,还记得我们上册书中读到的红墙、黄瓦,读到的京剧、茶馆,读到的胡同、四合院吗?它的庄严,它的神圣,它的神秘,它的内涵……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中外读者。北京是个老人,也是个新生儿,它在前进,它在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它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它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

  在《北京亮起来了》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川流的汽车,绚丽的广告、明亮的橱窗、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这“亮”

  不仅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而且还指北京已成为了一颗东方明珠。

  课文开头说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中间描绘了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夜晚的装点,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不夜城”,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结尾用“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总结全文。教学时,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直观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抓住中心句,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言朗读,体会感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学习目标】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北京认识多少呢?能来说说吗?(学生自由谈论。)

  .师:今天,老师再一次带大家去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是集古老和现代于一体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师范读课文,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或图片配画外音)。

  .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师:说说你游览后的感受。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师;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走进北京。我这里有四辆大巴士,这四辆车将带大家去四个不同的地方。但首先得买票。师出示票(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繁荣昌盛、幢幢高楼、)请轻声读读这些“票”,再自行购买一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检票,读对了,才能加人旅游团。

  .师:检票完毕,要上车了。请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四辆车将去哪儿?(生再次读文)

  .确定四辆车的驶向(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自行选择,上车(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3.4.5)。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认读生字,反复读课文,做到读通读熟。

  三、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第二小节

  .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二小节,你在游览长安街时,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并作直观理解。

  .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第三小节

  .读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理解“犹如”。

  .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第四小节

  .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四小节,你在游览商业街时,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它属于小而全,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于没有秩序中又自有秩序,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

  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唤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读资料,体会北京的新变化,感悟“焕然一新”

  第五小节

  .读第五小节,你有什么问题?

  .“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师: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啊!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再见了,古老的北京,再见了,年轻的北京,我们祝愿你的明天更辉煌,更灿烂!祝愿你这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来朗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认记生字。认记方法:加偏旁:烁、辉、煌、幢、府。换偏旁:犹、焕、扮。根据字形编儿歌:太阳落在草丛中,用一块大布遮起来——“幕”,每天要写反文旁绞丝旁真繁琐——“繁”;几幢房子只有一个屋顶——“宫”

  .根据生字编写小短文,把所学生字嵌入其中,让学生读读,而且增加课外阅读量,深化课文内容。如:

  夜晚的北京十分迷人,闪烁的霓虹灯和马路上的街灯犹如仙女脖子上的项链,它们和天上的繁星争夺绚丽的光环。幢幢高楼,临街超市,人群涌动。北京正焕发着青春,展现着活力,北京将揭开新的辉煌的一幕。

  六、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辉”要注意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上下结构的字“夺、宫”要注意上宽,盖住下部分。

  .半包围的字“勾、府”

  要注意里面书写的位置。

  七、实践活动

  读读“我知道”的内容。

  收集资料,当小导游,介绍北京新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课件—图一)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课件—图二)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课件—框架图三)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图四)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图六)

  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图八)

  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图九)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三、学生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刘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课件—图十)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材简析:

  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十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2.【推荐】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4.关于教学设计方案3篇

5.关于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6.关于教学设计方案九篇

7.关于教学设计方案4篇

8.【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十篇

9.【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