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17 09:49: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默读,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

  【教学难点】

  在默读感悟中受到美好童心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方法】

  朗读、谈话、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为什么吗?(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猫,学生感受猫的可爱)

  有一个小朋友,她也很喜欢猫,她的名字叫(板书:卡罗尔),谁能读读?(要求领读,齐读,出示课文插图,认识卡罗尔)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板书和小猫),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校正字音。

  3、教师范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其余生字及我会读图标,各自认识,不会读的向同桌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推荐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3、指名认读生字,交流方法,并组词、说话。

  4、游戏:认真听,仔细想,找字卡──根据教师的讲述、表演,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摆在桌子上:

  ⑴不上不下(卡)。

  ⑵兔子的尾巴不见了(免)。

  ⑶土撒在热水上(垫)。

  ⑷明白的反义词(糊涂)。

  ⑸妈妈做饭的地方(厨)。

  ⑹做一下蹭这一动作。

  ⑺学猫叫。

  ⑻出示绒线团,学生找出绒。

  5、生字搬家:(课件出示组合后的词,指名读,轮流读)

  舒适、软垫、多余、绒线团、糊涂、厨房、蹭着、洛阳、卡车、抽屉、罗汉。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问题。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并作上记号,再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教师辅导。

  3、小组交流,各组归纳出本组意见。

  4、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有趣的语气读,其它学生听后提意见,教师范读。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质疑问难,释疑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关注周围环境,学会和谐相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学习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师生共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再次总结出来。

  4.引导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和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和读音发生变化的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与同桌议一议。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2、学生写启示。念给同学听听。

  3.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 “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二)方法

  教师先向做在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Hi, I’m Ms Wang,接着这位学生说 Hi, Ms Wang. I’m Ann.她/他旁边的学生说 Hi, Ms Wang. Hi, Ann. I’m Ken.以此类推。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展示学生的名卡

  教案点评: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中“悟情,悟理,悟文”。

  一激趣导入。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

  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根据页下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

  3、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过渡语:(由形象到意象)。

  介绍有关背景,为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情。

  2、组织学生活动:

  ⑴ 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⑵ 小组讨论。

  ⑶ 评价。明确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1、过渡语、指导语。

  2、组织学习活动:

  ⑴ 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根据你对这首曲的理解,找出这幅画中与原曲意境相违背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⑵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悠远的意境。

  3、归纳总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过精选典型的意象来达成目的,这首小令是这方面的典范。

  五、迁移拓展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4、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 e) 哺乳(ru lu) 捕获(bu pu) 立即(ji ji)

  2、形近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肺( )

  鱼( ) 枝( ) 虑( ) 柿(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⑵ 文章分别以鲸的__、__、__、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汉字。会写回、因两个生字,知道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课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音画欣赏,入情境

  1、师:同学们,上周末,丁丁和妈妈旅游去了,今天他带来了美丽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想知道他去的是哪里吗?丁丁说,听了这个声音你们就知道了?(播放音乐)

  2、师问:知道是哪里吗?(大海边)想看看大海怎样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他带来的照片(播放相应的图片)

  3、师:你觉得大海怎样?

  二、相互问答,学会读

  1、师:大海真的很美很大,今天老师想介绍刘饶民爷爷写的一首儿童诗给大家,知道诗的`名字吗?

  2、教师板书:海水。请大家大声的读两遍。

  3、现在我们翻开语文书28页,先自己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

  4、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了,那么现在同桌三人一起读一读课文和生字宝宝,注意要互相帮助。学生读书,教师相机指导。

  5、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一遍,看看还不认识的字,能不能马上被你记下来,注意要怎么听呀,对了手指着听。

  6、现在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能来到讲台上指着屏幕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得认真听,等一下老师请人来评一评。

  7、同学们让我们学着他们的优点一起来读课文吧。

  8、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也就是说刘饶民爷爷向海水提了两个问题,分别是教师板书:蓝咸

  9、师:老师现在请女生来问,男生来回答,老师读旁白。(读的很大声,可是大海是怎么回答的呀?(笑着)那我们就再来一次,记得笑着来回答。

  10、男女生分角色读,并询问海水的怀里抱着天,为什么就变成蓝色的呢

  11、教师继续问: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生回答要答出表情。

  12、教师:海那么大,海水那么多,渔人的汗却弄咸了海水?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渔人生活的艰辛)

  三、体会艰辛,认字词

  1、师:老师,真想为渔人做件事,让他们少留些汗,你们想吗?那么现在让我们到海里寻找其中的宝物,给渔人带来更多的惊喜吧!(海里有好多鱼,你们捕到它的时候就大声读出它身上的词语,让渔夫高兴高兴吧)在这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会回和因字的正确写法。

  2、收获这么多渔夫一定很高兴,他在家里也为你们准备了好几道菜呢,让我们去他家做客吧。咦!渔夫家吗,门前有这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生齐读生字。

  4、小朋友们让我们进去吧。渔夫端出一盘盘点心招待你们,猜猜第一个盘子上写着什么吧。教师说字学生猜,什回因汗流笑抱等

  5流了汗中流汗有什么共同点还能说出什么字。

  6、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吧。

  四、拓展延伸,学编诗

  1、师听你们这么有感情的读后,老师觉得自己也能像他这样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写诗了,你们行吗?

  2、老师先请你们看图然后也来编一编诗歌。教师予以鼓励

  3、小结:从你们的问答中,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像个诗人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啊他可能会让你成为一个很棒的诗人哦。

  4、现在让我们一年三班的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遍课文吧。

  5、自由背诵课文。

  五、书写生字回和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争论,也可以表演出来。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附:参考资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10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5.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七篇

6.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7.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9.【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