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5 23:22: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是在学完酸碱盐的教材内容之后,我设计的一节专题实验课,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其中氢氧化钠的性质是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碳酸钠的性质是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物质检验与除杂又是复分解反应应用的知识。为什么要设计成一节专题实验课,因为一直以来,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知识都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不易突破的难点,考察的知识多,对于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加上教师平日教学也较偏重理论讲解,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复习上述已学知识之外,通过专题讨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参与形象的动态实验过程进而突破本课题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应用零散知识解决强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亲历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探究,参与到实验原理的推敲,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处理原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试剂的选择和选择的原因。

  (2),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使组内每个学生服从组长安排,分担不同的操作任务,合乎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分工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与教师评价,修正不足,养成善于反思自己不足,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

  (3),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增强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及除杂所需的试剂并能能设计具体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善于合作品质的培养。

  难点:选择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

  二,说学情: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检验,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于应用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特别是针对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不易突破的难点应用时,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

  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一定的分组实验时分工合作的经验。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本节课,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尽量让生生参与,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配以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小组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我们常会在化学实验室中看到长久放置的氢氧化钠出现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你看到这样的图片,大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想一想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说课稿

  图1

  【展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氢氧化钠长久放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了。

  老师:氢氧化钠可能变质了,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写出它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追问】有关这幅图片,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有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收集学生的问题。

  问题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3、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老师:下来我们依次就这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大家认为检验氢氧化钠变没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使用转化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有则变质。

  老师:好的,那么大家现在已经将检验氢氧化钠有无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了,非常棒!那么怎么检验碳酸钠的有无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组内尽可能多的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步骤用表格画出。老师要求组长做好分工,必须有同学对讨论结果作出记录和讨论完的展示。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设计方案。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处理,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老师走下讲台多听多看,适当引导。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说出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验步骤。(为了让更多小组参与展示,可以邀请一个小组长只说一种方法及对应的实验设计。)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先邀请学生做以评价,教师补充。

  收集学生找到的方法为以下三种

  方法1,根据碳酸盐和稀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O32-+2H+===H2O+CO2 ↑,可以采用取样加稀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检验碳酸钠的有无。方案如下:

  表1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2,根据可溶性的碳酸盐能与含钙钡离子的碱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碳酸钡CO32-+Ca2+==CaCO3↓,CO32-+Ba2+==BaCO3↓,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具体方案如下:

  表2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法3,根据CO32-+Ca2+==CaCO3↓,CO32-+Ba2+==BaCO3↓也可用取样加含钙钡离子的盐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具体方案如下:

  表3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变质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分组实验】同学们分组根据讨论出的方案依次实验,(强调组长做好分工,尽可能多的使组员参与到实验操作中)

  【展示】

  老师:既然大家的结论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完全变质呢?

  探究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教师: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运用问题转化法,分析可知

  完全变质

  Na2CO3

  部分变质

  Na2CO3 NaOH

  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转化为检验氢氧化钠或氢氧根离子的有无,有氢氧化钠就是部分变质。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给予肯定跟鼓励

  老师:那么怎么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取样 加酚酞溶液?

  学生: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溶液,会使酚酞变成红色,如果酚酞加入,溶液变红,则证明有氢氧化钠;无变色,则没有氢氧化钠。

  【学生评价】学生1,同意上面学生的看法(继续邀请学生评价)。

  学生2:不能用酚酞检验,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老师评价】设计实验需尽量考虑周全。

  老师:既然不能用指示剂去检验氢氧化钠,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学生:根据氢氧根离子与Cu2+能产生蓝色沉淀,可用含Cu2+的盐溶液加入,观察有无蓝色沉淀生成。

  【学生评价】Cu2也能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评价,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铜确实是沉淀)

  老师:我们找的方法都不行不通,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了呢?

  学生:一定有办法。

  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究,你们想想,究竟是谁干扰了我们检验氢氧化钠的有无呢?

  学生:碳酸钠。

  老师:既然碳酸钠干扰了氢氧化钠的检验,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它?

  学生:除去。

  【分组讨论】可以怎么除去碳酸钠却又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呢?

  【展示】讨论结果。用含钙钡的盐溶液,不能用稀酸和含钙钡的碱溶液。并说明原因。

  【分组讨论】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以表格形式表达。

  【学生展示】

  表4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2 再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等)

  部分变质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完全变质

  【分组实验】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展示】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拓展】万事相通,如果在生活中,你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除了绕道走,还要勇于清理影响进步的各种阻碍。

  探究三,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杂质的。

  老师:氢氧化钠变质后还能用吗?

  学生:如果完全变质就当碳酸钠溶液使用,如果部分变质就除去里面的碳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使用。

  【分组讨论】部分变质时的除杂方法,设计具体方案。

  老师:选用了什么试剂(含钙钡的碱溶液),为什么不用其他试剂(稀酸或含钙钡的盐溶液)。

  表5

  操作方法

  对应反应原理

  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过滤,装瓶。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2CO3+Ba(OH)2==2NaOH+BaCO3↓

  【分组实验】强调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小结】学生谈收获。

  【布置作业】:1,整理实验报告;

  2,画出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思维导图。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优点:对于图片的分析,创设了真实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具体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高,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也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端正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具备乐于学习、敢于探究、勇于表现自我、善于合作的品质。

  不足:课前对于离子检验及复分解反应中不共存的离子对,让学生多加复习,可一定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一、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课前预习

  四、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五、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六、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韩愈及有关“马”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新课标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教学过程

  1 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 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 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 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 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 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1)5个“也”字句的语气(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疑”和帮助“解疑”。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 精品细读 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 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 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长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这个环节的设置,改变了以往读后感的形式,具有灵活机动性,又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以千里著称

  千里马 伯乐

  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说课稿 篇3

  1.教学对象

  三年级

  2.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能抓住大公鸡的特征和动态,画一只神气的大公鸡。(技法目标)

  (2)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健康的个性,促进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人文目标)

  3.授课间:

  35分钟

  4.主要材料

  教师:收集范例若干、多媒体、小型录像机。

  学生:彩色作业纸、收集有关公鸡的图片、常用绘画工具。

  5.背景说明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创造意向和表现欲望。从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兴趣激发——探索发现——会作交流——表现创造——评议总结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生生的激情引趣、创设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并有意识地观察、分析、讨论、欣赏,从而丰富经验、学会学习,提高艺术素养和美术创新能力。

  《神气的大公鸡》一课,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学会观察、分析、发现大公鸡的特征,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总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本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同学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现为强调语言运用,注重同学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和学科的融合。

  2.单元简析

  PEP教材以每单元一个话题构建全书,每单元按A、B、C三大课型设计。教材因考虑到地区、师生等差别,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和弹性。C局部为选修局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增加或删减。

  二、教材处置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难点确定

  《 Where Is My Ruler?》来自于PEP第二册五单元Part B的对话,主要教学内容为主动向他人借用物品,并做到有礼貌。因为,我始终认为:教材只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一种良好的资源,但决非教学的唯一和全部。教师是在“使用教材”,决非“教教材”。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应该有着自身的思想和见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迷信于教材的布置。

  基于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选学内容“小制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的礼貌用语整合在这节课中作为了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礼貌用语词,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学难点是让同学在生活实际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该句型。

  2、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目标是以同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战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综合行为的表示进行描述的,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学会用英语礼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并做出恰当的应答;

  2) 技能目标

  能用英语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能够轻松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务;

  3)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合作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懂得协助和分享,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4) 文化目标

  了解卡片的制作以和卡片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教法设计

  以课标的理念为指针,根据小同学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开展教学。

  1、 情景教学法

  皮亚杰说过“小朋友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经常分不清虚拟世界和实际世界,他们有着无比丰富的想象。”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干使其表达富有真实的意义,因此,胜利的情景创设能极大地提高同学的参与热情,它对于同学感知、领会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新知引入的环节中,我就创设了因教师忘记带书而去借同学的课本这样一个情景。

  2、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学习就是让同学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胜利,同学在运用中学,为了运用而学,它符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教学任务:安排同学借用yo-yo, 制作卡片等,让同学在玩中学,做中学,画中学。

  四、说同学、学法

  经过近两年的英语学习,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已经养成了初步的学习战略,他们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交际能力.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开展英语活动,参与意识强,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地学习英语。

  因此,我以合作学习的方法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本课中,我组建了学习小组,确定了小组长,一个学习任务安排后,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或组内成员协助下完成活动。这样不同层次同学学习到了不同层次的英语,每个人均有不同层次的收获。这既体现了教学面向全体同学的理念,也把分层教学落到了实处,防止了大班教学中局部同学得不到参与的现状。

  五、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实物和多媒体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由于小同学的年龄和知识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资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中的这些教学手段符合小同学学习英语的特点,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40分钟)

  1. 复习旧知,铺设新知

  一上课,课堂便响起了轻松活泼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小朋友们合着旋律欢快的唱歌。紧接着,老师通过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摆放的说课稿让同学快速说出其方位。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Where is…”和“It’s…”,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同时,优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变化能吸引同学,为本课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朋友们自然地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好认知准备。

  2. 设计情景,出现新知

  复习完后,教师准备上新课了。但是同学们却发现老师满脸焦急,四处在寻找东西。原来,老师忘记了带来教材。怎么办呢?课得继续上呀!此时,同学们关注着事情的处置,完全投入到老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而老师掌握住这最佳时机,走进同学中,问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书吗?)本课新知的引出顺理成章。同学通过情景悟出其义,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创设情景,悬念引出新知,这符合同学学习语言的规律,它对同学感知和领悟语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同学的参与热情,师生的情感在小朋友们的踊跃借书中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反复操练 巩固新知

  在老师通过借书引出新知的同时,也让同学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同学的语言输入量。接着,老师拿出一个溜溜球,蠢笨地玩弄着,总也不胜利。在老师的示意下,小朋友们都争相想上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展示自身玩溜溜球的技术。因只有能熟练说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机会上台,所以同学们学习很有热情,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协助,虚心向老师和小组长请教,力求快速学会新知。

  教师在这个局部先全班操练,再个别展示,然后小组互相协助、练习和运用,循序渐进,注意同学操练的“面”和“度”,使同学由不会到会,继而熟练掌握,为下一步语言的综合运用做好准备。诚如托尔斯泰所说:“胜利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的,而是激发同学学习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明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并表达对大师的崇敬之情。一来可以从写作的角度鉴赏文本,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二来可以从从育人的角度观照文本,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课文中精彩生动的人物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同情怀。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四、说教法与学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自读课文必须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这里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再者结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此我设计了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探究等教学方法。

  比如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运用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熟悉文本,也让学生学会作旁注的学习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从《少年中国说》中截取一段,请学生集体朗读,从而转入对梁启超的介绍和讨论,继而引入梁实秋的文章。

  这种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设置情境来导入,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

  2、整体感知

  语文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刨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一环节具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课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语句;其次全班分组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最后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演讲稿(整齐美观)——认真细致,有才华,有修养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开场白(独特)——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态、动作(敲打秃头,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叹息)——博闻强记、自由洒脱、率真

  3、细节评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一环节具休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细节描写;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怀。

  4、课堂小结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知识总结,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刻画同学的形象或者写某一位老师的讲课等。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必备】说课稿集合5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集合8篇

2.【必备】说课稿集合九篇

3.【必备】说课稿集合6篇

4.【必备】说课稿集合八篇

5.【必备】说课稿集合7篇

6.【必备】美术说课稿集合10篇

7.【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8.【必备】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