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4 21:53: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的需要。

  2、学会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学习作者言之有序。

  4、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解怀丙说的:“让我来试试,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做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以趣激趣。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把兴趣比作“炸药”,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里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索知识和认识一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这节课我采用故事导入,故事讲完了,我又故设悬念,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把大家逗乐了?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自读课文,就能找出和尚说的话。

  (二)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课文时的“初读”。理解分析时的“细读”。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使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和尚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工作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说、体会,便落实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本,从而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在学生的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如1、2自然段的学习,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你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最后再请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在齐读一遍后,看了录相,然后请同桌之间将这段内容互说一遍,从而促进了同桌之间的互助学习及交流。

  (三)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例子,所以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铁牛到底怎么捞上来的,请同学们自己回去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再有没有比和尚更高明的办法?或者你认为和尚的做法还有哪些弊病。从而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说学法。

  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采用个别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其次,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始终把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通过小组内的读书、思考、讨论,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读,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和尚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精读,深入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项准备工作,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领悟作者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

  (三)练说,促进能力转化。学了第3段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请同学们就你做过的某一件事说一句或几句话,可以用上课文中这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样既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又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四)动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下午回去自己动手做实验,边做实验边想:你有没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铁牛捞上来?第二天再给老师汇报。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17、捞铁牛

  “叫水送回来”

  潜水摸牛

  准备工作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牛绑架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2、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3、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让学生想象春笋在春天里生长的样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读书有感而发。

  2、读书指导三步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指导读书时分三步:

  (1)重视初读指导。在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上下功夫,要留出时间耐心指导,保证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读的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点燃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春笋》的课上,,让学生来“听范读,想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针对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让他们扮“春笋”,角色得到转换,想象也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然,他们的表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笋的顽强品质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对春笋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读非常到位。

  (3)鼓励欣赏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

  “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教师及时鼓励点评,激励学生充分的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读一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得到知识能力的提高。

  2、演一演。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使学生再读中感悟,演中提高。

  3、画一画。课文图文并茂,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感受春笋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通过识字1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气候变暖,小草、树木都发芽了,百花竟相开放,春姑娘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植物在春天是怎样生长的。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植物?(多媒体出示春笋实物图)学生齐答

  2、板书课题:1 春笋(学生认读,正音)

  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春笋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配乐)。想一想:春笋是怎样出来的?又是什么样子的?

  (2) 生自读课文

  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好了以后,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检查初读。

  (1)、幻灯片出示生字。

  Sǔn huàn xǐng xiān mào hè wá zhǎng

  笋 唤 醒 掀 冒 褐 娃 长

  shēng chōng pò kuài wài yíng xiào jié zài

  声 冲 破 块 外 迎 笑 节 再

  A、自由读。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C、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春笋 唤醒 掀翻 冒出 浅褐色 娃娃 冲破 石块 迎着 笑声

  A、 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开火车读 D齐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过渡:大家读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春笋出来了吗?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

  2、(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

  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名说)板书: 冲破 掀翻 冒

  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唤起情感体验,人人动脑,动口,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满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本领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2、)指名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教师适时点拨。

  (3)、教师再次感情朗诵§1,学生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春笋。但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在干什么?

  (师:“春天还没来到,地面上还找不到可爱的春笋娃娃。他们在哪里呢?奥,他们在地下睡觉。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安静睡觉。”

  (教师巧妙的描述让全班同学进入了角色,教室里一片寂静。)

  师(过了片刻,再声情并茂地朗诵§1):“一声春雷,唤醒了……”(略)

  (学生们都用动作形象地再现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4)、齐声感情诵读§1。

  (二) 、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多媒体出示春笋图: 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指导学生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你看到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读读看。

  (4)、多媒体演示。

  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咧着嘴笑得多开心啊!它们仿佛在高兴地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开心的语气)板书:迎着笑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导读,师提示:朗读时,一声比一声读得高昂,且富有节奏感,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齐读。

  (三)、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想象:假如你就是一个春笋娃娃,你会怎样破土而出?你如何在春风中纵情欢笑,在春雨中放声歌唱,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1)、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画面,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总结

  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板书:不怕困难 顽强生长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齐背课文(不熟的可以看书)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全课生字认读。

  2、请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写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节、声、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节:草字头。“节”的横折钩的下面部分不能与竖笔齐。

  笑:竹字头。第七笔是撇。,“声”的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土,师范写

  (2)“外、冲、块、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师范写

  (3)写“再、迎”时要注意笔顺。师生数笔顺 。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读写姿势。

  三、迁移练习

  (1) 用春字组成词语并抄下来

  (2) 填空:

  一声春雷,唤醒了( ),唤醒了( ),唤醒了( )……

  四、实践活动

  根据书上的插图,画一画春笋的样子,也可以画一画春天的小草,麦苗,树林等,也可以试着在画面上写几句话。

  说板书设计:

  1、春笋

  冲破 掀翻 冒

  迎着笑

  不怕困难 顽强生长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将军饮马”问题》。这是中考考察的热点,连续几年来在填空题、综合与实践部分均有考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建立在轴对称的基础上对数学史的一个经典问题——“将军饮马”问题进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是中考第二轮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因此,学生已经对轴对称等变换进行了复习,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储备。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好,此前虽有涉及最值问题,但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问题,仍会感到吃力,个别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

  鉴于此,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以及八大核心素养要求,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将军饮马”问题的四个基本模型;(这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能利用模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解决“将军饮马”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建模、转化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这体现了“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体现了“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利用基本模型解决线段和最小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四、方法与策略

  教师的教法:为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整堂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将军饮马问题”进行改编与设计,相同背景,不同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熟悉掌握三类基本模型,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突破本节课难点,在每一个模型后立刻跟踪练习,对问题的解读、分析、解答、释疑,教师尽量都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担任主角,在和教师就问题进行辨析和探讨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对最值问题的理解,力争做到能尽快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从而分析与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法:为突破难点,简单题采用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方式,中度题采用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方式,拔高题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模式,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合作探究——中考链接——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对于第一环节,以“将军饮马”的故事引入,成功吸引学生眼球,将其思维聚焦在课堂上,为课堂增添色彩。在此环节,学生能够切实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第二环节根据层层递进的故事建立三类基本模型,在每个具体模型后紧跟相关练习。第一类是最常见的模型“两定一动”,较为简单,可以让学生抢答,第二类为“两动一定”,这里涉及两个模型,第一个是利用“垂线段最短”的原理,第二个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难度系数均有所增加,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课堂交给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学案上解题过程并分享解题思路,获得全体师生的鼓励及肯定,第三类模型是“两动两定”型,是第二类模型的拓展提升,可以适当给与学生提示,相信他们能够一点就通。在中考前夕,适当给与学生肯定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第三环节是中考链接,该题是20xx年陕西中考真题及副题的有机组合,通过提出问题,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设计,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分解降低难度,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问为难度制高点,因此在PPT中制作动画,直观的引导学生利用模型3解决问题。在课后小结中,学生可以大胆讲述自己的收获。最后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两道思考题,第一个是跟踪练习的变形,第二个是20xx年中考真题的变形,目的在于查漏补缺,一题多变,在变中寻找不变的数学模型、数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分为两大块,左边为模型展示区,右边为学生老师板演区,这样时刻提醒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录;也可以锻炼学生规范书写,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以上是我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4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望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及合作伙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的采集“花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氛围里,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然后交流收获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读出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步:

  (一)谈话导入生质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生可能会提:为什么望月,望月时想了什么,望月时说了些什么……此时,师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果让你来写望月,你会写什么?生可能会说:月夜的美,月的传说,想念亲人,借月抒怀,月亮的知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分4步完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肯定会说是小外甥那么老师可以再问,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问:学生基本上能答出是个爱积累、爱幻想。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

  4、交流。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了学生的读书情况,教师也可以相机板书,真是一举多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是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总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合作伙伴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前面是小组自选目标自学的,那么,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择的教学目标来细细品析写目的句子和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句子:月亮叫醒我,月亮是天空的眼睛,月亮围了……让学生谈体会,并把这种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表现出来。另外,课文写月的诗句很多。有“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让学生充分朗读,并补充。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群体的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1、当堂训练——找童心。

  在这一课里,学生能充分领悟到“小外甥”的童真童趣,自己的那份童真童趣也呼之欲出,所以可设计“寻找童心”的作业。让学生由以下事物发挥想象。

  例:萝卜 ——太粗心,捉迷藏时忘了把小辫子藏起来了。

  太阳——

  闪电——

  老师——

  树叶——

  2、课外作业——赛诗会

  因为这一课涉及到的诗句很多,所以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收集描写山水星月、春夏秋冬、花草树木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办古诗专题的手抄报。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一节课主要写小外甥的爱积累、爱幻想的特点,而“爱积累”是通过背诗反映出来的,而爱幻想是通过对月亮的想象反映出来的,所以,我的板书这样设计的:

  背诗——爱积累

  叫醒

  眼睛 爱幻想

  困了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限,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 说目标。

  1。要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 说学清。

  学生已经学过10 以内数加减法和20以内个数的认识,那张我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不会很难,终点是引导学生算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 说教法。

  情景演示与同桌交流向结合。

  五、 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首先厨师运动会场景,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提到饮料图,老师引导:盒子里有几盒饮料?盒子外有几盒饮料?那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请同学们先仔细想一想,举手汇报。

  (二)探究新知

  这时,学生可能有三种答案:

  1、 数一数的办法。1。2。3。4。……13。

  2、 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

  3、 先放进一盒凑成10,10加3得13。

  那怎么列算式?

  9+4=13

  现在我们没有饮料,可以先用小棒来代替它,用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9盒加上几盒就是10盒。那拿走盒子外边的1盒还剩几盒。(3盒)10和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那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 ,10加3就是13

  现在把咱们计算9+4=13的方法再说一次,和你的同桌说说,互相纠正。

  六、 说练习设计

  做一做1。2。3。题,是学生掌握算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层次。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口算9加几的算式。

  七、 说板书设计

  9加几

  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 ,10加3就是13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红领巾”心灵美》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通过描述少先队员助人为乐、遵守秩序的三个小故事:汽车上给抱娃娃的阿姨让座;扶滑倒的老公公;游公园时自觉遵守秩序,突出“红领巾”心灵比花儿更美。教育同学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优秀的“红领巾”。

  二、说学生

  由于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把学生分为三类。A类学生轻度智障,有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B类学生中度智障,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认知水平、理解事物的能力较差,能参与课堂学习,与老师交流表达能力不强,书写能力一般,朗读缺乏完整性。C类学生重度智障,语言发展、认知水平、理解事物等能力滞后,只能跟读简单的生字、词或短语。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智障学生智力发展迟缓、水平低下,我制订了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类学生:1、学会观察思考,并能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2、会认读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3、知道生字的结构、笔顺。4、认识部首“见”。B类学生: 1、学习观察思考,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字音。C类学生: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能跟读生字。

  (二)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身为少先队员,我们就要热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锻炼身体,乐于助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读生字,理解字义,知道字的结构及笔顺。

  难点:会认读生字。

  五、说教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等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情感教育,引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出示红领巾,让学生了解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戴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保持红领巾的荣誉。通过演示行队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课件辅助,探索新知

  出示课文中插图的课件,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他们说出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出示文本,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最后引出文本里的生字宝宝。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字形,帮助学生熟记生字。通过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的方式,使学生巩固掌握生字。

  (三)、回归文本,朗读品味

  在学生掌握了生字的基础上,再来回归文本,朗读诗歌。

  (四)、轻松游戏,巩固新知

  通过开火车,摘苹果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可以玩得开心,体会到学语文的乐趣,而且还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所以板书简洁,把这节课要认的字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律动教材第一册中的歌表演《上学歌》,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再现了小朋友在上学途中的所见所想,在面对即将迈进的新生活感的愉悦的情绪。这首歌曲是C大调四二拍节奏的,节奏是以XX XX /X-/为主的形式。由于一年级的聋生识字量还很少,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利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与歌词的学习。让学生能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在校已经经过了半年的学习的,对本课的节奏型不是很陌生,但学生听力障碍,所以对节奏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二说教学对象:

  我所教学的是一群听力障碍的学生,这娟秀孩子中有残余听力的,也有完全丧失听力的。在此请允许我以我校聋一班的学生为假想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聋一班有10名学生,3名协调能力好,理解能力好的孩子;5个能力中等的孩子;还有2个是多重残疾的,也就是他们在除了听力障碍外还伴着智力和肢体障碍。所以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聋校律动教学大纲中要求:“??发展聋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残余听力和语言能力??”又根据新课改聋校律动课的教学理念:体现童心童趣、艺术展示自我、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为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上学歌》的节奏,基本上能看着节奏谱打出节奏;学习上学歌的基本动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2、 能力目标:会有节奏地读歌词;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聋生的动作表现力;锻炼学生正确的发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应当是:学会创编《上学歌》的舞蹈动作,难点是掌握本课的节奏。

  五、说教法和学法。

  大纲提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上学路上的情境,再用讲授法,引导法,把聋儿带入情境中去,用示范法教学《上学歌》的基本动作,用引导法引导聋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律动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发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他们的感受。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聋生很入情境,我将会改变以往半圆形的教学队形为纵队的队形,并且准备一些书包、上学路上的录像片、课件、节奏谱等等。在上课前让一些有残余听力的聋生趴在音箱上听,感受旋律与节奏。

  七、说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改聋校律动课的教学理念:体现童心童趣、艺术展示自我、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我想在学习完节奏和歌词后,让学生能够自己创编舞蹈动作,用学生自己的动作整合成一个舞蹈。本节课重点只教学第一段,第二段的舞蹈创编留在课后做为延伸。

  八、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节奏的学习和训练、舞蹈动作的创编与整合、表演与展示。

  上课前我先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让学生听音乐,与他们闲聊。

  (一)节奏的学习和训练。

  1.出示节奏谱,大教材出示。

  XX XX / X-/ XX XX / X-/ XX X / XX X / XX XX/XX XX/ X-/ X-/

  为了增强节奏中强弱拍的直观性,我采用了大书包和小书包的排练来表示强弱拍,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强拍与弱拍。先让学生看节奏谱,偿试着自己打出节奏,看学生有什么不足的及时进行纠正。在学生基本掌握之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巩固节奏,例如:XX用小跑步,X用走步,X—用蹲来表示等。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个节奏之后,让学生加入歌词,让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这里有节奏地读歌词有助于巩固节奏,也有利于后面舞蹈动作的创编与整合的进行。)

  2.舞蹈的创编与整合。

  上一个环节结束后,请学生看录像(事先录好的,聋生们在上学路上开心的聊天的场景,与歌词的内容尽量联系起来。),“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谁来讲一下自己在上学的途中的心情呢?”“平时你们在家没有人可以聊天,一到上学就会有同学,老师可以一起玩,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那谁能把刚才我们说的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此时谈话的高潮时,学生已经放松下来,敢于表现了),设想一:学生用一些自然动作来表现,老师引导着和学生一起把这些自然的动作变成舞蹈的动作。然后再根据歌词一句一句地有节奏地配合起来。设想二:如果学生还是不能表现出来,或者动作单一,老师在这里(未完待续)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幻灯片动起来》,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学法、教法。

  首先我来说教材: 内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第五章PowerPoint 中的通过使用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的教学内容。

  本章是围绕制作多媒体作品展开的,前面已经学习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和给幻灯片添加多媒体奠定基础。

  从本课教学知识的内容看,只给出了知识点,没有具体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的枯燥,根据以往的经验,本课可以在10-15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们知道,自定义动画包括进入、退出、强调、路径四种类型。那么,如何设置动画效果。这就是本节课的 .由于自定义动画每一种类型的动画包含几十种动画效果,四种类型就有上百种动画效果,并且因为其中的一些动画效果可以无限改变,那么动画效果的数量就更多了。我们中职的学生往往会给幻灯片的各个对象设置很丰富的效果,结果造成整体效果杂乱无章,使人眼花瞭乱。因此, .下面说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目 :

  知识目标:

  1.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态效果

  2.使用自定义动画修改动画顺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接下来就是如何教与学的问题:

  我是如何做的呢?

  中职的学生对于制作动画效果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指导:

  1、小步子、多练习

  2、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

  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

  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5、知识的迁移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打开上节课美化好的《美丽的家乡》幻灯片,我再通过大屏幕投影设置了动画效果的《美丽的家乡》幻灯片。问学生,这张幻灯片与你们的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比,反生强烈的反差,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能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任务一:使用自定义动画给照片添加动画效果。首先在老师的提示下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

  A、与同学交流

  B、向老师求助

  【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了上述操作后。

  问:大家想过可以使多个自定义动画效果能一起使用吗?我们试一试。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能利用多种方法来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揭示任务二:多个自定义动画设置同时使用的动画效果

  (天空闪烁的星星添加放大缩小、()忽明忽暗的强调效果)

  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示范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问:

  你能通过自定义对话框改变动画的播放顺序和播放效果吗?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

  任务三:通过自定义对话框改变动画的播放顺序和播放效果

  用到了更改删除重新排序按钮

  要求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对话框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展示优秀作品,让作者说出设计的意图。通过全班共同评让顺利完成任务的同学示范讲解,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设计的目的】让学生在自学后有一个交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让没有完任务的同学掌握方法。

  3、 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四张幻灯片中的一个,设置感兴趣的动画效果。

  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画效果的灵活、合理的运用。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问: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前面所学的零散知识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提醒学生要灵活、合理运用动画效果。

  5、 知识的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让幻灯片"动"起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制作一系列的幻灯片,并设置动画效果。

  附板书:

  方向

  设计理念: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2.有关说课稿范文四篇

3.【实用】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4.【精品】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5.【必备】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6.【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7.【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