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0 09:59: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课稿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营养要均衡》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三课,是在学生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和了解了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对前两课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对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今后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本课中,要引导学生拿自己一天的食物搭配与科学的膳食“宝塔”比较,从而逐步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搭配膳食营养和制定自己的膳食营养原则,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全课分为两部分:

  1、营养均衡的标准;

  2、搭配膳食营养。

  二、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生活比较优越,他们大多不关心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喜欢就吃,不爱吃就不吃。普遍存在对食物的加工过程不甚了解;对必须吃具有“均衡营养的食物”不够重视;对怎样吃到“均衡营养的食物”也不够了解。因而,经常出现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不可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进而过渡到为了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必须要营养均衡。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初步了解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探究理解食物“宝塔”结构图,学会合理搭配食物,让学生知道只有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五、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增强健康生活意识。

  六、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图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食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想)都有什么?各种美味佳肴,老师看的呀都垂涎欲滴了,这么多食物中,你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爱好,有时候是因为里面含有营养,是吗?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

  谁来说说它们各自都有什么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大屏幕显示各自的作用。 师:我们只需要一种营养成分行吗?(不行)每一种营养成分都有各自的作用,每一种成分都需要,那我们要摄取多种营养成分要怎么办?

  生:(举手发言)

  师:那摄取食物时吃的太多好不好?为什么?那吃的太少了呢?(都不好)我们摄取营养成分,要讲究科学。为了吃的更健康更科学,要把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营养要均衡。(板书:营养要均衡)

  (二)探究新知

  1、食物分类

  根据营养成分的主要含量,把食物分为5大类。(屏幕显示:五谷杂粮类、水果蔬菜、肉类和蛋类、奶类和豆类及其制品、油脂类)学生齐读。我们最常吃的是哪类?吃的最少的是哪类?学生根据生活习惯回答。

  2、建立自己的食物宝塔

  根据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把这五类食物建立成一个食物宝塔,你们想不想试试?(想)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食物宝塔的形状,你们仔细来观察下,有什么发现?(预设:每层放不同的食物,最大的那层放我们吃的最多的食物,最小的那层放我们吃的最少的食物;宝塔分5层,第一层到第五层是越来越小的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食物宝塔,在上面填一填。(2分钟左右) 师:请大家汇报一下,你填写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填写? 指名学生汇报。

  师:我再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要倾听,从他们的回答中有什么发现。 生:(预设:每个人都是油脂类放在顶层)

  师:看来大家在平时油脂类吃的最少,所以放在第五层。那么其他几层一样吗?(不一样)

  3、营养均衡的标准

  看来同学们对其他几种食物有一定的分歧。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制定了一份健康的营养宝塔。你们看看大屏幕,是什么?

  生:第一层,五谷杂粮。第二层,水果蔬菜。第三层,肉类和蛋类。第四层,奶类和豆类及其制品。第五层,油脂类。

  营养要均衡教学反思

  师逐层分析。

  师:把自己填写的食物宝塔和科学的食物宝塔比较下,你认为你的饮食科学吗?你认为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同学们都发现了平时饮食中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回去要进行改进。,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么样搭配才能让我们的营养更全面更均衡呢?

  生汇报,师关键字板书(预设: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1)哪类食物能提供能量?(五谷杂粮)(2)哪类食物能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肉类和蛋类)“(3)哪类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蔬菜水果)那么我们一日三餐有个特点是什么?早上为什么要吃好?

  (三)知识内化,课外延伸

  (1)评价一位同学的午餐

  那么下面啊,我们看一下,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位小同学的午餐,大家评价一下,你们觉得他的午餐吃得怎么样,科学吗?

  生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评价。

  (2)设计一份晚餐

  老师这里还有一份菜谱,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一份营养晚餐,你们可以吗?(可以)好,那么在设计之前啊,我们看下要求,我们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小组根据要求设计大家都喜欢吃的晚餐。

  汇报交流。

  (四)总结

  我们每一餐都要注意营养要均衡,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

  3.营养要均衡

  荤素搭配

  多吃水果蔬菜

  不挑食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活在东海里的鳖述说大海的辽阔后,感觉自己很渺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说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

  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寓意:什么样的快乐是大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读来体会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说教学】

  文章通过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来表现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这是课文的重点,课上以质疑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读自悟并质疑

  自读后让学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有老师解答。重点解答:“千里之遥、千仞之高、两腋、瞠目结舌”等的意思。归纳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二、运用朗读的多种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感情

  (1)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具体表现青蛙快乐的句子,指导学生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 (快乐、骄傲)联系起来读。

  (3)要求学生找出动词,体会“躲、托住下巴”的好处。指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同时指出“安然休息、绵软舒适”要轻读,训练学生朗读时有轻有重,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快乐与骄傲。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1)指名让学生读鳖的话,质疑:为什么鳖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读懂鳖的话,思考这个问题。

  (2)通过鳖的话,我们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大海真的好大啊!

  (3)师提问: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四、创设情境,学习古文的朗读方法

  (1)利用配乐师范读古文,让学生体会其韵味。学习朗读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2)指名让学生读,作出评价。

  五、拓展性延伸,体会寓意

  (1)师总结:庄子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2)今天海鳖又带着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见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

  【说个性化设计】

  《井底之蛙》教材要求一课时完成,而本课内容较多,如何使上课的结构安排得紧凑,合理,又能突出重点、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一张卡片:( )的青蛙,开始学生能填出“快乐”、“渺小”等词语,等这篇课文学完了,引导学生填出“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孤陋寡闻”等词语,这篇课文的寓意学生就能明白了。这张卡片这就一根线,把文章前后内容串起来,节省了时间,又直观明白。

  【说效果】

  通过质疑解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体会文章寓意。加强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卡片的设计使上课的结构更紧凑,更合理。

  (一至六略)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寓言、说寓意”。师出示课件:图片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拔苗助长》(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滥竽充数》(没有真才实学)

  (学生先猜一猜图片讲的是哪个寓言故事,再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做游戏的形式轻松、活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学习;二是通过游戏中“说寓意”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复习一下寓言故事的特点(每个寓言故事里都包含一个道理),从而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师小结: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并且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并记住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蛙”(板书课题,“蛙”用红粉笔写),齐读课题。

  请问“之”是什么意思?(的)整个题目的意思是?(井底的青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文围绕着这只井底之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难认的字多读几遍;②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2. 检查预习。

  学习课文内容之前,老师要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查吗?课件出示生词,指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重点强调:“涝”和“旱”是反义词

  解释:“商汤时代”和“夏禹时代”(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之后老师进行讲解:汤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带领他的族民建立了商朝,汤统治商朝13年,在他统治商朝的时期就是商汤时代。)

  解释:“夸耀”和“瞠目结舌”的词义,并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夸耀——炫耀)(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3. 出示句子,找出多音字。

  (1)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2)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指名读一读句子,师问:你从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多音字“没”

  m(浸没)

  没

  méi(没有)

  同学们把生词预习得非常好,相信你们会把课文学得更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在预习课文中可以自学生字新词,所以课堂中不需要在识记生字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这一环节我采用检查生字预习情况的形式来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义,并通过找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补充相关资料的方式来理解词语意思,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为后面其他教学环节节约一些时间。]

  (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 有人说朗读课文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你想不想也来展示一下自己优美动听的朗读声啊?(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评价预设:你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不错! 你概括的比较完整,很好! ??)

  3. 下面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再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住在浅井中的青蛙对来自东海的鳖( )说:“我在( )的生活真快活!”鳖向青蛙介绍了( )的景观,青蛙听了后,觉得自己( )。

  学生根据温馨提示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起来说。

  4. 那么课文中那些段落写出了井底之蛙生活得非常快乐呢?(指名回答或者一起告诉老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5. 你从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井底之蛙生活得非常快乐?他快乐到了什么程度呢? 你又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重点强调:“夸耀” 、“独占” 、“极点”

  6. 师小结:从这段的描写中我们仅仅可以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快乐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它很得意、很骄傲??)

  7.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来?

  重点强调:“夸耀” 、“没有谁” 、“极点”

  8.出示课件:

  井底之蛙对东海之鳖( )地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

  你能不能换个词语来说一说?例如:描写井底之蛙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得意洋洋、眉飞色舞、张牙舞爪、神气、兴奋、骄傲、自大、炫耀??)填好之后再进行品读,体会井底之蛙的快乐。

  师小结:看来敢于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9.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体会到了井底之蛙的得意、骄傲和自大,那么你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出得意、骄傲、自大、快乐的语气。(生自由品读)先指名读,后齐读第一自然段,听一听哪只小青蛙读得最得意、最快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井底之蛙的快乐、得意和骄傲,并能把自己的体会绘声绘色的读出来,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

  10. 这只井底之蛙一直这么快活骄傲吗?后来怎么样了?(听了东海之鳖对大海的介绍后,觉得自己很渺小)那么东海之鳖是怎样来介绍大海的呢?

  课件出示:大海图片及古文内容,师配乐范读古文。

  11. 从课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中东海之鳖说的话。

  解释“仞”(仞是长度单位,一仞有七八尺,千仞就有好几千米)

  想知道鳖所生活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播放大海的一段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深远和丰富多彩。看到东海之鳖所生活的大海如此的丰富多彩,你想说点什么?(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播放大海的影像资料可以把东海之鳖所描述的大海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海的辽阔、深远和丰富多彩,从而和井底之蛙的那一口浅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进而体会井底之蛙听了东海之鳖的话后会有怎样的反应,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师总结:所以井底之蛙听了后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让我们一起读东海之鳖说的话,记住他对井底之蛙的教诲。(生齐读东海之鳖说的话)

  12. 东海之鳖的一席话说得井底之蛙瞠目结舌,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所欲言,预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骏马中有骏马,能人中有能人;??)你想把这个故事送给什么样的人?(送给那些盲目自大、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目光远大、谦虚好学、不自大??)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这样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体会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体会出文章的寓意,二是为了指导学生怎样组织语言去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但愿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的心里,让你的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让你更好学,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五)拓展文本,读写结合。

  小练笔:以“东海之鳖对住在浅井中的小青蛙说:‘我生活在海里真快活!’”为开头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作业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对文本进行拓展,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体的支持和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安排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之后,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再呈现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行为特点和意义。

  2.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后进行,课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一般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并视频播放“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示范实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鹅在水中游”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优美诗句,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动物行为的美。继而转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丽景观,各种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丰富多样,使人着迷。从而激发学生的对生物奥秘探究的兴趣,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动物的行为

  “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和课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先对动物的行为概念和类型(例如:觅食行为、争斗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有个粗略的了解。

  第二步:再通过指导学生观看每一段视频介绍后,让学生讨论动物的这种行为的特点和动机,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表现的行为类型的特点和对生存繁衍的意义。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三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其他动物行为类型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一步:引导学生总结上面列举的动物行为的实例以及视频的解说,从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又分为哪几类。

  第二步:通过“资料分析1—5”,进一步讨论分析获得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上述有关动物行为实例类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顺理成章地指导学生从动物行为的动态过程、与环境的关系、行为的结构基础等方面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4.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探究活动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在本节课堂上,通过演示“蚂蚁的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作出的假设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计划最周详可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步:播放视频“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范例,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第三步:让学生课后再对探究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并实施。

  第四步: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和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

  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学生的假设,有利于认识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和课件)

  作业练习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使学有所用。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音乐唱游课《走出阳台》。

  本课我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都是好朋友》的第二课《走出阳台》。本单元是以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为主题,而《走出阳台》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小朋友渴望交流、渴望友谊的心情,通过学习,希望孩子们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一方面,通过学唱歌曲,参与活动,使小朋友懂得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加自信心、增进友谊。另一方面,学生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即兴地创编歌表演。孩子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及游戏竞赛,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合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会歌曲《走出阳台》。教学则是难点是创编歌的表演。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发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灵活运用课件的效果,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收知识、培养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练习、自编自创、愉快游戏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学唱新歌,编创活动这三部分组成。

  首先我会以师生共同律动开始本课。律动的歌曲为第一课时所教歌曲《看谁学得像》,以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复习歌曲的目的。

  紧接着,我会用提问的形式导入新歌学习的环节:“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都是怎么玩儿的?有没有和小伙伴到户外玩耍?” 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

  接着我继续向同学们发出指示:“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玩的?”顺着疑问,我又向同学们出示课件,让同学们欣赏画面,创设情景。(课件背景音乐为歌曲《走出阳台》,并随音乐节奏自动播放一些小朋友在阳台上认识和走出阳台,在屋前草地上互相玩耍的画面。)

  看完课件,让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分组模拟画面中的情景玩耍,教师发情景道具,在游戏的过程中播放范唱音乐,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歌曲旋律。模拟游戏以后,我请同学们伴随着轻松的歌曲拍手,出示大谱表,在谱表上标记出拍手的记号。再一次让同学们聆听、感受。接着,我带领同学们分组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老师给予同学们充分的肯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展示。最后,把歌词带入旋律中进行演唱,边拍手边歌唱。

  “小朋友的歌声可真好听!老师想看看你们精彩的表演,行吗?”教师以肯定的语言过渡编创活动环节。教师提示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活动,课件播放比赛规则:分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歌表演创编比赛,优胜组将获得一份神秘的小礼物!同学们分组创编歌表演,然后分组展示创编成果。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评、小组互评与师评,进行奖励。

  在以上环节中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启发、感染。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感受了欢快的音乐,使他们懂得了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从而更加热爱幸福生活,热爱集体。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章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本单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小节,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二、教法

  1、教学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2、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具

  激光器、硬纸板、大头针、平面镜、量角器、计算机多媒体

  3、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反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教法实施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莅临紧密联系实际。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知识要点: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业。课本58页练习1和学习达标训练

  三、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那么人为什么能看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

  (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

  一“点”:入射点O

  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

  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

  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

  两“角”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②让学生观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此现象说明:“两线分居”。

  ③让学生根据现象和测量填充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现象规律: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2、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3引申:法线既是镜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4、应用:①求角(随堂教师举例)

  ②作图

  (四)光的反射类型:

  1、对照课本4——16中的a、c两图分析说明特点:

  镜面反射:①反射面平滑②入射光平行,则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①反射面粗糙②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各个方向。

  2、强调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举日常生活中两种反射的事例,并加以解释。

  ①看电影

  ②黑板反光

  ③雨后夜晚走路

  五、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较差,在整个教改氛围比较浓厚的熏陶下,老师利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1)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一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25号。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材过程的预设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这是一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澜、瑕、翡、峦等生词,理解并积累波澜壮阔、无瑕、峰峦雄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把握文章大意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培养学生通说读写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并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会利用导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用朗读感悟情境,用声音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第二,我会采用“读、找、品、诵”为主要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促悟,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课前,我会这样导入,先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揭示课题《桂林山水》。接着再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等等。在这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使他们进入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讲解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由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会要求学生先听教师的配乐朗读,用声音渲染情境,尽量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在这过程当中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和将文章分段。接着让学生自己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句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在教室不断点拔得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共分为三大段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ai ei ui》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中包括韵母教学和儿歌教学。本课是第一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渗透发音方法。

  2、会认读“ai、ei、ui ”的四声。

  3、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的书写韵母ai、ei、ui。

  (二)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复韵母ai ei ui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学生容易发成两个单韵母的音,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四声及标调方法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给ui标调作为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次复韵母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清楚地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流利地发好这三个音。在教学中我采用提示、设疑、讨论、游戏、电教媒体等方法来教学本课。

  本课所运用的教具有:拼音卡片和多媒体电脑PwerPint。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篇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教学本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认读单韵母和声母,将单韵母卡片粘贴在黑板上,使本来枯燥的复习变得趣味盎然,然后让学生分类,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学习ai

  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将单韵母卡片粘贴在黑板上了,这些单韵母是分散着的,现在就要让小朋友去挪动卡片,让六个单韵母一个挨紧一个,空出位置给准备学的韵母。并引导学生说,这些单韵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给别人,多友好啊!引出“ai” 音。再出示,妈妈和小孩子在一起,谁高谁矮?进而引出复韵母ai,再板书。再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从而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无关紧要的挪动字母卡片变成生动的教学资源,并且在这样的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去观察ai的特点,这个新的知识点是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发现,不是我们老师给予的,要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肯定有学生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老师纠正。再齐读。再合作读(就是你读我听,或者是我读你听)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再读ai的四声(出示ai的四声)先按着顺序读,再倒过来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课中休息,游戏

  玩扳手腕的游戏,引出ei的发音。

  (四)学习ei

  先学习读准ei音:

  ei由哪两个单韵母手拉手?谁会读?然后再指名读,齐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力量来自孩子的主动性”。这一环节扳手腕这个游戏巧妙贯穿在ei的学习中,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就很能吸引孩子,孩子能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掌握读音,巩固读音。

  再学习ei的写法:

  (出示)小朋友“明明”写的ei(这里e和i分得比较开)让学生观察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怎样写才好?

  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引导学生看明明这位小朋友写的字,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自己主动发现写好复韵母的窍门。充分相信学生自己能写好,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书写,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为后面主动学习、自觉观察奠定基础。

  (五)学习ui

  创设打电话情境,引出ui.

  然后让学生观图记Ui的发音和形。

  (六)巩固训练

  出示电脑,学习声母和ai ei ui的拼读。用分组读和开火车读等活动,让学生在熟读中识记字音。

【【热门】说课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集合8篇

2.【热门】说课稿集合10篇

3.【热门】说课稿集合八篇

4.【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5.【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6.【热门】说课稿4篇

7.【热门】说课稿三篇

8.【热门】说课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