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5-17 21:56: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八)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九)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十)课堂小结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1、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实施综合性学习,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采用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经过一番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使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周恩来吗?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都了解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达哀悼之情。(补充对周恩来赞扬的资料)周恩来12岁时说的一句话令人喝彩。(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的回答能受到当时校长的喝彩呢?学习第三部分体会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读书目的的与众不同,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为周恩来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所折服。然后质疑: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抱负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探究之心马上被调动起来。

  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周恩来为什么读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渎课文一二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中华不振”。然后分别体会这两处句子的内在联系。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现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华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教师追问:“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第三、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体会周恩来思想变化的过程,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

  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三次谈体会,三次谈疑问,让学生体会那位妇女的可怜及中华不振,从巡警的“不惩处洋人却训斥中国妇女”的做法中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悲及中华不振,从围观者的“拳头和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的表现中体会中华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品味语言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的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巅》、《短文两篇》等五篇展现人类探险活动的。这些都展现了人类对探险的执著和渴望,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止人类迈向新领域的脚步。《登上地球之巅》描述的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珠峰北坡攀缘而上,踏过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难,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的事迹。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个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这些怕苦怕累的中学生为之触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2.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知识目标:①了解这次登峰的概况和意义

  能力目标: ②体会数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体会文中登峰的艰难

  ③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的精神

  ④刘连满这一人物的分析(没有登上却重点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⑤学习年轻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

  这五个方面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及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③是重点,④是难点。

  3.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但对于篇幅过长的,马上抓住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方法的指导。

  二.说教法

  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要求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写作联系起来,以深化对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的能力。再联系本文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热情参与,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并且适当插入写作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于课文之中,体验登峰的艰难。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理解登山队员的艰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学法指导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古人也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达到不教”的目标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并能快速掌握主要情节

  2.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由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和作业三个环节组成。大约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

  (一)导入(2分钟左右)

  好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锣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本文的导入设计是播放珠峰及登山者的图片,并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的思绪进入神秘的珠穆朗玛峰的氛围中,直切主题,干脆利落的效果。(时间较长,故未上课时便可播放)

  (二)说课文学习

  (设想)我设计了四大版块,分别是“攀登纪念馆”、“小小解说员”、“刘爷爷我想对你说……”和“走进登峰迷失案”。

  1.关于本文的背景资料,我设置了“攀登纪念馆”版快(解决目标一)(3分钟左右)

  (设想)通过此版快,让学生在对珠穆朗玛峰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性认识并了解1960年5月的这次登峰运动。

  (内容)①珠峰知识简介(学生先谈,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②攀登珠峰的历史背景介绍

  2.关于的情节结构,我设置了“小小解说员”版块(解决目标二)15分钟左右)。

  (设想)通过这个版块,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数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体会攀登的艰难。

  (内容)①找出文中体现艰难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快速阅读课文并用

  “勾画圈点法”,找出关键的句子)从以下方面向学生讲明: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度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他们背上的氧气筒的气压表显示,氧气的容量已经不多。

  而用在攀登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学生找到这些句子,谈了自己的感受后,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攀登的艰难,特别注意这些句子中的数字的作用)

  ②既然如此艰难,是什么支持他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继续向上攀登?

  (为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为追逐心中的梦想,坚毅不屈的品质以及那个时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

  ③观看当时拍摄的记录片(更直观,加深了对攀登过程的了解以及对他们艰难的体会)

  3.关于的人物形象,设置了“刘爷爷,我想对你说……”版块(解决目标三、四)(20分钟左右)

  (设想)通过此版块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体验情感(评价人物形象,学习他们的精神)。

  (过渡)(图片:登峰四人的照片,只有刘连满的照片是现在的生活照)同学们一定在纳闷为什么只有它的照片是现在的生活照?(因为他没有登上顶峰,所以当时的报纸没有刊登他的照片)

  (内容)

  ①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不是。刘连满是为了不拖累这个集体,让其他人能完成任务,而主动放弃了登上顶峰的机会,而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

  ②刘连满的哪些行为感动了你?你有什么话想对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诉说?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的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

  ——为了团队,为了能完成任务,他毅然成了别人的人梯,显示出他有着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

  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的氧气,他又挣扎着坐了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机会活着,渴望活着的时候,他却毅然将活着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也显现出他人格的魅力。

  ……

  ……

  4.关于拓展延伸,我设置了“走进登峰迷失案”版块

  (设想)让学生走进其他的登峰运动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内容)老师讲述英国人马洛里从北坡登峰并最终消失在神秘的珠峰的事情,并观看后来发现的马洛里的骸骨的图片,学生说说你的感受,谈谈马洛里这么做是否值得?

  (三)说练习

  1.查找有关最近攀登珠峰的资料,并在全班内交流

  2.小作文

  学习了《登山地球之巅》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慨,请以《人生的价值》等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五)教学效果评估

  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活动。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侧重学生的感悟和探究,让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探究的形式下教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雪地里的小画家》。诗歌朗诵一遍。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小动物在雪中的脚印比喻成形状优美的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泼、生动、优美的画面,既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适合即将到来的有关冬天的主题活动

  《纲要》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学会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乐于参与游戏,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其中重点是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难点是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识别各种动物的脚印。

  (2)制作电脑课件,将诗歌内容展现出动画效果。

  (3)小动物和小动物的脚印的图片各半。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兴趣,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游戏法。

  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地观察,并积极思维。

  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动物的脚印,激发创编欲望。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手段,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和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电脑课件直接获得生动的印象。

  讨论法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可以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1、音画结合,引出诗歌。

  活动一开始,我就打开电脑画面,战线出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天空中飘着朵朵雪花,优美的《雪绒花》音乐慢慢响起。这时,我对小朋友说:“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这样视听结合,一下子就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致。

  2、动画演示,理解诗歌。

  首先我请小朋友观看雪地上出现的的各种脚印,并以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些都是谁留下的脚印呢?”让幼儿自由猜测,然后再播放小动物走过雪地的动画,以此来验证幼儿的猜测。接着我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脚印象什么?”幼儿在与同伴的讨论中能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吸收到别人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小朋友讨论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在集体中发表,并且加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将小朋友引入诗歌的主题中来,我直接说:“小朋友看,西欧啊动物在雪中留下的脚印就象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它们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我们平时画画都要用颜料和笔,可是小动物们画画是不用颜料不用笔的。你们说,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样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幼儿理解了诗歌中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句。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还是利用电脑画面中“小猫奇怪地问:‘小青蛙怎么没来?’”这样一个动画来完成的。小朋友已经有了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3、多种方法,学习诗歌。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这样几步进行:(1)整体欣赏。我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完整地欣赏诗歌。(2)分句教学。就是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师念的时候要有感情,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这样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比如诗歌中的前两句,我会这样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再如后两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很快就能将老师的语气、神态模仿的惟妙惟肖。(3)表演诗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诗歌的时候,我启发幼儿为诗歌加上合适的动作,可以分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这样既帮助他们记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至此,活动的重点就解决了。

  4、发挥想象,创编诗歌。

  这里有两个过程:(1)幼儿讨论,演示动画。“还有那些小动物会象小鸡它们一样可以在雪地里画画呢?它们会画些什么呢?”让幼儿分组展开讨论,然后请小朋友将讨论的结果在集体面前讲述出来。没说出一个动物以后,我就利用课件演示出这个小动物在雪地里行走的画面。第二个过程就是观看画面,创编诗歌。这里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相处的动物可真多,你们看,它们在雪地里画的画也很美,我们能不能把它们也编进诗歌里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有了上一个步骤做铺垫,热切幼儿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已经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编出新的诗歌来。他们可能会说“小熊画面包,大象画小船......”这里可以让个别幼儿示范仿编以后,再让小朋友们互相编,让每个幼儿都表现的自我的机会。这样,活动的难点也就解决了。

  5、游戏《帮小画家找画》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动物的脚印,同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染个一半幼儿手拿画有各种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另一半幼儿手拿画有相应的小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小朋友一一对应帮手里的“小画家”找画,看谁先找到。

  最后,我对小朋友说:“小动物们一直站在雪地里太冷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和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说再见吧!”同时,画面上也出现小动物边挥手边踏步走的情景,以此来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语言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中,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他们在“回答提问、自由讨论、朗诵诗歌、表演诗歌”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创编,从而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们做朋友吧》是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话题,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和哪位同学交朋友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此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语言习惯,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为搭建广阔的可供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语言、个性与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本节课我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指点和限制,充分相信学生,还学生交际的自由。不过也不是袖手旁观,是观察和倾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根据新教材本身特点、新课程的要求及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本次话题的重点是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能讲清楚想和谁交朋友及原因;能在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则是本次话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李吉林老师说过:“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是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为,本次话题思想性强,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又要突出口语交际的“交际”的特点,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语言交流,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口语交流提供了平台。

  2. 讨论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合作探究的意识,共同讨论。

  3. 评价激励法: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并采用老师激励评价,生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和口语交际课的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和生活中的事,让学生去发现,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合作学习法: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互动性。为了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生生互动。

  3、实践法。本课口语交际主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通过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

  四、说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我们做朋友吧”,让学生说说进入学校这两三个月里认识的新朋友并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二)情境引图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视频《好朋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喜欢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三)讨论交流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一方的言语行为必定会直接影响着另一方的言语行为,任何单向行为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交际互动中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能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我是如何跟别他(她)交上朋友的”,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互动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个别汇报,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从而达到认真“说话”和“听话”的目的。

  (四)角色表演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再现生活情境。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模拟口语交际的情景,通过自我介绍,互交朋友。让学生知道不相熟的人之间通过自我介绍,相互了解对方,也能成为好朋友。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有许多交朋友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花花的新朋友》引导他们交朋友的方法,同时请同学们按我们了解的途径,去认识一位不熟悉的同学,和他做朋友吧。

  五、说板书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朋友”以及交朋友有哪些途径,该如何交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一篇诗歌,诗歌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诗歌我将分2个课时进行授课,这是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2.学会由远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图;3.体会江南风景之美,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2.感受江南之美。教学难点:1.在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况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本课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知导入法。温故而知新,运用旧知导入可以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2.境陶冶法。由于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无法让其亲临江南的情况下,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的情景,让他们可从听觉、视觉感受江南的美。

  三、说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此,在学生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1.读感悟法。2.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巩固知新

  一个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识记在心,是需要反复巩固练习的,因此,我选择了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而这种富有童趣的识字游戏有效地避免了识字的枯燥,巩固了生字识记。2.创设情景,激发想像

  在复习完生字词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即将坐火车出发去江南了,你们准备好了吗?那么,现在让我们带上生字宝宝一起出发吧。”这样我们可以从语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想像中的旅游情境,激发学生对江南进行想像。

  接着,我再以一个导游员的身份向学生简单介绍江南,让学生对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好基础。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1、教材地位。

  本课是最后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2、教学目标。

  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学习,本目标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理解课 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联系等,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一致的,即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

  二、说教法。

  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播放雪景图,我扮演冬爷爷,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沉浸于下雪的氛围,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

  2、自主识字阅读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也是这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中的主体课文,学生已经能利用平常积累的方法来识字、阅读,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养成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习惯。

  3、朗读体验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孩子有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初读熟悉课文之后,带上表情把内心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有助与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孩子感受朗读的乐趣,不会让学生的朗读束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让真实美好的感受游离于生硬的朗读技巧中。

  此外,还有质疑法,分工合作阅读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读体验法,因为文本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孩子从读中感受、体验。

  三、说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雪”是南方孩子难得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事先播放课件,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出示贴图于黑板上。这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孩子树立起认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的字。

  低年级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差。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所以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小组都有4名成员构成,成员都有分工,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活动。首先,小组长帮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记住要求认识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环节中,各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形式把字认牢。

  (3)多种形式,自主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都急于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时可找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认字的程度,有的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组可能一起读,也有的小组可能轮读。总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时,可能有些小组没有参与,为了扩大参与面,可以同学们想办法比赛读。有的同学可能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也可能是男、女生对读。这样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认的字也牢了。

  (4)回到课文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

  2、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2)学生小组内读文。做到把课文读通,同时质疑解疑。(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4)男女对读、指名读、评读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精彩些,读给大家听,他们才会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质疑时,我也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解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问题。

  3、拓展延深。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小画家除了能画“竹叶、梅花、月牙、枫叶”还能画什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同时还进行语言训练。

  (三)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续编儿歌

  看,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狮子、小鸟……)请你当回“小诗人”为他们编儿歌。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请你完成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画日记。

  (四)小结: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所以,在最后小结后,我让学生美美地读文成背文,展示给喜欢的小伙伴或者是老师,在让他们为你评一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板书设计: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图 小狗图 小鸭图 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

  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出色的老师》是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公平规则”,单元重点是了解公平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及规则意识。为此,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3、4为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三个板块教学法,启发设疑,循序渐进,扶放结合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五步教学程序开展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例句(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3。

  总之,本节课由于准备仓促,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2.【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十篇

3.【热门】语文说课稿4篇

4.【热门】说课稿集合10篇

5.【热门】说课稿集合八篇

6.【热门】说课稿集合8篇

7.【热门】说课稿集合7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