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1 14:29: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一节重要的学生实验活动课,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选择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的目的是:

  1、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练习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3、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上课时,我首先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回忆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学生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并要求学生按时填写实验报告册。

  通过全校六个班的学生实验下来,我有了很多感受。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问题呢?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老师,哪怕他的化学知识再丰富,实验能力有多强,都想象不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

  制二氧化碳的盐酸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多数老师都能注意到盐酸浓度不能太高,防止浓盐酸挥出发氯化氢气体,混在二氧化碳中,从而影响性质实验。但是,如果浓度太低,又会使反应速度减慢,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量太少,从而导致学生很长时间不能检验到集气瓶口燃烧的小木条熄灭。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种学校来说,实验中都是直接用大试管来组装反应发生装置,学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发现稀盐酸不足,没法直接添加稀盐酸,会十分忙乱,甚至心情不好。那么,稀盐酸以什么浓度才适宜呢?有的书上说是以3~4mol/L比较合适,但是以我的经验看来,实验室里配制稀盐酸,尤其是像初中这样只是做个定性实验,而不像高中那样要求定量实验,因此对溶液配制的要求比较低,通常只是按浓盐酸和水的大概比例即可。我一般都是按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比1:2就可以,如果按照1:3的比例配制就偏稀了,反应速度就比较慢;而且因为反应容器是大试管,如果倒入太多的盐酸,反应过程中会有液体跟着气泡冒出来。还有,如果你没有在实验演示中让学生看到药品的用量,就会有学生放很少量或者很多量的药品,让实验无法继续进行。实验课中,由于要经常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如果盐酸的浓度低,学生又不停地检验,实验过后,实验室里往往能扫到一大堆的火柴头。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2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启发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由“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和讨论交流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的设计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设计,(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学过的制取氧气的知识和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来探求新的解决方法。这三节课始终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识学习贯穿其中,通过学生合作和自主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的激情。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3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4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实验仪器的选择。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倡导科学探究,要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即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标准》,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了,初中的气体制取实验只有O2和CO2。O2的制取在第二单元中已介绍过,所以本单元安排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O2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CO2和H2的制取无论是从反应物的状态,还是从反应条件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H2的制取实验不要求,所以完全让学生探究CO2的制取是有困难的。因此,教材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CO2和O2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因此,课题2重在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

  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式)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2C+Fe3O4高温3Fe+2CO2↑

  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

  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什么样的的装置。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1)制二氧化碳可选用收集气体可选用。

  2)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

  3)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讨论〕

  1、长颈漏斗可否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讲解)

  1、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达到密封的效果。

  2、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

  4、因为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故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H2O2 2H2O +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

  装置

  A B C

  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在加热)可用A,用过氧化氢制取可用B,制CO2用C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5

  今天下午第三节在九(2)班上了一节化学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但是有些遗憾。

  收拾完教具走到办公室,忍不住问主任和组长问题出在哪里。可能是顾及我的面子组长连忙安慰我,说我背负的压力太大了,准备也有些仓促。组长的心意我明白,很感谢他们这么宽容我,可是我更明白课堂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

  回顾整节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充分,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按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还有五分钟就能顺利完成。

  在哪里耽误了时间呢?怎样做会更好?仔细探索记忆尽量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环节,验证可乐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实验失败,重做第二遍成功,但耽误了一点时间。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仔细回忆,原因在于烧杯中的石灰水太多,而从锥形瓶内可乐中逸出的二氧化碳太少的缘故。对于一个老教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第二环节,回顾学生在初三化学中接触到的第一种气体(氧气)的有关知识点时,化费的时间过多。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能总结归纳以前的知识并顺利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但是这个表格中设计的知识点可以让两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即可,而不必每个问题都找学生回答。这样话至少可以节省3至5分钟。

  第三环节,做倾到石灰水的实验时,我的手有些不听使唤,然后改由学生做。这一细节耽误了半分钟。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平时太疏于严格要求自己了。

  第四个问题是在讨论木炭及蜡烛燃烧、炭还原氧化铜及氧化铁两种金属氧化物时,用时过长。主要原因在于,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可能考虑那么全面,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在屏幕上出示制取气体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当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回答出来时,老师只是做语言上的提示。对于老师的提示,学生还要先记忆消化再来对照,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也许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仍要感谢九(2)班的孩子们。他们今天的表现比以往每一节课都要好。男孩的表现比女孩要主动。尤其是昭煌、熙来、浩然、竣宇、浩同这五个男孩回答问题特别积极,除前面两位男孩外,其他三个孩子平时上课几乎不举手;连平时不开口的天涯今天也主动举手了,既惊讶又高兴,很惭愧平时对于这个孩子的批评多于表扬;今天的学冕,在我进教室后,他主动帮忙做投影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愿意并顺利回答出一个问题,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最让我感动的还有两个男孩,一个是坐在第一排正对着讲台的兆龙,一个学习不够主动,上课经常被提醒的男孩,在我拿着试管架做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演示实验时,他主动伸出双手帮我顶住试管架的底部,可能是担心我拿不住。因为他的细心和善良而感动;另一个就是坐在讲桌旁边的朝林,一个不起眼的男孩,一个回答问题声音小小的男孩,在我因为紧张手不听使唤请求帮助之时,他很乐意地接受并完成任务。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更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愿意上进,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都可以做得更好!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6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说、议、探、评中愉快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节课中,我通过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接着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二氧化碳气体,进而分析达到这一目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选择药品,如何设计装置,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带着这三个问题,学生采取分析、讨论、评价交流等方式逐一解决,并适时归纳小结,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就会不知疲倦,约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粉末、粉末状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

  也是循循善诱,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检满方法的比较等实验基本操作。

  本课题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交流的深度够。感觉自己还不是很好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持久。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很重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避免不了灌输式的教学。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7

  本节内容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对提供的仪器进行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各自装置的优缺点,从中确定一套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找几名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自我反馈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这也诚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好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8

  1、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思考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从药品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气体性质等方面分析选择。

  3、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4、巩固提高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9

  本课题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两个要素进行大胆设计、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悬疑

  这节课,我先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故事: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个州,有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人们都传说这泽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传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这两个故事情节中的悬疑色彩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妖怪是什么吗?从而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温故

  通过一道中考题进行预习练习,并复习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复习介绍学过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气体检验、收集、验满均有回顾,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有目的的获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进而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识准备。

  3、体验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生源好的班进行探究实验),我给出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首先让学生回顾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展示学生预习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给学生一些启发后继续设计、讨论可能的装置。

  然后将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多媒体投影,再让学生根据熟悉的仪器,寻找代用品进行设计装置并展示实物和装置图;再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自选仪器组装实验创设了良好的铺垫 。

  内容三:学生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进行仪器检密、加药、收集、验满、气体检验操作。

  接着进行随堂小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题因教学容量较大,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和探究,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0

  1.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你能行的!

  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3..为学生多创造动手的机会。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归纳、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和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

  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习乐趣,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1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制作展示馒头由小变大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馒头由小变大的原因是:馒头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排出的时候会在馒头中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洞。有些同学就可能产生疑问:“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一问题再展示馒头的制作过程为:和面、发酵、加碱(碳酸钠)、气蒸。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得出二氧化碳的产生是与发酵、加碱(碳酸钠)有关。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课题。那么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么原料来制取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究,要寻找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应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应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考虑。之后同学们列举了所学过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蜡烛燃烧、酒精燃烧、人的呼吸等。然后从反应条件的难易、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慢慢感悟出它们都不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理想原料。通过在“问”中“学”、“学”中“问”,就会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启动学生思维闸门,从而至始至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2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原料时,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组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固体与液体相互可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哪几组物质。固体: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钙粉末(CaCO3)、大理石(CaCO3)、,液体: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同学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是:稀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或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粉末、大理石反应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六组药品进行实验,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

  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从反应速度的快慢、是否便于收集等因素展开讨论得出: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太快、难以控制、无法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刚开始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反应停止,不能收集到气体;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反应速度较快、易于控制,所以它们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理想原料。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提出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呢?对此教师可出示一瓶浓盐酸打开瓶盖让同学们观察、讨论找出答案。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面学习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进行观察对比,思考讨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对比发现制取这两种气体所用原料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都不相同,这两种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也不一样,所以它们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讨论得出:选择装置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等因素。在对比观察中认识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了解了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3

  一、设计思路(简述)

  由一则谜语,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1

  师生同归纳化学反应原理自学指导2师生讨论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专题训练课堂小结综合训练

  二、课后反思

  1、对学情分析不到位:课的开始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所学的知识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由于时间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已经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环节时,耽误了时间,在后面教学环节时,就显得有些仓促,后来想想,如果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后面的教学就会很顺畅。

  2、备课时没有注意到细节问题

  在完成自学指导1时,实验室制取CO2化学反应原理,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首先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然后碳酸不稳定分解,最后再归纳出总的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点。

  3、由于前面耽误了时间,所以后面在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时,时间不够充分,给人感觉就是很忙乱的完成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本身设计就是想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实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4、由于教龄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驾驭课堂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向老教师学习,自己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呢,总体感觉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4

  接到教学艺术节课题实验教师的出课任务后,我确定了展示课的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的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主,且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契合实验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

  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依据九年七班学生实际,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且体现对课题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识作为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并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关氧气的复习内容也留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保证新课的时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视频《假如没有化学》以及猜猜它是谁来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较好。为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我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作为温馨得救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处理上,我也作了改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本节课上完成分析及书写过程需要占据较多时间。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节省时间的方法也体现在板书的设计处理上,除了课题及反应原理,其它的内容我都是以贴卡片的形式展现。即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效果较好。当堂检测方面我设置了六套随机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的难度分不同层次。其中设置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理念。作业布置也源于上述目的。尽管做足了上述的准备,但学生的探究过程是无法控制的,我感觉在充分的让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方法还不够,对发生装置的探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研读本节课教材以及完成设计本课教学的过程是我对实验课题的诠释过程,也表达了我对实验课题及本课题的理解。我也会以此课的备课为范例,在今后的教学准备中从各个方面透彻分析每一节课,以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15

  对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教学,其重要意义非同凡响,以往教学过程中也知道这部分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避免不了灌输式的教学,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选什么药品,用什么发生装置,采用什么收集方法和收集装置,总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今年我在这节课里做了重大的改革,首先是对反应原理的探究上,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例如碳酸钠粉末、粉末状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分析哪个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酸的选择上,同样采用探究发现,分别出示浓盐酸,让其发现浓盐酸的挥发性,硫酸、醋酸与块状碳酸钙发现反应速度太慢,从而选择了稀盐酸的过程。其次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也是循循善诱,步步启迪发现启普发生器以及其他类似的简易装置,并且引导分析得出各类装置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经过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检满方法的比较、尾气处理、除杂、干燥等实验基本操作。

  虽然课堂教学进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经过实验探究,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这种收获应该是在课堂中重视了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亲身体验的必然结果。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07-30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12-0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比的教学反思12-20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12-02

比例教学教学反思11-29

写字教学教学反思12-31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