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5 12:32: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形体课是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作为音乐学科的一个分支,形体课旨在发展少年儿童的健康体魄,塑造健美匀称的形体。我校在1—3年级开设形体课,每周一节,不仅能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吹泡泡》。这段舞蹈是以表演性较强的韵律性舞蹈为主要素材的,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天真、无暇的天性。五颜六色的气球在空中飘舞着,配以抒情的旋律,组合成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和无限的遐想。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这节课不仅要学生学会舞蹈基本动作,还要有感情、优美的表演舞蹈。完整的舞蹈组合教学使学生产生成功、圆满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1、培养学生间相互配合的意识。

  也正是我这节课的主题:塑造体态美,感受肢体语言美,灵活表现形体美。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热身舞蹈和基本功训练;环节二,新课讲授;环节三,完整表演;环节四,总结。

  下面我说说这几个部分的具体设计:

  上课后,我首先让大家进行热身舞蹈的训练,这是两首非常欢快的歌曲。孩子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舞蹈课上,调了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基本功部分,训练了学生勾绷脚、压胯、压腿、吸腿、弹腿、后弯腰等基本功动作。这一部分的训练,不仅会使学生的体态得到纠正,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灵活性。使孩子们明确肢体环节动起来的感受性和美感性。

  新课讲授部分,我是由欣赏歌曲导入的,提问“同学们吹过泡泡吗?吹泡泡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们回想吹泡泡时的场景,吹泡泡时的乐趣。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做舞蹈示范,学生对吹泡泡舞蹈有了整体的认识。为了给学生营造吹泡泡的切身体验,我引入了道具“气球”,使学生们完全投入到吹泡泡情境里。有了真切的情绪情感体验,学生的舞蹈动作就有了美的感受。接下来,老师做,学生模仿。为避免学生疲劳,后半部分舞蹈的讲授分别采取了情境式教学法和分组教学的方法。学生已入情入景,简单的舞蹈动作,很快就学会了。

  在舞蹈结尾,让学生将气球抛到空中,当五彩的气球飞起的那一刻,心情也随着美丽的气球在尽情激荡,让学生在美的熏陶和向往中结束了本节课,增强了学生对舞蹈的向往和憧憬。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浮力的应用》是在学习了上节《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六、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七、教学仪器:烧杯、水、橡皮泥、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实验:乒乓球在水中下沉、悬浮、上浮、漂浮。分析受力情况。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A、当物体浸没时:

  * F浮

  * F浮>G物 物体上浮:

  * F浮=G物 物体悬浮

  B、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二、应用:

  * 1、轮船的原理

  * 排水量

  * 2、潜水艇

  * 3、气球和飞艇

  1、课外思考并推导:物体的浮沉可以用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吗?

  2、思考:物体的浮沉状态完全取决于什么?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就是要改变什么?

  * 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1、探究:造船比赛

  * 1、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回答:它是下沉还是上浮? 。

  * 2、怎样使整块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

  * 你采用办法是 。

  * 此时橡皮泥的重力变了吗?是什么力变了?

  * 3、总结出轮船的原理:

  * 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体积,使它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最终使F浮=G船,浮在水面。

  *

  练习:

  1、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

  所装货物共重 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 N,

  如果河水密度为1.0×103kg/m3,船排开的河水的体积

  是 m3。(取g=10N/kg)

  二、2、潜水艇

  潜水艇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二、3、气球、飞艇是采用什么办法升空的?

  用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的.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

  A、当物体浸没时:

  F浮

  F浮>G物 物体上浮:

  F浮=G物 物体悬浮

  B、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二、应用:

  1、轮船的原理

  排水量

  2、潜水艇

  3、气球和飞艇

  作业:P100,1、2、3、6做在书上

  P100,4、5做在本子上。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69的《比的意义》。本节课是“认识比”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直接基础。

  本课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层次: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深入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没有对比的意义的准确理解与深刻把握,从表面上看,学生也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或者是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上则表现得较弱,呈现出基础不扎实的弊端。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排除现实生活中大量“差比”关系对本课学习的负迁移,显得尤为重要。

  我做了如下的目标设定: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学课本主动建构知识,掌握自学的方法。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的美。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⑴从实际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

  ⑵采用情景引题,观察、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

  2、学法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认真观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板块: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

  (三)小组合作、深入认识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图片导入新课,一方面将学生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旧知与经验唤醒,为学生随后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为后面拓展介绍“黄金比”埋下伏笔,还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一板块的目的是唤起旧知,渗透C1、C2目标。

  第二板块、自主活动,认识比:

  1. 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例1的教学,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时出现的“表示两种量倍数关系”的句子,自然而然地展开引导:长是宽的 ,我们还可以说成:长到和宽的比是3比2;类似地,宽是长的 ,我们还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使学生认识到:这里的“比”与刚才提到的“相差关系”不一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再通过对比,加强对比的有序性的理解,提醒今后他们在描述某个比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弄清谁和谁比,不能颠倒。

  “试一试”的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一步解释每个比的具体意义,从另一个侧面调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倍数、份数、分数等经验,丰富学生对比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2. 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通过例2的教学,唤醒学生相应的除法计算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明确: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是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相除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由此引入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再通过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至此,学生对比获得了全面而感性的认识。

  这一板块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1。

  第三板块、小组合作、深入认识比:

  对于比的意义的深刻把握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概念上,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值的求法,它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也是对于比的意义的把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这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比较零散,我让学生采取了自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相对简单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以及比值的求法,独立自学完全能够掌握。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再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我则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认识,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相关练习引出了“比的后项不能是0”,比较自然地突破了难点。

  这一板块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2,A3,B1,B2,C2。

  第四板块、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最后这个环节,先针对本课知识点进行辨析和判断练习,再计算课始三幅图中宽和长的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起到了一个梳理作用。到这个环节结束,学生对于比的概念的建构应该比较完善了。

  最后通过一组资料介绍黄金分割这个有趣的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数学对于艺术美的价值所在。这个环节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对比的意义进行了一个挖掘。同时这也是一个思想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艺术美,更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这一板块是全面落实各类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天的教学中我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遗憾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为主,而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比较少。另外,由于我对新教育的学习刚起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有效”二字,还需要我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更快进步。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二节,本单元共选七节,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孟子思想的精深与伟大。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领略“纯中国学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

  《王何必曰利》一节主要介绍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对我们省察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点拨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利用课本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教师点拨突破第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后训练(创新课堂自主学习部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引导法: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1)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借助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三)学习第二则

  1、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第二则内容探究

  (四)合作探究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

  (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3)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

  (五)课文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待后续)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讲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三个方面的内容。

  重点:细胞全能性与细胞分化的概念、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流程

  难点:细胞全能性与细胞分化的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要点

  具体的讲,应该有以下内容:

  (1)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与细胞分化的概念,虽然在《选修1》细胞、《选修2》遗传都有系统的出现,但是在本节内容的教学内容中仍旧有重要的铺垫作用,是理解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再导入主题工程技术的学习。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A、组织培养得到植物个体的简要流程

  要求学生用简单的文字、箭头来表示具体过程,关注脱分化、再分化的概念;

  B、教材P34-35页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讨论与交流

  对部分技术细节做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灭菌很关键?前后培养基的成分相同吗?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的作用等等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A、体细胞杂交的流程图

  B、具体技术细节的强调:去细胞壁方法、细胞融合后的多种结果、杂交细胞的筛选、细胞的细胞壁再生

  C、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关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主要学习内容,要从理论基础、研究目的、研究的水平以及操作方法四个方面来系统学习,重点和难点应该放在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即“为什么”和“怎么办”。由于两大技术存在在很多新的知识,尤其是技术流程中的一些细节,又如植物组织培养基的成分等,教材都没有做详细的说明,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障碍,因此细胞工程技术要点就成为难点之一。

  (4)同步处理好教材中的其他问题处理

  A、实验后的讨论问题;P35页

  B、P38页“思考与探究”

  2、教学要求与目标

  新教材《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和旧教材相比,增加了相对可观的阅读材料、图片资料和生物学发展史的介绍,很多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根据《新课程说明》,很多生物科技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具体掌握和应用,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知识,深刻体会生物科技的重要性,树立科学与技术互动的观点。一句话,教材的主要意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科技知识的通识性普及教育。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上,更多是确立知道、理解的知识层次。本节内容就是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知道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技术流程;了解相关技术的现代应用实例。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工程的两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

  (3)能力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完了必修三本教材,生物知识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相对高一而言,有了很大的提升,应该说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而言,知道“怎么做”往往并不难,难在“为什么”,因此,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的理解,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把这个点搞清了,后面的具体技术就相对简单。

  三、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采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方法,因此,将以讲授、学生集体讨论、概念图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总结问题时采用集体讨论法;在技术流程学习时,采用概念图教学法。

  四、教具准备(条件不具备无法使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练习反馈

  教辅资料:例题精讲、随堂检测(部分)

  结合所出植物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内容的习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若掌握的不好,解题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连着三个同学都没有能顺利做答,则要考虑把相关的知识再精练讲解,把本节用两课时讲。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由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左右)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要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练习反馈。(7分钟左右)

  4、板书设计:从左到右,分栏板书。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

  一、说教材:

  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散文诗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她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诗歌中迎春花、翠柳、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等作为春的使者让它们充满自豪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可以呼吸到春天的气息,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像春天一样浑身充满活力。散文诗诗歌虽短小,却充满了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春姑娘悄悄地来了!春姑娘来到田野上对着迎春花说了一句悄悄话,迎春花立刻"滴答滴答"地吹起了小喇叭。燕子、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听了春姑娘的悄悄话立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诗歌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而且意犹未尽。学习散文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应运而生,孩子们通过学习散文诗可以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并萌发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要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带给我们的快乐。

  2、能用喜爱、充满趣味的语气说一说,并能认真倾听别人描述春天美的话句。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理解诗歌,并通过比较,知道"滴答滴答"、"哗啦哗啦"、"嫩绿嫩绿"、"摇摇摆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活动的难点: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仿编散文诗。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观看课件、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格式,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诗歌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实物投影仪与诗歌匹配的课件。

  2、春天的美丽景色图片五幅。

  3、欣赏《春天》歌曲。

  知识准备:

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并进行描述。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与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老师制作相应的课件。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春图和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诗歌诗。如老师提问:"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根据幼儿所说的出示课件中相应而论,有目的帮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

  3、动作表演法:本散文中有许多动词、形容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蹦蹦跳跳"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小青蛙优美的舞姿来表现。

  4、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诗歌的美,体春天美的景色带给我们的快乐,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春姑娘,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词汇,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音乐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听听、说说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大自然的奇妙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天的使者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4、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观看多媒体--欣赏散文诗相应的象声词--创编散文诗--音乐游戏(春天)

  (一)激发兴趣(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从游戏《春游》引出课题:我扮春姑娘,带孩子们去春游,在布置成春意盎然的环境里观察,倾听春姑娘的悄悄话,并告诉同伴自己的发现。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好玩的游戏,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观看多媒体音乐课件(2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大自然,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三)欣赏诗歌(10分钟)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3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创编诗歌奠定基础。

  (四)创编诗歌:

  这一个部分我通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一开始,我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提问,你知道春姑娘还会对我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吗?,激发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对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及时鼓励和肯定。

  (五)音乐游戏(春天)

  活动最后环节,教师和幼儿边唱边玩游戏,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以上是我对组织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教学的初步理解和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服装结构制图》(第二版)的内容,主要讲 的方法和步骤,它是学习整个 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服装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服装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制图方法,并且也学习了结构制图,这为学习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学生要熟悉常见

  B、 掌握

  2、 能力目标:

  A、 学生能够独立绘制

  B、 进一步推出 在造型上的各种变化,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是结构制图方法,解决重点的办法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并带领学生用绘图的手法一起深入并了解其结构原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难点是的画法,解决难点的办法是利用Flash动画,把抽象变成直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说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将 的款式结构进行区别比较,归纳总结。其次我运用直

  观教学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难点。

  六、说学法

  1、看(看内容)听(老师讲)、做(完成实训任务)

  2、收集资料,开阔视野,举一反三

  3、交流合作:小组讨论、咨询老师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多媒体教学)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衬衫,那么女衬衫都有哪些特征呢?展示出一件女衬衫,学生看实物并回答:特点小方领、前片收肩胸省、中襟开5粒扣、腰节处略收腰,一片长袖,袖口装袖头,袖头上钉钮1粒。

  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目的为了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轻松的带出新课内容。

  既然我们知道了 的结构款式,那么的款式特点是什么?(启发提问)

  2、新课讲授(35分钟)

  准备一件 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特点。最后我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将答案给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

  结论:和 的结构特点基本一样,区别在于 腰处没有收省,整体略显肥大。 学生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从而引出我们依据什么来绘制此款男衬衫?

  款式特点:制图依据:(板书)

  突破难点: 的画法。

  利用多媒体动画,清楚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出 的具体画法。

  3、实训拓展

  任务一:课前让学生搜集 的一些款式,分析并找出款式变化的位置。 任务二:利用刚刚我们所搜集到的资料,根据所给出的要求,设计 。 课前我们已将学生分为4个组,每个组设计并画出自己的款式。制图过程中如有什么问题可相互商讨或向老师请教。

  需注意的事项:

  1、年龄的设定在款式上给我们有了一定局限性,我们要分析它的背景,穿着场所,最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

  2、制作完成后交出最终款式结构图,并点评其他团队作品的款式变化的位置、优点和缺点, 最后我来点评补充说明。

  3、模拟项目的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力、拉近企业和学校两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自由设计风格也能让学生对服装时尚有一定的敏感触觉,从而锻炼学生在审美上的一种能力,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

  4、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学习了 比,掌握了制图要点和制图方法,运用对比法使学生加深知识记忆,最后利用布置任务不仅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强化了知识要点。

  八、板书设计

  一、 制图依据

  款式图与外形

  九、 作业

  请同学们为家人做一件衬衫,必须有款式变化。比例1:5

【【热门】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2.【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3.【热门】说课稿合集8篇

4.【热门】说课稿合集九篇

5.精选美术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6.【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7.【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

8.【热门】说课稿合集十篇